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风江上 于 2020-12-15 00:20 编辑
渔村赋十四期清风作业汇总二
第八课作业:赋 1455-清风 一、 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析义)、(作珠~炼化)、(寻较)、(作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 3、 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1、实珠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
4、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赋 文/清风 仲秋以降,时序更新。望天高而白云淡淡,听雁过而唳声纷纷。桂子香飘,沁脾而爽目;秋原金灿,带喜而舒身。于是邀朋携友,寻景觅珍。过山岙而暂停,听枫林之飒飒;望菊园而欣喜,爱黄朵之茵茵。留连草地,坐卧松筠。高歌长啸,手舞足伸。已而,夕阳隐耀,秋月展轮。思嫦娥之冷清,寒宫久困;叹后羿之射日,空有功勋。李白吟霜,长有思乡之感;子瞻对月,每有怨离之陈。嗟呼,时光已逝,美景难寻。相携于归路,湮没于风尘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第九课作业:1455清风
一,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 感情 ),也可做(叙述 )与( 议论 )。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 语气 )词以强调( 感情色彩 )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4-8 )字。这个字数,即便于(朗读 ),亦有一定的(容量性 )。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 4、6、7 )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 叙事)、( 抒情 )、(议论 )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 主次详简 ),段落的( 安排顺序)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起首段 ),( 腹段 ),( 尾结段 )。“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承叙 )、( 分叙 )( 渡结 )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 实起法 )、(虚起法 )、( 破题法)。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要注意的就是:
1).通常是以骈句开始,与实起法开篇常用散句不同。
2).不能拉扯与题目隔意太远的事物或意象。
3).虚法部分不宜太长,一般2骈或4骈之后,务必要拉回到题目上来。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重阳
秋高气爽,又见重阳,梧叶翩翩而舞,菊花灿灿而黄,携友登高,插茱萸而怀旧;邀朋把盏,尽逸兴而倾觥。观旷野之堆金,摇风细细;望天空之邈远,飞雁行行。于是过松林,,穿碧涧;酙菊酒,赏桂香。西风渐烈,霜气初凉。柳枝枯色,枫叶红裳。怅青春之已逝,感鬓发之渐苍。光阴逝易,谁怜长路之覊客;红尘难苦,情动九曲之衷肠。寄蜉蝣于天地,庄周化蝶,空宦海于槐国,吕祖黄梁。已而夕阳在山,人影疲倦,且恢宏其气宇,懒收拾其残场也哉。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十课作业:
赋1455-清风
第十课作业
一、填空:
1、 腹段的内容是一篇赋文的重点部分。按旧塾的说法,此段内容,可细化为( “承叙”
) (“分叙” ) (“渡结” )几类。
2、所谓的夹叙夹议的手法,并不是说( 天马行空 ),( 无拘无束 )的议。而是要在考虑(整体章法 )的情况下进行。
3、把一篇赋文各部分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文脉 )。而这条脉线,是( 似显非显 ),( 似隐非隐)的。即不能( 太直白)地把中心思想过早地完全暴露,也不能让中心思想完全( 隐匿不见)。
二、简答:
1、何为“实写”?何为“虚写”?
答:所谓“实写”,是指所描述的是所见或当前能够想到的实际境况描写。所谓“虚写”,是指包括非实描所见之境况,包括发感议论之类。
2、请解释“承叙” “分叙”“渡结”的含义。
答:
“承叙”部分就是指开篇之后,你在进入详细“分叙”前的一种铺垫性描述。此条的作用在承上启下,使不突兀。特别是在用“虚”法开篇之后,如缺少此类,将使文章有脱节的感觉。
“分叙”指的是腹段内容细写和虚实相结合的写法。
“渡结”,其实就是在腹段内容之后,给“尾结”提供一个过渡性的空间,相当于总议论的前传。
附加题:
“轻寒上翠微赋”
两百字内,韵自选。
轻寒上翠微赋
文、清风
轻寒点点,夏去秋凉。时逢九月,节又重阳。感时序之交替,叹佳人之远方。云淡天高,雁阵起惊寒之苦旅;水清花艳,菊丛有姿色之傲霜。
观乎枫叶呈红,岩松耸翠。色彩斑斓,秋山壮美。欲登高而望远,携友偕朋;先涉水而慢行,卷衣脱履。一路草绿而花黄,半山林疏而叶醉。风声鹤唳,岂能是草木而皆兵,叶摆枝摇,果然有森严之壁垒。
于时至绝顶,望远天。飞思绪,渺炊烟。夕阳在下,秋原当前。野有农夫之收割,旁为车队之飞穿。山伏青龙,苍苍莽莽;水归林下,屈屈盘盘。
嗟乎秋之为季也,更胜春时,春归人生忆,秋至心生悲。对此良辰,悲无处来,刘禹锡曰:我言秋日胜春朝,诚可信也。
小渔村赋十四期毕业1455-清风作业: 竹赋 (以“竹韵清幽,风来叶上”为韵 ) 文、清风 门对小园,园生从竹。数杆生挺拔之形,一丛有傲然之绿。秋冬春夏,郁郁生四季之色,雨雪风霜,刚劲有满园之肃。
观夫,其外为绿,其内为空。素白而逍遥自在,绿青而淡雅其风。板桥笔下而生花;寥寥数笔,晋代贤人而聚类,落落七翁。 若夫风之来,鸟鸣近。浩浩飕飕,摇摇震震。观势如从龙之形,闻音有引凤之韵。揭地掀天之劲,倒卷狂彪;遏云阻月之喉,曳拖新润。 至若凛凛其表,悠悠其行。雪压不弯,雨洗尤荣。互照数枝,幽光之熠熠;迎逢八面,啸声之清清。 其如春在山原,绿盈茎叶,百花炫艳于园,众鸟谐鸣于末。竹自青青其表,趁时而奋进,拔节昂扬;自律而虚怀,干枝交接。 再如炎炎夏至,杨柳声哀。唯其翠竹,自引风来。顶烈日而垂荫,开大爱之胸怀。为民保有清凉,乐群好善;化作竹床篾枕,奉献形骸。 既而黄叶飘零,秋风放浪。万木一枯,竹唯独壮。青青不改其初色,立地顶天;奕奕自生之神情,担当向上。 若如雪花飞落,众鸟藏头。唯其雪中挺立,寒里劲遒。三友同尊,与梅松其同类;四君名享,并梅兰菊一流。 嗟乎,四季不枯,一身独劲,竹其雄尔。对此园竹,顿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感也。 既而黄叶飘零,秋风放浪。万木一枯,竹唯独壮。青青不改其初色,立地顶天;奕奕自生之神情,担当向上。 若如雪花飞落,众鸟藏头。唯其雪中挺立,寒里劲遒。三友同尊,与梅松其同类;四君名享,并梅兰菊一流。 嗟乎,四季不枯,一身独劲,竹其雄尔。对此园竹,顿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