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11-20 10:03 编辑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毕业答卷(三)
学号:38 网名:荷叶
第七类 方位成语
东方 南方 西方 北方 上边 下边 左边 右边 前面 后面 里面 外面 顶部 底部 中间 内部 旁边
1东方
东门黄犬
用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2南方
斗南一人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3 西方
什五东西
什伍:纵横错杂。原指南斗六星,牵牛六星,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
出处:唐·韩愈《三星行》诗:“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余。三星各在天,什伍东西陈。”
4北方
北门之寄
指负军事重任。
出处:《旧唐书·李自良传》:“德宗以河东密迩胡戎,难于择帅,翌日,自良谢,上谓之曰:‘卿与马燧存军中事分,诚为得礼;然北门之寄,无易于卿。’”
5上边
上善若水
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6下边
上好下甚
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7左边
左宜右宜
形容才德兼备,则无所不宜,无所不有。
出处:隋《赵郎暨妻孙氏墓志》:“并允文允武,左宜右宜。
8右边
左图右书
周围都是图书。指嗜书好学。也指一种有插图的读物。
出处:明·郑棠《长江天堑赋》:“桂楫兰舟,左图右书。”
9前面
捐弃前嫌
抛弃旧有的嫌隙。
出处:汉·王褒《九怀·株昭》:“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10后面
绘事后素
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
出处:《论语·八佾》:“子曰:‘繪事後素。
11。里面:〔 百里才 〕注释: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 12、外面
彻内彻外
指完完全全。
出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到了你们这一代就不同了,你们根本就没有受过烙印,所以你们的诗,彻内彻外,都是自己作主人。”
13.顶部
犀顶龟文
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
出处:出《后汉书·李固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14.底部:〔 笔底春风 〕
注释: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出处:元 黄溍《瑶池春宴图》诗:“西飞青雀几时还,贝阙琳宫缥缈间,笔底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 15.中间
言中事隐
指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
出处:语出《易·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16.内部
深文周内
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出处:清·钱谦益《兵部尚书李公神道碑》:“小大之狱,必以情本伦常依法比,不为深文周内。”
17.旁边
上雨旁风
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出处:唐·韩愈《面海神庙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第八类 味道成语
酸味 甜味 苦味 辣味 咸味 淡味 香味 臭味
1酸味
狗恶酒酸
比喻环境险恶,使人裹足不前。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齧之,是以酒酸不售也。’”
2甜味
甜嘴蜜舌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吃吧,吃罢!你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了,我都知道啊!”
3苦味
攻苦食淡
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
4辣味
酸甜苦辣
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境遇。
出处:《鹖冠子·环流五》:“阴阳不同气,然其为和同也;酸咸甘苦之味相反,然其为善均也。”
5咸味
群方咸遂
比喻事事都如意顺利。
出处:《后汉书·逸民传序》
6淡味
食淡衣粗
吃清淡食物,穿粗布衣服。形容生活朴素。出处。
出处:宋·苏轼《与蒲传正》:“退居之后决不能食淡衣粗,杜门绝客。”
7香味
班香宋艳
班固和宋玉均善辞赋,以富丽见称,后以之泛称辞赋之美者。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早岁清词,吐出班香宋艳;中年浩气,流成苏海韩潮。”
8臭味
遗臭万年
犹言遗臭万年。
出处: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桓玄子恒言‘不能流芳百世,亦当贻臭万年’,至今为书生骂端。”
第九类 武器成语
1刀
吞刀刮肠
比喻决心改过自新。
出处: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尊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2 枪
虚晃一枪
形容佯作进攻,以便退却。
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栾廷玉抵当不住,虚晃一枪,败阵而走。”
3 剑
铸剑为犁
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
出处:《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4 戟
聱牙戟口
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出处:《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5 斧
双斧伐孤树
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
出处:《元史·阿沙不花传》:“而惟曲蘖是耽,妃姬是好,是犹双斧伐孤树,未有不颠仆者。”
6钺
白旄黄钺
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出处:《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7叉
笑面夜叉
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
出处:宋·陈次升《弹蔡京第三状》:“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
8鞭
鞭辟近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出处:《二程全书·遗书十一》:“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
9锏
杀手鐧
原指锏术中的绝招。
出处:《说唐》第九回:“ 秦琼 把鐧法一路路传与 罗成 ,看看传到杀手鐧,心中一想:‘不要吧,表弟勇猛,我若传了他杀手鐧,天下只有他,没有我了。’”后用以比喻最利害的一手。
10锤
一锤定音
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出处: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声不响,却是一家之主;女儿中意,老伴点头,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
11戈
止戈为武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12棍
夹枪带棍
形容说话带刺,并牵涉旁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姑爷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象是恼我,又不象是恼二爷,夹枪带棍,终究是个什么主意。”
13槊
横槊赋诗
槊:长矛;赋:吟。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14 棒
一棒一条痕
本为佛教禅宗习用语。后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
出处:《朱子语类》:“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
15矛
杯酒戈矛
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
出处:《负曝闲谈》第二十五回:“就是有天在吴侍郎席上他请教我我没有理他那个人,这真是杯酒戈矛了!
