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西

小渔村36期律诗班七律第十三讲A组作业【评阅青山老师】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3

帖子

1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4 22: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格律诗第十三讲作业:A28—微笑面对
一、本讲讲了几种合的写法,分别都是什么?
答:
(一)从作用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方法。
1、首尾呼应式 :以扣题作结,重点突出诗在最后点题,强调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诗。
2、点意式: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
3、概括式: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
(二)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以下七种方法。`
1、以景作结: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
2、 抒情作结。
3、以发问作结:有问有答,反问肯定,结意清新。这样会增加层次起伏,留下联想的伏线,使诗更

有力
4、以用典作结: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

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诗更有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让人有联想空间。
5、 以判断句作结:推断加强,主题突出。
6、 以议论作结。
7、托梦寄意结法。
对一些人物、事物、景物等要倾注深情,往往寄意梦中。结尾托梦寄意,常常将人的遐思引领到一个

全新的境界,令人感到味之不尽。
(三)从结与主题的关系上分为以下两种方法。
1、就题作结:结于主题之内
2、题外作结:结处荡开一笔。

二、以《夏夜》为题意,写一首七律。
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七律·夏夜
文/微笑面对

乌云泼墨染苍天,风卷黄沙冷雨旋。
园内林花愁溅泪,池边弱柳笼飞烟。
微吟酌酒听昆曲,遣兴烹茶弄管弦。
略感伤时生乱绪,昏灯孤影夜无眠。

点评

很好的七律,赞  发表于 2019-6-6 21:27
问好,第一题全对。赞  发表于 2019-6-6 2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3

帖子

1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5 06: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薇三十六 于 2019-6-6 06:46 编辑

小渔村36期格律诗第十三讲作业:A21-小微


1、本讲讲了几种合的写法,分别都是什么?
答,合的写法共三大种,
分别是:
(一)从作用上分:
(1)首位呼应式。
(2)点意式。
(3)概括式。

(二)从写作手法上分:
(1)以景作结。
(2)抒情作结。
(3)以发问作结。
(4)以用典作结。
(5)以判断句作结。
(6)以议论作结。
(7)托梦寄意法作结。

(三)从与主题的关系上分:
(1)就题作结,结于主题之内。
(2)题外作法,结处宕开一笔。

二、以《夏夜》为题意,写一首七律。

              七律  乡村夏夜
              文/小微   押七阳
初收微雨洗炎光,趁取身闲步晚凉。
蛙鼓声声时醒耳,荷风细细悄流香。
远离尘事消烦虑,尽忘浮名涤肺肠。
愿得余生无缚束,还家隐处乐徜徉。


点评

很美的七律,格律正确,语句通顺,起承转合都很好,赞  发表于 2019-6-6 21:30
问好,第一题全对,赞  发表于 2019-6-6 21:27
问好,第一题全对,赞  发表于 2019-6-6 2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9

帖子

3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5 15: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律诗第十三讲作 业:
A06-小佳人
1、本讲讲了几种合的写法,分别都是什么?
答:一、从作用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首尾呼应式
2、点意式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
二、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以景作结
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
2、 抒情作结
3、以发问作结
4、以用典作结;
5、 以判断句作结,
6、 以议论作结。
7、托梦寄意结法。
三、从结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
1、就题作结 ,结于主题之内
2、题外作结,结处荡开一笔。

2、以《夏夜》为题意,写一首七律。
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七律 夏夜
            小佳人

一轮明月照窗前,小院纳凉人未眠。
绿柳垂丝摇暗影,清荷绽蕊沁幽泉。
徐徐惬意长风伴,淡淡悠闲碧水牵。
帘外忽闻琴瑟起,半壶竹酒醉心田。

点评

前面写小院纳凉,后面又帘外,不矛盾吗?  发表于 2019-6-6 21:36
诗作:格律正确,语句通顺。起承转合也可以,立意也美。就是在晚上,眼睛是看不清颜色的,绿,碧,这些字当酌。另,写了小院纳凉,  发表于 2019-6-6 21:35
问好,第一题全对,赞,  发表于 2019-6-6 2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0

帖子

11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5 19: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格律诗第十三讲作业:
A12-青青子佩

1、本讲讲了几种合的写法,分别都是什么?
答:一、从作用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首尾呼应式:以扣题作结,重点突出诗在最后点题,强调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诗。
2、点意式: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
3、概括式:即用尾联对上三联所述之事加以总结

二、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以景作结: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
2、 抒情作结:这种结法抒情要扣题,还要留下遗韵。
3、以发问作结:有问有答,反问肯定,结意清新。这样会增加层次起伏,留下联想的伏线,使诗更有力。
4、以用典作结: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诗更有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让人有联想空间。
5、 以判断句作结:推断加强,主题突出。
6、 以议论作结:推断加强,主题突出。
7、托梦寄意结法。对一些人物、事物、景物等要倾注深情,往往寄意梦中。结尾托梦寄意,常常将人的遐思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令人感到味之不尽。

