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宋05凤王作业本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4-28 20: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二十二讲作业
宋05-凤王
说说你对北周武帝平北齐的感受
答:
北周和北齐,双方或是源自鲜卑拓跋氏族或是被鲜卑化的汉族,他们既保持着某种相同的习惯,又为了夺标疆土而不断争斗厮杀。
北齐由东魏衍生而来,由高氏家族把持政权,开始军事力量还算强大,经济发展也算迅速,当时与北周相比,强弱立分上下,但高氏政权28年间换了7位皇帝,而且个个昏庸残暴,不理朝政却喜乱伦,世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北周的崛起显然对北齐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长期以来,北周和北齐的关系主要是战争关系,双方虽互有胜负,力量也逐渐趋于均衡。但是自从北周武帝宇文邕亲政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武帝宇文邕是一位非常有魄力的君主,他励精图治,积极改革,使得北周国力逐渐强盛。武帝宇文邕首先是经过灭佛,国家经济势力增长;二是吸收均田上广大汉族农民充当府兵,扩大了府兵队伍,军事优势形成;三是北与突厥和亲,南和陈朝通好,外交策略上的成功。而北齐,却处于“政出多门,鬻狱(yù yù借案件收贿赂)卖官,唯利是图,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阖境嗷然(边界内哀嚎貌),不胜其弊”的状况。
  北周武帝看清了北齐混乱的局势,决定出兵伐齐。建德四年(575年),北周武帝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七月,周武帝命宇文纯、司马消难,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宇文盛、侯莫陈琼、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杨坚、薛迥、李穆等率军分道并进。周武帝自率大军六万,直指河阴。周军进入北齐境内,纪律严明,“禁伐树践稼,犯者皆斩”。 颇得民心,因病还师。次年(576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建德六年(577年),入邺,灭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
北周武帝平北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北朝时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5-6 00: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年级25讲
宋005-凤王
具体情况分析三点打消受降,拒绝原因有3:
1、如果是主动动机投降,说明这样的人属于见风使舵,这样的人不是忠臣,一个这样的人,也不利于隋朝自己的团队建设。这样没有价值的人直接拒绝。隋文帝拒绝夏侯苗弊大于利。
2、如果是被动动机投降,这样的人如果是真的,那么的确能够为隋朝所用,因为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以后报复陈朝会更卖力。但是拒绝后,陈朝自己会杀了夏侯苗,让其自断臂膀。隋文帝,利弊平等。
3、如果是阴谋动机投降,这样以维护和平协议的借口,拒绝夏侯苗,不仅仅能够让隋文帝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还能够隐藏自己统一动机,麻痹陈后主,释放出和平信号,能够让其放松战备。利大于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5-20 19: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二十六讲作业
宋05-凤王