16弓
櫜弓戢戈
指收藏干戈弓矢。后指停息战事。
出处:《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17 箭
篠簵之箭
用篠竹、簵竹制成的箭。谓良箭。
出处:王充《论衡·效力》:“干將之刃,人不推頓,苽瓠不能傷;篠簵之箭,機不動發。魯 縞不能穿。非無干將、篠簵之才也,無推頓發動之主。苽瓠、魯 縞不穿傷,焉望斬旗穿革之功乎?”
18.弩:〔 箭拔弩张 〕
注释: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冯永祥看他们箭拔弩张,形势不妙,赶紧站起来,走到他们当中。”
19.匕:〔 图穷匕见 〕
注释: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0.盾
自相矛盾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第十类 身体成语
1心
心无旁骛
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出处:冰心《谈信纸信封》:“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在写信的时候,喜欢在一张白纸,或者只带着道道的纸上,不受拘束地,心无旁骛地抒写下去的。”
2肝
肝胆相照
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3脾
沁人心脾
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出处:宋·林洪《冷泉亭》诗:“一泓清可沁诗脾。”
4肺
肺 石风清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出处:《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5肾
雕肝琢肾
比喻写作的刻意锤炼。
出处:唐·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劝君韬养待征招,不用雕琢愁肝肾。”
6眉
摧眉折腰
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眼
一板三眼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8耳
东风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出处: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9鼻
开山鼻祖
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出处:孙犁《关于中篇小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中篇小说的开山鼻祖。”
10口
口角春风
口角:嘴边。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出处:后汉书·郑太传》:“孔公诸清谈高论,口虚枯吹生。”
11 胃
不伤脾胃
比喻无关痛痒。
出处:茅盾《子夜》十六:“骂几句不伤脾胃。”
12肠
别有心肠
指另有打算和企图。犹别有肺肠。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13胆
卧薪尝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4 肚
悬肠挂肚
形容挂念之深切。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 “只为父亲这一事,悬肠挂肚,坐卧不安。”
15腑
感人肺腑
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出处:常贵田《喇吧声声》:“轻重缓急,悠扬悦耳,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16头
出人头地
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17脸
满脸春色
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
出处:茅盾《子夜》:“谈话自然又热闹起来,刚才发牢骚的朱吟秋和陈君宜也是满脸春色。”
18面
另开生面
外创造新的形式或开创新的局面。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一回:“今日行这酒令,已是独出心裁,另开生面。”
19颊
犀颅玉颊
额角骨突出如犀,脸颊洁白如玉。借指相貌不凡的年轻人。
出处:宋·苏轼《仲天贶王元直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之四:“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凄然。”
20嘴
驴唇马嘴
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文偃禅师》:“若是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幢,到处逞驴唇马嘴。”
21唇
唇亡齿寒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22 牙
拾人牙慧
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23齿
马齿徒增
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24喉
如鲠在喉
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
25 舌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26肩
克肩一心
指能一心以事君。
出处:语出《书·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孔传:“用布示民必以德义,长任一心以事君。”
27颈
延颈鹤望
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出处:《三国志·蜀书》:“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
28胸
点胸洗眼
指一洗尘俗,使人豁然明朗。
出处:明·陈继儒《偃曝谈馀》卷下:“《通释》云:‘字原有秦隶汉隶,今当以晋唐书为晋隶唐隶,则自然易晓也。’张绅此言,可为点胸洗眼之语。”
29背
力透纸背
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出处: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30手
上下其手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31臂
螳臂当车
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出处:《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32腰
沈腰潘鬓
沈腰,沈约因病日瘦,腰带逐渐宽松。潘鬓,潘岳的鬓发中年已斑白。沈腰潘鬓比喻男子的身体瘦弱,早生白发。亦作“潘鬓沈腰”。
出处:南·李煜《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33腹
口腹之累
口腹:指饮食;累:连累。指因为饮食而受到牵累。
出处:汉·班固《东观汉记·闵贡》:“仲叔怪而问之,知,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
34 膝
“吾膝如铁
比喻刚强不屈。
出处:《元史·李齐传》:“吾膝如铁,岂肯为贼屈?”
35 肘
捉衿肘见
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36 腿
狗腿子
指给有势力的坏人奔走帮凶的人(骂人的话)。
37脚
有脚阳春
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38掌
掌上观文
