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路漫漫

端午节联赛评分贴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2

帖子

912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29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21: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1..题屈原
恶雨涨江潮,百二河山,怨愤无为空扣壁。
寒霜欺鬓发,三千烦恼,唯身一去哭沧浪
树评:较好,气脉方面可以再改进,上比说雨和江潮,然后如何能转到河山呢。如果说江潮转到舟或者鱼,都是合乎逻辑的。从江潮又到怨愤,没有合适的承接。下比亦然。76

2..屈原
有十六城离民在望,问三闾大夫,焉敢赴死?
传千百年端午于今,凡沅湘子弟,当哭先生。
树评:较好,然逻辑不通,有黎庶在望,问屈子焉敢赴死,可问题是人家已经赴死了,就好比流氓已经打在脸上了,再威严恫吓:你敢打我吗,岂不荒谬。如果尾句理解为反问,则愚以为有点苛求先贤的味道了。总而言之死则死耳,已赴死,死者为大吧。对仗和格律都有待提高。79


3..楹联 屈原
呼唤诗心,汩罗江动容,端阳那日龙舟动。
起伏月影,楚国人悲痛,山水当年泪眼生。
树评:中中。见凑。重字。呼唤而到江水动容,然后龙舟动,逻辑上面没有主语,造成理解困难。下比起伏月影,和悲痛都理解为哭时候的表象的话,那么山水就见凑了。悲痛和动容,端阳和山水对仗也不佳。66


4..题屈原
呜呼!铁血丹心,屡进诤言而不用
悲也!吟诗作赋,心中苦楚有谁知
树评:铁血丹心叫我想起射雕郭靖了。屈原丹心是没问题的,铁血,百度的含义是这样的:通常用来形容刚强,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或意志;多用在军事方面。 指具有刚强意志和富于牺牲精神的。整体也未能抓到屈原的质感。此外愚以为,两字分开作为一句在语感上面并不讨好。68

5..题屈原
满腹诗书,多藏济世之谋,更有那离骚天问,美人香草熏华赋;
一腔肝胆,却无报国之路,终落得抱石沉沙,楚水湘云忆屈魂。
树评:满腹诗书里面藏着很多济世之谋么。然后再加上几篇大作,而后美人香草。这样上比涵盖的内容就太多了。与其写很多,不如在一点上面用大力气。下比亦然。本树以前也有写联很长的经历,现在写的比以前要短不少,个人感觉,以前是笔力不到,难以浓缩。勉之勉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74


6,,【成联?端午屈原祭】
五月端阳,粽酒醇香,汨罗江畔屈翁祭,
千年习俗,龙舟古韵,华夏情怀诗祖魂。
树评:要求是写屈原,衍生出来的端午祭,是不能加分的。用词流于表面,内涵未能挖掘。65

8“屈原”
抱石沉江,以身殉国,一代忠魂彰节气
割蒲裹粽,擂鼓竞舟,千年端午祭斯人
树评:用词流于表面,内涵未能挖掘。好对联,要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用词,自己的笔法。要多看古文和高手作品。假以时日,就能进步。71


9..题屈原
屈子投江,呜呼!举贤何用精明主;
离骚成赋,然也!爱国独称闾大夫。


题屈原
五月粽香,念爱国冤魂屈子
九章词赋,叹欺君魔路害人


题屈原
想古时,放马归山成贬客
看今日,划舟包粽祭先生


题屈原
七国争雄,离骚问世
一人遭嫉,屈子投江


题屈原
香草美人喻志
离骚渔父招魂


题屈原
《天问》奇葩一朵
《离骚》香草数枚

题屈原
破国嫉人,离骚传记
投江愤世,屈子沉冤
树评:与其写很多水平一样的句子,不如花时间写一个水平略高的句子。整体流于表面,未能做深入。诸如天问对离骚,奇葩对香草,都有合掌嫌疑。七国争雄和离骚问世也没有逻辑联系。一人遭嫉和屈子投江又显得屈原投江是为别人抱不平。总之,建议作者不要贪多,要深入思考,谨慎动笔。68

