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738|回复: 3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二年级齐组第七讲作业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10-24 16: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21-10-24 16:39 编辑

作业:1.简评孝文帝南迁。
2.简评萧赜。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10-25 11: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二年级齐组第七讲作业

齐01一点春

1.简评孝文帝南迁。
孝文帝南迁是很有意义的。
其一,弘扬儒学文化。《魏书·儒林传》载:及迁都洛邑,诏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高祖钦明稽古,笃好坟典,坐舆据鞍,不忘讲道,刘芳、李彪诸人以经书进,崔光、邢峦之徒以文史达,其余涉猎典章,关历词翰,莫不縻以好爵,动贻赏眷。于是斯文郁然,比隆周汉。时天下承平,学业大盛。故燕齐赵魏之间,横经著录,不可胜数。大者千余人,小者犹数百。州举茂异,郡贡孝廉,对扬王庭,每年逾众。由此可见,孝文帝对崇尚弘扬儒学是何等重视。
其二,改姓氏。太和二十年(496)正月,孝文帝诏令鲜卑族的118个姓氏全部改为汉姓,如达奚氏改姓奚,独孤氏改姓刘,贺楼氏改姓楼,勿忸氏改姓于,丘穆陵氏改姓穆,步六孤氏改姓陆,等等。自己则改姓元,寓意万物之始,最为尊贵。
其三,改服饰。鲜卑人原先穿传统胡服,短衣紧裤,便于骑射,孝文帝下令一律穿汉族服饰,衣冠楚楚,颇为壮观。《资治通鉴·一四一卷》记载了两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第一件是:朝廷官员中,唯有宗族新兴公元丕迟迟不穿汉服,及朝臣皆变衣冠,朱衣满座,而丕独胡服于其间,晚乃稍加冠带,而不能修饰容仪,帝亦不强也。第二件是:孝文帝外出巡视返回洛阳时,在大街上看到有一个妇女还穿着胡服,于是谓留守京师的任城王元澄曰:朕离京以来,旧俗少变不?”对曰:圣化日新。帝曰:朕入城,见车上妇人犹戴帽,著小袄,何谓日新!”对曰:著者少,不著者多。帝曰:任城,此何言也!必欲使满城尽著邪?”澄与留守官皆免冠谢。这两件事一方面说明孝文帝改易服饰的决心大,一方面说明效果非常好。
南迁是从维护拓跋氏帝王统治的战略考虑,对北魏各阶层的贵族而言,他们大多数并不支持,因为南迁意味着固有利益将被打破,因此拓跋氏的皇帝们虽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可是都没有实施迁都的行动。到了孝文帝拓跋焘时代,对汉文明向往已久孝文帝将迁都变成了现实。

2、简评萧赜。
七月十日,北魏政府下令中外戒严,发表正式文告,通知各有关单位,宣布即将南下攻击南齐。南齐立刻反应,南齐帝萧赜下诏动员京畿(扬州)、徐州(南徐州,州政府设京口〔江苏省镇江市〕)民兵;各地扩大招兵买马,准备应变。
王融发现萧赜有北伐的意思,不断上疏对萧赜的英明决策加倍推崇,因而用心学习骑马射箭。等到北魏帝国南征,萧子良在东府(建康城南,宰相府)招兵买马,发布权宜人事命令,任命王融当宁朔将军,使他主持招兵买马事宜。王融倾心接纳,共集结江西(安徽省中部,江东对称)古楚王国地区流氓数百人。每人都有才干,可以担当任务。正巧,萧赜患病,命萧子良全副武装到延昌殿加强戒备,萧子良命萧衍、范云等担任禁军带兵官。七月二十日,萧赜命江州(州政府设寻阳〔江西省九江市〕)州长(刺史)陈显达向北方增援,镇守樊城(湖北省襄阳市汉水北岸)。萧赜恐怕他的病情引起政府和民间的忧虑恐惧,强打精神,命皇家乐队进宫演奏御前正统雅乐。萧子良日夜在禁宫,皇太孙萧昭业每隔一天进入寝殿问安一次。七月三十日,萧赜病势加重,忽然休克,而皇太孙萧昭业还没有入宫,内外惶惶不安,文武百官都已穿上丧服。王融打算假传圣旨,命萧子良继承帝位,诏书的草稿已经写妥。萧衍对范云说:民间议论纷纷,都说宫中可能发生非常事变。可是,王融不是担当大事的人才,恐怕睁眼看着他失败。范云说:忧国忧民,也只有王融。萧衍说:忧国忧民,是打算当姬旦(周公)、姬奭(召公)?还是打算当竖刁、易牙?(二人,参与一三〇年七月注)范云不敢回答。稍后,萧昭业入宫,王融全副武装,身披紫红罩袍,在立法院(中书省)厅前要道,阻止东宫(太孙宫)卫队进宫。一会儿工夫,萧赜悠悠转醒,问皇太孙(萧昭业)在哪里?才下令放东宫卫队入宫,把国家大事托付给国务院左执行长(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顷刻之间,萧赜气绝,逝世(年五十四岁)。萧赜的尸体移到太极殿时,萧子良住立法院(中书省):萧昭业派虎贲警卫指挥官(虎贲中郎将)潘敞,率武装战士二百人,驻守太极殿西阶,严加戒备。等到萧赜的尸体装入棺木,大家正式穿上丧服之后,各亲王纷纷出宫,萧子良请求停留到下葬那天,萧昭业不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0

