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乐蝴蝶

小渔村武汉诗词律诗班(白驹组)第15讲作业贴(周四截止)

[复制链接]

0

主题

159

帖子

1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7-8 16: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白驹07-日出东南

1、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的布局也是起承转合法。起承转合分别对应首颌颈尾四联。
先看连贯性

1、起承之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联写的是杜甫登高所见,一回事,自然连贯紧密。且看他起连贯作用的字:鸟飞回--无边 ,有必要分析一下“回”这个字。回,本义:回旋;旋转,回来的意思则是引申出来的。
联系上文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意思就是盘旋。大家说,盘旋有个具体的边吗?所以,回—无边。这个连贯性是明显的,也是以后我们学写诗词时可以借鉴的,操作性很强的。
2、承转之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滚滚来--万里。对于长江,说滚滚来是万里而来也不为过。
3、转合之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台--艰难。登高是艰难的,况且还是“百年”、“多病”之身。
4、合起之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整首诗没有离开一个“我”字:
首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悲凉、犹豫;
颌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无奈、激愤;
颈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凄苦、潦倒。
第七句,艰难苦恨繁霜鬓
最后一句,潦倒新停浊酒杯。放开一笔,作者写了自己穷困潦倒的一个具体场景--新停浊酒杯!停杯,不是戒酒,是被迫的,没有酒资了。
这“新停”是来登高之前的事情。
这就是说,登台前已经没有酒了,这对杜甫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悲凉、犹豫、无奈、激愤、凄苦、潦倒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一句和第七句一样,是前六句和诗题及主题的总照应。还有一层,身上无酒而登台,身临着风急天高的处境。所以,新停酒也是对风急天高的照应。一首诗的连贯性关键就在于承转之间的连贯性。
因为,起承之间本来就是一个话题,承是对起的具体化、深入化、提高化。
转合之间也有专门的铺垫。他们的连贯性容易解决。而承转之间是话题和意境的转折和转换,容易断裂。所以更要在用字上注意联系,以达到承转之间的连贯性。一般情况下,是以颌联的后三字和颈联的前二字实现连贯的。

再看独立性。

起: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所见,这一联是远景。
承: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所见,这一联是近景。与起自然还是一个话题,但一个远景,一个近景,独立性还是明显的。

转:
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是描写作者自我的境况,是虚写。与前两联已经不是一个话题,更不是一样的意境,独立性自不待言。
合: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也是是描写作者自我的境况,但这一联是实写。也能看出各自的独立性。
如果要说独立性注意些什么,那就是起承之间,因为起和承是一个话题,一个意境,容易混淆。容易把起承写成一个样子。所以必须引起注意。
起,引起话题,或者创造一个意境;==引领。
承,是对起的扩展、提升或深入。==进一步,深一层,上一个台阶。
转,话题和意境的转折和转换。==另一个话题或意境,往往是主题所在。
合,关合全篇。==照应全篇,照应起,留有余味。
要写出起承转合们各自的特点。
2、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思乡
日出东南
白日奔波游子匆,夜来寒气透帘栊。
连年辗转书荒废,几地踌躇业未功。
梦破他乡飞落叶,情牵故土滞归鸿。
每逢圆月天边挂,浊泪两行翘首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8
发表于 2021-7-9 09: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一、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衔接自然。
“自春色”、“空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看似独立,然而在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自然紧密一气呵成连贯性强。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既有连贯性又有相对独立性,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


二、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思乡
文/祈祷平安
梦里依稀数十年,故园回望思魂牵。
门头柳絮蝶飞舞,屋后溪流波泛涟。
怅忆椿萱眠旧里,欣闻兰桂谱新笺。
南柯惊觉向眸处,泪落双双挂颊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1

帖子

48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7-11 16: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课后作业:
白驹26-莲花


一、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答:例如: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连贯性:首联前一句,以问指出此行的目的,后一句答之,承寻字。
颔联:第一句写看到的景色,第二句写听到的。首联写地点,额联写景,都是写的武候祠。
颈联:简单介绍诸葛亮的一生,颔联看到祠堂了,很自然想到了诸葛亮的事迹。
尾联: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2.独立性:首联写目的,颔联,从视觉和听觉写景,颈联概括诸葛亮的一生,尾联抒情,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拜和惋惜。




二、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课后作业:
白驹26-莲花
七律*思乡
今夜曲中闻折柳,何堪羁客又无眠。
家园一别三秋菊,故土遥瞻五尺天。
幸喜椿萱同寿恺,尤欣兰桂谱芳篇。
归程游子常规划,怎奈归程又隔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904

