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成语典故班第五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3

主题

708

帖子

8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85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30 14: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028-凝香格格

成语典故班第5课作业:
一、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1.(精)(忠)报国  2.破釜(沉)(舟) 3.(闻)鸡(起)舞 
4. 三顾(茅)(庐) 5.(卧)薪(尝)胆  6.指鹿(为)(马) 7.文质(彬)(彬) 8.(彬)(彬)有礼 9.谦虚(谨)慎 10.谦恭(下)士 11.(敬)贤(礼)士 12.(不)矜(不)伐13. (竭)(诚)相待 14.(克)恭(克)顺 15.屈(己)待(人)16.温(文)尔(雅) 17.以(礼)相(待) 18.虚(怀)若(谷)19.虚(己)以(听) 20.虚(左)以(待) 21.戒(骄)戒(躁)22.自知(之)明 23.洗(耳)恭(听) 24.(相)(敬)如宾25.以(礼)相待 26.推(心)置(腹) 27.与(人)为善28.尊(老)爱(幼) 29.(举)案(齐)眉 30.(父)慈(子)孝
31.开(宗)明(义) 32.(明)正(典)刑 33.(文)(武)差事
34.知(书)明(理) 35.弄(斧)班(门) 36.(振)聋(发)聩
二、请从本课课件中取出文明礼仪成语10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给出的例句。
1.天下大同
解释:原是古代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现也用以借指共产主义理想。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造句: 于时天下大同,四夷内附,行本以党项羌密迩封域,最为后服。 《隋书·刘行本传》
近义:大同境遇
反义:分崩离析
2.海纳百川
解释: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造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
近义:博采众长
反义:小肚鸡肠
3.百家争鸣
解释: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出处:《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造句: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个极大的开放,呈现出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 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近义:各抒己见
反义:强求一律


4.雅人深致
解释: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纡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造句: 雅人深致,使见者意消;与骂座灌夫,自别是一流人物。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
近义:雅人清致
反义:俗不可耐
5. 不矜不伐
解释: 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 《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造句: 自觉笔势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而一气呵成,说理极其酣畅,而文气不矜不伐,颇为动听。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近义: 不卑不亢
反义: 妄自尊大
6. 词约指明
解释: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
造句: 大圜词约指明,应答无滞。 《北史·萧大圜传》
近义:简明扼要
反义:含糊不清
7. 谦虚谨慎
释义: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处:《晋书·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造句: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议上的报告》
近义:虚怀若谷
反义:持才傲物
8. 相敬如宾
释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宾。”
造句: 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近义:举案齐眉
反义:琴瑟不调
9.扫榻以待
解释: 榻:床。把床打扫干净等待客人到来。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出处: 清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 朋僚函札 向荣来函》:“如阁下允为留营,弟当于营中扫榻以待。”
造句:章炳麟《致伯中书一》:“君以暇时能来相就,则扫榻以待也。
近义:扫榻以迎
反义:原封不动
10. 振聋发聩
解释: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造句: 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近义:震耳欲聋
反义:装聋作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08

帖子

4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1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1-6 09:27: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药王 于 2020-11-6 09:32 编辑

北药王
典故班第五次作业
一、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1.(精)(忠)报国  2.破釜(沉)(舟) 3.(闻)鸡(起)舞   4.三顾(茅)(庐)
5.(卧)薪(尝)胆  6.指鹿(为)(马) 7. 文质(彬)(彬)  8.(彬)(彬)有礼
9.谦虚(谨)慎   10.谦恭(下)士   11.(礼)贤(下)士  12.(不)矜(不)伐
13.(以)(礼)相待 14.(克)恭(克)顺1 5.屈(己)待(人)16.温(文)尔(雅)
17.以(诚)相(待)18.虚(怀)若(谷)19.虚(位)以(待)20.虚(席)以(待)
21.戒(骄)戒(躁)22.自知(之)明 23.洗(耳)恭(听)24.(相)(敬)如宾
25.以(礼)相待 26.推(心)置(腹) 27.与(人)为善  28.尊(老)爱(幼)
29.(举)案(齐)眉30、(母)慈(子)孝 31.开(宗)明(义)032.(明)正(典)刑
33.(例)(行)差事 34.知(书)明(理)  35.弄(斧)班(门) 36.(振)聋(发)聩

二、请从本课课件中取出文明礼仪成语10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给出的例句。

1.不求甚解:释义: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同义: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囫囵吞枣
反义:鞭辟入里、精益求精、咬文嚼字
例句:我看书的时候,一般都不求甚解。

2.世外桃源
释义: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同义:洞天福地
反义:人间地狱
例句:这儿风光秀丽,与世隔绝。真是世外桃源啊!