1. 评论尉迟迥叛乱
答:
尉迟迥叛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与后期民族融合及汉族一统天下有着直接的关系。其评价在历史上也是众说不一。
有人认为,尉迟迥叛乱是为维护北周政权、抵抗杨坚篡权的行为。唐朝常乐公主在劝唐宗室举兵反抗武则天篡夺唐室时,曾以尉迟迥为例,评价他“犹能举兵匡救社稷。功虽不成,威震海内,足为忠烈。”明朝学者张燧也曾盛赞王谦和尉迟迥,认为他们都是“破家殉国、视死犹生”的忠臣。
然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尉迟迥的叛乱完全是为了实现个人野心。例如,明朝学者王夫之就质疑尉迟迥的忠诚度,指出他在杨坚已经掌握实权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起兵反抗,并尊奉赵王招的少子为名义领袖,这显示出他并非完全为了北周政权而行动。
这场叛乱对隋朝而言:是杨坚篡夺北周政权的最大障碍之一。杨坚通过平定叛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威信,并削弱了北周旧臣和氏族势力的反抗能力。此后不久,杨坚就废除了北周的国号和制度,建立了隋朝,并开始了统一中国的事业。
对北周而言:这场叛乱是北周灭亡的导火索之一。北周在叛乱中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和财力,并失去了最忠诚和最有能力的将领之一。北周皇室和旧臣也失去了保卫国家和反抗杨坚的机会和希望。此后不久,北周就被杨坚所灭,并被并入隋朝。
怎么看杨坚毁了邺城?答:在战国时期,中原大地硝烟弥漫,魏国的核心城市邺城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魏文侯将其设为陪都,使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秦朝统一六国后,邺城被纳入了邯郸县的版图。在刘邦进行郡县改革后,邺城又成为了邺县的治所。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繁荣的城镇建设使邺城在东汉时期进一步扩大,甚至吸引了周围县的治所迁至此地,使它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重要都市之一。
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时期,北方豪强袁绍选择了邺城作为他的根据地。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将重心转移到了经营邺城。他在修复战乱造成的破坏的同时,对邺城进行了全新规划,并且在城外建造了铜雀台等建筑物,赋予了邺城都城的雏形。
另外,为了方便控制,曹操将工作地点迁移到了邺城,使其成为了曹魏势力的中心。曹丕接受禅让后,邺城和洛阳同样被视作曹魏的都城。
铜雀台是曹操在修建邺城时,借鉴并创新战国以来的王城建筑模式,以王宫为中心,建筑和街道呈对称布局。这种设计,不仅对洛阳长安的布局进行了改良,也将宫城集中起来,为后来的中国古都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虽然曹魏政权被篡夺后,司马炎将政治中心迁到了洛阳,但邺城依然作为北方重镇,规模不断扩大。然而,晋朝陷入了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趁机入侵,中原大地生灵涂炭,刚刚重建的城市再次被毁。
后赵暴君石虎将都城从襄国迁至战火中保存完好的邺城。石虎嗜杀成性,大肆敛财,迁都后大兴土木,使邺城成为中原最繁华的城市。
后世君主纷纷将邺城定为都城,如冉魏、北燕。苻坚虽未迁都,但仍将得力干将王猛派往邺城。北魏末年,高欢在洛阳建立东魏,为方便掌控,效仿曹操,将兵马将帅都带到邺城,使其成为东魏和北齐早期真正的都城。
邺城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稳固的城防,成为了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重要城市。在战乱频繁的北方,它成为了政治中心和庇护所,吸引了众多的君主和枭雄。
此外,邺城还是北方佛教的发源地和文化交流中心,众多寺庙的建立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在此背景下,僧人们开始修炼武艺,这一风气后来也影响了民间,使得邺城成为了当时著名的习武之乡。
邺城的风潮不仅令周边百姓更加悍勇,也为招募更优质兵源提供了可能,使该城地位在南北朝时期不断提升。
而南朝对北朝的威胁导致洛阳等古都安全性无法保障,反而促使邺城地位进一步提高,最终在北齐末年达到规模巅峰。
北周平定北齐后,中国北方迎来统一,北朝相对于南朝的优势更加明显,北方摆脱了战争,进入发展期。但宇文邕英年早逝,北周政局不稳,给了杨坚等人篡位的机会。
