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3630|回复: 85

小渔村36期联班D组第一讲作业贴(评阅-水仙老师)

[复制链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3-17 15: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静思 于 2018-3-17 16:01 编辑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3、对联有哪些特点?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作业完成时间,下周四晚上12点前完成,逾期将不予评阅。

0

主题

269

帖子

26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6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17 22: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D22—白衣淡漠  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对联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其中,唐朝是对联的产生时期,宋元明三朝是对联的发展时期,清朝是对联的鼎盛时期。在唐代,由于对偶和律诗等的产生发展,对联也渐渐出现;到了宋元明三代,对联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到了清朝,对联被纳入科举考试,从而得到了迅速发展,达到鼎盛。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至于各联本身的字数则没有一定之规,从一个汉字到几百个汉字都可以。
(2)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从内涵上说,它要求意义上的关联,也就是不能各说各的;从形式上说,它的基本要求是要对称;此外,它还要求音节上的和谐相对。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一副对联,得为一个主题而创作出来,最好能书写下来,为张挂之用。它是为某种实用目的而创作的。 而且,连张挂的形式也固定下来了: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人们从对面看,则上联在右首,下联在左首。 它们必须成对称形式,悬挂在相对的位置上。连载体形式也固定下来了:必须是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条形字幅状。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稻草捆秧父抱子
      竹篮提笋母怀儿
      这幅对联据传是清代方苞七岁时所对,上下两联都表达父母对子女的骨肉亲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秧长大了就成了稻草,所以将稻草比作父亲,将秧比作儿子,“捆”这个动作就如同“抱”一样。下联与上联异曲同工,构思巧妙,使得整副对联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从结构上看,对仗工整,平仄相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小学课本中学过之后,至今仍然印象深刻,是我最喜欢的一幅对联。

点评

问好,全对,书写工整,你好棒!  发表于 2018-3-19 17: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890

帖子

11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3-18 10: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讲作业  D16--莲花色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产生期:对联的产生时期唐代。到了隋唐时期,永明体日渐兴盛
第二个阶段发展期:对联的发展时期 宋、元、明(朝代)
第三个阶段时期:对联的鼎盛时期清朝。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
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答:原来不对仗,慢慢走入正规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如春联,可以贴在门上表示庆贺;可以作为装饰品贴在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旅游胜地等等;结婚用的喜庆联,挽联缅怀,寿联祝寿等等

3、对联有哪些特点?
对联,是用汉字书写的(后来发展到也可用其他少数民族文字书写),悬挂或张贴在壁间柱上的两条长幅;要求两两相对。
它的特点,大致有: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4、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
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5、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6、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十里平湖,一帆剪破玻璃绿==
半屏芳坞,尺笛吹晴翡翠帘

形象比喻非常到位,而且幽默。

点评

很好,除第二题答得不够完整,其他都好,多看看讲义,加油  发表于 2018-3-19 1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4
发表于 2018-3-19 05:57: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D005-碧叶

本帖最后由 碧叶 于 2018-3-19 08:39 编辑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2、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3、清朝,对联的鼎盛时期。
由于对偶的修辞手法和律诗中的对仗,逐渐在唐代产生了对联。 到了宋代题联的范围有所扩展,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普遍。对联也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到了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现代所见的春联。 入清以来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形式,由于长联的出现,使得清代的楹联在我国的清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也进入了对联的空前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对联的作用很广。现代往往结婚、开业、丧事、祝寿等等都喜欢用对联来表达感情。因作用不同,对联的类型也非常的丰富。如春联: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春节专用 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联。还有挽联哀悼死者的等等都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1、对联上下两个条幅必须字数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对联是一项综合性质的成品。一副对联得为一个主题而创作出来,最好能书写下来,为张挂之用。它是为某种实用目的而创作的。 它们必须成对称形式,悬挂在相对的位置上。连载体形式也固定下来了;必须是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条形字幅状。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副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极其精当地阐述了诗中这一联的正面意蕴,也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课本里学的这首诗,听了老师的讲解对鲁迅先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还能摆明自己的立场,这种刚正不阿的精神令人佩服。所以很喜欢这两句话。   