三、从结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
1、就题作结:结于主题之内
2、题外作结:结处荡开一笔。

2、以《夏夜》为题意,写一首七律

七律  夏夜

荷风阵阵送清凉,偶有啼鸭掠水乡。
小月盈盈沉水底,清波熠熠叠莲香。
流萤频闪织星梦,宿鸟几惊羁客肠。
难忘昨天同执手,银河上下问牛郎。

点评

第一联,似乎跟承句一样,写景,没有起到起句点题的作用,。其他承,转,合,倒还可以。只是承和转之间,意断了  发表于 2019-6-6 21:47
诗作:格律上,鸭,好像是入声字吧?查一下。羁,,当平不然就孤平了  发表于 2019-6-6 21:43
问好,第一题全对,排版整齐,赞  发表于 2019-6-6 2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7

帖子

2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5 21: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组20雨点 于 2019-6-5 23:33 编辑

                   小渔村36期格律诗第十三讲作业:A-09雨点
1、本讲讲了几种合的写法,分别都是什么?
四种,分别是:
一、从作用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首尾呼应式?
以扣题作结,重点突出诗在最后点题,强调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诗。
2、点意式
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
有的尾联以不答答之,其寓意于不答之中。
有的不仅在尾联点意,而且也紧扣诗题。
二、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以景作结
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
2、 抒情作结
3、以发问作结
有问有答,反问肯定,结意清新。这样会增加层次起伏,留下联想的伏线,使诗更有力。
4、以用典作结;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诗更有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让人有联想空间。
5、 以判断句作结,
推断加强,主题突出。
6、 以议论作结。
7、托梦寄意结法。
对一些人物、事物、景物等要倾注深情,往往寄意梦中。结尾托梦寄意,常常将人的遐思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令人感到味之不尽。
三、从结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
1、就题作结
结于主题之内
2、题外作结
结处荡开一笔。
四、写结尾时要注意几点:1、要把握的是“速”字,这个速意思就是不要拖泥带水的、紧接转的内容,干净利落的关合全篇。不要继续还停留在转的意境上扭扭捏捏。
以一字或两字紧接转,使其连接、不断裂地尽快进入合。
2、合,以意为上。这个意,可以明结,能体现作品畅快得意、神采飞扬的鲜活情态,也可暗示(喻),体现作者的感情、寄托与抱负。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不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味,最好有潜移默化之意。
3、以景结情时,须要放开一步,不直说其意而又蕴含在景中。
4、诗是以抒情为主的,以情作结时,要深化自己思想感情,用警句将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
5、以议作结时,在前面要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要直接议论,须要公开申明自己的观点。
6、以问作结时,用巧妙的疑问句作结,要避免平直浅露、耐人寻味。
7、要委婉含蓄,含蓄,就是蕴储不露的意思。诗不能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而要蕴含在形象和意境里,给人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

2、以《夏夜》为题意,写一首七律。
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七律*夏夜
文/A09-雨点
炎热袭人消酷暑,驱车十里入荷塘。
连天碧叶摇团扇,出水莲花送暗香。
久坐静听蛙谱曲,长痴独赏月流光。
何时归得相思处,最美犹为是故乡。

点评

转句,也做的好,在写荷塘的基础上来转,意脉连续,没有断裂,,合句也一样,起承转合掌握的很好,赞  发表于 2019-6-6 22:05
转句,也做的好,在写荷塘的基础上来转,意脉连续,没有断裂,,合句也一样,起承转合掌握的很好,赞  发表于 2019-6-6 22:05
首句联提到荷塘,承句跟着细写荷塘的景,加以渲染,承句拓展开了,做得很好  发表于 2019-6-6 22:02
诗作:格律正确,语句通顺,起承转合安排恰当。首二联像写的白天,入荷塘?入字当酌。车都开到荷塘里去了?  发表于 2019-6-6 22:00
问好,第一题全对  发表于 2019-6-6 21: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7

帖子

20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6 14: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中小溪 于 2019-6-6 14:54 编辑

  小渔村36期格律诗第十三讲作业:A03-林中小溪
1、本讲讲了几种合的写法,分别都是什么?
答:一、从作用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首尾呼应式
2、点意式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
二、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以景作结
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
2、 抒情作结
3、以发问作结
4、以用典作结;
5、 以判断句作结,
6、 以议论作结。
7、托梦寄意结法。
三、从结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
1、就题作结 ,结于主题之内
2、题外作结,结处荡开一笔。
2、以《夏夜》为题意,写一首七律。
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七律 夏夜*思
           文/林中小溪
夕阳隐在西山下,蝙蝠徘徊庭院中。
蛙鼓声声谈故事,流萤点点觅初衷。
矮篱小径柳依旧,树下月光人不同。
一别经年何处梦,相逢莫教眼朦胧。

