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7-13 12: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曲六期C03—扬扬毕业答卷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3、元曲的体式特点?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题目自拟
曲谱
【新水令】曲谱:×平×仄厶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厶平去△。
【驻马听】曲谱:×仄平平△,×仄平平平厶上△(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厶△。
【乔牌儿】曲谱:×平平厶上△(平),×仄仄平去△。×平×仄平平去△,×平平去上△(平)。
【水仙子】曲谱:×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厶平△。×平×仄平平去△,平平平厶平△(上),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厶,×仄平△,×仄平平△。
【尾】曲谱:×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仄平平,平平去平上△。
(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答题要求:
1、自己复习讲义认真完成答题
2、答题截止到7月20日 晚10点统计
3、答题全部汇总到答题贴里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的讲,它指的是杂剧。元曲是我国格律诗和词的继承和新发展,是汉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新结晶。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从元曲产生上可分为: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1)内容上的特点: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2)在形式上同异:
通常只有一段,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句式从1---7字以至8--12字不等,但一字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而八字句不是四加四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曲有衬字,可以加句子,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
豪放(如王安石《金陵怀古》[桂枝香])、清旷(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愤激(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典雅(如姜夔《点绛唇》)、婉约(如李清照(声声慢》)与艳丽(如贺铸《薄幸》)等等。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
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
概括地说:词贵雅,曲尚俗。
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在语言上的区别。就语言特色而说“曲尚俗”实际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过分雕琢。
词贵含蓄,曲尚显露。词注重意境,贵含蓄、内蕴、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以文雅为主,带文人书卷气。手法多用比兴象征。曲则不然,它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而又在当时普遍传唱的新诗体。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十法”为: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对偶、末句和定格。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元曲的曲调:就是曲牌和宫调: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
元曲的标题格式:即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如:中吕、越调、双调、仙吕等,就是这首曲子的宫调。第二部分如:我们平常说的“山坡羊”、“醉花阴”,就是一个曲牌;第三部分如:“秋思”“渔夫”等,指所表达的主题。
喜春来在《太平乐府》入中吕宫,在《太和正音谱》入正宫;
凭栏人——越调;
梧叶儿——商调;
落梅风——双调;
小桃红——越调;
四块玉——南吕宫;
醉中天——仙吕宫;
干荷叶——南吕宫;
山坡羊——中吕宫。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元曲平仄严格,但用法上也在平上互代现象,可加衬字。
1、律句
(1)字音组合平仄相间,跟宋词没有什么不同;
(2)字音组合平仄相间,但分去上。
2、也不同程度存在非律句。
8、曲的对仗共有哪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1、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
2、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
3、扇面对(隔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这种对法在诗词中是不用的,在六朝时常用的骈文体就是扇面对。
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
6、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7、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
8、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9、衬字对:曲词多衬字。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
10、叠字对:对句由叠字构成,称叠字对。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所谓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
重头小令: 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带过曲:见于北曲,即连用两首或三首(一般不超过三首)宫调相同旋律恰能衔接的曲调,合成一首新曲。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另类格律诗; 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科,动作。白,道白),不用舞台来表演故事,只是用来清唱,有人也称之为“清曲”。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散曲里有小令,也有套数。
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相同点: 都由几个音韵相近、声调谐和的曲子组成,其形式相同,而且都不能任意组合。
(2)不同点: 一是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支曲合成一首新曲。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
衬字特点:可使句法灵活多样,能增强曲文的口语化和形象化特点。衬字不受格律的限制,不讲平仄,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不拘字数。加衬字有三种情况:
一是加于句首,二是加于句中,三是加于句末。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幺篇与词,重头小令的关系:
(1)“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凡曲牌与词牌相同的,应是直接延用下片为“幺篇”。凡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
古人词曲多不细分,但也说明了“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那时候如果作者创作了一支小令,感到意犹未尽,可以用同样的曲牌再写一篇,称之为“幺篇”(“幺”或写作“么”),这个“幺”字是“后”字的简笔,故幺篇即后一篇的意思。这是词的体式特点的遗留,不应看作小令曲的体式特征,不过,词的后片是固定的,么篇则可有可无。么篇可以换头,称为“么篇换头”,字数有时还可以增减。
(2)“幺篇”与同调重头小令的关系:
初看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 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
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的一种曲调形式。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
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
集曲的写作要求:
(1)在名称上: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2)在宫调上: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3)在曲式上: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曲中的散套的分类:分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如:正宫中的[端正好],常与[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连用;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增句如加在正格押韵处,一般要求押韵。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1、韵字:
(1)《中原音韵》。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王力先生对其中一些韵部进行了划分:
宽韵:齐微、鱼模、萧豪;
中韵:真文、尤侯、江阳、庚青、先天、皆来、家麻、歌戈、车遮和东钟十韵;
窄韵:寒山、监咸和支思;
险韵:桓欢、侵寻和廉纤;
有的宽韵如齐微韵,其平、上、去声字本来就很多,再加上入声字,更是庞大到了极点。
但像尤侯韵原字虽很多,但入声字太少,故也是中韵。
车遮韵的原声字虽很少,但加入的入声字很多,故也成了中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有人说二者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善程度之差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特长的,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
(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一个剧本一般有四折,也有六折甚至还有更多的,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共有五本,其中第二本就有五折。
(4)楔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断,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5)正名与题目:北曲在演出前,通常会用两句或四句字数相同的对句道出全剧的表演纲目,再以其中最为精辟确切的句子作为本剧的剧名,在每一个杂剧剧本结尾都要加上“题目”与“正名”。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的原则: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
以下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
(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
(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
(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如何提高散曲的写作技巧,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练习:
(1)勤读、多读前人的作品,反复揣摩领会。
(2)勤写,多动笔,多写作。
(3)勤思考。即多多研究前人的作品和现实的题材。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新水令】曲谱:我的名字叫中华,腔圆字正中国话。三皇和五帝,万古创中华。(五十六个)伟大民族,熠熠耀天下。
【驻马听】曲谱:盘古桑麻,雪压霜欺风雨打;始汉隆发,唐尧虞舜圣无涯。图腾龙凤贯穷达,通淹孔孟繄元化。德润无瑕,五千年里誉风雅。
【乔牌儿】曲谱:刀郎姑丽(岂不)嘉,满蒙秀伏腊。藏源珠穆起朗玛,壮开南越花。
【水仙子】曲谱:方巾白帽醉流霞,山寨土楼煮新茶。彝族舞火多潇洒,鞣袍布依帕,侗歌听、茅舍清笳。瑶乡恧,傈僳芭,仡佬蝉纱。
【尾】曲谱:七十寿诞轻帆挂,万岁我的大中华。实现中国梦,神州美如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