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019|回复: 0

29期E组评阅青螺老师第十,十一讲作业点评

 关闭 [复制链接]

263

主题

1300

帖子

16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9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2-23 12: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心依旧 于 2016-12-23 12:33 编辑

小渔村29诗班第十讲作业:
班长—诗音敏儿

1、写出诗的承法
答: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
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颌联,颌联是要对仗的。
对仗的颌联前后两个句子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可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合起来形成对仗,共同完成承这个环节。
承与起的关系,就像中药剂学中的臣药和君药的关系一样,是起辅佐作用。
臣药从属并辅佐君药使其力量得以强化;
也就是说承从属并辅佐于起,
这一目的就是让起显得更有力度。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意境,应该加深情景的深度。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波浪式的简单机械推进。慢慢的扩展,而不是还停留在起的意境上原地不动。
为后面转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承要从起时间地点的基础上,层层推进,不可重复。而是螺旋式的向高潮演进。
其螺旋的中心,就是围绕着主题,步步提升,所提升的每一级,都是一个新的高度。
并且为后面转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已经知道,承是承接起的句子,同时又是一个对仗的句子。知道起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同时,它是以写景的手法来交代的。
所以承就自然地按照起的景色来继续深入地描写,除了咏怀诗外,这是我们常见的律诗基本要求和特点。
为什么承和起在描写时有所不同?因为起是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人物在做什么的,所以对景色的描写就有了限制。
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诗,起平平淡淡,而承美妙生动。
所以,承的功能就是要尽可能地把你要写的景色写得更好。
当然,不能只顾了描写而忘记了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也不能把主题要表达哀伤,而承的描写却写的很欢快,这样就会走题了。
二,按内容分
1、景承:
起写景主要是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作用,承写景则主要是对起的承接,是顺着起句自然而然延伸。
2.意承
3、 点题;
就是从诗脉发展上说,承具有点题作用。事实上点题和写意是分不开的。

2、做两副律联
满纸相思句【诗音】
半生落寞人【诗音】

一诺轻言囚我久【诗音】
半生执念系君痴【诗音】

3、有能力的同学作一首七律

七律.秋吟
诗音敏儿

南燕双飞暮色茫,林间红叶染微霜。
黄花寂寂含清露,野草凄凄褪丽妆。
怎奈秋风欺物尽,难凭妙笔叙情长。
诗成欲寄君心远,望遍天涯已断肠。

赏析-青螺
非常高兴的欣赏了诗音同学的第十讲作业,写的非常好,语言精练,用词妙极。对承句应当如何写,描述的非常细腻,全面。唯一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承句对景的承接,应当在主题,起联的大致框框里自由的去写,不是毫无限制。

两幅对联也做的非常好,对仗工整,用词合理。在意境上,也不错。提几点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满纸相思句,半生落寞人。上句写的是纸上写满了相思的句子,非常的好,下句接的是一个半生都在寂寞的人,可以再推敲一下。但总体对的不错的。另外一联写的比较好,对的很工,一诺轻言囚我久,半生执念系君痴。这里,一诺囚我久,半生系君痴,对的非常棒。只是轻言,对,执念,可以再提高的,因为:轻言,是轻轻的言,言为动词,轻是副词,修饰言,而执念,是动宾结构。个见,仅供参考。

诗音的这首七律写的很好,很流畅,仄起平收式,首句入韵,押七阳韵,格律完美无暇。总体感觉是模仿宫怨诗的手法写的,悲秋意味浓厚。首联以秋天的暮景起,颔联以景承,颈联写意,尾联以悲伤意合。总体不错,但首联后分句写霜,颔联接了清露似不妥,霜露应该不会同时存在,白露为霜,一般是指季节白露后开始有霜冻,很少有将露,霜,放在一个画面里的。另外颈联的写意,和尾联太近,应该重点以物寓情为主,其实,怎奈秋风欺物尽,难凭妙笔叙情长, 更像一个尾联。好,继续努力,期待更大的进步,谢谢。


