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一招剑封喉

资治通鉴班二年级第八讲补交作业贴

[复制链接]

1

主题

80

帖子

3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5-14 13:35: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谈谈六国灭亡原因  从六国方面来看,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造成六国之间相互怨恨、猜忌,致使不同心协力,不能“合纵”联合抗秦。其二,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据历史记载,仅韩、赵、魏三国被秦杀死的人就有几百万。六国之间的战争,造成死亡的人数也不少。战争的频繁,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穷国衰,六国灭亡,势所必然。  从秦国方面来看,秦之所以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由于秦国有两个主要的主客观条件:一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秦乘机从中取利。六国合纵,对秦的存在是个极大威胁。于是秦派策士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秦想侵夺魏的安邑,但又怕齐救魏,于是劝齐灭宋。当秦已得魏的安邑,又欲攻打韩国时,秦又说齐灭宋是不义的,劝诸侯去伐齐。二是秦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能支持连年的对外战争。秦国从孝公起,按商鞅的主张实行变法。经过变法,秦日益变得富强,疆土扩大了。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农产丰富,巴蜀一带,盛产钢铁。这些主客观条件为秦国在七国中造成极大优势,这也使秦国成为有统一全国能力的强大国家。   2.吕不韦对秦国的功过  吕不韦的功绩主要表现在:      第一,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异人的爷爷秦昭王是一个执政50多年的老国王,父亲安国君是一个50多岁的老太子,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却迟迟没有确立嫡嗣,王室的此种状况潜伏着极大的不安因素,一旦儿子们为争夺王位发生争斗,将会导致秦国内乱,甚至使秦国形势发生逆转。吕不韦通过游说秦国,打通关节,说动了华阳夫人并由她说服了安国君,确立异人为嫡嗣。吕不韦此举虽然具有政治投机的目的,但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使秦王去世后王室没有发生内乱,加之吕不韦以丞相职位辅佐异人,把握朝政,使秦国在秦昭王、安国君死后没有停步,继续发展,维持了对东方六国的高压态势,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从这个角度看,吕不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第二,对外战争讲究计谋,避免硬仗、恶战。一部战国史,从始至终战争不绝,一场大战伤亡的人数往往在数十万以上。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俘竟有40万人被坑杀!此战是古往今来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当时吕不韦正在邯郸,亲历了战争给赵国造成的创伤。他在秦国执政后反对在战争中大规模屠杀。他提出了兴“义兵”的思想,所谓义兵,就是“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都国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而归之”。      应该说,吕不韦的战争观是进步的,他在执政中尽量避免硬碰硬的战争,以减少损失。前247年,东方五国联合抗秦,吕不韦设计将联军首领信陵君和魏王的关系搞坏,信陵君被撤职,联军遂告瓦解。      第三,组织门客编著《吕氏春秋》。这是吕不韦执政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嬴政提供了执政的借鉴。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嬴政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吕不韦的过,莫过于他在处理和赵姬的关系上不干净利落,一刀两断,以致一错再错,酿成大祸。本来,当年他把赵姬送给了异人,异人称王,赵姬为王后,身为丞相的吕不韦就应彻底了结与赵姬的情缘,各得其所,相安无事。哪知他对赵姬还一往情深,赵姬对他亦恋恋不舍。尤其异人死后,赵姬守寡,两人更如干柴遇烈火,甚至光天化日,肆无忌惮!这让日渐懂事的嬴政怎么看?这让朝廷官员、民间百姓怎么看?精明的吕不韦后来也发现自己已经引火烧身,“恐觉祸及己”,主动停止了和太后的往来,但是他又推荐大阴人嫪毐,结果引狼入室,一错再错,终于落得灭顶之灾。       纵观吕不韦的一生,他没有在治国的大政方针上出现失误,是从政的高手;却在情感的小圈子里丧失理性,迷失方向,导致身败名裂,令人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5-23 18: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11疏雨滴梧桐
1.谈谈六国灭亡原因
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统一全国是必然的趋势。各国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就会出现各种侵略。
2.吕不韦对秦国的功过
吕不韦对秦是有功的。尽管传说他的故事挺多,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这场投资投准了。于是成就了自己的宏愿。但精明总有失算的时候,秦始皇怎能容得下不安分的他呢,于是最终身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3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5-25 18: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鲁慧文 于 2016-5-25 22:23 编辑

汉34-慧文,二年级第八讲作业:
1.谈谈六国灭亡原因
答:从六国方面来说,六国之间始终是时好时坏,不能始终如一的团结在一起,一时合纵,一时就打起来了。其次,合纵的时候还好,其它的时候都是在混战,互相猜忌,战争频繁。这样做的结果是互相消耗了内力,使六国自己走向衰弱。
从秦这方面来说,秦极好的破坏了六国的合纵,然后各个击破。在这持续的战争中,秦自己是逐渐的强大自己,商鞅变法,郑国渠的修建,人才的笼络,疆土的不断扩大,都使秦最后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