点评

上下联意思要有关联  发表于 2018-3-19 17:23
第四题,用自己的话总结的很好,就是没回答完整:上下联,词组,词性,节奏都是要相同  发表于 2018-3-19 17:22
第二题,答的不够完整,再看看讲义  发表于 2018-3-19 17:18
问好碧叶同学,首先提醒,下次交作业,记得先点最下面的电脑版,这样排版不会乱,该分行的分行  发表于 2018-3-19 17: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6
发表于 2018-3-19 08:06: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 ?? ?对联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其中,唐朝是对联的产生时期,宋元明三朝是对联的发展时期,清朝是对联的鼎盛时期。在唐代,由于对偶和律诗等的产生发展,对联也渐渐出现;到了宋元明三代,对联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到了清朝,对联被纳入科举考试,从而得到了迅速发展,达到鼎盛。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 ?? ?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 ?? ?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至于各联本身的字数则没有一定之规,从一个汉字到几百个汉字都可以。 (2)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从内涵上说,它要求意义上的关联,也就是不能各说各的;从形式上说,它的基本要求是要对称;此外,它还要求音节上的和谐相对。?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一副对联,得为一个主题而创作出来,最好能书写下来,为张挂之用。它是为某种实用目的而创作的。 而且,连张挂的形式也固定下来了: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人们从对面看,则上联在右首,下联在左首。 它们必须成对称形式,悬挂在相对的位置上。连载体形式也固定下来了:必须是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条形字幅状。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作者,唐,朱宴.,上联借用落花去,写出人生无奈,下联用 燕归来,写自然规律,光荫飞速,

点评

问好兰兰,作业认真,全对,就是交作业时,请先点最下面的电脑版,再交作业,这样排版才整齐  发表于 2018-3-21 08: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1033

帖子

112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19 09: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D20~飘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 ? 答:(1)对联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唐朝、宋元明和清朝。
? ???(2)这几个时期的关联:①唐代是对联胡产生时期,出现了实实在在的对联作品,隋唐时期,永明体日渐兴盛。一些文人墨客喜欢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一时形成“摘句欣赏评品”的时风。在诗人们的参与下,对联艺术得到了弘扬。对联产生的途径,除对偶的修辞手法而外,最关键的就是律诗。除律诗而外,在唐代,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从不同程度上促使了对联的产生。这些因素,主要是联句、摘句和书壁几种。②宋元明是对联的发展时期,到了宋代,对联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在门上粘贴对联已是一种普遍的风俗。题联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对联已普遍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缺少的装饰品。③清朝是对联的鼎盛时期。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因此得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在这一时期,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形式。如:昆明大观楼联。由于长联的出现,使得清代的对联在我国楹联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清代对联的发展在四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越写越长。二是越写越巧。把许多艺术手法都运用上了。三是使用越来越普遍和广泛。四是对联独有的整套格律-----马蹄韵不仅形成,而且已经完善。总之,对联在清代以来,进入了它的空前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对联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例如: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对联有五个对立统一的特征:(1)独特性和普遍性;
(2)寄生性和包容性;
(3)实用性和艺术性;
(4)通俗性和高雅性;
(5)严肃性和游戏性。?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可以大致归纳为: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上联:静坐常思已过
下联:闲谈莫论人非
一个人不要去纠结别人的对与错,要经常思考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对别人关心够不鸲。


点评

问好飘师,作业很认真,整洁,赞, 第二题,对联的作用,还有:字句简洁,意思完整,字体好看…  发表于 2018-3-21 08: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4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5
发表于 2018-3-19 15:0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对联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其中,唐朝是对联的产生时期,宋元明三朝是对联的发展时期,清朝是对联的鼎盛时期。在唐代,由于对偶和律诗等的产生发展,对联也渐渐出现;到了宋元明三代,对联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到了清朝,对联被纳入科举考试,从而得到了迅速发展,达到鼎盛。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至于各联本身的字数则没有一定之规,从一个汉字到几百个汉字都可以。 (2)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从内涵上说,它要求意义上的关联,也就是不能各说各的;从形式上说,它的基本要求是要对称;此外,它还要求音节上的和谐相对。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一副对联,得为一个主题而创作出来,最好能书写下来,为张挂之用。它是为某种实用目的而创作的。 而且,连张挂的形式也固定下来了: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人们从对面看,则上联在右首,下联在左首。 它们必须成对称形式,悬挂在相对的位置上。连载体形式也固定下来了:必须是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条形字幅状。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稻草捆秧父抱子       竹篮提笋母怀儿       这幅对联据传是清代方苞七岁时所对,上下两联都表达父母对子女的骨肉亲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秧长大了就成了稻草,所以将稻草比作父亲,将秧比作儿子,“捆”这个动作就如同“抱”一样。下联与上联异曲同工,构思巧妙,使得整副对联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从结构上看,对仗工整,平仄相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小学课本中学过之后,至今仍然印象深刻,是我最喜欢的一幅对联。

点评

第二题,还有一点:对联的语句简洁,意思完整,字体好看,上下联对称,给人美感  发表于 2018-3-21 08:56
问好随风,作业很认真,全对,????赞 就是排版乱七八糟。希下次交作业排版上注意,该第二行的,多敲一下回车键  发表于 2018-3-21 08:48
问好随风,作业很认真,全对,????赞 就是排版乱七八糟。希下次交作业排版上注意,该第二行的,多敲一下回车键  发表于 2018-3-21 08: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5

