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18-9-29 21:05 编辑
疏雨滴梧桐一年级第六讲作业 本期作业: 1. 评价一下陈汤矫诏发兵消灭郅支单于这件事。 郅支单于伏诛后,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既高兴又恐惧——高兴的是死敌已灭,恐惧的是汉军武力强大。于是,他更加恭谨地第三次单身朝觐,表示“愿守北幌,累世称臣”,这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出塞”,南匈奴的命运从此彻底和大汉王朝绑在了一起,自秦汉以来的北方边患从此一举解除。即便到后来王莽改制、天下大乱之际,匈奴也无力趁虚而入。正如当时汉宗室刘向所言:“(此战)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以一次战役而收战略之功,陈汤从此名扬天下。而如今常为人津津乐道者,是大胜之后甘延寿、陈汤给汉元帝发去的那封著名疏奏:“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其辞荡气回肠,千古流芳。 2. 简述汉元帝的功过。 刘奭(前74年-前33年),即汉元帝(前49年-前33年在位),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汉元帝永光四年(前40年)十月,汉元帝下令西汉帝王诸陵依其地界分属三辅管理,此前诸陵总属太常管理。又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初陵,诏令不要重新建立县邑和迁徙国民。宣帝时期,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汉匈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以后,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权力之争,初有“五单于争立“,互相不容,屠戮兼并,西汉“单于天降“瓦当最后形成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的对立。在汉元帝期间,在汉匈关系上出现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陈汤平灭郅支,一件是昭君出塞 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刘奭多才多艺,能写一手漂亮的篆书,至于弹琴鼓瑟、吹箫度曲、辨音协律等等,无不穷极其妙,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他太过拘谨,优柔寡断,信用宦官弘恭、石显等,统治期间,自然灾害不断,社会危机日深,土地兼并之风盛行,昭宣二帝的中兴之业就此开始衰败。
一年级第七讲作业 本期作业: 1.分析一下王氏家族为什么能把持朝政。 外戚王氏擅权之所以得以实现,与汉成帝关系非常密切,当时外戚和宦官势力不断坐大,汉成帝便采取了一系列制衡政策。首先,汉成帝利用外戚打击宦官势力。汉成帝用明升暗降的办法任命权臣石显为长信中太仆,使其离开权力中心丧失实权,然后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等人联名上疏揭露石显及其党羽过去的罪恶。石显被免官逐回家乡,死于中途,其走卒也纷纷被免官。其次,汉成帝利用外戚和朝臣抑制另一派外戚。成帝继位,王凤首先排挤了能力强、名声大的冯昭仪的弟弟冯野王,又迫使许皇后之父许嘉引退。再次,王凤排挤丞相王商。王商的父亲王武是汉宣帝的舅舅,堂兄王接曾任大司马车骑将军。这也是一支活跃于元、成政坛上的外戚家族。当时惟一能与王凤相抗衡的,就是王商。王商在政坛上稳步高升,不但有外戚家族的背景,而且政治识见和能力,都不在王凤之下。两人在许多问题上议论不同,关系渐渐紧张。王凤与外戚史丹合谋,派人秘密调查王商的隐私,又教唆频阳(今陕西富平)人耿定上疏诬陷王商。