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三第二讲作业 花19-古木寒秋
作 业: 一、试着对民歌歌词重新填写(全部要求是原版的歌曲,翻新 改版的都不行)要求: 1、符合原歌曲情绪 2、每句字数和原歌曲相同 3、完整性:整首歌词反映一个完整的意思 4、统一性:不得有游离于主题以外的内容 5、演唱性:自己根据原曲唱一下你填的歌词,看看是不是适合演唱。可选择几种不同风格的试做: 曲目: 1)《沂蒙山小调》 2)《采槟榔》 3)《兰花花》 4)《黄河大合唱》 5)《黄水谣》 6)月牙五更(东北民歌) 7)花儿为什么这么红(新疆) 8)半个月亮爬上来 9)在银色的月光下 10)虞美人(原词作者,南唐 李后主)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故乡山水在心间。 往事知多少。 亲情绕心弯。 小楼昨夜又东风, 游子在外洒汗水,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为了有个美好的明天。 雕阑玉砌应犹在, 再苦再累也不怕, 只是朱颜改。 活得有尊严。 问君能有几多愁, 待到事业有成时,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报答咱爹娘。 二、简述词的发展史,列出各时期的代表人物。 宋词的发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张先创制了若干慢词,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晏几道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了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其中柳永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将词大众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之后的苏轼继承柳永的革新成果彻底破除“诗尊词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辛派词人的先河。 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词体的成熟。在思想内容上增强了词的“体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注重词调的整理与规范化,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典型。 南渡后,一方面,江左偏安,出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局面,社会上唱词之风仍然盛行,为歌词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大变革,由北宋而南宋,政治上的动荡必然波及词坛与歌坛,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李清照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巨大变化使词的内容、情调,乃至色彩、音响,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由明丽清新变为低徊惆怅、深哀入骨。但是,词的“本色”未变,她的创作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其词体被尊为“易安体”。 之后的陆游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形式突破以及姜夔、吴文英等人的成就,则在于他们对于词的艺术表现所作的探讨与尝试,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词的发展与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