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282|回复: 9

小漁村成語典故學習班——106雲軒作業貼匯總

[复制链接]

1

主题

55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1-13 08: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语典故班第一课作业:
106雲軒

1、什么是成语?并简答成语的基本特征?
答: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語基本特徵:一、結構固定性;二、詞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隨意更改。


2、简答成语与谚语、歇后语的区别,并举例。
答:自古流傳下來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而揭后語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成語相比前二者,更簡短更濃縮,含義精闢,結構緊密,有明確出處和典故。
例如:
     諺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流傳於世的經驗之談)。
     揭后語: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前句謎面,后句謎底)。
     成語:圖窮匕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故事是荊柯刺秦皇)。


3、填空题:
①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號)隔开。
②(成語)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詞)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当然,也有(中性)的。


4、请分别写出3、4、5、6、7字的成语各6个。
三字:馬前卒,空城計,搖錢樹,美人計,白日夢,群英會。

四字:守株待兔,霸王別姬,叱吒風雲,插翅難飞,明目張膽,愚公移山。

五字:桃園三結義,人不可貌相,疾風知勁草,瑞雪兆豐年,大意失荊州,三英戰呂布。

六字:有志者事競成,哀莫大於心死,吃一塹長一智,出淤泥而不染,五十步笑百步,水至清則無魚。

七字:春蠶到死絲方盡,天若有情天亦老,人生何處不相逢,山雨欲來風滿樓,人生自古誰無死,橫眉冷對千夫指。


请为以下成语填上正确的汉字。
5、(黯)然失色、按(部)就班、不(假)思索、(滄)海桑田、不(落)窠臼、出奇(制)胜、既往不(咎)、岌(岌)可危、(膾)炙人口、励精(圖)治、(流)芳百世、美轮美(奐)、名(副)其实、(墨)守成规 、旁征(博)引、水乳交(融)、所向披(靡)、心无旁(騖)、心心相(印)、(源)远流长、越(俎)代庖 、责无旁(貸)、众口(鑠)金、(振)聋发聩、青出于(藍)而胜于(藍)。

1

主题

55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二课作业成语典故班第二课作业:
學員106雲軒

一、填空题
1.名词可分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还可根据其可数性可分为(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两大类。
2.专有名词是表示(人)、(地方)、(事物)等特有的名词。科学术语是各门学科中的(專門)用语。科学术语可以是(詞),也可以是(詞組),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專門領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
3.(熟語)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結晶)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四类:(成語)、(諺語)、(揭后語)、(習用語)。


二、辨别题
下面四字词语中,请你辨别那些是成语,加注释并注明出处。
1、泰山北斗:出自《新唐書·韓愈傳贊》中: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雲。
                         意思是: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2、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趙高欲為亂……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意思是: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3、破釜沉舟: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盧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意思是:比喻做事下定決心,義無反顧,不留退路。

4、攻城掠地:出自《隋唐演義》中:李密諸將士,當時攻城掠地,倚着金帛來得易,也用得易。通“攻城略地”,而攻城略地出自《淮南子·兵略訓》中: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意思是:攻打城池,掠奪土地。常指征戰。

5、約法三章:出自《漢紀》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                        
                     意思是: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以資遵守。

6、衣錦還鄉:出自《南史·劉之遴傳》中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盡荣養之理。
                     意思是:穿着錦衣綢緞回到家鄉。形容人富貴後榮歸故里,顯示榮耀。

7、江東父老: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王笑曰: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和何面目見之?
                     意思是:泛指家鄉父兄長輩。

餘下的:北斗导航、嫦娥四号、魔兽争霸、攻城机器、恃强争霸是專有名詞
             乌江自刎、楚河汉界、嫦娥奔月為四字典故故事,皆有出處。
             神秘圣地、互助互爱為四字日常習語。


