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482|回复: 9

成语典故班黑土作业汇总贴

[复制链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1-20 19: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语典故班黑土作业汇总贴

成语典故班第一课作业
160-黑土

1、什么是成语?并简答成语的基本特征?
答: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也就是说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
成语的含义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其形式大多为四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以四字居多。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2.简答成语与谚语、歇后语的区别,并举例。
答: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例如:
“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

“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3.填空题:
①成语多数为(四)个字,也有(三)字的以及(四)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②(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4.请分别写出3、4、5、6、7字的成语各6个。
3字成语:敲门砖   闭门羹   莫须有    想当然   吸血鬼   擎天柱  空城计
4字成语:一心一意   旁征博引   墨守陈规  循规蹈矩   水乳交融   虎头蛇尾
5字成语:扮猪吃老虎   八九不离十   疾风知劲草   桃园三结义   大意失荆州   欲速则不达
6字成语:有志者事竟成   吃一堑长一智  哀莫大于心死    玉不琢不成器   五十步笑百步   既来之则安之
5.请为以下成语填上正确的汉字。
(黯)然失色    按(部)就班    不(假)思索   (沧)海桑田    不(落)窠臼   
出奇(制)胜    既往不(咎)    岌(岌)可危   (脍)炙人口    励精(图)治   
(流)芳百世    美轮美(奂)    名(符)其实    (恪)守成规   旁征(博)引   
水乳交(融)    所向披(靡)    心无旁(骛)    心心相(印)   (源)远流长   
越(俎)代庖    责无旁(贷)    众口(烁)金    (震)聋发聩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0 19: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二课作业:
160-黑土

一、填空题
1.名词可分为(专有)和(普通),还可根据其可数性可分为(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两大类。
2.专有名词是表示(人)、(地方)、(事物)等特有的名词。科学术语是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科学术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
3.(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生活实践经验)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四类:(天气)、(农耕)、(养生)、(社会生活)。
二、辨别题
下面四字词语中,请你辨别那些是成语,加注释并注明出处。
北斗导航、泰山北斗、嫦娥奔月、嫦娥四号、魔兽争霸、恃强争霸、
指鹿为马、破釜沉舟、攻城机器、攻城掠地、乌江自刎、神秘圣地
约法三章、雷霆一击、楚河汉界、衣锦还乡、江东父老、互助互爱
格式如下:
(1)泰山北斗
释义: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嫦娥奔月
释义是嫦娥投向月亮。相传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之药,其妻嫦娥偷吃了以后,乃飞上月亮,常住于广寒宫中。
出处:《淮南子·览冥》。
(3)恃强争霸
凭借自己的强大争夺霸权。
出处:《孔子演义》
(4)指鹿为马
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5)破釜沉舟:本意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后比喻做事坚决,不达目的不罢休。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兴兵渡河,皆沉船,破斧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6)攻城略地
攻占城市,掠夺土地。略:掠夺。
出处:《淮南子 兵略训》:攻城掠地,莫不降下。
(7)约法三章
原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的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出自汉·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8)楚河汉界
释义:楚,汉相争双方控制的地区。后常比喻战争的最前沿。
岀处:蔡东藩,许塵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9)衣锦还乡
旧指人在获得功名后穿着华丽衣服回乡,以示炫耀。
《旧唐书.姜暮传》: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10)江东父老
释义: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岀处:《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第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三、说出下面歇后语的目的语
1.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2.宝剑出鞘——谁与争锋
3.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呜)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6. 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7.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8.磅秤上放粒芝麻——无足轻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0 19: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160-黑土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答: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答: 1.)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出处: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2.)锲而不舍: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荀子.劝学》。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1)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岀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很讲信用。诺,诺言。
出处:《史记.季布奕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答: 1.)临危不惧: 意思是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出自《邓析子·无厚》中的: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危不惧也。

