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
102—晓苑风辞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书经》,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主要记载了从尧舜禹时代到东周历时约1500年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并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的初步形成。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是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答:1).古文《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2)古文《尚书》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
3).古文《尚书》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4).古文《尚书》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
5).古文《尚书》可纠正旧注之误。
. 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答:1.明扬仄陋
释义:指发掘并重用出身寒微的显才。
出处:<<尧典>>:“明明,扬侧陋。”
近义词:明扬侧陋 反义:以貌取人
例子:晋·葛洪《抱朴子·诘鲍》:“昔有鳏在下而四岳不蔽,明扬仄陋而元凯毕举。”
2.明目达聪
释义: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後指全面了解情况,明鉴四方。
出处:《尚书·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例子:当此际者,正宜明目达聪,励精图治。(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近义:耳聪目明 反义:浑浑噩噩
3.诗言志,歌永言
释义:诗能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歌是唱出来的语言。
出处:<<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近义: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 反义:暴殄天物
4.〔满招损,谦受益〕
释义: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出处《尚书 ·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近义词:虚怀若谷、一谦自益、益谦亏盈
反义词:妄自尊大、刚愎自用
例子:“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是普遍真理,任何时代都适用。
5.玉石俱焚yù shí jù fén
释义:俱:全部;都;焚:烧。宝玉和石头一起烧毁。比喻好的坏的、贵的贱的一起毁灭。也作“玉石同焚”。
出处《尚书 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近义词:同归于尽、休戚与共、风雨同舟
反义词:泾渭分明、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例子:内无良将,外无救兵,若然攻破,玉石俱焚。(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6.孜孜不倦zī zī bù juàn
释义: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近义词:废寝忘食、不辞劳苦、摩顶放踵、发愤忘食、笃行不倦
反义词:游手好闲、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例子:他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工作。
7.天成地平
释义: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出处:《尚书 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 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近义词:天平地成
反义词:天下大乱
例子:陛下功崇德巨,天成地平。(唐 韩愈《圆册尊号表》)
8.五音六律
释义: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出处:《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例子: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二回:“那些五音六律、南北九宫,箫管丝弦,无一不精。”
近义:阳春白雪 反义:鬼哭狼嚎
9.西学东渐
释义: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出处:《尚书·禹贡》:“东渐于海。”
例子: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由此又论及所谓‘西学东渐’所遇到的‘合理反抗’和‘无形消融’。”
近义:扬长避短 反义:坐井观天
10.股肱耳目gǔ gōng ěr mù
释义: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股肱:比喻辅佐帝王的大臣;耳目:亲信。比喻得力助手和亲信
出处:《尚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
近义词:得力助手 反义:三尸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