点评

整首诗意脉断裂,没有一根主绳串起来。起承转合还需加油领悟  发表于 2019-6-6 22:16
这诗写的有点散,各说各的,几句话几个意思,转句对偶不工  发表于 2019-6-6 22:14
问好,第一题全对,赞  发表于 2019-6-6 2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5

帖子

2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2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6 20: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格律诗第十三讲作业
A30红叶醉秋风
1、本讲讲了几种合的写法,分别都是什么?
答:四种,分别是
一、从作用上可以分为:
1、首尾呼应式以扣题作结,重点突出诗在最后点题,强调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诗。
2、点意式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有的尾联以不答答之,其寓意于不答之中有的不仅在尾联点意,而且也紧扣诗题。
二、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以景作结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
2、 抒情作结
3、以发问作结有问有答,反问肯定,结意清新。这样会增加层次起伏,留下联想的伏线,使诗更有力。
4、以用典作结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诗更有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让人有联想空间。
5、 以判断句作结推断加强,主题突出。
6、 以议论作结。
7、托梦寄意结法对一些人物、事物、景物等要倾注深情,往往寄意梦中。结尾托梦寄意,常常将人的遐思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令人感到味之不尽。
三、从结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
1、就题作结结于主题之内
2、题外作结结处荡开一笔。
四、写结尾时要注意几点:
1、要把握的是字,这个速意思就是不要拖泥带水的、紧接转的内容,干净利落的关合全篇。不要继续还停留在转的意境上扭扭捏捏。
以一字或两字紧接转,使其连接、不断裂地尽快进入合。
2、合,以意为上。这个意,可以明结,能体现作品畅快得意、神采飞扬的鲜活情态,也可暗示(喻),体现作者的感情、寄托与抱负。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不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味,最好有潜移默化之意。
3、以景结情时,须要放开一步,不直说其意而又蕴含在景中。
4、诗是以抒情为主的,以情作结时,要深化自己思想感情,用警句将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
5、以议作结时,在前面要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要直接议论,须要公开申明自己的观点。
6、以问作结时,用巧妙的疑问句作结,要避免平直浅露、耐人寻味。
7、要委婉含蓄,含蓄,就是蕴储不露的意思。诗不能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而要蕴含在形象和意境里,给人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
2、以《夏夜》为题意,写一首七律
七律 夏夜感怀
A30-红叶醉秋风
凉风习习拂青杨,阵阵蛙声送稻香。
几点流萤灯火闪,一条银汉碧波扬。
织牛对望听虫语,花草轻摇凭露张。
望向苍天唯余叹,时光逝去坐空场。

点评

很好的七律,格律正确,语句通顺。只是杨,扬,两个同音隔得近,欠佳。  发表于 2019-6-6 22:30
问好,第一题全对,赞  发表于 2019-6-6 2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4

帖子

5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54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7-24 07: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第十三讲作业
A19-木槿花开

1.本讲讲了几种合的写法,分别都是什么?
一、从作用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首尾呼应式
以扣题作结,重点突出诗在最后点题,强调前意,意境明了,收住全诗。
2、点意式
即在结尾处点明诗的主题。
二、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以景作结
这种情形大多是前七句叙事或抒发感慨,尾句比较典型的景象作结
2、 抒情作结
3、以发问作结
有问有答,反问肯定,结意清新。这样会增加层次起伏,留下联想的伏线,使诗更有力。
4、以用典作结;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诗更有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让人有联想空间。
5、 以判断句作结,
推断加强,主题突出。
6、 以议论作结。
7、托梦寄意结法。
对一些人物、事物、景物等要倾注深情,往往寄意梦中。结尾托梦寄意,常常将人的遐思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令人感到味之不尽
三、从结与主题的关系上可以分为:
1、就题作结
结于主题之内
2、题外作结
结处荡开一笔。

2、以《夏夜》为题意,写一首七律。
要求如下:
(1)必须使用平水韵
(2)书写必须正确,第一行写题目、第二行写作者名字,下面四行依次为,首、颔、颈、尾联。
(3)写作要求上景下情,景入情转法。


夏夜
文/木槿花开
莲湖默默柳枝俏,
卧月鱼儿逐浪飘。
敛翅鸣蝉栖叶底,
沾香彩蝶对花娇。
萤光闪闪穿丛草,
阵阵蛙声势如潮。
幸有相知来共赏,
良辰美景任君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2

帖子

3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12-3 22: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律诗第十三讲作业 A20~王怀君
一,本讲讲了几种合的写法?是什么?
答:如下:
1.从作用上可分为:首尾呼应式;点意式;概括式;
2.从写作手法上可分为:景结;抒情结;发问结;用典结;判断结;议论结;托梦寄意结。
3.从结与主题关系上分为:就题结;题外结;
二,以《夏夜》为题作七律一首
?七律 夏夜
文/王怀君
沉沉夏夜月华收,万籁寂声花影稠。
窗外淋淋风雨继,一腔痴语写还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7:46 , Processed in 0.0640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