2.)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荀子.议兵》。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答:1.) 高膽远瞩:膽:视,望。瞩:注视。指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二回:遂把这些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膽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2.)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很强。成诵:能背诵出来。
出处:《宋史.刘恕传》:恕少频悟,书过目即成涌。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答:1.)愚公移山:【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出自】:《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2.)废寝忘食: 【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出自】:《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3.)披星戴月: 【解释】: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出自】: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4.)赴汤蹈火: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出自《荀子.议兵》。

5.)临危不惧: 意思是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出自《邓析子·无厚》中的: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危不惧也。

6.)视死如归: 【解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7.)大义凛然: 【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出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8.)夜以继日: 意思是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出自
《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0 19: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四课作业:
160-黑土

1、请写出有关服饰、饮食、茶、酒的成语各5条。
答:有关服饰的成语:
衣衫蓝缕,衣锦还乡,彩衣娱亲,衣冠禽曾,泣下沾襟。
有关饮食的成语:
熬肠刮肚,杯水粒栗,卑宫菲食,病从口入,朝齑暮盐。
有关茶的成语:
粗茶淡饭,茶余酒后,茶余饭后,茶饭无心,三茶六饭。
有关酒的成语:
酒病花愁,酒后无德,酒肉弟兄,酒囊饭包,酒色财气。
2、请为以下成语查注解、出处并列出近义、反义。
曲终奏雅:
注解: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出处:《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
近义:完美收场
反义:虎头蛇尾

一唱三叹:
注解: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出处:《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近义:余音绕梁
反义:驴鸣狗吠

余音绕梁:
注解: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近义:珠圆玉润、字正腔圆、绕梁三日
近义:余音袅袅
反义:不堪入耳

游鱼出听:
注解: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出处:《荀子·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近义:弦奏跃鱼
反义:鸡飞狗跳

八音迭奏:
注解: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出处:《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近义:鼓角齐鸣
反义:一铃独鸣

钟仪楚奏:
注解:仲仪:春秋时楚国乐官。钟仪奏楚国的音乐。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出处:三国·魏·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近义:庄舄越吟
反义:乐不思蜀

匕鬯不惊:
注解: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出处:《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近义:秋毫无犯
反义:兵匪不分

青梅煮酒:
注解:以青梅为佐酒之物的例行节令性饮宴活动。煮酒,暖酒。出处:宋 晏殊 《诉衷情》词:“青梅煮酒鬭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近义:曲水流觞
反义:粗茶淡饭

醴酒不设:
注解:醴酒:甜酒。置酒宴请宾客时不再为不嗜酒者准备甜酒。比喻待人礼貌渐衰。
出处:《汉书·楚元王传》:“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
近义:白眼相看
反义:彬彬有礼

玉卮无当:
注解: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为人主而漏其君臣之语,譬犹玉卮之无当。”
近义:研皮痴骨
反义:秀外慧中

瓮里醯鸡:
注解:比喻见闻狭隘的人。
出处:《列子·天瑞》:“厥昭生乎湿,醯鸡生乎酒。”
近义:井底之蛙
反义:见多识广

浅斟低唱:
注解: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
出处:宋·柳永《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尝低唱。”
近义:浅斟低讴
反义:放声高歌

头没杯案:
注解: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比喻尽情欢乐,不拘形迹。
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近义:头没怀安
反义:衣冠楚楚

戴玄履黄:
注解:犹戴天履地。玄指天,黄指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
出处:《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语。明·刘基《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
近义:戴天踏地
反义:跳出三界外

衣冠礼乐:
注解: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出处: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近义:衣冠甚伟
反义:衣单食缺

披褐怀玉:
注解: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出处:《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近义:披褐怀珠
反义:金玉其外

羽扇纶巾:
注解: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榆灰飞烟灭。”
近义:羽扇挥兵
反义:

斑衣戏彩:
注解:指身穿彩衣,作婴兒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出处:《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引《孝子传》言老莱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为婴兒戏以娱父母。
近义:老莱娱亲
反义:忤逆不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0 19: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5课作业
160-黑土