2.吕不韦对秦国的功过
答:1、吕不韦的功绩主要表现在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       2、第二对外战争讲究计谋避免硬仗、恶战。他在秦国执政后反对在战争中大规模屠杀。他提出了兴“义兵”的思想所谓义兵就是“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都国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而归之”。
       3、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著《吕氏春秋》。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秦始皇提供了执政的借鉴。《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吕不韦没有处理好的是感情方面的问题,结果酿成祸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05

帖子

33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5-31 09: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18小蝶儿作业
一.谈谈六国灭亡原因: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此中有谈论 六国灭亡的原因。
1、是当时的大环境,秦国从秦孝公开始 ,商鞅变法,法度得以持续,未被废除, 使得国家国力得以逐渐增强。灭六国之前 ,秦国的国君几乎是代代明君,而六国的国君明君鲜有,且多半昏庸。

2、韩国弱小,申不害变法图强,但是韩 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没有 发展的空间,以至于被其他国家军事攻击 后国力炸的一干二净,变法失败后,国君昏庸,又流失法家人才韩非,距离秦国最近,秦的“远交近攻”政策正好试用,韩国最先被秦所灭。诶,韩非也是生不逢时啊 ,倘若他生在申不害的时代,可能就要改写历史了。

3、赵国在战国时期可谓是个很能打的国家,军事实力很强,战国四大名将赵国占了两个,李牧与廉颇,只可惜君主昏庸, 秦国打不过赵国,就用反间计,两位老将军都被秦国的反间计害了,被罢了军 权,反间计竟然能一次又一次的得逞,这样的国君,国怎能不灭。

4、魏国自李悝变法后,国强民富,但君主昏庸,魏国流失了很多个顶 尖级人才,令秦国翻天覆地的法圣商鞅, 曾经被老丞相公叔痤引荐给魏王,而魏王弃之;吴起曾经也在魏国,被弃后来去了 楚国;齐国军事家孙膑在魏国被陷害后, 被人营救去了齐国;范雎原是魏国大臣, 被人陷害逃去了秦国做了丞相;魏王的弟 弟信陵君,被魏王所不容,去了他国,后 来被反间计,信陵君心灰意冷,不久死去 。这么多的顶尖级人才魏国都流失了,而 被他国所重用了,魏国岂能不灭。

5、楚国政治上被讹诈,还疏远忠臣;军 事上又抛弃楚国“尚武”的传统,不断兵败 。楚国的意识形态及政治制度逐渐落后于 时势,且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其 他国家大大小小都变法,而楚国变法时间 最短,影响最小,旧势力强势,国力衰弱 ,而楚国地大物博,山河广袤,楚人好战 ,秦国一战未能灭,秦国二十万大军一去 不返,秦国二战出倾国之兵才得以灭楚。

  6、燕国国力弱小,荆轲刺秦王惹怒了秦国,进而让秦国找到了理由,加速了灭亡 。

7、秦国灭了五国之后,齐国孤立无援, 根本不是其对手,齐国朝无贤臣,野无精 兵,人心涣散,不战而降。

二、吕不韦对秦国的功过

吕不韦之功:
第一,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虽然吕不韦此举虽然具有政治投机的目的,但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使秦王去世后王室没有发生内乱,加之吕不韦以丞相职位辅佐异人,把握朝政,使秦国在秦昭王、安国君死后没有停步,继续发展,维持了对东方六国的高压态势,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从这个角度看,吕不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第二,对外战争讲究计谋,避免硬仗、恶战。一部战国史,从始至终战争不绝,一场大战伤亡的人数往往在数十万以上。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俘竟有40万人被坑杀!此战是古往今来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当时吕不韦正在邯郸,亲历了战争给赵国造成的创伤。他在秦国执政后反对在战争中大规模屠杀。他提出了兴“义兵”的思想,所谓义兵,就是“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都国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而归之”。

吕不韦之过:
吕不韦做的是政治投资,当了权臣以后,做的也是历代权臣均在做之事,大权独揽,如果说有过,就是权臣之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2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8-15 23: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05-栖霞客

1、六国灭亡的原因:
从六国方面来看,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造成六国之间相互怨恨、猜忌,致使不同心协力,不能“合纵”联合抗秦。其二,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据历史记载,仅韩、赵、魏三国被秦杀死的人就有几百万。六国之间的战争,造成死亡的人数也不少。战争的频繁,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穷国衰,六国灭亡,势所必然。  