3.振聋发聩
释义: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同义:醍醐灌顶
反义:如堕烟海
例句:他写的文章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4.言听计从
释义: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同义:深信不疑  百依百顺
反义:疑神疑鬼  刚愎自用
例句:刘邦对萧何言听计从,将韩信收为己用。

5.程门立雪
释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同义:尊师重教
反义:班门弄斧
例句:我们向老师请教时,应有程门立雪的精神。

6.开宗明义
释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开宗明义章第一。”宋·邢昺题解:“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同义:开门见山
反义:旁敲侧击  转弯抹角
例句:好文章往往是开宗明义,在第一段就指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7.轻财好施
释义:指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同义:仗义疏财
反义:爱财如命
例句:玻璃大王曹德旺身价千亿,轻财好施,资助了好几个贫困学生。

8.旁征博引
释义: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红芸别墅》:“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侧。”
同义:引经据典
反义:理屈词穷
例句:这场辩论赛需要我们旁征博引、条理清晰地面对对手。

9.济河焚舟
释义:济:渡;焚:烧。渡过了河,把般烧掉。比喻有进无退,决一死战。
出处:《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楚舟。”
同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反义:瞻前顾后
例句:古代的中国战场上,有多少官兵,济河焚舟,背水一战,冲出绝境。

10.不矜不伐
释义: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同义:不卑不亢
反义:居功自傲
例句:这位老师博学多识,桃李满天,却不矜不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主题

1300

帖子

16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9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1-15 15: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五课我心依旧作业
一、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1.(精)(忠)报国  2.破釜(沉)(舟) 3.(闻)鸡(起)舞 
4. 三顾(茅)(庐)   5.(卧)薪(尝)胆  6.指鹿(为)(马) 
5. 文质(彬)(彬)   8.(彬)(彬)有礼   9.谦虚(谨)慎   
10.谦恭(下)士      11.(敬)贤(礼)士   12.(不)矜(不)伐
[size=12.0000pt]13. (竭)(诚)相待  14.(克)恭(克)顺   15.屈(己)待(人)
16.温(文)尔(雅)  17.以(礼)相(待)    18.虚(怀)若(谷)
19.虚(己)以(听)  20.虚(左)以(待)    21.戒(骄)戒(躁)
22.自知(之)明      23.洗(耳)恭(听)    24.(相)(敬)如宾
25.以(礼)相待      26.推(心)置(腹)    27.与(人)为善
28.尊(老)爱(幼)  29.(举)案(齐)眉    30.(父)慈(子)孝
31.开(宗)明(义)  32.(明)正(典)刑    33.(文)(武)差事
34.知(书)明(理)  35.弄(斧)班(门)    36.(振)聋(发)聩
二、请从本课课件中取出文明礼仪成语10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给出的例句。
[size=12.0000pt]1. 【海纳百川】(hǎi nà bǎi chuān)
【解释】: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2.【百家争鸣】:(bǎi jiā zhēng míng)
【解释】: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出处】:《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举例造句】: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个极大的开放,呈现出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 ★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近义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反义词】:噤若寒蝉、强求一律、一家之言
3.【天下大同】(tiān xià dà tóng)  
【解释】:原是古代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现也用以借指共产主义理想。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举例造句】: 于时天下大同,四夷内附,行本以党项羌密迩封域,最为后服。 ★《隋书·刘行本传》
4.【雅人深致】(yǎ rén shēn zhì)
【解释】: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纡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举例造句】: 雅人深致,使见者意消;与骂座灌夫,自别是一流人物。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
【近义词】:雅人清致
[size=12.0000pt]5. 【不矜不伐】(bù jīn bù fá)   
【解释】: 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 《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举例造句】: 自觉笔势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而一气呵成,说理极其酣畅,而文气不矜不伐,颇为动听。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近义词】: 虚怀若谷、不卑不亢  
【反义词】: 妄自尊大、自高自大
6. 【词约指明】 (cí yuē zhǐ míng)  
【解释】: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  
【举例造句】: 大圜词约指明,应答无滞。 ★《北史·萧大圜传》
7. 【从规矩定方圆】(cóng guī jǔ dìng fāng yuán)
【解释】:从:听从;规矩:圆规和曲尺。根据圆规和曲尺来确定方圆的大小形状。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天地神鬼人五仙,尽从规矩定方圆,逆则路路生颠倒,顺则头头身外玄。”
8. 【执经叩问】(zhí jīng kòu wèn )  
【解释】: 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出处】: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9. 【扫榻以迎】(sǎo tà yǐ yíng)
【解释】:榻:床。把床打扫干净以迎接客人。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出处】: 《后汉书·徐徲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徲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宋·陆游《寄题徐载叔东庄》诗:“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
10. 【振聋发聩 】(zhèn lóng fā kuì)  
【解释】: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举例造句】: 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22 10: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5课作业
93-独步轻欢
一、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1.(精)(忠)报国  2.破釜(沉)(舟) 3.(闻)鸡(起)舞 
4. 三顾(茅)(庐)   5.(卧)薪(尝)胆  6.指鹿(为)(马) 
5. 文质(彬)(彬)   8.(彬)(彬)有礼   9.谦虚(谨)慎   
10.谦恭(下)士      11.(敬)贤(礼)士   12.(不)矜(不)伐
(竭)(诚)相待  14.(克)恭(克)顺   15.屈(己)待(人)
16.温(文)尔(雅)  17.以(礼)相(待)    18.虚(怀)若(谷)
19.虚(己)以(听)  20.虚(左)以(待)    21.戒(骄)戒(躁)
22.自知(之)明      23.洗(耳)恭(听)    24.(相)(敬)如宾
25.以(礼)相待      26.推(心)置(腹)    27.与(人)为善
28.尊(老)爱(幼)  29.(举)案(齐)眉    30.(父)慈(子)孝
31.开(宗)明(义)  32.(明)正(典)刑    33.(文)(武)差事
34.知(书)明(理)  35.弄(斧)班(门)    36.(振)聋(发)聩

