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016|回复: 1

小渔村赋研二子虚组10爱笑娟子作业总汇

[复制链接]

5

主题

481

帖子

11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90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8-5-29 20: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爱笑娟子 于 2018-5-29 20:30 编辑

1) 中华赋研一第一讲子虚10爱笑娟子作业:
1仔细阅读以下两则典事,分别用最简洁的字数概括其完整的意思,并各做一个骈句。可以做成紧句、长句或隔句。
答:
(1)伯夷﹑叔齐隐居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
忠贞而不食周粟,
高洁乃采薇西山。

(2)苏武作为汉使无理被扣匈奴后,十九年之间始终不为威服,不被利诱,艰苦卓绝,视死如归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
餐毡雪于北海,
持忠贞之汉臣。

2 将两个典事用相关联的脉联系起来,合成一个骈句。可以做成紧句、长句或隔句。
坚贞守志,餐毡雪而难移汉心;抱节尽忠,采野薇而不食周粟。

3在第二个骈句的基础上,前后再各加一个骈句,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段,小段必须由:紧句、长句和隔句,三种句式组成。三种句式安排顺序可随意。
答:汤汤傲骨,落落素怀。处安邦而廉洁,迨板荡乃效忠。坚贞守志,餐毡雪而难移汉心;抱节尽忠,采野薇而不食周粟。离慜不太息,陷滞而纡轸。于是懿德昭昭,仁声璨璨。
*******************************************************
2)
中华赋研一第二讲子虚10-爱笑娟子作业
《中秋赋》
    祝融卸职,白帝登舟。迎金风而共爽,沐玉露以同悠。观夫篱角深阶,黄花影艳;林间小【幽】径,丹桂香稠。犹逢假日,更遇中秋。嫦娥寂寂,碧汉幽幽。于是邀明月,上高楼。阖家团圆,设佳肴于华屋;举国欢庆,斟美醁于金瓯。【更喜】德昭四海,祥瑞九州。既而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仰陶公植菊其淡泊,慕太白散金之风流。嗟夫!世路几多无奈,人生何必多求。任月圆月缺,无喜无忧。
【赋依平水韵】
修改篇:
中华赋研一第二讲子虚10-爱笑娟子作业
《中秋赋》
    祝融卸职,白帝登舟。迎金风而共爽,沐玉露以同悠。观夫篱角深阶,黄花影艳;林间径,丹桂香稠。犹逢假日,更遇中秋。嫦娥寂寂,碧汉幽幽。于是邀明月,上高楼。阖家团圆,设佳肴于华屋;举国欢庆,斟美醁于金瓯。更喜德昭四海,祥瑞九州。既而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仰陶公植菊其淡泊,慕太白散金之风流。嗟夫!世路几多无奈,人生何必多求。任月圆月缺,无喜无忧。
【赋依平水韵】[
**********************************************