10,,题屈原
君负臣臣可负君?教,太史者嘘嘘,呵壁之声犹在耳
死如生生不如死,笑,孤忠路漫漫,沉江之处剧悲情
树评:上下比起句用规则重字,为之激赏。可改为岂,语气是不是好些呢?死如生生不如死,该如何理解呢,如果死去犹如健在,那么就生不如死吗。如果真是这样理解,那么叫我想起汶川地震的时候,一个某省作协主席王兆山的作品,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
  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别不赘言。
如果表示并列的话,那么又没见到铺垫。另,领字单独出来,并不见出彩。反而有生硬割裂之感。结尾也有待改进。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2

帖子

912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29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21: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11..题屈原
强虏安为慑,弱君未以羞,纵汨水茫茫,碧浪犹翻哀故郢
歌风并所名,记史彰其韵,洵楚辞赫赫,高吟不绝祭先王
树评:此系本树马甲所出,请依照茶客和知秋两位评委的平均分数就好。愿赌服输,高分低分,皆在度外。


12...楹联:屈原
古国伟魂,热血中华,今朝鸿梦续千载~
三闾遗楚,粽香五月,一代离骚著万年
树评:请允许我先吐血一升。上比说古代伟大的灵魂,然后热血中华,是要鬼打架吗,然后打到了今天。或者不是打架到今天是说古代事情今天的梦。下比三闾,其实表示楚国的三个宗室大姓,遗楚就没读懂,然后就开始吃粽子,一下子又转到文学。容我说一句没看到气脉吧。65

13..
龙舟竞技,有谁争分夺秒===
端午对联,看我一展雄风
树评:恕我树眼昏花,没看到屈原,作者在对联,难道屈大夫在划船?62

14..题屈原
赤子其悲,概怀玉蒙尘,一襟忧愤指天问;
汨罗何忍,且濯缨看我,万里沧浪悼楚魂。
树评:尚可。上比写的是悲玉之蒙尘,指天而问。下比汨罗也未能忍住悲伤,然后悼念。可问题是中间的洗帽子缨子在里面是什么意思呢。75

15..题屈原
醉醒人间,玉质谁怜,一朝江畔终身恨:
贤愚宦海,苍天莫问,千载祠中几缕烟。
树评:恕我驽钝,没看出来醒醉人间和后面的联系。个人感觉如果去掉一分句,还是可以成立的。因此我的断语是见凑。对联各个分句之间,如果不是紧密联系的话,不要也罢。还可以节省空间。69

16,,题屈原
耿虽招患,犹清水濯缨,楚材楚用忠家国;
逐亦步徊,随兰旌唤魄,日曜日昭冀死言。
树评:所谓耿直讨人嫌,但是如何能比喻成清水濯缨呢。清水濯缨也会招致祸端吗,后面的家国之忠,更加没看出来逻辑。下比也见凑。但是,话说回来,尾句还是不错的,技巧就叫规则重字。77

17..成联:题屈原
叹秀气灵均,一卷离骚成绝唱, 尚得芳名千古颂;
惜明纲正则,满怀壮志总难酬,徒怜端午万江哀。
树评:以屈原的名号写对联,其实并不讨好,原因是你需要使劲的拉那些不靠谱的东西到一起。简单的作法是采用描述的词语。气脉未通,万江之类,太凑了。一个建议,对联话,看两遍,就可以入门了。72

18..题屈原
虽举贤任能,外抗内强,枉有奇才挽不住,终落个汨罗饮恨;
然九歌浪漫,离骚奇绝,直教锦句万年传,早已经青史留名。
树评:内部连接词用的太多了,对联是凝练的文学,虽、枉和终这样的连接词,并不能增加句子的表达力,反而会叫句子显得冗长。个人感觉,用词语内部的联系来体现句子的逻辑才是正道。此外此联采用自对,这手法还是不错的。73