1、简单写明承的作用
答:1, 顺承:
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沿上句所造之 “势”,顺势延伸。
是在 “起’’基础上的发展.
安排意象要在“起’’的背景上展开。
2, 递进式承接。
即承的第一句承接首句,而下句比上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在两个句子中,后句的意思在前句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推进。
由不一定十分明确到比较明确,意思进了一层,两句间是递进关系
3, 并列承接:
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分叙有关联的两件事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前后两个句子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但这两个意思成横向并列,也就是说明关系的前后两句共说一个意思,是一句说明另一句)。
各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同在一个画面,但是没有依属关系。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结构完整。
注意点:
A.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B.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4、一问一答:
这种设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引起悬念;二方面可使全诗跌岩起伏,避免单调、平铺直叙。
5、逆承:
是在承接起的时候,不是按起句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正好作了颠倒。这多出现在律诗中。
清代著名学者金圣叹有过精辟的论述:“三四(笔者注:此指律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下同)自来只是承之一体,
不必用力太过。若上文发笔意在起句,则三四可尽承起句。
若发笔意在次句,则可尽承四句。若发笔起句次句尽有意,则三四必须双承之。
双承之者,或是顺承,或是逆承。顺承则三承一,四承二;逆则三反先承二,四乃徐承一也。
打破了颔联在颈联前应承接首联第一句、颈联在后应承接第二句的习惯性思维模式,故称此种方式为逆承。
《诗法家数》中说过:“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
“要接破题,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无论律诗或绝句,承在诗中是四大台柱之一,作为一个要素存在,其地位决不可低估。
在诗中,如果将起承转合划分为两个小组,
承理所当然地应归到诗的前半部分,和起联手,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部分,
为转合提供一个坚固稳定的平台,好让转合在其上演绎出撼人心魄的诗情。
四、如何写好颔联
1、 它是承接首联的句子,一般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对仗的句子除平仄相对外,还要区别词性,使词性相对。
2、要紧承首联,一浪接一浪,稳健顺承,紧接起的立意,要气脉相通,意境相连。
自然地按照起的意境来继续深入地描写。
除了一些的咏怀诗外,不能首联写电闪雷鸣,第二联写星转斗移;
不能主题要表达哀伤,而承的描写却写的很欢快 .这样就走题了。
3、 “起”的形态各异,“承”的方式也摇曳多姿。
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
无论那种方法,依据承在构思布局,考虑事物的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
4、在描写时,和起的描写有所不同。
因为起是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人物在做什么的,所以对景色的描写就有了限制。
而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诗中,起句平平,而承句美妙生动。注意:承句动词不可叠用。
5、诗在一联两句之间衔接问题。如果说起靠的是物事(名词),那么承靠的就是动词。
而承的物事,必须要承起而展开,
也就是要为起而展开,要和转有关联,这是必须的。
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其动起来,生动而不呆板。
总之,承,不能只顾了描写而忘记了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
6、 承的讲究,重视律诗的层次与结构。
哪一句该承接哪一句或哪几个字,都有严格的章法,须得一丝不苟
7、 注意起如果是急的起,那么承宜纡缓,
起如果是缓的,那么承宜坚挺赴之。
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
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均须以虚实螺旋式描述之。
景为实,情为虚,前实者后虚,前虚者后实。
俱实者板滞,俱虚者浮滑。若专写情或专写景,
则难收生动空灵之致,渊永超迈之妙。
8、一般颌联后分句的最后三个字要为颈联做铺垫和准备。
特别说明一点,起和承是相同意境或话题下的两个步骤或环节。不能割裂开来。
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因此,承,绝不能脱离起的话题而另起一个话题。

2、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的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七律.菊
诗音敏儿/文

繁花谢幕已临秋,满地萧条少力留。
谁道孤芳多寂寞,应知弱骨也风流。
东篱怒放金英美,西苑从容芍药羞。
娇艳南山霜下杰,陶翁喜待醉双眸。

赏析-青螺
再次读到诗音同学的作业非常好!关于承的作用方式,叙述的非常详细,拜读。下面读一下这首咏菊的七律:

作者用了平起平收,首句入韵,押十一尤韵,格律完美,无拗句,除第二句的少力留,稍有生造凑韵之嫌之外,其余韵字用的很合理。通篇基本流畅,尤其尾联很棒。首联点明季节,秋景萧条,颔联立意,颈联续写景,这样的安排不是不可,但作为咏物诗,颔联显然对菊的状态,描写的不够,颈联中的怒放,用字似可再斟酌,颈联的芍药,虽是为了对比,衬托,但似有分散焦点之嫌。本诗,出彩的是尾联。谢谢哦。

29期诗班第十讲E29霹雳作业

(题一似乎已经点评过了)

二、以菊为题,写律诗一首。

七律   咏菊

      九月秋风已渐凉,却闻遍地野花香。
      瘦枝托绿婷婷立,嫩蕊摇黄雅雅妆。
      暮伴斜阳听鸟语,朝随迷雾笑寒霜。
      纵观贤士谁相比,独爱陶翁隐僻乡。

赏析-青螺

霹雳的这首七律写的不错,仄起平收,要七阳韵,韵字与格律完美,通篇比较流畅,首联点明季节,寒风,引出遍地的野菊花香,颔联描写野菊的状态,颈联以拟人的手法续写野菊与斜阳,鸟语,寒霜相伴的景色,暗喻菊花的傲霜特质,属写意,这几联安排的不错,尾联转写人物,点出作者独爱陶翁胜于他人,可能作者想以陶翁的爱菊,爱田园生活,而加以赞美,但咏菊的诗,这样的收尾稍有突兀的感觉,觉得离主题稍远,请作者自己再斟酌。另外句中,雅雅妆的用法,需要再斟酌,好,谢谢霹雳同学的作品!

小渔村29期诗词班第十一讲
E组21-神采飞扬作业

一、承接作用
作用:承的作用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
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

二、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得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七律   咏菊

飒讽秋风扫叶黄,凋零满目吐芬芳。
争奇斗艳迎寒日,傲视群雄舞袖裳。
掩面含情香万里,蹉跎岁月暗悲伤。
此花开尽铺霜地,翘首迎春似凤凰。

飞扬同学的第一题已经点评过了,我欣赏一下飞扬写的七律。仄起平收,押七阳韵,首句似乎应是飒飒秋风,改一下就可。首联前分句点出主题的背景,后分句似乎是想点明,百花凋零满目,但唯有菊在吐芬芳,但句子读起来有些突兀,没有让读者能从字面上看出你的真实含意,可以再斟酌一下。颔联与颈联均在写菊花在秋天里的意,尾联以菊花开尽后,翘首盼春。几个地方与飞扬同学讨论一下:争奇斗艳迎寒日,傲视群雄舞袖裳。颔联按要求需用对仗句,作者虽然把两句成语,作为句中自对,用作对仗,勉强可以,但问题是,一般不主张用成语入诗,而且,这两个成语一般不认为是菊花的气质,所以请飞扬同学再斟酌一下颔联。颈联的问题与颔联相似,菊,是傲霜,不是暗悲伤。尾联的问题是赋予了菊花盼春的特质,其实按一般的约定俗成,梅花被认为是报春的。以上意见仅供作者参考。谢谢作业。


小渔村29期诗词班第十一讲E-05甘草作业
一、承接作用
作用:承的作用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
二、以菊为题,写律诗一首。
咏 杭 菊
甘草
萧瑟秋风卷人寰,百花争艳俱风烟
漫山杭菊头攒动,晨露秋霜凝稍尖。 
治病疗疾非自诩,医师遣将出阵前。 
驱风明目清肺热,千载飘香恵人间。