3)中华赋研一第三讲子虚10爱笑娟子作业
衔恩赋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每吟其佳句,犹感于渥恩。茫茫网海,浩浩渔村 。纳乾坤之灵气,汲日月其精魂。萃聚杏坛,有三千其学子;眷歆词赋,集八斗之师尊。
    夫立坛之人,渔舟唱晚;花甲之岁,懿德共存。屏前时闻书声朗朗,笑语喧喧。而乃感先生之诲迪,启学子之慧根。既怡然兮黼藻,亦深悟兮微言。每日与师吟律赋,敲古门。斗转星移,以懵懂而解其渺渺;日积月累,由寡闻乃收之繁繁。嗟夫!国学圣殿,桃李家园。黄河儿女,华夏子孙。当承祖先之业绩,探国粹之渊源。
[赋依平水韵十三元]
注释:
1、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
2、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
4)渔村中华赋一研修班子虚组10爱笑娟子第四讲作业
                                                    汾酒赋
                                           [作者:爱笑娟子]
    千秋美醁,三晋琼浆。集一河之灵气,撷五谷之奇香。冠中华白酒始祖之荣,昔封宫廷其玉液(1);誉酒界舞台之新秀,今获世界之金章(2)。于是闻名以遐迩,旷世乃流芳。
    闻夫汾酒之原址,杏花之村庄。东临汾水,西踞吕梁。枕太行其山脉,处宝地之汾阳。浩浩兮九曲黄河,物华天宝;汤汤兮一弯汾水,人杰地昌。
    然溯曩昔 ,盖夫汾酒肇始,缘于远古史料之敷扬。启于仰韶(3),延至今邦。北齐武成帝鸾诰之汾清,廿四史上以载(4);晚唐杜樊川借问其酒肆,三百诗中乃藏(5)。杜甫执杯以酒饮,李白挥笔而诗狂(6)。闻夫四远驰名,乾隆而朱批奏折(7);国宾盛宴,总理乃亲点尊享。(8)。年年其杏花秾艳,岁岁其竹叶郁苍。故而醍醐灌顶,佳酿润肠。
   至若酿造之工艺精湛,水质优良。革故鼎新,二次蒸溜之改革,经营诚信,三次历史其辉煌。马跑古井之甘醴,晋中平原之高粱。是故得天而独厚,择地而千祥。
   盖夫汾酒之功能,既血脉通畅,亦筋骨舒张。况其清香醇厚,绵润悠长。故而敢冠酒林始祖,华夏一强。
   懿其汾酒之盛事,乃国人之荣光。举世震惊,醇香而醉倒巴拿马;亿人瞩目,美誉乃飘出杏花乡。于是骚人墨客,武士儒商。畅饮乾坤一壶酒,笑谈岁月两鬓霜。噫唏!惟我汾酒乃王者风范,国之弘彰。其历史而悠久,德馨乃四方也!
(赋依词林正韵)
注释:
(1)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酒,是清香型白酒鼻祖。从杏花村遗址考古发掘的文物证实,当地酿酒史可上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所以称白酒始祖。
(2)1915年,汾酒走上国际舞台,成为唯一荣获当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大奖章”的中国白酒品牌。《并州新报》以“佳酿之誉,宇内交驰,为国货吐一口不平之气”醒目标题,向国人欢呼:“老白汾大放异彩于南北美洲,巴拿马赛会一鸣惊人。”时任山西督军阎锡山特书“味重西凉”以示祝贺。
(3)从杏花村遗址考古发掘的文物证实,当地酿酒史可上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4)据《二十四史·钦定北齐·文襄王六传》记载:“河南康舒王孝瑜,字币德,文襄长子也……初,孝瑜养于神武宫中,与武成同年相爱。将诛杨谙等,孝瑜予其谋。乃武成即位。礼遇特隆。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汾清即汾酒前身。武成帝千里荐饮汾酒的故事,遂成为佳话。汾酒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廿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