19..题屈原联
忠魂不改苍黄,词赋长悬日月,请听那汤汤江水唱千古。
路漫兮而修远,言警之乃志诚,更有这代代后人继圣贤。
树评:好评。用自对,手法不错的。但是请听那和更有这坏了味道。去掉就可以了。所以经验就是写完之后多读读,找找感觉。80

20.. 题屈原
含悲赋就离骚,忠心未得君王识
泣血投于汨水,正气招来百姓怜
树评:流于表面,未能深入挖掘。6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2

帖子

912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29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21: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21..成联*题屈原
离骚犹未尽,唯斯人独自去来,太息一声,奈高节难存浊世;
逸响欲横行,教浩气奔流天地,风华绝代,有余情泽被苍生。
树评:好评,还不错啊。见功底,是有经验的老手作品。但是也有点啰嗦。个人以为二三句子合并一起,似尚可使用。唯斯人太息一声,或者唯太息一声,下联响应修改就可以省点笔墨。这样的改的理由,就是简略之后没有改变对联的主旨,而独自来去之类,其实没有存在的必要。个见。78

22..题屈原
罹忧怀乱世,最难得九歌天问,芳草美人,生面别开宗变雅;
挝壁悼忠魂,且莫说渔父湘灵,晴沙汨水,遗风振聩仰孤标。
树评:好评。工稳深沉。得对联精髓。三字领用的好。引导句内情绪的走向和思路的延展。尾句略显生硬,如果能有所承接和辗转就更好了。79

23..题屈原
楚天惊恸,汨水悲鸣,浊世难容忠魄。
青粽分明,龙舟破浪,千秋铭记国殇。
树评:流于表面的作品。用词见凑。用了自对,值得肯定。63

24...题屈原
平生独立,立孤怀傲骨,然主变法何如、主合纵何如,换得两遭流放,汨罗空葬拳拳志;
楚地悲歌,歌香草美人,或问苍天也罢、问渔翁也罢,渐开一体骚词,青史自留赫赫名。
树评:不错。用规则重字,有娓娓道来之妙。气脉顺畅而自然。这是高手手笔。个人以为一二分句故意重字就显得有点做作了。不如合并来,比较精炼。78

25..题屈原
龙舟竞渡,魂归故里,汨罗涛涌朝天问
角黍飘香,情系苍生,荆楚含悲叹国殇
树评:流于表面的作品。用词见凑。用屈原的作品入句,未必有好的效果。气脉未通,比如上联是这样的,魂魄,交通工具是龙舟,目的地是郢都,而后突然又到了秭归汨罗江,转换太快,有乾坤大挪移的效果了。下比亦然。71

26..题屈原
上听如不达,自当宦海抽身,野水濯缨,何以投江全死节;
吾辈岂相忘,但只离骚浪漫,九歌奇绝,也应鼓楫悼斯人。
树评:上比是君主不能下及,转而到应该辞官到山野,如何却投江而全节呢。这是说的古代人。下比
设问起,说到屈原的代表作品,点评其文学地位。层次清楚。手法巧妙。但是个人认为有站在历史的制高点苛责古人的味道。其实这个问题是未能理解屈原当时的真实处境。好联,鼓励。75

27..题屈原
叹汨水流长,风云六国,窃喜先贤诠亮节;
想胸怀坦荡,一曲离骚,从容后世觅知音。
树评:上一联有苛责古人,这一联恰好就反过来了。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认为屈原之死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这岂不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不管如何屈原赴死都是一件伤心事。气脉也未通。70

28..屈原
谠言忠谏复如何,纵满腹雄才,浊世悠悠独醒;
天问离骚今又诵,吊千年湘水,冤魂渺渺难招。
树评:好联。以独醒写群醉。上联古下联今,层次明细。手法高妙,用语洗练。惟个人感觉六言结尾不如七言有气势。74

