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宋09语辰辰作业本

[复制链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5-9 17: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辰辰 于 2024-5-9 17:51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二十四)讲作业
作业:北周宣帝宇文赟禅让太子宇文阐,你怎么看?
答:北周主宇文赟传皇位给太子宇文阐,大赦,改元大象,自称天元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称为“天台”,冕二十四旒(天子十二旒),车马服装等礼仪用具都是之前天子规定的二倍。尊皇太后为天元皇太后。
宇文赟此时禅让皇位,便是借着杨坚远离北周朝廷的机会,对关陇集团施以釜底抽薪的招数。
实际上这种招数在宇文赟诱杀宇文宪后就一直在做,只是效果不太明显。他不许朝廷贵族高官家的女儿外嫁,必须由他亲自选秀女,后来还从中封了几位皇后与杨丽华并立,其目的便是拉拢关陇贵族各家,使其能够与杨坚分庭抗礼。很多史书将这件事作为宇文赟沉湎酒色的证据,其实是非常可笑的。
然而这些家族虽然把女儿嫁入宫中,在政治上却并未主动与杨坚脱离,仍旧保持了关陇集团内部的团结一致,这让宇文赟的手段落了空。可是在杨坚离开北周朝廷后,对中枢朝政的影响力大减,这便让宇文赟认为有了新的机会。 宇文赟知道自己因为宇文宪的事情而得不到关陇贵族们的信任,所以把儿子宇文阐作为诱饵,与关陇贵族进行博弈。宇文阐当时虽然只有六岁,但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了。宇文赟将皇位传给宇文阐,这便是向关陇集团承诺不追究过往的矛盾。宇文阐年纪还小,不能操持政务,宇文赟以开元皇帝的名义执政,这也是向关陇集团发出退让和解的信号。这种信息会让关陇集团认为宇文赟不会太强势,而宇文阐年幼便于控制,有利于他们控制北周朝廷。如果宇文赟出尔反尔,关陇集团甚至可以用宇文阐的名义反向操作,选择废除宇文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5-9 17: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辰辰 于 2024-5-9 17:50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二十五)讲作业

作业:
1.陈朝将军夏侯苗请求归降隋朝,隋文帝为什么不予接纳?
答:
一、夏侯苗的投降动机
初看这一小段通鉴的文字很容易忽略过去。之所以能够引发思考,最初是源自对这个将军夏侯苗的人身安全的担心。作为军事将领,要求归降隋朝并拒绝,那么在陈朝,也就不可能有生存的机会了,搜索查找各种资料,未见夏侯苗的人生结局。那么,站在权谋家角度来思考,夏侯苗就有三种可能。
1、主动动机,夏侯苗自己看透趋势,认为隋朝必胜,提前为自己谋一个好的未来,主动跳槽到隋朝。
2、被动动机,夏侯苗自己犯了错误,在陈朝已经没有立足之地,投靠隋朝,为自己自保。
3、阴谋动机,那就是陈朝派遣夏侯苗,诈降,或是用来试探隋朝是否真的在遵守和平协议。
二、隋文帝的内心算计
隋文帝这边,面对忽然掉下来的馅饼,第一时间绝对是非常高兴的,这是瓦解陈朝的重大利好,夏侯苗的到来会增加隋朝的势力,而又让陈朝自断臂膀,但是隋文帝冷静下来之后,却选择了拒绝,这个十分的违背人性,但是,从掉馅饼的动机来展开计算,究其原因有三个:
1、如果是主动动机投降,说明这样的人属于见风使舵,这样的人不是忠臣,一个这样的人,也不利于隋朝自己的团队建设。这样没有价值的人直接拒绝。隋文帝拒绝夏侯苗弊大于利。
2、如果是被动动机投降,这样的人如果是真的,那么的确能够为隋朝所用,因为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以后报复陈朝会更卖力。但是拒绝后,陈朝自己会杀了夏侯苗,让其自断臂膀。隋文帝,利弊平等。
3、如果是阴谋动机投降,这样以维护和平协议的借口,拒绝夏侯苗,不仅仅能够让隋文帝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还能够隐藏自己统一动机,麻痹陈后主,释放出和平信号,能够让其放松战备。利大于弊。

