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1462心静如水
第一课作业:
一、简答:
1、什么是辞赋?
答:
辞与赋,严格来说,是两种文体。辞,就是楚辞。赋,指的是赋文。由于赋这一文体的发源,受到诗经、楚辞、散文的影响,并且,《文心雕龙》认为,赋是“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所以后来的人,常将“赋”这一文体,与“辞”并列,笼统地称为“辞赋”。
2、何为散体赋?
答:散体赋是先秦赋之滥觞。此体之宗源,在先秦散文,至两汉最为兴盛。因有铺陈宏大,篇幅偏长等特点,散体赋又称之为“散体大赋”或“汉大赋”。散体赋在思想立意上,多立足于赞美或稍涉讽谏。体式上有较明显的特征,即以“一问一答为章法所用”为主。且问答之人多为虚拟。此体以状景体物为主,并极尽夸大奢辞。好用奥僻字词。句式三言至十言皆有。韵句与散句相间。亦间有早期偶对的痕迹。长句诵读节奏近于文而别乎诗骚,散文化明显。另散体赋篇幅较长,通常数千字或以上。“散体赋”在称谓上来说,其“散”字除有散文化的意义之外,另有“散开”“铺开”的含义。此为辨分其体式之要津。
二、填空:
1、赋的起源有(诗经 )、(楚辞 )、(上古散文 )。
2、历史上第一次以赋为名的系列文章,是先秦(荀况 )的( 赋篇 )。
3、诗、骈赋、律赋乃至骈文、对联,通常有相对固定的吟诵节奏,而这个吟诵节奏,通常是(二 )字或(三 )字一个节奏。
3、赋这一文体,公认的源头之一是“赋者,古诗之流也”属于(诗经 )的流变。
4、无论何种赋体,都是属于(韵 )文大类。只是(押韵 )的宽严或方式有区别而已。
5、赋体衍变从(先秦 )开始,到(宋代 )文赋成体之后,才告一段落。
6、现在有广泛认同的赋体分类是:(骚体赋 )、(文体赋 )、(骈赋 )、(律赋 )、(散体赋 )五大类。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二课作业:1462一心静如水
一、简答:
1、什么是骈句?
答:两句字数统一,讲究对偶与声律协调的句子为一骈。
2、什么是骈体赋?
答:骈体赋,即是以骈句为行文方式的一种赋体。
3、律赋有哪三个特点?
答:律赋有三个特点。其一是有题韵字做为限韵标准,做赋用韵,必需使用所题之字为韵。其余韵字,亦需在题韵字的所在的韵中选用,不得越出。其二是篇赋短小,多在三百字至四百字之间。其三是律赋重论述轻铺陈。虽有名为风物与景观者,但多为托物论理之作。不如骈赋所涉及的内涵宽广。
二、填空:
1、至六朝时期,(平上去人)四声被归纳之后,以及(反切注音法)迅速普及,(韵书)开始出现。这时,汉文字的对偶不再仅仅是字意上对偶,犹包含了(音韵)。真正意义上的骈句,便开始正式登场。
2、骈赋之美,除思想立意之外,归根结底是(骈对)与(音韵)之美。
3、以骈句为构成主体的文体,除(骈体赋)之外,还有(骈体文)。简单点说,此类文体,有韵的叫(骈体赋),不用韵的叫(骈体文)。
4、史存最早的律赋作品是(王勃)的(寒梧栖凤赋)。
5、文体赋的发端是受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这点已是公论。文体赋对(音韵)与(骈赋)不甚看重。他注重的是返契古散文的朴质与畅达。但无论如何,文体赋多少是要押几个(韵)的。断没有全然(无韵)的文体赋。
6、辨别文体赋,先看其句式是不是(散偶)杂间。再看其是否有一定数量的(押韵)句。若通篇(无韵)者,断非赋体。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三课作业:1462-心静如水
1、骈赋与律赋上的几种骈偶句式具体为:(壮 )、(紧 )、(长 )、(隔 )、(漫 )、(发送 )。共计六个大类。
2、壮句为(三)字成句相骈对者。 紧句为( 四)字成句相骈对者。 长句为( 五)至(九 )字成句相骈对者。 隔句为含( 分)句相骈对者。
3、中唐后将“隔”句细分为“(轻 )、(重 )、(疏 )、(密 )、(平 )、(杂 )”六种。 轻隔:句式为上(四 )字,下(六 )字; 重隔:与轻隔颠倒,上(六 )字,下(四 )字; 疏隔:为上(三 )字,下不限多少字; 密隔:为上句(五 )字以上,下句(六 )字以上; 平隔:上下字数(不限 ),但要字数( 相等); 杂隔:上(四 )字,下( 五、七、八 )字不限。或下(四 )字,上亦(五、七、八 )字不限; 漫句:既(散句 ),不需要(对偶 )的句子。
4、简答:什么是提引发送?
答:发,即发语词,如“夫、惟、盖”等等。
送,即送语,如“矣、也、乎”等等。
“提引”——用于转承时的一些文言语气词或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从一字到三四字不等。
5.新增练习:
以“月”为主题,写壮、紧、长句各一个。
壮句:若凌波倒影,月如盘。
紧句:溅泪琴台,含羞月观。
长句:秋风急处烟花落,
明月中时黄叶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