29..成联~屈原
托幽愤与离骚,累孤忠而见逐,遂沉湘水来酬故国
慕大夫之高洁,为黎庶所感怀,乃置端阳以记先生
树评:好联,是高手深思熟虑的成果。感觉上比是颠倒了顺序,应该是先被逐,然后幽愤,然后离骚。百度一下发现史记对这个事情也有矛盾。到底离骚是写于放之前还是之后,不是本次讨论的范围。就此联而言,个人感觉放逐然后幽愤,有感而离骚,情感激烈到极点就沉水。一个问题,屈原葬身的汨罗江也可以称呼为湘水吗。下比可。两结去掉遂和乃就更好了,因为不说这两个字,在逻辑上面,也是可以理解的,画蛇添足了。对仗问题,算是马虎吗。77

30..联题:屈原
披发行湘楚,笔憾青云,天问离骚何足寄
怀沙哭汨罗,波含碧血,美人香草久相传
树评:流于表面,未能深入。气脉未通。上比何足用的好。7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2

帖子

912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29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21: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31...题屈原
漫云怀石沉沙,经万里风颠浪簸,无秦无楚;
枉结兰裳芷佩,仰千年物换星移,谁醉谁醒?
树评:跳出物象之外的感叹。指点沧桑的魔指。文字洗练而古雅。上比写人,下比写感叹。风云沧海的转变,独立于尘世做一评点。用屈原的典型意象轻鸿掠影的点一下,非高手难为也。82

32..成联~题屈原
恨忠心君放逐,唯汨水可收清骨
哀社稷雨飘摇,纵离骚难载深悲
树评:背屈子之意也。屈原就是流放,他的内心也更多的是怀和哀,是问。如果是恨,就不会投水。比如同是楚国的官僚的伍子胥,就愤而离乡,而后带兵打回来。所以窃以为恨君心,不恰。唯汨水也不恰。天地广大,何处山河不纳忠骨呢。总体看,流于表面了,对仗也未臻于完美。70

33...成联   题屈原
斯忧国大夫,忠君真气节,汨罗长泣沉冤骨
今先生遗墨,醒世并风骚,青史已然标姓名
树评:流于表面了。斯和今,画蛇添足了。原因是你不写这两个字,读者也知道时间。逻辑也不通,比如上比忧国,然后气节,然后就投江。理智的选择不是死而是生,只有生才是真正的负责。69

34,,端午联赛
秉节当何?应看取汨罗忠骨,湖湘共悼。
怀才若是,竞传吟国姓文章,骚雅同芳。
树评:气脉未通。应看取之后转的太突兀,导致生硬的急转弯,叫人猝不及防。如果中间加入一些承接i的成分,就可以很好的继续。浪费了这个不错的灵感了。下比亦然。68

35..屈原
思楚子,死谏投江,汨罗有泪流日月;
过端午,飞舟击水,小粽无言诉恩仇。
树评:三字句在对联中如果不是用排比的手法并不讨好,格律也有问题。尾句突破了目前主流的马蹄韵,但是个人认为这不是问题,反而是承接古人。古人里面不遵守马蹄韵的也很多。当然这一点争议很大。67

36.成联   端午感怀  
屈子楚词彰,惜天问九歌,甘随基石相殉国
汩罗江水浊,虽节存千古,遗恨沧浪不濯缨。
树评:第一印象,跑题。这在比赛是大忌。见凑。气脉不通,66

37..
一.咏屈原
生来不近尘嚣,饱读先贤真学问
逝去休嫌荒僻,倾听百姓自心声


二.祭屈原
午日悬蒲,在百姓门前,万人心里
龙舟竞渡,看江天一色,锣鼓喧天
树评:流于表面,个人不喜这样的带有主旋律色彩的文字。小渔村也不是官方组织。这样的对联,写好了能得到征联的奖励,但是在诸如本树这样的学究面前,终究难以得到高分。67

38..题屈原
仰止名山,瞻呵壁襟怀,尤领风骚标巨著;
超然汨水,问怀沙气节,能堪伯仲复何人。
树评:气脉未通。但是能感觉到上比是要写作品,下比要写人格。但是二分句严重合掌。下联尾句尚可。67

