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918|回复: 0

小渔村赋14期1462心静如水作业汇总(三)

[复制链接]

4

主题

6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6
发表于 2020-12-5 14: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赋14第七课作业:
心静如水
1、 简答:

(1) 何为“成句翻展法”?
答:“成句”是指前人的诗句。这个方法是为加深骈句节奏感而设计的,“成句翻展法”一般是取古代名家的5言或者7言诗做为“成句”,“压”即压缩,成句是五言的,就压为3言壮句或者4言紧句。翻是指字数不增减,但要用骈句的吟诵节奏来表达。展就是伸展的意思,成句要是五言的话,就要用骈句的节奏伸展为6、7、8、9言的长句。通常到九言即止,也可以加长到10字或者10字以上。
(2) 何为“母字成骈法”?
答:即选定一个字做为母字。在这个字的基础上变为各种各样的骈句。依“壮紧长隔”的次序进行。长句通常到9字即止。隔句只要以“轻隔,重隔,平隔”为主。古时选母字多是依平水韵的韵目来选。
(3) 何为“提引”?
答:用于转承时的一些文言语气词或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从一字到三四字不等,一字的多用在转段或句与句之间的承连上,二三四字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
(4) 何为“发送”?
答:“发”即发语。如“夫、惟、盖”等等。“发”语主要用于文章的起始,送语主要是配合情感需要,而使于句尾。

2、 请将成句“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唐 杜牧

压为:壮句、紧句。
翻为:长五言句。
展为:长六言句、长七言句、长八言句、长九言句
答:压为壮句:此乃迟急管,咽长弦。
压为紧句:情迟急管,恨咽长弦。
翻为五言:情迟而急管,恨咽于长弦。
展为六言:泥情迟之急管,流恨咽之长弦。
展为七言:泥情而迟之急管,流恨而咽之长弦。
展为八言:泥情惟欲迟之急管,流恨为谁咽之长弦。
展为九言:其泥情惟乎迟之急管,以流恨方知咽之长弦。
14赋第八课作业:
赋1462·心静如水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 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 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 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 析义 )、(做珠(炼化))、( 寻较)、(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
“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典故——就是典以旧事(故事)。典事——就是典以今事。“典故事”与“典今事”结合起来,就是旧塾所谓的“血肉”。“典今事”是属于“肉”的范畴。“典旧事”属于“血”的范畴,这样就比较形象了。文章如果血太多,则谓之“旧事压今,宾欺主位。至血盈张而肉无存,若凌犯骨中,不敢谓之壮也。”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合理的。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1、实珠法

  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赋

文/心静如水

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燕字横空,红枫染霜。芦花堆雪,金菊溢芳。彩霞映之夕阳,绿水洒之金光。岭外径吟,引来十里晚烟白,林中溪唱,流去几片秋叶黄。晶莹露滴增之颜色,浩荡稻飘舞之霓裳。
第九课作业:赋1462心静如水
一,1、“兮”字用于句子中间,其使用功能便有大的拓展,不仅仅是表达(感情),也可做(叙述)与(议论)。但是用在句子尾,则功能就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做(语气)词以强调(感情色彩)而已。
2、最合适汉文字组合为句的长度在(4-8)字。这个字数,即便于(朗读),亦有一定的(容量性)。而流传最广的诗是5,7言诗,骈句是(4.6)7言。这些都在4-8字之中。

3、“句式平衡算法”有一个口诀是什么?并试分析?

答: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此口诀下附带有批注:骈双句,14言上下宜。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
我们先来分析与领会下这段口诀的大意:
   “三后需四五,四五后七八”——3字句式之后,就应该用4,5字的句式。4,5字的句式之后就应该7,8言的句子.

“六言居中立,九字回头滑”——6个字的句子是属于字数在适中的句子。如果用了九字句,那接下来就应该用字数少的句式了,这叫“回头滑”。
“一段一相拈,不可不详察。均分六七合,多去少则拔”——考量平衡句子的长短是不是合适,要以一个段落为基数。就是写完一段再看。另外按披注“细为两骈,粗为落段皆可”来看,计数方式其实可分为粗细两种。粗的算法是按一段落计数。细些呢,可以按2骈4句就开始计算。平均算下来,单句字数在六七字就比较合适(其实可适当放宽在单句5,8字皆是合理的长短)。如果按一两句骈计算,则在12到16言都算合适的。
二,
1、 总体来说,赋是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主次祥简),段落的(安排顺序)等等因素,都决定着一篇赋的成败。

2、 一篇赋文通常是三个大段落,即(起首段),(腹段),(尾结段)。“腹段”之中,又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细分为(承叙)、(分叙)(渡结)等等。

3、 “起首”在技巧上来说,主要有三种——(实起法)、(虚起法)、(破题法)。

4、 虚起法开篇要注意什么?

答:
要注意的就是:
1.通常是以骈句开始,与实起法开篇常用散句不同。

2.不能拉扯与题目隔意太远的事物或意象。

3.虚法部分不宜太长,一般2骈或4骈之后,务必要拉回到题目上来。

说简单点就是——若题目为山川花木之类,在写之前,不直接契入,而是从大的方面或者细微的方面入笔。比如从天地乾坤铺垫引发,或者一思一见的细小处地方下手。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具体操作中,大家可以自行发挥。
虚法开篇,多合适于中长篇幅的赋。
附加题:以“重阳”为主题,写一段赋。
重阳赋
文/心静如水
烟迷云岭,雾染季秋;银杏桂香,时序游走。五蕴齐济,日月并应而偶合;双阳相叠,天地忽重乎九九。玉露金风,山清水秀。深岭外香,吹落花影渐疏;赏菊岸畔,吟诗荷廋,蛩鸣蝉声已忸。天高云渺,明察秋毫之精;雁阵已稀,北徙南迁而宿。无限风光,红枫映山而琇。飞叶昂扬,飘忽忽而游荡;桔黄橙艳,霜隐隐而露宥。叶冷枝疏,素月醉眠飞花;逢盛世之和谐,瞻天地之娟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6:26 , Processed in 0.0557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