三、说出下面歇后语的目的语
1.箭在弦上——不可不发
2.宝剑出鞘——鋒芒畢露
3.高山上敲鼓------四面聞名(鳴)
4.孔夫子搬家——盡是書(輸)
5. 擀面杖吹火——一竅不通
6. 到火神庙求雨——找錯了門
7.诸葛亮皱眉头——計上心頭
8.磅秤上放粒芝麻——無足輕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学员:106雲軒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是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而传统文化又有很多种类,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还有衍生出来的各种如书法、音乐、武术、曲艺等等的不同类别。还包括了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俗活动,包括春节、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等。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
(1)、世代相传,大体没有断层。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具有民族特色,中国特有,与别的国家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5000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文化广度丰富多彩,文化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第一方面试成语的形成,多采用4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第二方面就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语分褒义和贬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成贬义。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1)、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2)、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1)、拾金不昧:出自《客窗闲话·义丐》。比喻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2)、童叟无欺: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比喻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1)、视死如归:出自《吕氏春秋·勿躬》。比喻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形容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死。
(2)、大义凛然:出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坚持正义,不 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1)、推陈出新:出自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2)、鼎新革故:出自《周易·杂卦》。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掉旧的,建立拳的。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答:1、废寝忘食:出自《列子·开瑞篇》。也说废寝忘 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2、披星戴月:出自元·无名氏《冤家债主》。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起早贪黑,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辛劳。
3、赴汤蹈火:出自《荀子·议兵》。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4、临危不惧:出自《邓析子·无厚》。遇到危难毫不畏惧。
5、高瞻远瞩:出自汉·王充《论衡·别通篇》。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6、心灵手巧: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心思灵敏,手灵巧,形容人聪明能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四课作业:
1、请写出有关服饰、饮食、茶、酒的成语各5条。
答:
一、服飾相關成語:奇裝異服、珠光寶氣、鳳冠霞帔、峨冠博帶、輕裘緩帶。
二、飲食相關成語:八珍玉食、珍饈百味、饕餮盛宴、哀梨蒸食、五味俱全。
三、茶相關成語:茶飯不思,粗茶淡飯、茶餘飯後、三茶六禮、榷酒征茶。
四、酒相關成語:酒池肉林、酒後之勇、酒囊飯袋、酒後失言、酒足飯飽。


2、请为以下成语查注解、出处并列出近义、反义。
曲终奏雅:
【基础释义】
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出自】
《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
【近義】:美滿收場。【反義】不得善終。

一唱三叹:
【基础释义】
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出自】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近義】:繞梁三日。【反義】驢鳴狗吠。

余音绕梁:
【基础释义】
《列子·汤问》记载,韩娥去齐国,路上断了粮,便以歌唱求食。唱后歌声绕着屋梁三天不绝。后用来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出自】《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近義】余音裊裊。【反義】不堪入耳。

游鱼出听:
【基础释义】
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出自】《淮南子》。
【近義】繞梁三日。【反義】不堪入耳

八音迭奏:
【基础释义】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出自】
《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近義】琴瑟和鳴。【反義】一鈴獨鳴

钟仪楚奏:
【基础释义】
仲仪:春秋时楚国乐官。钟仪奏楚国的音乐。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
【出自】
三国·魏·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近義】庄舄越吟【反義】樂不思蜀

匕鬯不惊:
【基础释义】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出自】:《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近義】秋毫無犯【反義】雞犬不寧

青梅煮酒:
【基礎释义】以青梅为佐酒之物的例行节令性饮宴活动。煮酒,暖酒。
【出自】《三國演義》。
【近義】閒情逸致【反義】奔波勞碌

醴酒不设:
【基础释义】
醴酒:甜酒。置酒宴请宾客时不再为不嗜酒者准备甜酒。比喻待人礼貌渐衰。
【出自】
《汉书·楚元王传》:“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
【近義】 白眼相看【反義】彬彬有禮

玉卮无当:
【基础释义】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为人主而漏其君臣之语,譬犹玉卮之无当。”
【近義】研皮痴骨【反義】名副其實

瓮里醯鸡:
【基础释义】
比喻见闻狭隘的人。
【出自】
《列子·天瑞》:“厥昭生乎湿,醯鸡生乎酒。”
【近義】井底之蛙【反義】見識淵博

浅斟低唱:
【基础释义】
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
【出自】
宋·柳永《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尝低唱。”
【近義】浅斟低讴【反義】引亢高歌

头没杯案:
【基础释义】
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比喻尽情欢乐,不拘形迹。
【出自】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近義】放浪形骇【反義】循規蹈矩