(5)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天途经汾阳寻踪唐代功臣郭子仪故居的那首“春天的歌”《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来,杏花村已成为美酒产地的代名词。诗以酒传名,人们以杏花村汾酒之名记住了《清明》诗,酒以诗飘香,人们以《清明》诗闻到了汾酒飘香。杜牧对杏花村汾酒的赞歌成了汾酒魂,更是杏花村汾酒在中外历史上家喻户晓“
(6)唐代与清代更是“杏花村”汾酒酿酒史上两个鼎盛时期,到唐朝杏花村酿酒作坊达70多家,出现了“长街恰副登瀛处,处处街头揭翠帘”的盛况。杜甫也到此畅饮,李白前来“醉校古碑”写下:“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的诗句。
(7)乾隆皇帝即位后“禁踩曲烧酒”,名臣孙嘉淦上奏折反对。乾隆遂把这个问题交给全国各地的督抚共同讨论。于是,各地督抚写了大量的奏折,其中以甘肃巡抚和山西巡抚的奏折最为有趣。乾隆二年甘肃巡抚奏折:“至通行市卖之酒,俱来自山西,名曰汾酒。……是甘省非产酒之区,向鲜私烧之弊,似可毋庸置疑。”乾隆七年山西巡抚奏折:“第查晋省烧锅,惟汾州府属为最,四远驰名,所谓汾酒是也。且该属秋收丰捻,粮食充裕,民间烧造,视同世业。若未奉禁止以前所烧之酒,一概禁其售卖,民情恐有未便”。五年前甘肃巡抚就汇报说当地市场上销售的都是山西汾酒,要禁酒,是山西人的事情;五年后山西巡抚汇报时却说还在卖“以前所烧之酒”,分明是给“四远驰名”的汾酒酿造找借口。这两份奏折乾隆都看过了,并作了朱批。对于山西汾酒的问题,他始终没有追究,以后也没有把汾酒列入查禁之列。乾隆禁烧酒不禁汾酒,反而使汾酒发展更快了。因此,在乾隆禁酒的年代,山西汾酒的垄断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发展反而更快了。在乾隆后期,袁枚的《随园食单》、李汝珍的《镜花缘》都把汾酒列为天下第一烧酒,乾隆皇帝是帮了忙的。
(8)1949年,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批示:“要将国内外享有盛誉之汾酒运到北京,摆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也在《关于国宴用酒》批示:“国宴要从简,不能浪费,如果用烈性白酒则用汾酒”。1949年9 月初,汾酒厂工人在警卫班的保护下,经过五天四夜的艰苦努力,分四批把五百余斤汾酒运到了北平。1949年“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之日、闭幕之日和“开国大典”之日,都举行了隆重的国宴,汾酒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
*********************************************************************
5)渔村中华赋一研修班子虚组10爱笑娟子第五讲作业
  汾酒赋
[作者:爱笑娟子]
    千秋美醁,三晋琼浆。集一河之灵气,撷五谷之奇香。冠中华白酒始祖之荣,昔封宫廷其玉液(1);誉酒界舞台之新秀,今获世界之金章(2)。于是闻名以遐迩,旷世乃流芳。
    闻夫汾酒之原址,杏花之村庄。东临汾水,西踞吕梁。枕太行其山脉,处宝地之汾阳。浩浩兮九曲黄河,物华天宝;汤汤兮一弯汾水,人杰地昌。
    然溯曩昔 ,盖夫汾酒肇始,缘于远古史料之敷扬。启于仰韶(3),延至今邦。北齐武成帝鸾诰之汾清,廿四史上以载(4);晚唐杜樊川借问其酒肆,三百诗中乃藏(5)。杜甫执杯以酒饮,李白挥笔而诗狂(6)。闻夫四远驰名,乾隆而朱批奏折(7);国宾盛宴,总理乃亲点尊享。(8)。年年其杏花秾艳,岁岁其竹叶郁苍。故而醍醐灌顶,佳酿润肠。
   至若酿造之工艺精湛,水质优良。革故鼎新,二次蒸溜之改革,经营诚信,三次历史其辉煌。马跑古井之甘醴,晋中平原之高粱。是故得天而独厚,择地而千祥。
   盖夫汾酒之功能,既血脉通畅,亦筋骨舒张。况其清香醇厚,绵润悠长。故而敢冠酒林始祖,华夏一强。
   懿其汾酒之盛事,乃国人之荣光。举世震惊,醇香而醉倒巴拿马;亿人瞩目,美誉乃飘出杏花乡。于是骚人墨客,武士儒商。畅饮乾坤一壶酒,笑谈岁月两鬓霜。噫唏!惟我汾酒乃王者风范,国之弘彰。其历史而悠久,德馨乃四方也!
(赋依词林正韵)
注释:
(1)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酒,是清香型白酒鼻祖。从杏花村遗址考古发掘的文物证实,当地酿酒史可上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所以称白酒始祖。
(2)1915年,汾酒走上国际舞台,成为唯一荣获当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大奖章”的中国白酒品牌。《并州新报》以“佳酿之誉,宇内交驰,为国货吐一口不平之气”醒目标题,向国人欢呼:“老白汾大放异彩于南北美洲,巴拿马赛会一鸣惊人。”时任山西督军阎锡山特书“味重西凉”以示祝贺。
(3)从杏花村遗址考古发掘的文物证实,当地酿酒史可上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4)据《二十四史·钦定北齐·文襄王六传》记载:“河南康舒王孝瑜,字币德,文襄长子也……初,孝瑜养于神武宫中,与武成同年相爱。将诛杨谙等,孝瑜予其谋。乃武成即位。礼遇特隆。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汾清即汾酒前身。武成帝千里荐饮汾酒的故事,遂成为佳话。汾酒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廿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
(5)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天途经汾阳寻踪唐代功臣郭子仪故居的那首“春天的歌”《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来,杏花村已成为美酒产地的代名词。诗以酒传名,人们以杏花村汾酒之名记住了《清明》诗,酒以诗飘香,人们以《清明》诗闻到了汾酒飘香。杜牧对杏花村汾酒的赞歌成了汾酒魂,更是杏花村汾酒在中外历史上家喻户晓“
(6)唐代与清代更是“杏花村”汾酒酿酒史上两个鼎盛时期,到唐朝杏花村酿酒作坊达70多家,出现了“长街恰副登瀛处,处处街头揭翠帘”的盛况。杜甫也到此畅饮,李白前来“醉校古碑”写下:“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的诗句。
(7)乾隆皇帝即位后“禁踩曲烧酒”,名臣孙嘉淦上奏折反对。乾隆遂把这个问题交给全国各地的督抚共同讨论。于是,各地督抚写了大量的奏折,其中以甘肃巡抚和山西巡抚的奏折最为有趣。乾隆二年甘肃巡抚奏折:“至通行市卖之酒,俱来自山西,名曰汾酒。……是甘省非产酒之区,向鲜私烧之弊,似可毋庸置疑。”乾隆七年山西巡抚奏折:“第查晋省烧锅,惟汾州府属为最,四远驰名,所谓汾酒是也。且该属秋收丰捻,粮食充裕,民间烧造,视同世业。若未奉禁止以前所烧之酒,一概禁其售卖,民情恐有未便”。五年前甘肃巡抚就汇报说当地市场上销售的都是山西汾酒,要禁酒,是山西人的事情;五年后山西巡抚汇报时却说还在卖“以前所烧之酒”,分明是给“四远驰名”的汾酒酿造找借口。这两份奏折乾隆都看过了,并作了朱批。对于山西汾酒的问题,他始终没有追究,以后也没有把汾酒列入查禁之列。乾隆禁烧酒不禁汾酒,反而使汾酒发展更快了。因此,在乾隆禁酒的年代,山西汾酒的垄断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发展反而更快了。在乾隆后期,袁枚的《随园食单》、李汝珍的《镜花缘》都把汾酒列为天下第一烧酒,乾隆皇帝是帮了忙的。
(8)1949年,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批示:“要将国内外享有盛誉之汾酒运到北京,摆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也在《关于国宴用酒》批示:“国宴要从简,不能浪费,如果用烈性白酒则用汾酒”。1949年9 月初,汾酒厂工人在警卫班的保护下,经过五天四夜的艰苦努力,分四批把五百余斤汾酒运到了北平。1949年“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之日、闭幕之日和“开国大典”之日,都举行了隆重的国宴,汾酒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
**