39..成联,纪念屈原有感
居江湖之远,忧廊庙之高,冷思量求索生涯,怀佩怀沙深有意;
阻呵壁其声,扬夺标其俗,为叹息沧浪清浊,濯缨濯足两难全。
树评:佳作。是高手手笔。最喜欢两结,深有与两难对仗令我拍案叫好,规则重字,给作品添加炫彩。非熟手不能为此。前面两分句铺陈并奠定格调,后面承接并感叹,大家可以学习这个手法。夺标是说的是龙舟吗,我没查到这个典故。但是感觉并不能很好的构成与前面的承接。81
40..屈原
一片忠心爱国,遭流放,清浊难自辨
九章伟述辞楚,赋问天,毁誉任他说
树评:见凑。三字句用的也令气脉短促。上面说过三字句最好用在排比上面。作者可以体会下。6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2

帖子

912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29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21: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41..成联题 屈原:   
飘逸贯春秋,无限风流,李太白心跟一跳;
忠贞留荆楚,四周星动,文天祥气引群伦。
树评:有意用拉名人做衬托的手法来写屈原这很不错。但是作者似乎偏离了方向。说屈原飘逸春秋第一人,我觉得很多人会呵呵。叫李白心仪的人,自来我只知道有谢,还有个韩也算吧。李太白心跟一跳,个人不建议用这样的写法。叫李白心脏间歇吗。现代人写东西,不能安排古人的心绪,也不能跳出古代人的时代背景。整体看,立意还是不错的,但是具体操作差太远。句内链接不好用词生造。上下联二分都无大用。65

42..成联  屈原
实行美政受排,离骚一部诗歌集
推广举贤遭妒,殉国千年屈子魂
树评:流于表面,未能深入。殉国千年屈子魂,调整下顺序,屈子魂殉国千年,就看得出问题了。殉国只能是一时间,不能死了又死,千锤百炼。65

43..成联:屈原 
以江湖之远,庙堂之念,漫卷长吟明心迹;
以香草为魂,故国为忧,忍投碧水作楚雄。
树评:第一字就重字,而且两个重字都在第一字上面,鸿蒙之中叫我很是震惊。这虽然可以算是规则重字,但是却不能得分。后面的为和之重字都能拉到虚词重字上面,是可以的。言语组织未臻完美,楚雄之说不恰,一个湖北湖南的官员诗人之死,称作楚雄,这本树并不认可。楚国的名君大将,也不在少数。68

44..成联,屈原
楚辞鼻祖,坚贞自守示高情,魂归汨水;
文学起源,与世推移非我性,气壮山河。
树评:流于表面,未能深入探索。楚辞鼻祖这四个字,本可以好好做一番事业,却未见作者深入,是入宝山而空回。联语上比类似纪传体,下比未能示人以谦逊,而且气脉未通。67

45..题屈原
弄潮儿独有斯人,资始楚风另辟,骚体别裁,高雅须当催后起;
殉国者难如此例,未曾汨水濯缨,端阳酹酒,大名何以并先生。
树评:是高手手笔。读起来感觉上比前三句和结句割裂了。屈原开启文学新景象当然没有异议,但是前面本写的是斯人,后面转为文学的高雅,个人认为句意割裂。殉国者其名声难以并肩屈原难道是因为没在汨罗洗过衣服,没在端阳酹过酒吗。这样来说明显有失公允。79

46..屈原

文章呵壁,气节沉沙,汨水茫茫屈子恨;
史记流芳,忠贞笃楚,声名赫赫大夫魂
树评:作者似乎在尝试使用通感或者类似高级的修辞手法,或者进行了比较隐晦的简略。这样的手法是双刃剑,因为造成特殊效果的同时,也会造成句意不明,语意难以捉摸。文章呵壁,这样的简略,气节沉沙这样的写法过于简略,史记流芳之类,都是如此,如果能够引申开来,是个不错的想法。作者似乎在尝试用两个四字句作为前导,而后用一个七字句作为总结。其实这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想法。其难度就就在于简略过多。对仗也有待加强。66

