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967|回复: 0

小渔村赋14期1410晓苑风辞作业汇总二;

[复制链接]

6

主题

636

帖子

159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9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0-12-14 10: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期第五课作业
1410.晓苑风辞
1、填空:
①辞赋文体的用韵情况,根据不同的赋体,区别是很明显的。其中比较有规律的是(  骈赋)、(  律赋)与(  骚体赋),而(  文体赋)与(  散体赋)押韵较随意宽泛。
②在押韵方式上,(散体 )赋与(文体)赋皆是以文章所需为用,以灵活多变见称。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两种赋体在韵律感上,比(骈 )赋( 律)赋要弱。形象的说,( 骈)赋、(律 )赋合适高声吟诵;( 散体 )赋与(文体  )赋适于读而不适于诵。
③骚体赋因句式较(整齐  )且句式(变化  )较少,故韵律(偏密  )。韵律(偏紧密  )者,宜于(高歌配曲  )。古楚辞皆可歌,骚体赋源头在此。
2、简答
①诗与赋的押韵,有什么区别与相同的地方?
不同点:诗可以一韵到底;赋则要求平仄起伏,有变化,可以转韵。
相同点:都可以押平韵或仄韵,忌讳重复使用韵字。
②诗与赋的吟诵节奏有什么区别?
诗的吟诵节奏:五言诗2+3节奏
赋的吟诵节奏:222节奏,并且平仄交替。
③如果赋用仄声对仄声,要注意什么?
押的是上声韵,与之对应的句脚字只能是“去、入”声字,不能“上声”对“上声”。 所有上声韵“谋上去之变”。


3.附加题:
以秋菊为题,写疏隔、密隔、平隔、杂隔各一个。
疏隔:立西风,堪比佳人之楚楚;望南麓,似逢闲客之悠悠。
密隔:盏重阳之露,浇四方愁也无他;傲朔漠之风,守一脉香乎独我。
平隔:瘦花日暮,红袖难留;纤骨风寒,碧心依旧。
杂隔:无缘春日,轻肌含露而娇娇;有意秋风,瘦蕊抱香而淡淡。
小渔村赋十四班第六课作业:赋1410.晓苑风辞

1、骈句源于(古偶句)。(先秦诸子)文章中已可见其发端。 当(切韵)成熟之后,真正的骈句开始出现。
2、盖字之(有形体者)谓实,字之(无形体者)谓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
3、有些特殊的对仗,包括(连绵)字、(叠)字、(同近义连用)字和(反义连用)字,它们虚实不拘、死活兼有,这样的属于(虚实)门,古人称之为“双字对”。凡虚实门的不论(虚实死活)均可互对。
4、凡是并列结构的词组,骈对时基本上是不管(虚实死活)分别的,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词性)问题。
5、就骈句而言,用“之”这个虚词做结构助词时,常常见字类(活用)。也就是说,骈句中的“之”字之后,单缀(一)字时,除了(方位)词之外,通常不论(虚实死活 ),也就是不管现在说的(词性)如何。
6、我们不仅仅要知晓骈对的(现代)词性说,也要彻底掌握(古代)的做骈方法,并且要在原理上通晓之。具体操作中,按(古今)结合,(以今辅古)的方法去做。但是无论如何,都要以重(灵活忌呆板)为主旨,以骈文骈赋的(文脉通常不滞)为首要目标。


附加题:
“飞机”为主题,写紧句、长句、轻隔、重隔、漫句各一个。
紧句:呼啸风云,盘旋日月。
长句:乘风云而上,曳日月而归。
轻隔:天涯异域,近乎两翼之功;云障高屏,垂乎一腔之气。
重隔:扬起逍遥之翼,潇洒往来;放开豪迈之声,雷霆上下。
漫句:破空而去,翼扬山河之丽,更留人间正气之一道。
第七课作业:
赋1410.晓苑风辞
1 简答:
1 何为成句翻展法
答:所谓成句翻展法,其成句的意思是指前人的诗句。这个方法主要是为加深骈句节奏感而设计的,成句翻展法一般是取古代名家的5言或7言诗做为成句,然后按压,翻,展的次序进行。即压缩,比如成句是五言的话,就压为3言壮句或4言紧句。是指字数不增减,但是要用骈句的吟读节奏来表达。就是伸展的意思,也就是成句是五言诗的话,就要用骈句的节奏伸展为6789言的长句,通常是到9言即止。
(2) 何为母字成骈法
答:即选定一个字,做为母字。在这个字的基础上,将其变为各种各样的骈句。依壮紧长隔的次序进行。长句通常到9字即止。隔句主要以轻隔,重隔,平隔为主。古时选母字时,多是依据平水韵的韵目来选,如先在一东韵中选择。通常只是选择较常用的字,一个韵练习几个字之后,就换下个韵。直到将平水韵的106韵练习完毕。
(3) 何为提引
答:“提引”——用于转承时的一些文言语气词或介、助、连、代词加”“之类的实词等。从一字到三四字不等。一个字的,多用在转段或句与句之间的承连上,二三四字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
(4) 何为发送
答:“发送”——“即发语。如夫、惟、盖等等。送即送语。如矣、也、乎等等。语主要用于文章的起始,送语主要是配合情感需要,而使用于句尾。
2 请将成句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 杜牧
压为:壮句、紧句。
翻为:长五言句。
展为:长六言句、长七言句、长八言句、长九言句
壮句:既而情迟管,恨咽弦。
紧句:情迟急管,恨咽长弦。
长五言句:情迟于急管,恨咽于长弦。
长六言句:泥情多迟急管,流恨愈咽长弦。
长七言句:泥情偏迟于急管,流恨总咽于长弦。
长八言句:方虑泥情迟乎急管,又恐流恨咽乎长弦。
长九言句:吹不断泥情迟乎急管,拂还来流恨咽乎长弦。
第八课作业:赋1410--晓苑风辞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析义)、(作珠~炼化)、(寻较)、(作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1、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赋
作者:晓苑风辞
观夫庚子之年,仲秋之际。风清华夏,翻谷浪而悠然;日暖山河,蕴果香而旖旎。轻霜枫叶,藏骚客之诗笺;浓露菊花,隐娇娃之情谊。况见乡村袅袅矣炊烟,城镇熙熙乎集市。
忆之春首瘟神,弥寒云而压顶;夏中恶水,溃坚垒以滔天。乃赴死白衣,弃家而救世,
舍身彩服,驯水以归川。其艰非鹊方能之独药;禹力可之孤鞭。悉因党政同心,民先而己后;军民齐力,家后而国先。于是金秋之气爽如歌,山河无恙;佳节之月明更照,皋物丰年。
安知美帝懂王之欲,苦极臣民;夷邦愚策之灾,殃乎国本。终落得触目愁烟,惊心恶讯。夫山川异域,未闻瘟疫之留情;风月同天,惟有中华之无窘。哀哉夷邦祸患之难消,幸乎吾族国威之长振。安得不珍惜秋光,交融心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6:25 , Processed in 0.0546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