汉成帝觉得难以查证,可是王凤坚持要查办,成帝无奈,只得免去王商的丞相职务。王商被免相仅三日,就大口吐血,悲愤而死。其子弟亲戚有在宫中任职的,一律被赶出长安城。至此,王凤专制朝政,已没有了强大的反对派。汉成帝的制衡政策运用的并不成功,太后王氏一族势力不断壮大,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太后王政君的七个兄弟都被封侯,老大王凤官位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也开始崭露头角,王商死后,朝中再无可以节制王氏一族的力量,这一切都为王莽篡汉创造了条件。 2.谈一谈进谏的技巧。 中国古代进谏的能人有许多,通常直接进谏的往往不能被立即接受,而且还有丢官丢命的可能,所以学会进谏就成为一种生存的能力了,我觉得,可以从古人身上借鉴,委婉地表达,先给皇帝台阶,再让他接受。针对皇帝的性格,找到与之相处的方法。不同情形,不同时机,语气不同。 一年级第八讲作业 1. 分析一下汉成帝的弱点及危害性。 刘骜(前51年—前7年),即汉成帝,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元帝刘奭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刘骜出生于长安甲馆画堂。汉宣帝很喜欢这个嫡皇孙,亲自为他取名为刘骜(骜即骏马),字太孙,经常把他放在自己身边。汉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几乎全部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汉成帝竟宁元年至绥和二年(前33年—前7年)在位,共在位25年,终年44岁,谥号孝成皇帝,庙号统宗.. 2. 如何区分真君子和沽名钓誉者。 真不太好分,我的标准是谁为人民,为大众,为他人做的多,谁就是君子,至于他得到的名利我认为不影响什么,也不用假清高。 一年级第九讲作业 本期作业: 1. 评价一下张禹的为人。 张禹本是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东)人,在他父亲时移居莲勺。张禹还是孩童时,屡次随家里人到集市上,总喜欢在占卜、看相摊前观看。久之,张禹了解一些卜卦、占卜之术,不时从旁参言。占卜者喜欢他,又认为他相貌不凡,对张禹父亲说:"这个孩子聪明,可以让他学习经术。"等张禹长大,到长安学习,从沛郡施仇学习《易经》,从琅琊王阳、胶东庸生问《论语》,不久都通晓熟悉,有了徒弟,被推荐为郡文学。甘露年间(前53年―前50年),诸儒推荐张禹,有诏令太子太傅萧望之察问,张禹回答《易经》及《论语》大义,萧望之很满意,奏张禹经学精通,有师法,可以试职事。奏章未下,只好回去做原来的郡文学。很久以后,试做博士。初元年间(前48年―前44年),立皇太子,博士郑宽中用《尚书》教太子,推荐说张禹善于《论语》。诏令张禹授太子《论语》,因此,升做光禄大夫。几年后,出任东平内史。 封侯拜相 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去世,汉成帝即位,征召张禹、郑宽中,都因是汉成帝的师傅,赐爵关内侯,郑宽中食邑八百户,张禹食邑六百户。封为诸吏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加官给事中,统领尚书事。此时,汉成帝的舅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辅政专权,而汉成帝正年富力强,谦让,正向经学,敬重师傅。而张禹与王凤并领尚书事,内心不安,屡以病上书请求退职,想退避王凤。汉成帝回答说:"朕于幼年执政,万机怕不适中,君因道德好而为师,所以委以国政。君怎么怀疑而多次请求退职,忽视师傅故旧之恩,想回避流言?朕未闻有毁短之言。君还是安心专意。"加赐黄金百斤、活牛、上等贵酒,让太官送餐,侍医看病,使者到家问候。张禹惶恐,又起来治事,河平四年(前25年),代替王商任丞相,封安昌侯。 退职致富 张禹担任丞相六年,鸿嘉元年(前20年)因年老有病退职,汉成帝加优再三,才准许退职。