赏析-青螺

甘草同学的题一回答的很好。这首七律为咏杭菊,仄起平收,首句入韵。押:寰,烟,尖,前,间,请甘草同学注意,此处,尖是十四盐韵,间是十五删韵,寰,烟,前,为一先韵,所以这首诗的韵是出韵了。此次作业要求平水韵,请你复习一下平水韵的各个韵部,记住,即使是借韵,也不可超过两个韵部在一首诗里,况且借韵需要借用有邻韵关系的韵部的韵字,否则仍然会被认为是出韵了。另外,两处重复用 ”人” 字,而且两处均失替,俱风烟,俱是平声,所以是三平尾。另外,疾,阵,肺,均失替。请加强平仄的练习。除格律韵的不足外,诗的总体安排还不错,前两联写药用的菊花特色,后两联写菊花的药用价值,还是很有特色的。
希望甘草同学在七律的用词,对仗方面继续努力,谢谢。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管理员】忘忧草 2016/12/23 12:27:00
小渔村29期诗班第十讲作业:E12-月儿朦胧
1、写出诗的承法
      景承
      意承
      点题
2、做两副律联
      家贫幸有诗书伴
      心苦自斟杯酒宽

      一叶轻舟随浪远
      万千别绪共风流
3、有能力的同学作一首七律
      七律    雪
文/月儿朦胧
片片轻琼实可猜,谁教六出浣尘埃。
一如柳絮随风舞,又似梨花傍树开。
远近田园雕蜡像,纵横阡陌衬红梅。
神思不得谢娘在,有意吟哦无此才。

赏析-青螺
月儿的题一作的好。题二: 家贫幸有诗书伴, 心苦自斟杯酒宽。这幅对子,平仄可以,意对尚可,但词性对的不好,比较明显的是:幸有=自斟,可以再斟酌一下。一叶轻舟随浪远,  万千别绪共风流,这幅对句的主要毛病是情绪的矛盾,前面是别绪,接共风流,似不妥,望斟酌。
这首七律是写雪。仄起平收,首句入韵,押十灰韵。首联以轻琼,六出,喻雪花,似有重复之感,实可猜,浣尘埃,用字欠考究,可以再斟酌。颔联,颈联,扩展写景,尾联以谢道韫咏雪典故,叹自己无才结尾,有特色,说明月儿读的诗书不少,有一定的功底。但收的不是很顺畅,可以再斟酌。谢谢作业!




小渔村29期诗班第十一讲作业
E组-12月儿朦胧

一、承接作用
作用:承的作用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

2、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得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七律      咏菊
文/月儿朦胧
一夜寒侵万木凋,金英篱下自妖娆。
经霜更有馨香远,流韵单凭傲骨骄。
懒向山花争俗媚,欣于野岭竞新潮。
芳心宁与枝头老,化作秋魂不寂寥。

赏析-青螺

再次赏读月儿的作业。题一,做的很好。看看咏菊的七律。仄起平收,首句入韵,押二萧韵。韵字的应用与格律无瑕疵。首联点出季节,萧条秋景,与菊在篱下妖娆形成对比,颔联与颈联写出菊花的气质,尾联点出菊花抱枝不落的意像,前后两分句,接的不错。缺陷是颔联写景力度不够,以至于这首咏物诗,没有将菊花在秋季的形象描写好,以至于四联几乎都是写意。以上仅供月儿参考。谢谢作业。

小渔村29期诗班第十讲作业:
E15  泉水叮咚                  
1、写出诗的承法有以下三种
      景承
      意承
      点题
2、做两副律联

漂泊半载方立业, 努力一生才成家。

斟词酌句诗仙范,细刻精雕匠人心 。

赏析-青螺
题一,回答正确。
题二,第一联写的基本不错,有几点参考一下:载,半载。半年左右,作为漂泊,不能算太长,努力一生,对于成家,似乎又太长了,合理性可以再斟酌一下,方,才,意思太近,有合掌之嫌。另外:此联格律问题多:

漂泊半载方立业,努力一生才成家。
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你这联的正格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建议再复习一下对联的格律。

第二联,斟词酌句诗仙范,细刻精雕匠人心 。 做的不错,意对也很好,缺憾是上下句的前四字有些成语话,另外,下句的人,失替。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小渔村29期诗班E~15泉水叮咚第十一讲作业;