一、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1.(精)(忠)报国  2.破釜(沉)(舟) 3.(闻)鸡(起)舞   4.三顾(茅)(庐)
5.(卧)薪(尝)胆  6.指鹿(为)(马) 7. 文质(彬)(彬)  8.(彬)(彬)有礼
9.谦虚(谨)慎   10.谦恭(下)士   11.(礼)贤(下)士  12.(自)矜(功)伐
13.(坦)(诚)相待 14.(克)恭(克)顺15.屈(己)待(人)16.温(文)尔(雅)
17.以(诚)相(待)18.虚(怀)若(谷)19.虚(左)以(待)20.虚(己)以(听)
21.戒(骄)戒(躁)22.自知(之)明 23.洗(耳)恭(听)24.(相)(敬)如宾
25.以(诚)相待 26.推(心)置(腹) 27.与(人)为善  28.尊(老)爱(幼)
29.(举)案(齐)眉30、(母)慈(子)孝 31.开(宗)明(义)32.(明)正(典)刑
33.(例)(行)差事 34.知(书)明(礼)  35.弄(斧)班(门) 36.(振)聋(发)聩
二、请从本课课件中取出文明礼仪成语10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给出的例句。
关于文明礼貌的成语
(1)礼尚往来
释义: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方法或做法回答对方。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同义:互通有无,有来有往,投桃报李,以礼相待。
反义:一厢情愿,来而不往。
举例造句: 雯青顾全同僚的面子,也只好礼尚往来,勉强敷衍。
(2)举案齐眉
释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东汉班固《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春,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同义:相敬如宾,夫唱扫随,心心相印,琴瑟和鸣。
反义:琴瑟失调,琴瑟不调。
举例造句: 次日,蓬公孙上厅谢亲,设席饮酒。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举案齐眉。
(3)谦恭下士
释义: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出处:《汉书·韦玄成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
同义:谦躬下士,毕恭毕敬,端人正土,恭而有礼。
反义:谄上骄下,谄上抑下。
举例造句: 他亲自送至车旁,亲自代关车门,行一深鞠躬礼而别,颇能谦恭下士。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4)不矜不伐
释义: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同义:谦虚谨慎 不耻下问 功成不居 虚怀若谷 不卑不亢
反义:妄自尊大 好为人师 骄傲自满 自高自大 居功自傲
举例造句: 自觉笔势如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而一气呵成,说理极其酣畅,而文气不矜不伐,颇为动听。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5)竭诚相待
释义:谒诚:竭尽诚意;待:对待。渴尽诚意地对待别人。
出处:唐魏微《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近义:无微不至,竭诚相见,无微不至,赤诚相待。
反义:冷若冰霜。
举例造句: 做人一定要竭诚相待,才能换回对方的真心相交。
(6)虚怀若谷:
释义:谷:山谷。座:谦虚。胸怀像山谷那样的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处:《老子十五章》:“敦兮其若朴,吵兮其若谷”。
近义:心怀若谷,从谏如流。
反义:自命不凡,不可一世,刚愎自用。
(7)屈己待人
释义: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柜,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
近义:舍己为人,折节待土,礼贤下土。
反义:盛气凌人,傲世轻才,居高临下。
选句:屈己待人,亲拼劝农;宽仁惠爱,劝化凶顽,悉皆奉业守约,廉谨公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
(8)屈尊敬贤
释义:放下架子,用尊敬的态度来对待有贤德的人。
出处:《儒林外史》第一回:况且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
近义:任人唯贤,敬谢不敏
反义:以貌取人,目中无人。
造句:三国时刘备屈尊敬贤,三顾茅庐请孔明,后三分天下,成就霸业。
(9)温文而雅
释义: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欺文,也形容人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而雅,乌能作贼乎?
近义:文质彬彬,彬彬有礼,和风细雨,温柔敦厚。
反义:凶神恶煞,暴跳如雷,附庸风雅,出言不逊,俗不可耐。
举例造句: 温文而雅,正是学者的态度。
(10)相敬如宾
释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宾。”
近义:举案齐眉 相亲相爱 相待如宾 互敬互爱
反义:敬而远之 分钗破镜 绝情反目 琴瑟不调 反目成仇。
【举例造句】: 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0 19: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六课作业
160-黑土