5

主题

481

帖子

11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90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5-29 20: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6)渔村中华赋一研修班子虚组10*爱笑娟子第六讲作业
  汾酒赋
[作者:爱笑娟子]
    千秋美醁,三晋琼浆。集一河之灵气,撷五谷之奇香。冠中华白酒始祖之荣,昔封宫廷其玉液(1);誉酒界舞台之新秀,今获世界之金章(2)。于是闻名以遐迩,旷世乃流芳。
    闻夫汾酒之原址,杏花之村庄。东临汾水,西踞吕梁。枕太行其山脉,处宝地之汾阳。浩浩兮九曲黄河,物华天宝;汤汤兮一弯汾水,人杰地昌。
    然溯曩昔 ,盖夫汾酒肇始,缘于远古史料之敷扬。启于仰韶(3),延至今邦。北齐武成帝鸾诰之汾清,廿四史上以载(4);晚唐杜樊川借问其酒肆,三百诗中乃藏(5)。杜甫执杯以酒饮,李白挥笔而诗狂(6)。闻夫四远驰名,乾隆而朱批奏折(7);国宾盛宴,总理乃亲点尊享。(8)。年年其杏花秾艳,岁岁其竹叶郁苍。故而醍醐灌顶,佳酿润肠。
   至若酿造之工艺精湛,水质优良。革故鼎新,二次蒸溜之改革,经营诚信,三次历史其辉煌。马跑古井之甘醴,晋中平原之高粱。是故得天而独厚,择地而千祥。
   盖夫汾酒之功能,既血脉通畅,亦筋骨舒张。况其清香醇厚,绵润悠长。故而敢冠酒林始祖,华夏一强。
   懿其汾酒之盛事,乃国人之荣光。举世震惊,醇香而醉倒巴拿马;亿人瞩目,美誉乃飘出杏花乡。于是骚人墨客,武士儒商。畅饮乾坤一壶酒,笑谈岁月两鬓霜。噫唏!惟我汾酒乃王者风范,国之弘彰。其历史而悠久,德馨乃四方也!
(赋依词林正韵)
注释:
(1)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酒,是清香型白酒鼻祖。从杏花村遗址考古发掘的文物证实,当地酿酒史可上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所以称白酒始祖。
(2)1915年,汾酒走上国际舞台,成为唯一荣获当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大奖章”的中国白酒品牌。《并州新报》以“佳酿之誉,宇内交驰,为国货吐一口不平之气”醒目标题,向国人欢呼:“老白汾大放异彩于南北美洲,巴拿马赛会一鸣惊人。”时任山西督军阎锡山特书“味重西凉”以示祝贺。
(3)从杏花村遗址考古发掘的文物证实,当地酿酒史可上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4)据《二十四史·钦定北齐·文襄王六传》记载:“河南康舒王孝瑜,字币德,文襄长子也……初,孝瑜养于神武宫中,与武成同年相爱。将诛杨谙等,孝瑜予其谋。乃武成即位。礼遇特隆。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汾清即汾酒前身。武成帝千里荐饮汾酒的故事,遂成为佳话。汾酒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廿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
(5)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天途经汾阳寻踪唐代功臣郭子仪故居的那首“春天的歌”《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来,杏花村已成为美酒产地的代名词。诗以酒传名,人们以杏花村汾酒之名记住了《清明》诗,酒以诗飘香,人们以《清明》诗闻到了汾酒飘香。杜牧对杏花村汾酒的赞歌成了汾酒魂,更是杏花村汾酒在中外历史上家喻户晓“
(6)唐代与清代更是“杏花村”汾酒酿酒史上两个鼎盛时期,到唐朝杏花村酿酒作坊达70多家,出现了“长街恰副登瀛处,处处街头揭翠帘”的盛况。杜甫也到此畅饮,李白前来“醉校古碑”写下:“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的诗句。
(7)乾隆皇帝即位后“禁踩曲烧酒”,名臣孙嘉淦上奏折反对。乾隆遂把这个问题交给全国各地的督抚共同讨论。于是,各地督抚写了大量的奏折,其中以甘肃巡抚和山西巡抚的奏折最为有趣。乾隆二年甘肃巡抚奏折:“至通行市卖之酒,俱来自山西,名曰汾酒。……是甘省非产酒之区,向鲜私烧之弊,似可毋庸置疑。”乾隆七年山西巡抚奏折:“第查晋省烧锅,惟汾州府属为最,四远驰名,所谓汾酒是也。且该属秋收丰捻,粮食充裕,民间烧造,视同世业。若未奉禁止以前所烧之酒,一概禁其售卖,民情恐有未便”。五年前甘肃巡抚就汇报说当地市场上销售的都是山西汾酒,要禁酒,是山西人的事情;五年后山西巡抚汇报时却说还在卖“以前所烧之酒”,分明是给“四远驰名”的汾酒酿造找借口。这两份奏折乾隆都看过了,并作了朱批。对于山西汾酒的问题,他始终没有追究,以后也没有把汾酒列入查禁之列。乾隆禁烧酒不禁汾酒,反而使汾酒发展更快了。因此,在乾隆禁酒的年代,山西汾酒的垄断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发展反而更快了。在乾隆后期,袁枚的《随园食单》、李汝珍的《镜花缘》都把汾酒列为天下第一烧酒,乾隆皇帝是帮了忙的。
(8)1949年,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批示:“要将国内外享有盛誉之汾酒运到北京,摆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也在《关于国宴用酒》批示:“国宴要从简,不能浪费,如果用烈性白酒则用汾酒”。1949年9 月初,汾酒厂工人在警卫班的保护下,经过五天四夜的艰苦努力,分四批把五百余斤汾酒运到了北平。1949年“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之日、闭幕之日和“开国大典”之日,都举行了隆重的国宴,汾酒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
***************************************************************************
7,8)渔村中华赋一研修班子虚组10爱笑娟子第七,八讲作业
讨虐童之兽行文
   盖夫家有儿女,眸子无邪,心灵纯净。娇娇乎稚音如酥雨,灿灿乎笑靥似醺风。掌上明珠,心中至爱。汲雨露之滋润,集父母之爱怜。弱弱兮花蕊为何遭之摧残?
    媒体曝光,新闻报道。闻其惊心而动魄,师之体残;触目乃惊魂,人之拐卖。隐蛇蝎之性,揣虎狼之心。则惨无人寰令人发指也。
    是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大地之有灵,苍天而有眼。况且警章灿灿,法网恢恢。保黄童之平安,涤尘世其净土。尝言多行不义乃必自毙也。
    嗟夫泱泱大国,文明之邦。儿童乃国之栋梁,未来之希望者也。
***********************************************************************
9)中华赋一研修班子虚组升级考试贴
中华赋一研修班二年级升级考试:子虚10-爱笑娟子                                             评分:93                     
一:补充完整以下骈句,使得语意关联,骈偶工整,用典对称。【20分】