赐安车驷马、黄金百斤,免职住在京师的府第,按列侯于每月初一、十五朝见,位特进于前,朝见礼节和丞相一样,设从事史五人,增加封邑四百户。天子屡加赏赐,前后数千万。 张禹为人谨慎厚道,但仍然谋求发家致富,家里以种田为业,买田多至四百顷,都属泾水、渭水灌溉极肥腴的上价田。别的财物也应有尽有。张禹资性通声律,内部奢侈过分,身居大府第,后堂演习音乐。 突出弟子 张禹成就突出的弟子,有淮阳彭宣,官至大司空;沛郡戴崇,官至少府九卿。彭宣为人恭顺俭朴有法度,而戴崇性和乐多智,二人品行不同。张禹心里喜欢戴崇,敬重彭宣而疏远他。戴崇每次侍候张禹,常责老师应置酒设乐同弟子一起快乐。张禹将戴崇带入后堂饮酒,妇女相陪,优令奏乐铿锵,极尽欢乐,深夜乃止。而彭宣来的时候,张禹便处接待,谈论经义,白天请他吃饭,不过是一碗肉一杯酒相待。彭宣未能到后堂。两人都知道这些,但各自以为得宜。 要地求官 张禹年老,为自己修冢茔,起祠室,认为平陵肥牛亭部处地好,又与延陵近,奏请求取此地,汉成帝把它赐给张禹,下诏令平陵迁亭它所。曲阳侯王根听说后就争这块地:"此地正当平陵寝庙衣冠出游的通道,张禹身为师傅,不遵谦让之道,倒求取衣冠出游之通道,又迁坏旧亭,双重的不适宜。孔子称'赐可惜那只羊,我可惜那种礼'。应改赐张禹别的地方。"王根虽是汉成帝的舅舅,但汉成帝敬重他不如张禹,王根的话虽然急切,还是不被采纳,到底还是把肥牛亭地赐予张禹。王根由此妒嫉张禹的被宠幸,多次说他的过恶。汉成帝却更加敬重厚待张禹。张禹每次生病,往往因饮食寝卧之增损得知,汉成帝亲临问候。汉成帝亲自到张禹床前拜问,张禹顿首谢恩,依靠投顺,张禹向汉成帝说:"老臣有四男一女,爱女甚于男,但远嫁为张掖太守萧咸妻,受不住父子私情,想与她近一些。"汉成帝即时调萧咸为弘农太守。张禹的小儿子没有做官,汉成帝亲临问候张禹时,张禹多次看着自己的小儿子,皇上就在张禹床前封为黄门郎,加给事中。 因病去世 张禹虽居家中,因为特进为天子师,国家每有大政,必定参与定议。永始、元延年间(前16年―前9年),日食、地震特别多,很多吏民上书谈灾异报应,讥切王氏专政所致。汉成帝怕变异屡现,思想里很以为然,没有明见,便车驾到张禹府第,摒开左右,亲自拿自然变异问张禹,顺便把吏民说的王氏事讲给张禹听。张禹自见年老,子孙弱,又与曲阳侯王根不和,恐被所恨。张禹则对汉成帝说:"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日食三十余次,地震五十六次,有时候诸侯互相残杀,有时候夷狄入侵中国。灾变之异深远难见,所以圣人很少谈天命,也不谈怪异鬼神。天性和天道,从子贡以下之属没听孔子说过,何况浅见鄙儒说的!陛下应修理政事用善行来回答他,与下面的人同福同喜,这才是经义的意思。新学晚生,误入乱道,应该不相信,用经术判断他。"汉成帝平素相信喜欢张禹,因此不怀疑王氏。后曲阳侯王根及众多王氏子知道张禹说的话,都很高兴,便亲近张禹。张禹见时有灾异或汉成帝身体不适,选择日期斋戒在星宿下占卜,端衣冠立卜,得吉卦就把占卜进献汉成帝,如有不吉,张禹为此忧虑而形于色。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张禹赶上奉侍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去世,谥号节侯。 众儒称赞 起初,张禹为师,因汉成帝几次向张禹询问经术难题,张禹作《论语章句》献给汉成帝。开始鲁扶卿及夏侯胜、王阳、萧望之、韦玄成都说《论语》篇章顺序有的不同。张禹先向王阳学习,后从庸生学习,采众家之长,后出转精。众儒给他赞语:"欲为《论》,念张文。"从此学者很多随从张氏,其余各家渐渐衰微。 2.废丞相改为三公的利弊。 废除丞相改为三公有利于权利的均衡,防止丞相权利一人独大。对于皇帝来说有利于管理。但三公时间久了,也会出现矛盾,对于政事也不是好事。 一年级第十讲作业 本期作业: 1.从旁支过继来的皇帝,如何处理先帝太后和自己亲生父母的关系? 我觉得应该一样孝敬,从大局讲理应对先帝太后以尊重,而作为子女,必须孝顺自己的亲生爹娘。 2.评价一下赵氏姐妹。 祸国殃民的两姐妹,为了权利,抛了德行,做下诸多让人不耻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