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8-11 16: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雨燕双飞 于 2021-8-11 17:29 编辑
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十五讲作业:
柔荑18-微雨
一、在唐诗三百首里找出一首七律,自己分析,其中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答: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起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承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转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合
分析:
这首诗采用的布局方法是典型的起承转合法。起承转合分别对应着首联、颌联、颈联、尾联。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层次分明,笔墨平均,更能体现律诗庄重典雅,严整工稳的特点。
1、 起承之间的连贯性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起,昔人乘鹤去,此地空余楼。借助鹤去楼留的典故引出主题黄鹤楼的存在事实。
承句一开始这个地方既然只剩下了黄鹤楼,那么紧接着就说明了黄鹤的一去不返,既起到了承本身的作用,又详细补充说明了首句仙人乘黄鹤去的遗憾,不再回来和白云“千载” :空悠悠。前后衔接紧密连贯。
2、 承转之间的连贯性
我们接着看承和转。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承,颌联,最后三个字是什么呢?是“空悠悠”。
我们注意一下“空悠悠”,这里既有时间的概念也有空间的概念,表示时间久远、空间巨大。
这个时候作者是站黄鹤楼上在当下的角度去审视前人和传说之余感慨自己眺目远望所看到的只有飘了近千年的白云。那么他再向下一望就是太阳照耀下的山川,晴空万里远处的汉阳城的树木在能见度极高的日光下几乎是历历在目,这一描写既符合自然规律,也把诗从承句白云空悠悠的惆怅心理转向现实。作者于是直抒胸怀,目光再往近里看到了萋萋芳草。
白云空悠悠的碧空。
我们看,白云是什么天气下的产物?对,晴天。阴天就是乌云了。
那么在空悠悠的碧空下。作者用晴川,晴朗天气下的山川,符合晴天这一原则,那么承句和转句完美和连接起来。
我们可以注意到,连贯的两个方面:
一个是颔联的句尾(空悠悠),
一个是颈联的句首(晴川)。
这点,请大家特别的留意。具体说来,连贯的时候,不可以句尾接句尾,也不可以句首接句首,一定是一尾一首。更具体的讲,承转之间的连贯,就是在颔联的后三个字中与颈联的前二个字中,不得超出这个范围去完成连贯性。
3、 转合之间的连贯性
我们现在接着看转与合之间的连贯性。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根据刚才讲的,尾首的连接。
这里,我们可以同样清楚的看到,前分句的尾“鹦鹉洲”,其突出的,晴空下的鹦鹉洲,与天气有关。
尾联的前二字,是“日暮”。哪里的“日暮”,当然是“鹦鹉洲”了。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表述而已。一个是晴空下的,一个是日暮下的。
二、写一首七律《思乡》,要求必须使用平水韵,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思乡
文/微雨
自古乡心逢节切,羁游天畔独潸然。
不期老至行荒外,深恐秋来在客先。
长伴诗书迎旦暮,偶同池柳共风烟。
举杯邀问今宵月,离别关山又几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