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39腕
壮士断腕
指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姑息。
出处:唐·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40腋
一狐之腋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处:《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41趾
麟趾生祥
旧时用于贺人生子。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42肋
沅江九肋
传说中产于沅江流域的异龟。用以比喻稀少或难得的人才。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负》:“袁州出举人,亦犹沅江出龟甲九肋者,盖稀矣。”
43皮
皮里阳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出处:《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44肤
肤受之诉
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
出处:《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45目
一目了然
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明·张岱《皇华考序》:“可见按图索籍,三溪道路,一目了然。”
46足
知足不辱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出处:《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疏广传》:“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47骨
析骨而炊
同“析骸以爨”。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出处:《史记·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48 肉
白骨再肉
白骨上再生出肉来。比喻起死回生。
出处:唐·张文成《游仙窟》:“十娘怜悯客人,存其死命,可谓白骨再肉,枯树重花。”
第十一类 自然成语
1金
一字兼金
形容文字极其珍贵。兼金,价值倍常的好金。
出处: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四:“苏、黄遗墨流传至今者,一字兼金。”
2木
水木清华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出处: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3水
蜻蜓点水
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出处: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4火
薪尽火传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出处:《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5土
寸土尺地
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出处:郭沫若《羽书集·抗战与觉悟》:“我们是不能把寸土尺地轻易地送给敌人的。”
6石
助人下石
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
出处:鲁迅《三闲集·通信》:“对于他们,攻击的人又正多,我何必再来助人下石呢。”
7天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8地
不牧之地
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9日
同日而语
指相提并论。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10月
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1星
柳眉星眼
形容女子细长的眉和明亮的眼。
出处:《全元散曲·斗鹌鹑·元宵》:“正当年,柳眉星眼芙蓉面,绛衣缥缈,麝兰琼树,花里遇神仙。”
12光
浑俗和光
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真一味风清月朗。”
13江
秋月寒江
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出处: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14河
河山之德
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出处:《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15湖
陂湖禀量
比喻度量宽广恢弘。
出处:《后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16海
百川归海
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出处:《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17田
笔耕砚田
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庶有达者理而董之”句下段玉裁注:“每诵先王父诗句云:‘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
18泉
廉泉让水
廉:廉洁;让:谦让。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出处:《南史·胡谐之传》:“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
19风
如坐春风
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20霜
春露秋霜
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21雨
十风五雨
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
出处: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22雪
程门立雪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23雷
风雷之变
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
出处:据《书·金縢》载: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等的叛乱。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响,怀疑周公的忠诚,于是“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24电
石火电光
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石火电光,已经尘劫。’”
25山
山高水低
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万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还了一半,也算是他们忠厚了。”
26岭
重山峻岭
连绵起伏的高山。
出处:《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
27崖
悬崖勒马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28谷