从秦国方面来看,秦之所以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是由于秦国有两个主要的主客观条件:一是秦国采纳张仪连横之计,引诱六国各自割地和秦,破坏六国合纵,挑拨六国互相残杀,削弱六国力量,秦乘机从中取利。六国合纵,对秦的存在是个极大威胁。于是秦派策士孙衍引诱齐、魏伐赵,破坏纵约;秦想侵夺魏的安邑,但又怕齐救魏,于是劝齐灭宋。当秦已得魏的安邑,又欲攻打韩国时,秦又说齐灭宋是不义的,劝诸侯去伐齐。二是秦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能支持连年的对外战争。秦国从孝公起,按商鞅的主张实行变法。经过变法,秦日益变得富强,疆土扩大了。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农产丰富,巴蜀一带,盛产钢铁。这些主客观条件为秦国在七国中造成极大优势,这也使秦国成为有统一全国能力的强大国家。
2、吕不韦对秦国的功过:
吕不韦的功绩主要表现在:
第一,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异人的爷爷秦昭王是一个执政50多年的老国王,父亲安国君是一个50多岁的老太子,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却迟迟没有确立嫡嗣,王室的此种状况潜伏着极大的不安因素,一旦儿子们为争夺王位发生争斗,将会导致秦国内乱,甚至使秦国形势发生逆转。吕不韦通过游说秦国,打通关节,说动了华阳夫人并由她说服了安国君,确立异人为嫡嗣。吕不韦此举虽然具有政治投机的目的,但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使秦王去世后王室没有发生内乱,加之吕不韦以丞相职位辅佐异人,把握朝政,使秦国在秦昭王、安国君死后没有停步,继续发展,维持了对东方六国的高压态势,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从这个角度看,吕不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第二,对外战争讲究计谋,避免硬仗、恶战。一部战国史,从始至终战争不绝,一场大战伤亡的人数往往在数十万以上。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俘竟有40万人被坑杀!此战是古往今来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当时吕不韦正在邯郸,亲历了战争给赵国造成的创伤。他在秦国执政后反对在战争中大规模屠杀。他提出了兴“义兵”的思想,所谓义兵,就是“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都国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而归之”。 应该说,吕不韦的战争观是进步的,他在执政中尽量避免硬碰硬的战争,以减少损失。前247年,东方五国联合抗秦,吕不韦设计将联军首领信陵君和魏王的关系搞坏,信陵君被撤职,联军遂告瓦解。
第三,组织门客编著《吕氏春秋》。这是吕不韦执政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嬴政提供了执政的借鉴。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嬴政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说起吕不韦的过,莫过于他在处理和赵姬的关系上不干净利落,一刀两断,以致一错再错,酿成大祸。本来,当年他把赵姬送给了异人,异人称王,赵姬为王后,身为丞相的吕不韦就应彻底了结与赵姬的情缘,各得其所,相安无事。哪知他对赵姬还一往情深,赵姬对他亦恋恋不舍。尤其异人死后,赵姬守寡,两人更如干柴遇烈火,甚至光天化日,肆无忌惮!这让日渐懂事的嬴政怎么看?这让朝廷官员、民间百姓怎么看?精明的吕不韦后来也发现自己已经引火烧身,“恐觉祸及己”,主动停止了和太后的往来,但是他又推荐大阴人嫪毐,结果引狼入室,一错再错,终于落得灭顶之灾。 纵观吕不韦的一生,他没有在治国的大政方针上出现失误,是从政的高手;却在情感的小圈子里丧失理性,迷失方向,导致身败名裂,令人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2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6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9-24 01: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04-冰灵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二年级第八讲作业:
1.谈谈六国灭亡原因
答:至于六国之所以破灭,秦之所以能一统天下,苏洵以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灭亡,确实不是因为兵不利,战不善,六国岂乏精兵良将。就赵国而言,灭国前期尚有李牧、庞煖两位名将,而且能数次大败秦军。但六国之弊却不在“赂秦”,秦与六国的根本区别在于“务实”。 自秦孝公开始,秦国唯才是用,是故商鞅法家、张仪纵横蔡泽计然家、吕不韦杂家、尉缭兵家都能在秦国成就一番大业。秦国用人之道不在于学派出身,有才利国则用之。而六国对人才却是敬之而不用之,徒取“敬贤”的虚名罢了。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造成六国之间相互怨恨、猜忌,致使不同心协力,不能“合纵”联合抗秦。其二,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六国之间的战争,造成死亡的人数也不少。战争的频繁,统治者的苛捐杂税,使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穷国衰,六国灭亡,势所必然。

2.吕不韦对秦国的功过
答:吕不韦在秦庄襄王、秦王政两朝任宰相 ,执掌政权。从吕不韦提倡“义兵”改变了尚首功、计首授爵的大屠杀政策 ;重视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科学化 ,提高了粮食亩产量 ;招贤纳士为秦收罗人才 ;以杂家思想代替残暴寡恩的法家思想等四个方面 ,可见吕不韦在历史上的功绩。但由于吕不韦把无德、无才的推上政治舞台的过失 ,既乱了秦政 ,也给秦王政剥夺相权 ,消灭吕不韦集团找到机会和借口 ,最后迫使吕不韦饮鸩自尽。吕不韦对秦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国家的统一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吕不韦一生 ,功大于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59 , Processed in 0.0723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