一、必做题
1、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触(类)旁(通)、进(德)修(业)、闭(关)锁(国)、错(综)复(杂)、
革(命)反正、革(面)洗(心)、诲(淫)诲(盗)、诲(盗)诲(淫)、
(古)往(今)来、数(往)知(来)、书(不)尽言、显微(阐)幽、
仰(观)俯(察)、(花)朝(月)夕、云(淡)风(轻)、应(天)顺(人)、
宗庙(社)稷、总(而)言之、庸(言)庸(行)、金(兰)契友、
辉光日(新)、承(天)之祐、与(时)消息、飞(龙)在天、
退藏(于)密、知(己)知(彼)、声(求)气应、泰来(否)往、 
(何)思何虑、经(纬)天下、眈(耽)逐(逐)、动静有(法)、
钩深(致)远、鸿(渐)之仪、(及)宾有鱼、密云(不)雨、
修(辞)立诚、一(致)百虑、精义(入)神、神(而)明之、 
(日)乾夕惕、玄(黄)翻覆、龙战(于)野、振民(育)德。

2.《周易》中的成语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有“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还有“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以及“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请把形容这五种精神的成语各写2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1)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成语
a,废寝忘食
释义: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 《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同义:夜以继日,日旰不食
反义:饱食终日,因噎废食

b“悬梁刺股”
释义: 股,大腿。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唾,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同义: 凿壁偷光,书编三绝,嚢莹映雪,褁足取暖。
反义: 不学无数,不思进取,不求上
(2)有“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的成语
a“殊途同归”
释义: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 《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例句: 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殊途同归,答案只能有一个。
同义: 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反义: 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b”海涵地负”
释义:意思是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比喻才能特异。
出处:出自《笏记》。
例句:至于杜之~,韩之鳌掷鲸呿,尚有所未逮。
同义:海纳百川,函盖充周
反义:小肚鸡肠
(3)有“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a”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释义: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出处: 《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例句: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山主可细参之。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三回。
同义: 二人同心
b“金兰之友”
释义: 指亲密的朋友。
出处: 《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同义:金兰契友、金兰之交
(4)还有“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
a”修辞立诚”
释义: 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多指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出处: 《周易· 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例句: 皋文、涤生,尚有谖言,虑非修辞立诚之道。 ★清·章炳麟《与邓实书》
同义: 修辞立其诚
b””闲邪存诚”
释义: 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
出处: 《周易·乾》:“闲存其诚。”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例句: 闲邪存诚,犹恐有阙。 ★《旧唐书·陆贽传》
同义:
反义:
(5)以及“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
a”谦尊而光”
释义: 尊者谦虚而显示其美德。
出处: 《周易·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例句: 公子原是说自己不通庶务,不想惹得老人家也‘谦尊而光’起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
b”卑以自牧”
释义: 指以谦卑自守。
出处: 语出《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养也。”高亨注:“余谓牧犹守也,卑以自牧谓以谦卑自守也。”
例句: 普天下的男子凡是在恋爱的时侯,他的“卑以自牧”的情怀都不亚于张生。 ★郭沫若《断断集·旋转乾坤论》
同义: 卑己自牧
二、选做题
1.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请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主题创作一首作品,诗词曲赋体裁不限。
2.中华民族一向对团结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就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篇》)请以“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为主题创作一首作品,诗词曲赋体裁不限。