戴玄履黄:
【基础释义】
犹戴天履地。玄指天,黄指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
【出自】
《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语。明·刘基《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
【近義】戴天蹐地【反義】跳出三界,不在五行

衣冠礼乐:
【基础释义】
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出自】
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近義】礼义廉耻【反義】黄钟毁弃

披褐怀玉:
【基础释义】
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出自】
《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近義】被褐怀珠【反義】金絮其外

羽扇纶巾:
【基础释义】
手拿羽毛扇,头戴青丝巾。形容儒雅从容,举止潇洒。
【出自】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榆灰飞烟灭。”
【近義】纶巾羽扇【反義】蓬頭垢面

斑衣戏彩:
【基础释义】
指身穿彩衣,作婴兒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出自】
《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引《孝子传》言老莱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为婴兒戏以娱父母。
【近義】老莱娱亲【反義】眾叛親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5课作业:
學員106雲軒:

一、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1.(精)(忠)报国  2.破釜(沉)(舟) 3.(聞)鸡(起)舞   4.三顾(草)(蘆)
5.(臥)薪(嘗)胆  6.指鹿(為)(馬) 7. 文质(彬)(彬)  8.(彬)(彬)有礼
9.谦虚(謹)慎   10.谦恭(下)士   11.(禮)贤(下)士  12.(不)矜(不)伐
13.(坦)(誠)相待 14.(克)恭(克)顺15.屈(己)待(人)16.温(文)尔(雅)
17.以(誠)相(待)18.虚(懷)若(谷)19.虚(左)以(待)20.虚(位)以(待)
21.戒(矯)戒(躁)22.自知(之)明 23.洗(耳)恭(聽)24.(相)(敬)如宾
25.以(禮)相待 26.推(心)置(腹) 27.与(人)为善  28.尊(老)爱(幼)
29.(舉)案(齊)眉30、(母)慈(子)孝 31.开(宗)明(義)032.(明)正(典)刑
33.(文)(武)差事 34.知(書)明(理)  35.弄(斧)班(門) 36.(振)聋(發)聩

二、请从本课课件中取出文明礼仪成语10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给出的例句。
答:
1、彬彬有禮:
【釋義】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近義】文質彬彬
【反義】蠻橫無理
【造句】服務員彬彬有禮的服務態度,讓客人都滿意而歸。

2、敬賢禮士:
【釋義】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出自】《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近義】禮賢下士
【反義】出口傷人
【造句】做到敬賢禮士的上司,自然多人願意追隨。

3、屈己待人:
【釋義】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
【近義】以禮待人
【反義】惡言相向
【造句】人緣好的人經常能做到屈己待人。

4、洗耳恭聽:
【釋義】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听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出自】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近義】傾耳細聽
【反義】充耳不聞
【造句】老師教導之言,學生應當洗耳恭聽。

5、虛懷若谷:
【釋義】胸怀像山谷那样的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自】《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近義】不恥下問
【反義】妄自菲薄
【造句】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我們都要有虛懷若谷的心態去請教別人。

6、相敬如賓:
【釋義】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宾。”
【近義】舉案齊眉
【反義】反目成仇
【造句】夫妻間的相處一定要做到相敬如賓。

7、溫文爾雅:
【釋義】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乎?”
【近義】溫文儒雅
【反義】附庸風雅
【造句】溫文爾雅的禮儀先生,給客人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8、推心置腹:
【釋義】推出自己的赤心,放置在别人的腹中。表示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比喻真诚待人。
【出自】《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近義】肝膽相照
【反義】虛與委蛇
【造句】上司經常與員工們推心置腹地談話,很得大家忠心。

9、禮尚往來:
【釋義】礼节上讲求有来有往。现在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用相同的方式回报你。
【出自】《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近義】有來有往
【反義】一廂情願
【造句】與人相處要做到禮尚往來,才能長久。

10、掃榻以迎:
【釋義】榻:床。把床打扫干净以迎接客人。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出自】《后汉书·徐徲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徲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
【近義】掃榻以待
【反義】拒之門外
【造句】好朋友來家作客,我們當然要做到掃褟以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六课作业:學員106雲軒