47..笔尖腾飞群比赛成联

其一
上联:举世咸浑,唯我孤清,道德情怀悬日月。
下联:众生皆醉,斯人独醒,风流文采照千秋。

其二
上联:愁叙离骚,哀唱九歌,屈子无门报国,郢楚悲沦丧。
下联:弘扬气节,传承瑰宝,吾侪协力兴邦,中华望腾飞。
树评:有浓郁的正能量。第一联涉嫌合掌,第二联涉嫌跑题。作者跟进的是主旋律,勉之勉之,大把征联在前面招手呢。65

48..屈原
斯若昆仑,忠心报国,汨罗万古空余恨
气如日月,赤胆怜民,华夏千秋犹作歌
树评:作者似乎在尝试用两个四字句作为前导,而后用一个七字句作为总结。其实这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想法。忠心赤胆涉嫌合掌,气脉未通流于表面。66

49..成联:屈原
太史直言,出入皆能主事,凛凛胸襟争日月;
大夫何在?行吟独爱离骚,滔滔汩水诉情怀。
树评:流于表面。行文见凑,滔滔汩水诉情怀未见缘由,如果以汨罗为主语估计是人为地拔高了汨罗江的思想境界。如果以汨罗作为状语,则也未必为好,汨罗只是屈原的葬身地,况且是被害还是自杀史官也未能说清。67

50...成联:屈原
丹心天可鉴,报国无门,纵有江山堪佩剑
绮梦志难酬,投江留恨,未逢伯乐怎修书
树评:上比前两句尚可,见起承,惟结句,江山可佩剑,未解其意。既然报国无门,那么应该转折吧。绮梦一词慎用。下比也流于表面,未见引申。64

51..题屈原
一曲离骚颂
千年屈子歌
树评:没遵守比赛字数要求,离骚颂之说也不恰。千年屈子歌是谁唱的,要出场费吗。60

52..《题屈原
香草有心,美人无意,空将大志消湘楚;
离歌易哭,世路难行,终把洁身赴汨罗。
树评:流于表面,未能引申,将前面的四字句都展开就应该很好了。64



个人感受:首先我要抱歉,这几天事情多,工作任务重,家里装修,身体也欠佳,又赶上女儿一直咳嗽。心烦意乱的评过来,外加本人学养一般般,所以难免有错。通观这六十多个对联,给我的感觉就是小渔村的确卧虎藏龙。高手如林的氛围也不枉渔舟姐姐苦心经营那么久。很多人的对联喜欢用屈原的作品入句,个人觉得其实这是增加了难度,因为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给人拉郎配的感觉。因此我个人觉得其实找一个闪光点进行引申是一个捷径。关于气脉问题,其实有一个窍门,就是每个字其实都要起到作用,服从一个中心内容。很多人的作品给我的感觉,不是不好而是跳跃过大,这样给读者的感觉就是不好理解,不容易从分句间找到有机的联系。一个对联或者大到一个作品,如果需要注释才能令读者理解,就往往有些缺憾。因为作者没有很好滴表达出自己的思路。好作品我个人感觉,是能一眼就叫人抓住那委婉的内涵的,或者是需要读者进行一点思考,才能抓住内涵的。如果费劲力气,也不能准确理解,那就有问题。气脉就是这样,要必须清晰的显示出行文的走向,要能叫作者知道你的意图。对联本叫楹联,是挂在柱子上面给人看的,所以与读者的交流,必须叫读者能知道意图而后才能有反馈,从而达到作者或抒怀或言事的目的。
关于流于表面这个说法,我是觉得很多作者没有深入挖掘屈原的闪光点,有的流于记事,有的空洞抒情,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用一点小技巧,会给作品增加很多魅力。比如39号作品的规则重字。再比如10号作品的首句。关于比赛的技巧,其实还有一个审题,要求十三字以上,要求写屈原,如果背离这个要求,写的再好也不能得分。好了,林林总总就这些。限于个人水平和阅读量,打分难免偏颇,欢迎前来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1:43 , Processed in 0.0573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