七律.闻江城解封有感

东风浩荡喛荆襄,大地回春喜气扬。
抗疫成功惊世界,驱魔胜利使民康。
复兴路上精神爽,逐梦途中斗志昂。
扫尽阴霾迎丽日,神州处处百花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0 19: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七课作业
160-  黑土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
答:《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式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如“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赞美仲山峬相貌和善有威仪,办事谨慎守法则,“既明且哲,以保共身”,称道他聪明而富有智慧,保全节操尽职责,“夙夜不懈”赞扬他白天黑夜不懈怠,勤奋忠君。均出自《大雅.烝民》。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
《颂》共有40篇。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答:1、.出自《诗经·国风》的成语
之子于归
释义: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同义:燕尔新婚、百年好合、喜成连理、天赐良缘
反义:分钗破镜、劳燕飞分、恩断义绝、断雁孤鸿
例句:《诗经 周南 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信誓旦旦
释义:誓言说的诚恳可信。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
出处:《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同义:海枯石烂、指天誓日、言而有信
反义:言而无信、食言而肥
例句: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举,与彼长辞。”

2、出自《诗经·大雅》的成语
天作之合
释义: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出处::《诗经 大雅 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同义:终身大事、花好月圆
反义:狭路相逢、仇人相见
例句: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年长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寻常同年弟兄。”

投桃报李
释义: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同义:礼尚往来,互敬互爱
反义:傲慢无礼、耻高气杨
例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唐仲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它接了下来。”

3、出自《诗经·小雅》的成语
载沉载浮
释义:在水中上下沉浮。
出处:《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同义:上下浮沉.七上八下
反义:纹丝不动,呆若木鸡
例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0回:“载沉载浮,顺流九里,望之无迹。”

生不逢辰
释义:出生就没有碰上好时辰。形容时运不济或慨叹不被人赏识。
出处:《诗经 大雅 桑柔》:“我生不逢辰,逢天僤怒。”
同义:生不逢时、时运不济
反义:吉人天相、吉星高照
例句:你不要总是埋怨自己“生不逢辰”,要自己创造条件,在工作上做出成绩。

4、 出自《诗经·颂》的成语
允文允武
释义:形容能文能武。
出处:《诗经 鲁颂 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同义:文武双全、能文能武
反义:一无是处、手无缚鸡之力
例句:你不要总是埋怨自己“生不逢辰”,要自己创造条件,在工作上做出成绩。

遵养时晦
释义: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出处:《诗经 周讼 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同义:遵时养晦,含而不露
反义: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例句: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一回:“段祺瑞经了此险,越发杜门谢客,遵养时晦,连几个围棋好友,也不甚往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0 19: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
160-黑土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书经》,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主要记载了从尧舜禹时代到东周历时约1500年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并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的初步形成。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是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答:1).古文《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2)古文《尚书》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
3).古文《尚书》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4).古文《尚书》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    
5).古文《尚书》可纠正旧注之误。    


3.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自作聪明:自己以为自己很聪明。
出处: 《尚書•蔡仲之命》:“无作聪明,乱旧章。”
近义:班门弄斧,自以为是
反义:自知之明,自以为非

2)玩物丧志
释义:謂沉迷於所愛好的事物,而喪失遠大的理想。
出外:《書•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近义:沉迷酒色
反义:立志成才
例句:他認為以有限的精神,做這些閑言語,真是玩物喪志。”

3)功亏一篑
释义:言堆九仞高的山,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比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後一點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意。
出处:《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例句: 宋•司馬光《投壺新格》:“夫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全壺實難,故君子貴之。”
近义:差之毫厘
反义:功德完满

4)心劳日拙
释义:謂費盡心機,反而越來越糟。多用作貶詞。
出处:《書•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例句:但是這類技倆,也不過心勞日拙而已。”
近义:劳神费力
反义:顺其自然

5)以公灭私
释义:謂出以公心而去掉個人的私情或恩怨。
出处: 《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例句:“以天下之公理,滅一己之私情。”
近义:大公无私
反义:假公济私

6)有条不紊
释义:有條理,有次序,一點不亂。語
出处:《書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例句:《梓州玄武縣福會寺碑》:“有條不紊,施緩政於繁繩;斷訟有神,下高鋒於錯節。”
近义:条分缕析
反义:杂乱无章