一、必做题
1、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触(類)旁(通)、进(德)修(業)、闭(關)锁(國)、错(綜)复(雜)、
革(邪)反正、革(面)洗(心)、诲(淫)诲(盜)、诲(盜)诲(淫)、
(繼)往(開)来、数(往)知(來)、书(不)尽言、显微(禅)幽、
仰(觀)俯(察)、(花)朝(月)夕、云(淡)风(輕)、应(天)顺(人)、
宗庙(社)稷、总(而)言之、庸(言)庸(行)、金(蘭)契友、
辉光日(新)、承(天)之祐、与(時)消息、飞(龍)在天、
退藏(于)密、知(冷)知(熱)、声(求)气应、泰来(否)往、
(何)思何虑、经(綸)天下、眈(眈)逐(逐)、动静有(常)、
钩深(致)远、鸿(漸)之仪、(及)宾有鱼、密云(不)雨、
修(辭)立诚、一(致)百虑、精义(入)神、神(而)明之、
(朝)乾夕惕、玄(黃)翻覆、龙战(於)野、振民(育)德。

2.《周易》中的成语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有“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还有“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以及“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请把形容这五种精神的成语各写2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一、代表自強不息精神:
1、愚公移山:
【釋義】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自】《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近義】契而不捨
【反義】虎頭蛇尾
【例句】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克服。

2、精衛填海:
【釋義】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自】《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近義】愚公移山
【反義】有頭無尾
【例句】有了精衛填海的精神,相信我們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二、代表厚德載物:
1、上善若水:
【釋義】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自】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近義】厚德載物
【反義】下惡如流
【例句】接物待人,我們都要做到上善若水。

2、弘毅寬厚:
【釋義】弘毅: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而待人寬大厚道。
【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传评》:“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疬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近義】厚德載物
【反義】斬草除根
【例句】待人處事上我們要做到弘毅寬厚。

三、代表同心協力的團結精神:
1、齊心同力:
【釋義】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齐心同力,锐气益壮。”
【近義】齊心協力
【反義】各懷鬼胎
【例句】在一個集體裡面,要齊心同力才能發揮團隊的力量。

2、萬眾一心:
【釋義】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出自】《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近義】眾志成城
【反義】各自為政
【例句】遇到困難時,我們當要萬眾一心才能解決。

四、代表信及豚魚的誠信精神:
1、一諾千金:
【釋義】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近義】一言九鼎
【反義】信口開河
【例句】我們做人要做到講誠信,要一諾千金。

2、言而有信:
【釋義】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近義】一諾千金
【反義】出爾反爾
【例句】答應別人的事情要做到,要言而有信。

五、代表卑以自牧的謙虛精神
1、谦恭虚己:
【釋義】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就是待那同僚,却也谦恭虚己,百凡从事。”
【近義】謙卑自牧
【反義】目空一切
【例句】為人處事,我們都要做到謙恭虛己。

2、谦光自抑:
【釋義】谦光:谦虚退让的风度。比喻德高望重的人能够谦虚退让。
【出自】《周易•谦》:“谦尊而光。”晋·陆云《赠顾尚书》:“谦光自抑,厥辉愈扬。”
【近義】謙恭虛己
【反義】剛愎自用
【例句】越是成功的人士越要做到謙光自抑。


二、选做题
1.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请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主题创作一首作品,诗词曲赋体裁不限。
2.中华民族一向对团结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就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篇》)请以“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为主题创作一首作品,诗词曲赋体裁不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學員106雲軒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眾風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產勞動)、(日常生活)、(社會組織)、(人生禮儀)、(歲時節日)、(游藝)、(民間觀念)、(民間文學)、(宗教及巫術)、(婚喪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間社會)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靈崇拜)、(生活禁忌)、(倫理道德)、(萬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禮)、(長幼之禮)。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樂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漢語)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詞),显示出诗人对(客觀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觀察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風)、(雅)、(頌)三部分,“风”是(各諸侯國)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區)的正乐;“颂”是(宗廟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樂)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賦),(比),(興)”,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成语说明。
答: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舉例:
一、賦:開懷暢飲
二、比:如花似玉
三、興:望洋興嘆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在内容上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的影响。其中,《风》出自各地的民。《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3.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答:一、《詩經·國風》
1、逃之夭夭:
【釋義】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近義】遠走高飛
【反義】巋然不動
【例句】車禍肇事者撞人後逃之夭夭,不過最終也難逃法網。

2、憂心忡忡:
【釋義】形容十分忧愁。 忡忡(chōng):忧愁不安的样子。
【出自】《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近義】鬱鬱寡歡
【反義】無憂無慮
【例句】小明住院后,他媽媽每天都憂心忡忡地。

二、《詩經·大雅》
1、天作之合:
【釋義】合:配合。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出自】《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近義】秦晉之好
【反義】亂點鴛鴦
【例句】郎才女貌,他們夫妻兩人真是天作之合啊!