二、请从本课课件中取出文明礼仪成语10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给出的例句。

海纳百川(hǎi nà bǎi chuān)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百家争鸣:(bǎi jiā zhēng míng)
解释: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出处】:《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举例造句: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个极大的开放,呈现出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 ★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近义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反义词】:噤若寒蝉、强求一律、一家之言


天下大同(tiān xià dà tóng)  
解释:原是古代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现也用以借指共产主义理想。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举例造句】: 于时天下大同,四夷内附,行本以党项羌密迩封域,最为后服。 ★《隋书·刘行本传》


雅人深致(yǎ rén shēn zhì)
解释: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纡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举例造句】: 雅人深致,使见者意消;与骂座灌夫,自别是一流人物。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
【近义词】:雅人清致

步矜不伐(bù jīn bù fá)   
解释: 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 《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举例造句】: 自觉笔势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而一气呵成,说理极其酣畅,而文气不矜不伐,颇为动听。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近义词】: 虚怀若谷、不卑不亢  
【反义词】: 妄自尊大、自高自大


词约指明 (cí yuē zhǐ míng)  
解释: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  
【举例造句】: 大圜词约指明,应答无滞。 ★《北史·萧大圜传》

从规矩定方圆(cóng guī jǔ dìng fāng yuán)
解释:从:听从;规矩:圆规和曲尺。根据圆规和曲尺来确定方圆的大小形状。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天地神鬼人五仙,尽从规矩定方圆,逆则路路生颠倒,顺则头头身外玄。”


执经叩问(zhí jīng kòu wèn )  
解释: 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出处】: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扫榻以迎(sǎo tà yǐ yíng)
解释:榻:床。把床打扫干净以迎接客人。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出处】: 《后汉书·徐徲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徲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宋·陆游《寄题徐载叔东庄》诗:“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


振聋发聩 (zhèn lóng fā kuì)  
解释: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举例造句】: 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5:56 , Processed in 0.0539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