在周宣帝暴毙后,杨坚迅速掌握实权,为篡位打下基础。
杨坚因行为引发北周贵族不满,镇守邺城的名将尉迟迥发布讨贼檄文,双方展开战斗,最终杨坚派出老将韦孝宽艰难战胜尉迟迥。
在攻打邺城时,隋军损失惨重,这场战斗让杨坚重新审视了这座古都,考虑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条件,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邺城周边的百姓迁徙到安阳,随后下令焚烧邺城。
为了防止拥兵自重的地方将领再次出现,杨坚在邺城被毁后并没有重建,而是将其从中华大地上抹去。虽然附近的安阳成为了新的居住地,但人们仍习惯将周边地区称为邺城。
因此,在隋唐时期的诗句中,提到的“邺城”实际上指的是安阳。这其中,曹操的影响功不可没。他迁都邺城后,由于曹家父子对文学的热爱,吸引了大批流亡文人的加入。
在曹魏集团稳定的政局下,这些文人纷纷搬到了邺城,成为曹魏集团的御用文人。他们经常在铜雀台等地举办集会,与曹氏父子和其他文人一起饮酒赋诗,使得东汉建安时代成为中国文人创作的一个高峰。
邺下文人集团的生活,也被后世文人所推崇,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人们更倾向于称其为邺城,而非安阳。
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邺都城地位之争,让人见识到古都邺城不仅在战场上留下了名场面,更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5-30 14: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级20讲
宋05-凤王
作业:诗词曲赋任选,咏肖宝寅或陈庆之,不会写的可以写一段话。
七律•咏陈庆之
都道梁朝有子云。散财儒将虎威军。
成名一战赐侯爵,平定多城护颢君。
开拓农田生息养,屯粮救济豫州群。
善于谋略谥尊武,深得人心后世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5-30 14: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三十六讲作业
宋05-凤王
你认为宇文泰和高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高欢和宇文泰,一个胡化汉人,一个汉化胡人,若将这二人比较起来,他们一样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宇文泰更长于军事,高欢则在用人上更胜一筹。
高欢在用人方面非常巧妙,从尔朱兆手下收编六镇军民为己而用,便可说明高欢的用人能力是非凡的。但是,他在军事上不如宇文泰。小关之战,督军三路讨西魏:以司徒高敖曹领兵攻上洛(今商州),大都督窦泰攻潼关,高欢亲领兵自晋阳趋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他和高敖曹两路吸引宇文泰主力,让窦泰率领麾下精锐攻破潼关,直取宇文泰老巢长安。可没想到,这条计策被宇文泰看穿,宇文泰采取声西击东之计,先对外宣称要率军退保陇西,迷惑敌军,诱使敌军骄傲轻敌疏忽大意,然后他亲率全军隐秘东进,以优势兵力突袭窦泰,导致窦泰仓促据敌,结果兵败身死。随后宇文泰挥军北上迎击高欢,最后追击高敖曹。此战,东魏最强悍的高敖曹攻城略地虽勇猛无敌,但被高欢派做偏师部队的首领,只能在上洛等山地中逡巡进军,无法发挥攻灭西魏的最大效能;而窦泰虽勇冠三军,但治军粗疏骄傲轻敌,被高欢派做最精锐部队的首领,承担最主要的攻西魏重任,却被敌所骗,葬送全军,可见高欢军事谋略上的短板。
另外高欢法律意识淡薄。他有个心腹贪赃腐败,引起众怒,多次遭到弹劾。他不但不追究,反而予以包庇,认为这是笼络人心的好机会。个人义气大于法律观念。使政治风气日渐下滑,人心涣散,对最终的利害关系缺乏预见性。
宇文泰军事谋略胜过高欢。小关之战,宇文泰看出了局势的关键,星夜奔袭,全歼了窦泰的精锐部队,逼退了高欢数十万大军。第二次渭水之战更是精彩,宇文泰一万人打败了对方二十万人。还有后来侯景的反叛,最开始侯景想投降西魏,但是宇文泰及整个集团都不相信,因此一商议便决定祸水东引,逼侯景投奔梁国,结果大乱梁国,其实这些也早就在宇文泰的预演之中。
另外宇文泰治军严格,政治风气明朗。为了强化西魏整体实力,宇文泰开始改革,首先法律军纪一个不落,把各派势力绑在一根绳子上,杜绝贪污腐败,为稳定军心,确实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总结一下就是宇文泰有远见,有纪律法度意识,军事谋略强;而高欢用人巧妙,缺少法律意识,在地盘,军队人数和经济远远强于西魏的前提下,屡次败给宇文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5-30 14: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二十四讲作业
宋05-凤王