1其虐童之背道也,激民愤而哗然, 醒国忧而悄戚                。

2榆塞迢迢,棘心何堪尽孝;   桑乾浅浅           ,  酒意岂可解愁            。——2

3豪迈军威,虎士彰中华之雄健;  铿锵号角        ,   营旗染鲜血之顽强           。

4惠政及乎率土,   仁慈可乎安民                   。——2

5水含上善,处下无争;       人感厚恩  ,临危不惧.           。

二:用“截蒲”、“缉柳”两个语典,做一个骈句(句式不限)【10分】 √
答:
编书可学温舒 截蒲,
笃学当效文宝缉柳。


三:请列出与“挈瓶”意思相同或相近的5个雅词。【10分】 √
答:挈瓶、井蛙,鼠目,皮毛,管窥,蠡测

四:嘉是翁哉矍铄,犹且鞭扬;话故将矣耄衰,尚能饭否?

翻译成白话,指出本句所用之典并列出原典及出处。【10分】 √
答 :夸赞老翁身体健康,还能扬鞭策马驰骋沙场;话说古时人将要衰老,还能吃很多饭就不算老.
翁哉矍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尚能饭否: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理解意思,然后用骈文的形式改写。(100字左右):【30分】

时光是关不住的水龙头,每一滴往事里都流淌着鲜活的曾经。当韶华洗尽,静坐禅语,感怀的是对于生命的隐忍和感恩。

    沐浴在冬日暖阳里,回味激情的夏日,此刻却只能如笼鸟般……细数流年的皱纹……

    又何必“假如”?每一秒、每一天、每一年都是崭新更是对人生的诀别。只愿牵挂的暮年慢点老去,我还能认识回家的路;萦怀的新阳快快成长,归去的里程少点遗憾。依偎着文字取暖,愿岁月静好,心路灯明。

