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沈富祥 于 2021-9-27 08:22 编辑
沈富祥小渔村湖北武汉律诗班第23讲作业 七律毕业升级测试
一、问答部分
1、什么是近体诗?什么是格律?
答:① 什么是今体诗、近体诗呢? 这里的“今”“近”是当时的人相对于中晚唐以前的历史时期而言的、而不是我们当代人相对于古代人而言的。
今体诗,指按照唐玄宗时期钦定颁布的格律写下的诗作品,就是 “今体诗”。比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近体诗,指从齐梁体、永明体到今体诗之间这段时间的诗作品, 含齐梁体和永明体。比如杜审言(杜甫的爷爷)、宋之问等。
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及我们现在要学的部分就是格律近体诗,就是中晚唐至宋朝时期所形成的由官方颁行之格律、按照这种格律进行创作的诗歌,一切不按近体格律行文的诗歌,我们都称之为古体诗(当然现代人创作的自由诗不在这个范畴之内)。
②什么是格律?
答:格律是格和律的统称,是指在字数,句法,章法,音韵等方面的规定。格就是格式,它包括:平仄、字数、对、粘、替、对仗,压韵以及起,承,转,合。律包括音律、声律和韵律。格和律合起来就是格律。
2、五言和七言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各有哪几种?
答:七律的四种基本格式:
用这几句依次做首句的话它们叫做
A.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式也叫平起首句入韵式
B.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仄收式也叫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C.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式也叫仄起首句入韵式
D.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仄收式也叫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五律的四种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试推导出七律平起平收式(平起首句入韵式)正格八句平仄。
答: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什么叫孤平?
答:孤平就是七言律句中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三不论,如果为仄,除去韵字,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孤独,孤单也。
5、什么叫韵脚与白脚?
答:律诗中,押韵的脚叫韵脚,不押韵的脚叫白脚。
6、什么是孤雁入群格和孤雁出群格?
答:这是两种用韵的方式,格律诗的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就称为“孤雁入群格”孤雁出群格又称为借韵,是格律诗的首句借用邻韵;。
7、什么是撞韵?什么是挤韵?
答:撞韵,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五、七句规定是不能押韵的,而且要收仄,如果尾字用了跟韵字一样韵母的仄声字,就叫“撞韵”。
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8、对仗常见的十一种类型有哪些?
答: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常见的十一种类型:
【甲】.按上下两句的关系来分,有以下类型:
(一)正对。 出句、对句的意思是同一方向并立的,相互补充,相互烘托。
(二)反对。 出句、对句的意思反向并立,具有强烈对比、映衬作用。
(三)流水对。 上下两句的意思是延续的,两句只可连贯起来理解,不可分割,次序不可颠倒,像水顺流而下,故称流水对。
【乙】以调字遣词的方法,增强对仗的修辞美、工整气氛,有如下类型:
(四)借对。 又称"双关对"、"假对"。有借义、借音两种。
1、借义对:一字多义的,诗中用甲义,同时又借其乙义或丙义跟联句中相应的字相对。
2、借音对:甲字的发音跟乙字的发音相同,诗中用甲字,借同音的乙字跟联句中的相应的字相对。
借对做得好,可为对仗工整增色,但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学修养。
(五)就句对。 也叫"当句对"、"句中对",就是在同一句中的词语自成对仗,同时又与另一句成对。要学好就句对,须掌握名词的门类系列,具备工对功底。
(六)掉字对。 就是同一句中使用相同的字作对仗。 掉字对同时也是"就句对"。掉字对实际上是"同字对"与"就句对"的结合,所以更能增加对仗工整的气氛,同时读起来朗郎上口,显示其音律美。
【丙】用调字遣词的方法,既增强对仗修辞美又增强音律美,除上述掉字对外,还有:
(七)叠字对。又称"连珠对",就是在联句中用叠字。 诗歌中叠字用得好,表情达意或强烈、或委婉、或深沉;状物描景绘声绘色,可见可闻;并且读起来掷地有声,显示其音律美,但用得恰到好处却不太容易。
(八)双声、叠韵对。 声母相同的连绵字叫双声词,韵母相同的连绵字叫叠韵词。
例如"依稀"两字的韵母都是"i",这连绵字就叫叠韵词;"彷佛"两字的声母都是"f",这连绵字就叫双声词。
双声词互对叫双声对;叠韵词互对叫叠韵对。学做双声叠韵对须掌握较丰富的连绵字和必要的声韵知识。
【丁】结构特殊的对仗
(九)隔句对。 又称"扇面对"。
四句组成的两个对仗,与一般结构不同,它第一句跟第三句相对,第二句跟第四句相对。
(十)错综对。就是在一联中相对称的字或词错了位。
【戊】虚词入对。虚词包括介词和助词,介词如:与、和、共、同、并、于、还……等字;助词如:也、矣、焉、哉、乎、耶……等字。
诗讲究省略,一般很少用虚词;用滥了,那就散文化了。
(十一)虚词对 虚词入对,古来不乏佳篇,虚字对或直抒胸臆,慷慨悲壮,或太息底吟,委婉深沉,做得好,具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9、律诗的起承转合分别对应的是律诗的那几句?各有什么作用?