北周宣帝宇文赟禅让太子宇文阐。你怎么看?


答:北周宣帝宇文赟执政时的混乱局面,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因此他也被后世认为是典型的昏君代表。他在政治上胡乱操作,与关陇集团争权夺利,甚至为此朝令夕改,做出了不少的荒唐事,也对北周的国家政局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宇文赟所做的荒唐事中,最有名的便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宇文阐,自封为天元皇帝的故事。
以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登基称帝又主动放弃皇位的,几乎没有好下场。宇文赟经常猜忌宗室王爷和朝廷重臣,那他为何又作出禅让这种傻事呢?
综合各种史料来看,究其原因还是在与关陇集团进行政治斗争中的决策。宇文赟虽然诱杀了宇文宪,但他在与关陇集团的斗争中从来没有占过上风。他诱杀宇文宪是为了夺取上柱国的军权,但上柱国的继承人却是韦孝宽。以韦孝宽可与宇文宪相媲美的能力和声望,宇文赟夺取军权的打算完全落空。宇文赟仿照宇文泰改制,设立大前疑宇文盛、大右弼尉迟迥、大左辅李穆、大后丞杨坚为四辅官,想从内部瓦解关陇集团,但并未达成预期的效果。
从这些操作来看,宇文赟的所有政治行为都是在与关陇集团争权。虽然他没有取得成功,但也说明了那个时间段他主要的政治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禅让皇位给宇文阐的事情,很显然是宇文赟为了和关陇集团争权的延续。从史料来看,这个事情发生前,出现过宇文赟对诱杀杨坚犹豫不决的事情,由此可见当时双方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在被迫放弃诱杀杨坚之后,宇文赟禅让了皇位,这就可以说明他这是在对杨坚失去控制之后的选择。这个选择的目的仍旧是延续了争权的这一大方向,只是采取了另外的政治手段。
宇文赟选择将皇位传给宇文阐,不在于他能升为开元皇帝,而是希望通过宇文阐拉拢更多的关陇贵族,从根子上削弱杨坚的支持者。杨坚当时已经成为了宇文赟皇位最大的威胁,又得到了关陇集团的支持,尤其是上柱国韦孝宽的支持。宇文赟不敢直接诱杀杨坚,又动不了掌握军权的韦孝宽,只能采取逐步削弱的方式。当时杨坚为了自保申请外调,出任亳州总管,这对于宇文赟来说减少了一些政治上的压力。他此时禅让皇位,便是借着杨坚远离北周朝廷的机会,对关陇集团施以釜底抽薪的招数。
实际上这种招数在宇文赟诱杀宇文宪后就一直在做,只是效果不太明显。他不许朝廷贵族高官家的女儿外嫁,必须由他亲自选秀女,后来还从中封了几位皇后与杨丽华并立,其目的便是拉拢关陇贵族各家,使其能够与杨坚分庭抗礼。很多史书将这件事作为宇文赟沉湎酒色的证据,其实是非常可笑的。然而这些家族虽然把女儿嫁入宫中,在政治上却并未主动与杨坚脱离,仍旧保持了关陇集团内部的团结,这让宇文赟的手段落了空。可是在杨坚离开北周朝廷后,对中枢朝政的影响力大减,这便让宇文赟认为有了新的机会。
宇文赟知道自己因为宇文宪的事情而得不到关陇贵族们的信任,所以把儿子宇文阐作为诱饵,与关陇贵族进行博弈。宇文阐当时虽然只有六岁,但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了。宇文赟将皇位传给宇文阐,这便是向关陇集团承诺不追究过往的矛盾。宇文阐年纪还小,不能操持政务,宇文赟以开元皇帝的名义执政,这也是向关陇集团发出退让和解的信号。这种信息会让关陇集团认为宇文赟不会太强势,而宇文阐年幼便于控制,有利于他们控制北周朝廷。如果宇文赟出尔反尔,关陇集团甚至可以用宇文阐的名义反向操作,选择废除宇文赟。
平心而论,宇文赟的这种操作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就玩火自焚。可是从当时的政治局势来看,他除非愿意老老实实的当傀儡皇帝,否则还不如选这种方式拼一下。为了拉拢关陇贵族,让自己有更多的政治筹码,宇文赟为宇文阐迎娶了皇后司马令姬。从史料上看,宇文赟这招棋下得非常不错,可以说对杨坚有釜底抽薪的效果。司马令姬的父亲是柱国司马消难,这在关陇贵族集团中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既是西晋皇室的后人,又是杨坚父亲杨忠的结义兄弟,在政治地位上对削弱杨坚的势力有极大的针对性。
司马消难不仅在关陇集团中地位很高,在山东世家也是人脉广泛。司马家本身就是山东望族,用司马消难在关陇贵族和山东世家之间组织势力,使其以新国丈的身份与前国丈杨坚分庭抗礼,这是宇文赟下的大棋。可惜的是司马消难还没真正形成气候,宇文赟自己反倒突然病重而亡。没有了宇文赟,早已与杨坚达成同盟的郑译便控制朝廷发出矫诏,引杨坚上位,使其掌控了朝廷大权。虽然司马消难也作出了起兵与杨坚争夺朝廷大权的努力,但是在韦孝宽这种历史名将掌管的北周军队面前毫无抵抗力,最终只能兵败南逃到陈朝避难。司马消难南逃后,北周没有了反抗势力,宇文阐只是个小孩子,根本无法阻止杨坚篡位的野心了。
从这个事情来看,宇文赟在政治斗争上的布置比之前几次靠谱很多,也是对杨坚产生最大威胁的一次。由此客观地评价,宇文赟执政时尽管很荒唐,但也不是如史书说得一无是处,也是有一定政治头脑的。只是这并不足以与强大的关陇集团对抗,改变不了北周亡国的历史周期律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5-30 14: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
第1讲没有
2-18讲(17讲)


二年级
1-20讲(20讲)


三年级
37.69.74没有
1-74讲(71讲)


四年级
10没有
1-26讲(25讲)


133讲毕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9:32 , Processed in 0.0614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