帖子

29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3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7-15 21: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白驹16-鸿图墨韵
1、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的布局也是起承转合法。
起承转合分别对应首颌颈尾四联。
1、起承之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联写的是杜甫登高所见,自然连贯紧密。
且看他起连贯作用的字:
鸟飞回--无边
有必要分析一下“回”这个字。回,本义:回旋;旋转,回来的意思则是引申出来的。联系上文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意思就是盘旋。盘旋有个具体的边吗?木有,所以,回—无边。这个连贯性是明显的,也是以后我们学写诗词时可以借鉴的,操作性很强的
2、承转之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滚滚来--万里。
对于长江,说滚滚来是万里而来也不为过。
3、转合之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台--艰难。
登高是艰难的,况且还是“百年”、“多病”之身。
4、合起之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整首诗没有离开一个“我”字:
首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悲凉、犹豫;
颌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无奈、激愤;
颈联透露出来的是作者的凄苦、潦倒。
第七句,艰难苦恨繁霜鬓,
作者实写了自己悲凉、犹豫、无奈、激愤、凄苦、潦倒成了什么样子。是对前六句和诗题及主题的总照应。最后一句,潦倒新停浊酒杯。
放开一笔,作者写了自己穷困潦倒的一个具体场景--新停浊酒杯!停杯,不是戒酒,是被迫的,没有酒资了。这“新停”是来登高之前的事情。这就是说,登台前已经没有酒了,这对杜甫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悲凉、犹豫、无奈、激愤、凄苦、潦倒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一句和第七句一样,是前六句和诗题及主题的总照应。还有一层,身上无酒而登台,身临着风急天高的处境。所以,新停酒也是对风急天高的照应。一首诗的连贯性关键就在于承转之间的连贯性。因为,起承之间本来就是一个话题,承是对起的具体化、深入化、提高化。
转合之间也有专门的铺垫。他们的连贯性容易解决。而承转之间是话题和意境的转折和转换,容易断裂。所以更要在用字上注意联系,以达到承转之间的连贯性。一般情况下,是以颌联的后三字和颈联的前二字实现连贯的。再看独立性。
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所见,这一联是远景。
承。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所见,这一联是近景。与起自然还是一个话题,但一个远景,一个近景,独立性还是明显的。
转。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描写作者自我的境况,是虚写。与前两联已经不是一个话题,独立性自不待言。
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也是描写作者自我的境况,但这一联是实写。
也能看出各自的独立性。如果要说独立性注意些什么,那就是起承之间,容易把起承写成一个样子。所以必须引起注意。再次强调
起,引起话题,或者创造一个意境;==引领。
承,是对起的扩展、提升或深入。==进一步,深一层,上一个台阶。
转,话题和意境的转折和转换。==另一个话题或意境,往往是主题所在。
合,关合全篇。==照应全篇,照应起,留有余味。
2、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思乡
白驹16-鸿图墨韵
历尽沧桑风雨汗,琐眉绕绪叹流年,
庭前花绽无心赏,街后丝垂有意传,
各自亲朋为正计,相和宾客以轻弦,
人生辗转谁知暖,散去乡愁盼月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

帖子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4
发表于 2021-8-5 15: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箬溪 于 2021-8-5 16:22 编辑

白驹21—箬溪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1、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答: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春水和群殴连贯,日日与不曾、今始连贯,君与盆飧、樽酒、旧醅连贯。旧醅与邻翁、余杯连贯。舍、春水、群殴、花径、客、蓬门、君、盆飧、兼味、篱、樽酒、旧醅、邻翁、杯皆独立。
2、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思乡
文/白驹21—箬溪
鸿雁南飞觉有霜,忽生一味透心凉。
半生漂泊染秋鬓,万里飘蓬谋稻粱。
叹是十年归路远,梦中父母泪沾裳。
空空钱袋还如此,回首西风欲碎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9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1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8-7 14: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白驹30-李理


      一、  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首句点题,叙述故事,颔联不复返,白云,空衔接首联。颈联表现沧桑变换意境。尾联总结看到眼前空旷的和愁苦,同时也对自己命运的嗟叹。整首物是人非连贯全诗!


      二、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思乡白驹30-李理
  单衣薄酒已多年,  魂梦长回故土边。
明月悠悠杯底醉,青山杳杳画中延。
孤时不见兄朋伴,病里常思父母怜。
倦鸟归巢犹有处,  游人还去了无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6:53 , Processed in 0.0953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