7)克勤克俭
释义:克勤克俭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出处:《書•大禹謨》:“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例句:“允伸領鎮凡二十三年,克勤克儉,比歲豐登。”
近义:勤劳俭仆
反义:花天酒地

8)野无遗贤
释义:野无遗贤謂民間沒有被棄置不用的人才。古多以稱頌聖明之世。
出处:《書•大禹謨》:“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例句:“朝多君子,野無遺賢。”亦作“野無遺才”、“野沒遺賢”。
近义:野無遺才
反义:朝无贤士

9)偃武修文
释义:停息武備,修明文教。
出处: 《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
例句:“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偃武修文,與之更始。”
近义:休养生息
反义:穷兵黩武

10)孜孜不倦:
释义:指学习或工作勤恳努力,不知疲倦。
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近义:废寝忘食,业精于勤
反义:游手好贤,虚度年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0 19: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九课作业
160黑土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17)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周礼》人法天的思想,讲求人与自然的联系,主张社会组织仿效自然法则,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对官员、百姓,采用儒法兼容、德主刑辅的方针,不仅显示了相当成熟的政治思想,而且有着驾驭百官的管理技巧。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仪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从冠婚飱射到朝聘丧葬,无所不及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
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作为圣人之典受到尊重,皇室主要成员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以及聘礼、觐礼等,都是以《仪礼》作为蓝本;
随着佛教的传入,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到了宋代,有识之士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在士大夫阶层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同时也捍卫了民族文化的作用。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傲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傲不可长:表示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词:虚怀若谷;反义词:傲慢少礼。

博闻强记:形容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汉贾谊《新书·保傅》:“博闻强记,捷给而善对者,谓之承。”
同义词: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反义词:不学无术,才疏学浅

啜菽饮水: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西汉·刘安《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词:饮水啜菽;反义词:山珍海味

砥厉廉隅: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同义词: 砥砺廉隅;反义词:鲜廉寡耻

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词:寒腹短识 ;反义词:见多识广

记问之学: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同义词:囫囵吞枣,照本宣科 ;反义词:融会贯通

教学相长: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长(zhǎng):增进,提高。《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同义词:互教互学 ;反义词:兼容并包,融会贯通

困知勉行: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同义词:生知安行,孜孜不倦 ;反义词:无心向学

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同义词:金碧辉煌、富丽堂皇 ;反义词:瓮牖绳枢

师严道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同义词:尊师重道 ;反义词:得道多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0 19: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0课作业:
160-黑土

一、填空题
1.《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2.(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可以体现《礼记》作品的思想。
3.《礼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学记)、(中庸)三篇中。
4.(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这三种类型,是《礼记》四十九篇的文体。
5.《礼记》多样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顶真)、(设问)、(反问)。
二、写作题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请根据《礼记•学记》中这句话进行创作。韵字不限,体裁不限。
附: 释义:坏事发生了再加以禁止,就遭抵触而难以奏效。过了学习的年龄然后学习,就勤苦也难有成就。杂乱地进行教学而不循序渐进,就会搞坏、弄乱教学秩序而不整饬。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学识褊狭浅薄而见识不广。  赏析: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发愤学习,如果荒费学业,青春已逝,只能碌碌无为,仰天兴叹。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古往今来,成年以后开始发愤学习而取得成就者也有许多。比如,唐宋八大家里的苏轍,27岁了才开始学习,三字经里: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疾。后成为散文大家,三国时期,吴国的吕蒙,到了中年才开始学习,成为吴国能文能武,足智多谋的一员大将。由于我们每个人所处的历史条件,生活环境不同,有的人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光,但也不要恢心。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努力学习,奋起直追,即使成不了什么大家名家,但通过学习,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做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那么对于我们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感怀

吟诗念曲又逢秋,坎坷人生似水流。
两眼昏花书读早,只知快乐不知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5:58 , Processed in 0.06282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