答:《流年感悟〉骈文     ——3
   时光似水,往事如烟。叹韶华之匆匆,怅岁月之促促。独居于一隅,静坐而参禅。怀生命之泽恩,感天地之赏赐。于是沐暖阳于冬日,忆美景于夏天。细数流年,憧憬过往。乃知花开而会谢,月缺而会圆。于是神情遣闲,形意随放。物我两忘,顺其自然。何不温酿甘醇,依偎小字。日升而作,日息而眠。且行且珍惜也。



六:《雪赋》字数:200字左右,押韵不限,骈律皆可。【20分】

雪赋

     千山砌玉,万树披银。如梨花之六瓣,似柳絮之无根。天女散花,凌九霄而曼妙;青娥舞袖,滋四野而氤氲。既娇容而静淑,亦玉质而绝伦。洗乾坤之浊气,涤俗世之埃尘。
     雪,冬之使者。每至玄律穷,严气返。则乘云车而随行,御风马以回转。自天而降,飘飘兮蝶舞翩翩;落地无声,皎皎兮珠光灿灿。须臾远山近岭,雄浑而苍茫;小巷孤村,静谧而悠远。不慕江南之繁华,独钟北国之绮璨。择竹梅而居,信守岁末之约;邀松柏为友,不失隆冬之恋。诗中世界,对雪高歌以舒怀;醉里乾坤,围炉煮酒以浪漫。况有踏雪寻梅之雅情,披蓑戴笠其画卷。于是乎赞雪之空灵,潇洒大方而从容;喜雪之纯净,玲珑剔透而不染。
[赋依词林正韵]

************************************************************************************
10)赋研二期子虚组子虚10-爱笑娟子寒假作业贴
1仔细阅读本篇赋,在理解的基础上给文章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鄂公夺槊赋
唐初鄂公在二十四功臣之列,独推其雄。力敌猛虎,气扬飞虹。挥鞭而马疾如电,运槊而身轻若风。棱棱真丈夫之勇,頟頟信武夫之容。于时擒李密,戮王充。靖隋之乱,致唐之功。非太宗不能得我之死力,非我不能赴太宗之指纵。壮其叱咤而万夫莫敌,摧坚陷阵而一队前空。虽孟贲之勇,鄋瞒之崇。固不足抗其锐,当其锋。所以秦叔宝之徒,屈突通之辈。随我转战,指麾相从。既而荡平天下,砥定寰中。戎器既包于虎革,勲臣尽纪于鸿钟。高祖位尊,正凝旒于北阙;太宗功大,方主鬯于东宫。一旦上御便殿,公因召见。语艰难之创业,念辛勤于百战。张胆信其如升,瞋目赩以流电。有若伏波马上,据鞍而犹示筋骸;李广病中,闻鼓而思驱组练。帝问:以军阵之间何为最难?奏曰:唯避槊不易,然夺槊尢难。请殿下试臣斯艺,幸殿下临轩以观。