答:起对应1、2句,句子结构平稳,语义也要平稳,要有根有据。
承对应3、4句,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包括意顺,还包括笔顺。
意顺,是指这个环节要顺着起的话题和意境写。承不是接过起的话题继续说些与起相仿佛的事,而是必须有扩展、提升或深入。
把起的话题或意境进一步说深、说透、说细。
转对应5、6句,跳转:
是说转这个环节要有跳跃的感觉。
要跳出起、承的话题和意境,另写一层意义。
是话题和意境上的转移。转,讲究“跳”。
同时,也正是因为话题和意境上的跳开一步,更需要字面上的连接。
合对应7、8句,妙合:
七律最后的合讲究一个“妙”字。
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
使人想不到会有这样一联或一句,但细细想来又甚合情理。
但这个“妙”字说的是“合”,必须起到关合的作用。
不能来一句与整首诗风马牛不相及的话结束全篇
10、以写作手法分类,律诗有哪几种起的方式?
答:以写作手法分类
1)明起
2)借景抒情起
3)暗起 起者不点到题字,题意暗藏匿
4)托物起兴(比兴)
5)写景入手式
6)引事起
7)抒情开头式
8)引起
9)反起
10)开门见山
11)问答发问式
12)先借他物或他事说起,以引伸所咏之物来
13)陈述式
14)今昔对照式,虚实交错
11、按写作手法分类,律诗有哪几种承的方式?
答:1) 顺承
2)递进式承接。
3)并列承接
4)一问一答
5)逆承
12、转的方法有几类?
答:(一)景入情转法
(二)反转法
(三)直抒扩转法
(四)进一层转法
(五)地点转法
(六)写意转法
(七)抒情转法
13、按写作手法分类,律诗有哪几种合的方式?
答:从写作手法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结法。
1、以景作结
2、抒情作结
3、以发问作结
4、以用典作结
5、以判断句作结,推断加强,主题突出。
6、以议论作结
7、托梦寄意结法
14、什么是上尾?
答:所谓“上尾”是指五、七言律诗中,四个出句(不押韵句)的最后一个字在“平、上、去、入”四声中用了同一个声调。
二、创作部分
以《学诗感怀》为题作七律一首,限平水韵。
要求:
1、题目格式规范、首句入韵、格律正确,标出整首诗的格律。
2、写出你诗中的入声字。
3、不允许出现不规律的重字。
4、不允许撞韵。
5、不允许上尾。
6、注意中二联必须对仗,要把握好各联之间的独立性和连贯性。
七律•学诗感怀
文/水木
载月披星著雅篇,师生妙语颂尊贤。
两行美句溟心得,壹幅佳文奋笔连。
言炳丹青描大海,诗词歌赋荡云天。
今生今世多情趣,我入漁村瑞梦圆。
平水韵 一先韵 入声字: 得 壹 幅 月 笔 入 著
平仄格律 载月披星著雅篇,师生妙语颂尊贤。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两行美句溟心得,壹幅佳文奋笔连。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言炳丹青描大海,诗词歌赋荡云天。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今生今世多情趣,我入漁村瑞梦圆。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