2. 突厥沙钵略可汗数次被隋朝打败,于是请求与隋朝和亲。千金公主宇文氏也请求改姓杨氏,作隋文帝的女儿。于是隋文帝派遣开府仪同三司徐平和出使突厥沙钵略可汗,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晋王杨广请求乘突厥内外交困之机出兵讨伐,隋文帝为什么不答应?
答:北周文帝宇文泰孙女、赵王宇文招之女,受封为千金公主,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作为北周和亲公主下嫁佗钵可汗,佗钵可汗死后,从突厥收继婚习俗,续嫁其子摄图(沙钵略可汗)。隋代周之后,这位公主唆使老公沙钵略可汗侵隋,意图恢复大周天下。但后来沙钵略可汗因为打不过隋文帝杨坚,屈服于隋,千金公主也认清现实,自愿为隋文帝杨坚之女,被改封为大义公主。隋文帝杨坚出于政治考虑,待大义公主甚厚。公元593年(开皇十三年),隋文帝给大义公主也就是突厥的都蓝可汗的可贺敦(相当于皇后)送了一件华丽的屏风,事后,使臣回来告诉隋文帝,大义公主看到屏风之后有怀念故国的意思(北周),并没有感激皇帝意思,隋文帝立即意识到,这个女人不寻常,完全有可能再次侵边,此女必须除之,但显然不能公开处死,但想睡觉就来枕头,突厥部落中一个实力不济但野心很大的部落首领突利可汗向隋文帝进贡,但表达了自己想成为突厥大可汗的政治诉求,而且主动要求与大隋和亲。杨坚立即表示可以提供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但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必须除掉大义公主。
突利可汗一看有门,就告诉都蓝可汗,你媳妇大义公主养小白脸,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忍受绿帽子,何况都蓝可汗还是一个“皇帝”,于是就将大义公主处死了。杨坚一看借刀杀人的目的达到,于是说话算数,就把安义公主嫁给了突利。都蓝可汗这才知道上当了,于是给突利可汗一顿胖揍,突利可汗只能投奔了大隋。不幸的是安义公主死于乱兵之中。
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之后,对突厥的礼遇冷淡,突厥非常怨恨。开皇元年(581年),突厥佗钵可汗病重将死,原准备立的是儿子大逻便,但是造化弄人,另一个儿子沙钵略可汗继位后,大逻便在愤恨中被沙钵略可汗任命为阿波可汗,返回统领原来的部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5-9 17: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辰辰 于 2024-5-9 17:56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二十一)讲作业
2为李商隐的北齐二首做一篇赏析
北齐二首
唐·李商隐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答:
李商隐这组诗所咏的便是北齐亡国之主高纬的荒淫史事。
第一首开头便两句便借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发起议论:用周幽王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而亡国的故事,讽刺“无愁天子”高纬荒淫的后宫生活:博得美人一笑,却会使宫殿成废墟,到时再哀伤就晚了。
第三句笔锋一转撇开议论,转而写冯淑妃小怜进御之夜“花容自献,玉体横陈”的画面,描绘出一幅香艳至极的春宫图。
结尾一句再次一转,从后宫的香艳画面转而写战场军情:“已报周师入晋阳”!高纬正与小怜在后宫荒淫无边,而北周的军队却已经攻占了晋阳,逼近国都。
前一句香艳无比,后一句却是国家将亡,形成鲜明的对比,借此将荒淫与亡国联系到一起,形成必然的因果。正应了前两句的议论:“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第二首仍以撇开另说高纬以冯淑妃围猎作乐之事,但仍接续着“一笑相倾国便亡”的主旨:妩媚一笑抵得过君王日理万机,小怜身着戎装的风姿依然美丽迷人。特意以“戎装”来表达小怜的“倾城”之美,殊不知这迷人的“戎装”真个倾城亡国。
后两句“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则言高纬迷恋小怜的戎装之美,转眼就把晋阳失陷的军情丢到了脑后,依旧寻欢作乐,听信小怜的请求,再围猎一番。
享受“小怜玉体横陈”的荒淫之夜,晋阳被北周攻占,然而“无愁天子”高纬却丝毫没有亡国的觉悟,仍旧与小怜围猎为戏,寻欢作乐。如此荒淫昏庸,北齐焉能不亡!
李商隐写这两首咏史诗的时候,正是晚唐国力日下、日薄西山之时,唐武宗虽非高纬那般昏庸荒淫,却也宠幸女色,有荒废国事之兆。所以,李商隐写下这两首香艳而警醒的咏史绝句,借古讽今,为唐王朝预作警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5-26 09: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辰辰 于 2024-5-26 10:01 编辑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宋09-语辰第二十六讲作业


1. 评论尉迟迥叛乱
答:
尉迟迥叛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与后期民族融合及汉族一统天下有着直接的关系。其评价在历史上也是众说不一。
有人认为,尉迟迥叛乱是为维护北周政权、抵抗杨坚篡权的行为。唐朝常乐公主在劝唐宗室举兵反抗武则天篡夺唐室时,曾以尉迟迥为例,评价他“犹能举兵匡救社稷。功虽不成,威震海内,足为忠烈。”明朝学者张燧也曾盛赞王谦和尉迟迥,认为他们都是“破家殉国、视死犹生”的忠臣。
然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尉迟迥的叛乱完全是为了实现个人野心。例如,明朝学者王夫之就质疑尉迟迥的忠诚度,指出他在杨坚已经掌握实权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起兵反抗,并尊奉赵王招的少子为名义领袖,这显示出他并非完全为了北周政权而行动。
这场叛乱对隋朝而言:是杨坚篡夺北周政权的最大障碍之一。杨坚通过平定叛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和威信,并削弱了北周旧臣和氏族势力的反抗能力。此后不久,杨坚就废除了北周的国号和制度,建立了隋朝,并开始了统一中国的事业。
对北周而言:这场叛乱是北周灭亡的导火索之一。北周在叛乱中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和财力,并失去了最忠诚和最有能力的将领之一。北周皇室和旧臣也失去了保卫国家和反抗杨坚的机会和希望。此后不久,北周就被杨坚所灭,并被并入隋朝。