2、同仇敵愾:
【釋義】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忾(kài):愤恨,愤怒。
【出自】《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近義】戮力同心
【反義】同室操戈
【例句】對付敵人,大家一定要同仇敵愾。

三、《詩經·小雅》
1、巧言如簧:
【釋義】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近義】巧言令色
【反義】笨嘴拙舌
【例句】我們都不要被騙子的巧言如簧所騙倒。

2、綽綽有餘:
【釋義】形容很宽裕,用不完。
【出自】《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近義】足足有餘
【反義】捉襟见肘
【例句】下周才考試,複習時間可以說綽綽有餘。

四、《詩經·頌》
1、高高在上:
【釋義】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
【出自】《诗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近義】至高無上
【反義】平易近人
【例句】小紅總表現地一幅高高在上的樣子,朋友們都不喜歡她。

2、無所適從:
【釋義】不知跟从哪一个好。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适:往。从:跟随。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宋·姚宽《西溪从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近義】不知所措
【反義】擇善而從
【例句】領導沒有一個明確指示,下面的人感到無所適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學員:106雲軒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尚书 (儒家五经之一)。“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书经》,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答:古文《尚书》究竟有什么价值,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展开阐述:
(一)古文《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二)古文《尚书》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
(三)古文《尚书》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四)古文《尚书》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
(五)古文《尚书》可纠正旧注之误。

3.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答:
一、巧言令色
【釋義】用花言巧语来迷惑、取悦他人。
【出自】《尚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近義】花言巧語
【反義】推心置腹
【例句】通常騙子都是會巧言令色,騙取錢財。

二、玉石俱焚
【釋義】美玉和石头一齐烧毁了,比喻好的和坏的一同毁掉。
【出自】《尚书·胤征》:“火焱昆岗,玉石俱焚。”
【近義】兩敗俱傷
【反義】兩全其美
【例句】一場山火,玉石俱焚,樹木和周邊的房子都燒光了。

三、坐以待旦
【釋義】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出自】《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近義】夜以繼日
【反義】游手好閒
【例句】教授坐以待旦地攻克一個研究課題,希望盡快做出成果。

四、有条不紊
【釋義】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出自】《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近義】井然有序
【反義】亂七八糟
【例句】爸爸做事有條不紊,是我學習的榜樣。

五、明若观火
【釋義】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出自】《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近義】明察秋毫
【反義】糊里糊塗
【例句】孔明先生看待戰場上的形勢總是明若觀火,調兵遣將百戰百勝。

六、荡析离居
【釋義】荡析:离散。家人离散,没有定居。
【出自】《尚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近義】流離失所
【反義】安居樂業
【例句】一場洪水,讓水災地區的人們荡析离居。

七、有备无患
【釋義】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自】《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近義】未雨綢繆
【反義】措手不及
【例句】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有備無患,方能安心。

八、玩物丧志
【釋義】迷恋于玩赏喜好的事物,以致消磨了志气。
【出自】《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近義】不務正業
【反義】業精於勤
【例句】張小明愛打網絡遊戲,玩物喪志,學業都荒廢了。

九、多才多艺
【釋義】也作多材 多艺。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自】《尚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
【近義】文武雙全
【反義】不學無術
【例句】陳小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謂多才多藝的才女。