1、简单写明承的作用

答:承的作用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

2、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得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咏菊
阵阵西风惹怅思,秋情欲问有谁知?
寒香落寞蝶辞矣,冷蕊萧条月笼之。
不止东篱堪把酒,犹余南岳可吟诗。
明朝雁字依云列,是我当空书写时。

赏析-青螺
题一,回答的很好。
题二,泉水叮咚同学写了咏菊的七律,用了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押四支韵。首联兴起,直接道出悲秋意境,颔联续写菊花的孤独,萧条,颈联写了两个优美的句子,前分句写了,陶令饮酒,后分句显然是指唐时的几位大诗人在南岳吟诗的典故,可见作者读了很多诗书典故,赞!尾句也写的铿锵有力,气度非凡。不足的地方是:此为咏菊诗,整首诗离题稍远,没有具体的描写菊在秋时的景致,颔联里本该安排写景,但强调写意了。颈,尾联,离题有些远,建议作者复习一下咏物诗的布局,谢谢作业,欣赏了。


小渔村29期诗班第十讲作业:E~23倾城

1、写出诗的承法
      景承
      意承
      点题

2、做两副律联

案上陈琴邀月赏,笺中着墨与花言。

映雪红梅羞掩面,穿檐翠竹懒梳妆。

赏析-青螺
题一,回答正确。
题二,第一联:案上陈琴邀月赏,笺中着墨与花言。对仗工整,好对。
第二联:映雪红梅羞掩面,穿檐翠竹懒梳妆。很好,用词,用意,都不错。穿字,可以再斟酌。建议用,依檐,我理解是离窗户较近的翠竹。另外,雪,梅,冬景,翠竹,有隔景之嫌。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3、有能力的同学作一首七律

谁人还我相思豆(七律)
       押下平(九青)

几点寒星落小庭,阶前倚案数流萤。
残灯摇曳照憔悴,倦意朦胧怯孤零。
墨里陈开三二事,心中挂念万千情。
谁人还我相思豆,凄苦琴声不忍听。

赏析-青螺
倾城同学写的是意思写相思的七律,用了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押九青韵。韵字:庭,萤,零,情,听。这里情是八庚韵,因为庚,青,蒸,是邻韵关系,可以使用借韵,但要注意,律诗里首句解的多,用在颈联的不多,应该慎用。另外第四分句的孤,失替,孤是平声,此处该仄的。可以作者以为是入声字了。作者用了闺怨诗的写法,写了这首七律,条理基本清晰,首联写庭院夜景,由数流萤到此寂寞忧愁之情,颔联由屋外写到屋内,睏了,却不敢独守空房以至于不眠,颈联写不睡后起来挑灯夜书,尾联以设问不答,结。写的比较流畅,缺憾在谁人还我上,给人的印象是相思的人不确定,但颈联的描写似是写给自己心上人的,应该是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有矛盾的地方。另外诗中的用词直白处较多,望以后在练字句上多下些功夫,尽量以自己的物象,意像的描述表达,让人感到你的,愁,苦。好,谢谢作业!

小渔村29期诗班E~23倾城第十一讲作业;

1、简单写明承的作用

答:承的作用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

2、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得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咏菊

一夜秋风满地黄,百花残后我盈香。
任由霜露欺娇蕊,哪管严寒碾靓装。
眼蕴深情观世态,心怀高洁写沧桑。
愁随雁字家山去,把酒东篱醉晚阳。

赏析-青螺
题一,回答正确、
看看这首咏菊的七律,作者用了,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押七阳韵,格律完美,用韵合理,无凑韵现象。首联写秋色,菊开,颔联写了菊花的气质,注意霜露不要写在一个画面里,碾字用的过重,可再斟酌,颈联继续写意像,尾联似乎在写人,离题有些远。整首诗写的还不错,建议咏物诗,要从各个角度把所咏之物写透,一般颔联主要写景,颈联起意,尾联首尾。好,谢谢作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7:38 , Processed in 0.0565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