2.怎么看杨坚毁了邺城?
答:在战国时期,中原大地硝烟弥漫,魏国的核心城市邺城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魏文侯将其设为陪都,使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秦朝统一六国后,邺城被纳入了邯郸县的版图。在刘邦进行郡县改革后,邺城又成为了邺县的治所。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繁荣的城镇建设使邺城在东汉时期进一步扩大,甚至吸引了周围县的治所迁至此地,使它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重要都市之一。
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时期,北方豪强袁绍选择了邺城作为他的根据地。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将重心转移到了经营邺城。他在修复战乱造成的破坏的同时,对邺城进行了全新规划,并且在城外建造了铜雀台等建筑物,赋予了邺城都城的雏形。
另外,为了方便控制,曹操将工作地点迁移到了邺城,使其成为了曹魏势力的中心。曹丕接受禅让后,邺城和洛阳同样被视作曹魏的都城。
铜雀台是曹操在修建邺城时,借鉴并创新战国以来的王城建筑模式,以王宫为中心,建筑和街道呈对称布局。这种设计,不仅对洛阳长安的布局进行了改良,也将宫城集中起来,为后来的中国古都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虽然曹魏政权被篡夺后,司马炎将政治中心迁到了洛阳,但邺城依然作为北方重镇,规模不断扩大。然而,晋朝陷入了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趁机入侵,中原大地生灵涂炭,刚刚重建的城市再次被毁。
后赵暴君石虎将都城从襄国迁至战火中保存完好的邺城。石虎嗜杀成性,大肆敛财,迁都后大兴土木,使邺城成为中原最繁华的城市。
后世君主纷纷将邺城定为都城,如冉魏、北燕。苻坚虽未迁都,但仍将得力干将王猛派往邺城。北魏末年,高欢在洛阳建立东魏,为方便掌控,效仿曹操,将兵马将帅都带到邺城,使其成为东魏和北齐早期真正的都城。
邺城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稳固的城防,成为了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重要城市。在战乱频繁的北方,它成为了政治中心和庇护所,吸引了众多的君主和枭雄。
此外,邺城还是北方佛教的发源地和文化交流中心,众多寺庙的建立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在此背景下,僧人们开始修炼武艺,这一风气后来也影响了民间,使得邺城成为了当时著名的习武之乡。
邺城的风潮不仅令周边百姓更加悍勇,也为招募更优质兵源提供了可能,使该城地位在南北朝时期不断提升。
而南朝对北朝的威胁导致洛阳等古都安全性无法保障,反而促使邺城地位进一步提高,最终在北齐末年达到规模巅峰。
北周平定北齐后,中国北方迎来统一,北朝相对于南朝的优势更加明显,北方摆脱了战争,进入发展期。但宇文邕英年早逝,北周政局不稳,给了杨坚等人篡位的机会。
在周宣帝暴毙后,杨坚迅速掌握实权,为篡位打下基础。
杨坚因行为引发北周贵族不满,镇守邺城的名将尉迟迥发布讨贼檄文,双方展开战斗,最终杨坚派出老将韦孝宽艰难战胜尉迟迥。
在攻打邺城时,隋军损失惨重,这场战斗让杨坚重新审视了这座古都,考虑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条件,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邺城周边的百姓迁徙到安阳,随后下令焚烧邺城。
为了防止拥兵自重的地方将领再次出现,杨坚在邺城被毁后并没有重建,而是将其从中华大地上抹去。虽然附近的安阳成为了新的居住地,但人们仍习惯将周边地区称为邺城。
因此,在隋唐时期的诗句中,提到的“邺城”实际上指的是安阳。这其中,曹操的影响功不可没。他迁都邺城后,由于曹家父子对文学的热爱,吸引了大批流亡文人的加入。
在曹魏集团稳定的政局下,这些文人纷纷搬到了邺城,成为曹魏集团的御用文人。他们经常在铜雀台等地举办集会,与曹氏父子和其他文人一起饮酒赋诗,使得东汉建安时代成为中国文人创作的一个高峰。
邺下文人集团的生活,也被后世文人所推崇,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人们更倾向于称其为邺城,而非安阳。
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邺都城地位之争,让人见识到古都邺城不仅在战场上留下了名场面,更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9:22 , Processed in 0.0664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