谷贱伤农
谷:粮食。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出处:《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29丘
狐死丘首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2. 【出自】: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30岩
岩居谷饮
住在深山洞穴中,饮食在山谷里。指隐居生活。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单豹倍世离俗,岩居谷饮,不衣丝麻,不食五谷。”
31云
云屯鸟散
如云聚集,如鸟飞散。形容众多的人忽聚忽散。
出处:《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雠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觇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
32雾
如坐云雾
象坐在云里雾里。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及有凶吉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33浪
大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去掉杂质。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出处:粟裕《激流归大海》:“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质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
34潮
心血来潮
来潮:潮水上涨。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但凡神仙,烦恼、嗔痴、爱欲三事永忘……心血来潮者,心中忽动耳。”
35泥
出入云泥
指自己一旦青云直上,便不惜将旧时朋友踩入泥中。比喻人情浇薄,世态炎凉。
出处:清·王韬《徐古春耆旧诗存序》:“及一旦势位崇,名誉盛,畴昔知交,贫贱潦倒,伏处田里,不足引援,往往尽削其酬酢诗文,不使一篇登之集中,出云入泥,良可浩叹。”
36沙
炊砂作饭
煮沙子作饭。比喻徒劳无功,白费气力。
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一本作“炊砂作饭”。
第十二类 成语结构
1联合式
案兵束甲
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2 主谓式
螳螂捕蝉: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等待时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复句式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生活资料的分配原则,劳动者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社会按照各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生活资料。
4紧缩式
莫须有
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出处:《宋史 岳飞传》:“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5偏正式
阶下囚
指在公堂台阶下受审的犯人;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
6动宾式
饱经风霜
是指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
7连动式
抱头痛哭
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8复杂式
尾大不掉
指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出处:《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9补充式
爱才若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第十三类 成语字数
1三字
半面妆
比喻事物零落,不完整。
出处: 《南史·后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2四字
四海升平
解释】: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
3五字
黑漆皮灯笼
涂以黑漆的灯笼。形容社会腐败黑暗。②形容懵然无知。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赃吏贪婪而不问,良民涂炭而罔知。闾阎失望,田里寒心,乃歌曰:九重丹诏颁恩至,万两黄金奉使回……又歌曰: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
4六字
化干戈为玉帛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5七字
尽信书不如无书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处: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6八字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出处:汉 王充《论衡 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7九字
士别三日,当更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8十字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出处:《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9.十一字
人不可貌相,谚语,海水不可斗量
比喻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度量一样,不可根据某人的相貌就低估其未来。
出处:《西游记》:第一十一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10.十二字
拳头上站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出处:元·李文蔚《燕青搏鱼》第三折:"我是个拳头上站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不带头巾男子汉,丁丁当当响的老婆。燕大,我与你要见一个明白!"
四、创作题
“匡衡凿壁,孙敬闭户。”出自李瀚《蒙求》中的典故,请以“刻苦读书”为主旨(中心思想),也可旁引用其他成语典故,创作一首作品,诗词曲赋均可,(赋在百字内)。
附典故注释:
1、匡衡凿壁
注释:《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学而无烛,隣舍有烛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清 李渔 《闲情偶记·居室》:“因效 匡衡 凿壁之义,於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2、孙敬闭户
注释:汉 人 孙敬 刻苦读书的故事。 五代 李瀚 《蒙求》卷上:“ 匡衡 凿壁, 孙敬 闭户。” 徐子光 注引《楚国先贤传》:“ 孙敬 字 文宝 ,常闭户读书,睡则以绳繫头,悬之梁上。尝入市,市人见之皆曰:‘闭户先生来也。
晚岁读书
菊院漏斜阳,浮生勃忽央。
攻书欣闭户,无用借邻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