于是宗室有齐王元吉,力可以索铁而伸鈎,勇可以挟輈而磔石。由是命之以角逐,合之为勍敌。二人乃策马交驰,锋鋩若飞。千人看,万人窥。广塲喧阗而将裂,高殿崔嵬而欲敧。一驰一骤,乍合乍离。红尘涨天地,杀气飘旌旗。若两虎鬭而未知生死,二龙战而不辨雄雌。天顔为之动容,神武为之增威。莫不鬼出神藏,风驰雨走。金吾之列卫旁震,武库之五兵潜吼。或左兮或右,或前而或后。或翻身相避,或挺身以诱。王谓我艺必胜,公谓彼槊可取。俄而齐王之槊巳在鄂公之手。骇衆目,噪羣口。喧喧阗阗足以见一胜而一负,王犹以为偶然也。
于是再跃锋鋩,重飞驌骦。欲致于必死之地,将求乎一日之长。虽馀勇而可贾,岂突来而难防。适资我胜,终莫予伤。乃至于{再至于}三皆为所夺,有以见鄂公胜于齐王也。壮哉!厥艺如神,其名益振。信乌获扛鼎之匹,项羽拔山之伦。宜其凌三军而势若摧枯,夺一槊而易如拾芥。闻之者谁不尽伏,见之者无不大骇。当其左击右刺,星驰电迈。一场纵横使人神王而心快。上意欣愉,羣臣欢呼。怜公絶艺,多公壮图。书所谓番番良士,诗所谓赳赳武夫。霹雳可叱之而鬭,泰山可挟之而趋。况陈安擅价于蛇矛,敢为匹敌;羊偘得名于折树,未知驰驱。是知天生圣哲赞以英杰。料敌在于筹谋,破敌由乎勇烈。然后祸乱可弭,奸雄可灭。故汉高得樊哙,乃济鸿门之危;太宗得鄂公,乃立皇唐之基。虽文皇之圣也,房杜之谋也,而军功武力我寔多之。
---------------------------------------------------------------------------------
春节赋/爱笑娟子
                                 (以‘’龙腾华夏,凤舞九州‘’为韵)
       金鸡卸职,神犬谋猷。祈桃符之祥瑞,饮屠苏之清流。爆竹声声,欢欣送之旧岁;礼花朵朵,喜气盈于神州。沐曦日之曈曈,吻春风之缕缕。小巷大街,千家万户。观夫秧歌扭,狮子舞。贴福字于朱门,剪窗花于玉宇。既而接迎其神仙,祭拜其先祖。
       由是征途游子而急归,加鞭快马;庭院高堂乃忙碌,煮肉煎茶。庆家合而团聚,颂国泰而安暇。喳喳乎枝头喜鹊,艳艳兮篱角梅花。鸿福降临于大地,吉祥普照于中华。谆谆而妙语连珠,款款乃金樽溢酒。兼其岁钱压于童稚,盼子成人;礼物送于高堂,敬亲高寿。则乃作赋吟诗,呼朋唤友。噫嘻!财运旺旺,情满新春;喜气连连,爱融腊九。佳节使人意气而飞扬,精神而抖擞。
      且夫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举一壶老酒,邀满座高朋。遂乃摆佳宴,挂红灯。观春晚,尽酒兴。闻笑语而朗朗,赏烟花而腾腾。此时殷殷兮祝福,荧屏言欢;频频兮拜年,短信互动。况心有兮灵犀,虽身无兮彩凤。安康而相携,福瑞而相送。
     至若四海游子,五湖同宗。念故土之情而切切,思至亲之意乃浓浓。更复远之天涯而系梦,闻之乡语以动容。更祈盼创经济屹立于世界,祝中华腾飞乎蛟龙。嗟夫!此乃除夕之夜。惜春意而永存,树雄心乃不谢。愿事事归于祥和,贺年年交之敦化。既福满于乾坤,亦喜迎于华夏。
(赋依平水韵)
******************************************************************************************************
11)赋研一毕业考试贴子虚组10-爱笑娟子作业


                                                       军事强国赋
                     以“知兵而非好战”为韵
        泱泱华夏,赫赫威名。集文韬而武略,树富国乃强兵。历经战火硝烟,犹挺铮铮之傲骨;遭受外忧内患,更激振振之豪情。于是保疆土,筑长城。江山一统,尔敢相争?
  然溯曩昔 ,盖夫五千年历史画卷,则有战国七雄之争,春秋五霸之战。明固长城,清拓疆岸。既而国盛而民则安,兵强乃贼不反。
  盖国盛而强军,军强而安黎。唯军事之强大,其边疆乃不危。抵御侵略,不惹是非。铭记历史其教训,珍爱和平之良知。纵观古今战争之境况:经济萧条之惨痛,黎民生活之悲摧。兼其国库空虚之窘迫,国家动荡之低迷。于是乎反对军事霸权之势,维护世界和平之旗。古往今来,则有无数志士浴血奋战已而。
   况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其英雄,杨靖宇雪地抗日之虎豹。井冈星火其燎原,万里长征之有道。巍巍中华大地国运腾飞,曙光普照。阅兵盛典之时,四海瞩目叫好。旗帜飘扬,军徽闪耀。一国两制,港澳归了。军民共进,立世界之巅而远眺。
[赋依词林正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2:25 , Processed in 0.07792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