帖子

15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7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19 17: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联班D组-10香沁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2)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3)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唐代出现对联作品,而后在诗人的参与下对联作品得到弘扬,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联由律诗直接继承发展起来,由律诗之联直接转化为对联。联句、摘句、书壁等也促进联的发展。到了宋代自孟昶题写以后逐步推广开来逐渐替代桃符,人们在门上粘贴对联成了一种普遍的风俗,促进了对联的发展应用。明清对骈体文和对联极重视,将其纳入科举考试制度,于是马蹄韵形成、完善,对联进入空前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它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由于它思想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达、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由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例如:新年用了它,觉得春到满园,生机勃发;新婚用了它,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用了它,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用了它,觉得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用了它,悲中兴慰,思承美德。它在人们生活中影响比诗词还大。

3、对联有哪些特点?
对联有如下特点: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幅联,称为上、下联。(常用的对联上、下联各在四个汉字和二十几个汉字左右)
(2)必须上、下联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上下联一般各有一个分句或词组相对应,多则不限)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它要求上下联意义关联、字数对称、音节和谐且相对。
(4)对联的实用性强,一副对联得为一个主题创作而来,书写下来为张挂之用,是为某种目的而创作的。张挂的形式也是固定的,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人们从对面看,则上联在右首,下联在左首。张挂形式也是固定的,它们必须成对称形式悬挂在相对的位置上,连载体形式也固定下来了,它们必须是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条形字幅状。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
(3)上下列词性相同;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求相对;
(5)上下列句法要一致;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注意声律相对,即平仄相调;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我喜欢的一幅对联是自明朝《警世贤文》中勤奋篇警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捱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每每懈怠时常以此激励自己,不断的努力、修炼自己,克服困难。

点评

对联的要求,还有一条:上下联意思要有关联。  发表于 2018-3-21 08:54
问好香沁,作业认真,排版整齐。赞。  发表于 2018-3-21 0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
发表于 2018-3-19 20:16: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 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关联如下: 1、唐朝是对联的产生时期; 2、宋-元-明是对联的发展时期; 3、清朝是对联的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 对联的作用体现地很广。其中包括喜事、丧事、祝寿、开业、等都喜欢用对联修饰加以点缀,增加喜怒哀乐的气氛 举例说明: ??对联的内容很丰富,字简意深,善于表达各种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都能随作者意愿去完成,这就是它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独特性和普遍性。 2.寄生性和包容性。 3.实用性和艺术性。 4.通俗性和高雅性。 5.严肃性和游戏性。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词组要相同。 (2)上下联词性要相同;书上说的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3)上下联的词性,既要相同,又要相对。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表达更好地思想内容。 (4)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上联有几个字组成、几个音节和顿读法,下联也必须是相同的。 (6)对联平仄要相调,上下联应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能起到音韵和谐,错落起伏的作用,正如一首歌曲。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相辅,相承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沉舟”、“病树”喻困难挫折,但诗句中却没有表露出怨尤,反而表现的是一种对世事变迁和潮起潮落的豁达开朗。它提示人们:不要为一时的困难险阻和挫折所吓倒,要看到“沉舟”旁的“千帆过”,“病树”前头的“万木春”,损失是常有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胜利总是会和勇敢者在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4
发表于 2018-3-19 20:2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 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关联如下: 1、唐朝是对联的产生时期; 2、宋-元-明是对联的发展时期; 3、清朝是对联的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 对联的作用体现地很广。其中包括喜事、丧事、祝寿、开业、等都喜欢用对联修饰加以点缀,增加喜怒哀乐的气氛 举例说明: ??对联的内容很丰富,字简意深,善于表达各种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都能随作者意愿去完成,这就是它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独特性和普遍性。 2.寄生性和包容性。 3.实用性和艺术性。 4.通俗性和高雅性。 5.严肃性和游戏性。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词组要相同。 (2)上下联词性要相同;书上说的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3)上下联的词性,既要相同,又要相对。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表达更好地思想内容。 (4)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上联有几个字组成、几个音节和顿读法,下联也必须是相同的。 (6)对联平仄要相调,上下联应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能起到音韵和谐,错落起伏的作用,正如一首歌曲。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相辅,相承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宠辱不惊 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 观天上云卷云舒 答: 人生百态,世事无常,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管他春夏秋冬如何变换,我依然是我,应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旷达的胸怀,令人羡慕不已!

点评

问好,作业认真,全对,赞。 注意排版要整齐。  发表于 2018-3-21 0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7:32 , Processed in 0.09408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