十、居宠思危
【釋義】身居荣宠时要想到危困。
【出自】《尚书·周官》
【近義】居安思危
【反義】麻痹大意
【例句】無論身處何地,我們都要有居宠思危的準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學員:106雲軒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內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思想发展到(戰國)后期,融合(道)、(法)、(陰陽)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時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禮樂)文明,(禮樂)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禮)、(儀禮)和(禮記),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禮樂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禮法)、(禮義)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禮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規範性)、(國家意志性)和(強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則)还是具体的(禮儀形式),都对(社會成員)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規範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戰國)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禮》),汉朝人称为(《士禮》),对《礼记》而言,又叫。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1. 《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儒家认为,人和社会都不过是自然精神的复制品。《周礼》作者正是"以人法天"思想的积极奉行者。 2.治国思想,《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周礼》对官员、百姓,采用儒法兼融、德主刑辅的方针,不仅显示了相当成熟的政治思想,而且有着驾驭百官的管理技巧。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书来源甚古,涉及面广,从冠婚飨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备,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此外,《仪礼》所记各种礼典,对于研究古人的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敖不可长
【釋義】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近義】欲不可從
【反義】高雅脫俗
【例句】我們做人要敖不可長,凡事謙虛。

2、博闻强记
【釋義】也说博闻强识。形容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出自】《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近義】見多識廣
【反義】孤陋寡聞
【例句】周教授是一位博文強記的歷史學家,無論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

3、啜菽饮水
【釋義】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自】《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近義】歠菽pá shū 饮水
【反義】酒池肉林
【例句】野外的高壓線路巡查員每天都過着啜菽饮水的生活,但為了萬千人們的用電,也是值得的。

4、砥厉廉隅
【釋義】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自】《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近義】廉隅自守
【反義】诛求无已
【例句】無論做什麼行業,我們都要做到砥厉廉隅,嚴格要求自己。

5、独学寡闻
【釋義】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自】《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近義】孤陋寡聞
【反義】見多識廣
【例句】我們做學問不能獨學寡聞,要多方徵求,多求證。

6、记问之学
【釋義】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自】《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近義】死記硬背
【反義】舉一反三
【例句】學習不要做記問之學,要靈活,學到融會貫通。

7、教学相长
【釋義】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出自】《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近義】兼容并包
【反義】掛一漏萬
【例句】無論在學習還是做人上,我們都要做到教學相長,才有進步。

8、困知勉行
【釋義】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自】《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近義】困勉下学
【反義】知難而退
【例句】在學習上我們要到困知勉行。

9、美轮美奂
【釋義】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
【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近義】富麗堂皇
【反義】頹垣敗瓦
【例句】泰皇宮金碧輝煌,美輪美奐。

10、师严道尊
【釋義】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出自】《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近義】師道尊嚴
【反義】離經背道
【例句】為人師表者,首先就要師嚴道尊,以作表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6

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0课作业:
學員106雲軒


一、填空题
1.《礼记》是(戰國)到(秦漢)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儀禮》)的文章选集。
2.(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可以体现《礼记》作品的思想。
3.《礼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學》)、(《學記》)、(《中庸》)三篇中。
4.(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这三种类型,是《礼记》四十九篇的文体。
5.《礼记》多样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頂真)、(設問)、(反問)。

二、写作题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请根据《礼记·学记》中这句话进行创作。韵字不限,体裁不限。

附: 释义:坏事发生了再加以禁止,就遭抵触而难以奏效。过了学习的年龄然后学习,就勤苦也难有成就。杂乱地进行教学而不循序渐进,就会搞坏、弄乱教学秩序而不整饬。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学识褊狭浅薄而见识不广。  赏析:一个人要使自己的学习有所收获,他就必须做好这几方面的事:一是要抓住机会学习,趁着自己年轻努力作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纪大了想要有所作为,但是人老体衰,失去了人生中最佳的学习机遇,即使他耗费年轻时数倍的力气,恐怕也收效甚微。
   二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毫无章法。那种“这山望着那山高”、“没有学会爬就想跑”的学习方法只能使自己的学习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效果。三是要学会交流,广交有道德的朋友。在与朋友交谈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新见解、新知识、新思维。

《學成語典故記·作業》
文/雲軒
師曰:汝學典有十,作何想?徒曰:觀夫四字成典,國粹之精。學之深,愛之切。是以四書閱,而知書,五經讀,而識禮。幸得師传而老亦習之。虽少壯怠,老大悲,然活到老,學到老。無前後,達者先。是以漁村搭平台,吾等廣交友,教學相長,困知勉行,學生等感激不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5:49 , Processed in 0.24468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