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3-24 11:32: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A01:西风换流年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3、对联有哪些特点?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作业完成时间,下周四晚上12点前完成,逾期将不予评阅。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个发展期——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第二个发展期——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第三个时期——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关系: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最后的鼎盛时期。从对联的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 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 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 对联之所以这样广泛使用,原因在于: ⑴、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如:凤落梧桐梧落凤,珠联璧合璧联珠。 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 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如:拈花一问,无人会笑;弄石千般,有字可传。(台湾慎德堂联) 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如: 落日黯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 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蒋介石挽吴佩孚) ……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 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⑵、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可见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壮丽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可以将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1、独特性和普遍性 2、寄生性和包容性 3、实用性和艺术性 4、通俗性和高雅性 5、严肃性和游戏性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机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或阐清一个道理。 具体说来,对联的要求是: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 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把诸葛武侯呕心沥血的一生囊括其中,读起来非常有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