帖子

3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10-26 20: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二年级第七讲作业
1.简评孝文帝南迁。
2.简评萧赜。
齐10--枫叶红了
答1: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五岁即位太和十四年亲政三十三岁驾崩,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为北魏以及古代中国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北魏民族发展的历史来讲,不断“向南迁徙”摆脱恶劣环境,既是拓跋鲜卑的历史传统,也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个初衷。
  同时通过由平城迁都洛阳行动,也能够在一个程度上实现孝文帝拓跋宏的政治理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特别倾慕汉族文化,他希望通过迁都洛阳离中原文化更近一些,这其实对于鲜卑族政权“实行汉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不论对本国还是古达中国历史,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通过迁都北魏由地处偏僻的平城来到了繁华的洛阳,不仅开阔了统治者的视野和胸襟,同时也让北魏摆脱了经济落后的局面。
  北魏孝文帝将国都迁至洛阳,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和天下”的政治抱负。

答2:齐武帝萧赜(440年-493年),字宣远,小名龙儿,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齐第二位皇帝,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为昭皇后刘智容。建元元年(479年),萧赜被立为皇太子。建元四年(482年),齐高帝萧道成去世,萧赜即位,是为齐武帝,年号永明。齐武帝在位期间,十分关心百姓疾苦,齐武帝还下令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人们的德行。以富国为先,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提倡节俭,延续其父萧道成的检籍政策。永明三年(485年)富阳唐寓之为检籍政策起兵叛乱,虽然这次叛乱被齐武帝迅速平息,但检籍的政策依然受到庶族的激烈反对。永明八年(490年),齐武帝被迫宣布"却籍"无效,恢复刘宋升明时期户籍所载的原状。齐武帝时,与北魏通好,边境比较安定。清明统治使江南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也暂时安定。
       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萧赜去世,终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葬于景安陵。总体而言,齐武帝是一个英明刚断的君主。他基本继承了齐高帝的作风,对外崇尚节俭,努力实施富国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11-16 21: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二年级齐组第七讲作业
齐12-春风桃李

作业:
1.简评孝文帝南迁。
答:
首先,迁都洛阳意味着军事、经济重心都南移了,这为南北朝的军事对立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正是基于此,北魏在对南朝的战争中几乎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但同时军事的扩张也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力,随着迁都而来的一系列战争不仅没有完全覆灭南朝,还把北魏拉进了无休止的战争泥团。
其次,迁都洛阳后,虽然说军事重心转移了,但是北方仍旧需要囤驻军队提防柔然等少数民族的入侵,而迁都洛阳后,由于鞭长莫及的缘故,北方的政治局势急速恶化,而由于安抚政策不到位的原因,最终爆发了“六镇之乱”。
最后,洛阳是一个四战之地,在一个相对一统的国家来说,选择洛阳是十分利于国家发展的,但处于哪个动乱的年代,选择洛阳为都城并不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决定(历史上的无数实践者都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因为地处中原的缘由,当北方。南方同时发生战争的时候,北魏政权是很难获得缓冲机会的。
迁都洛阳这一举措,利弊皆有,但从对历史的推动层面来讲,它是积极的,因为它让胡汉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也因此,我们的历史书上,杨广率军伐灭南陈的时候,我们是不会有蒙古灭宋、满清灭明那种被征服的伤痛的。

2.简评萧赜。
答:
明帝平定刘子勋之乱后,萧赜与父亲萧道成都因效忠朝廷立下了军功而加官晋爵。萧赜也在这次动乱中初露锋芒,显露出卓越的政治敏锐和军事才能。 萧道成乘刘宋皇室骨肉相残之机逐渐掌握朝政后,萧赜为父亲的得力助手,被委以重任。以后又随父亲地位的升迁而步步高升。 萧道成代宋称帝,他被立为太子,成了齐王朝的当然接班。482年,齐高帝萧道成驾崩,萧赜正式登基,继承了帝位。
萧赜即位之初,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先父留下的旧臣。他当皇帝时已四十余岁,年轻时随父创业,立下功劳,有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再加上他性情刚严,遇事有主见,有一番干大事的抱负。所以不甘听命于人,也不愿一切都按父亲生前的安排执政。 对受遗诏辅政的褚渊、王俭,萧赜能够容纳,但对其他先朝的旧臣就不能如此宽容了。在先朝旧臣中,萧赜最恨的是苟伯玉。苟伯玉曾多年跟随萧道成,忠心耿耿,为萧道成所信任。萧赜即位后,对苟伯玉、垣崇祖表面上很重用,苟伯玉累官至散骑常侍,垣崇祖累迁至五兵尚书。483年,萧赜突然下令,借口垣崇祖招结江北荒人,欲与苟伯玉共同作乱,派兵将二人杀死。
萧赜即位后,下令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人们的德行。 萧赜以富国为先,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提倡节俭。他曾下令举办婚礼时不得奢侈。
他在位时,还与北魏通好,边境比较安定。高帝和武帝的清明统治使江南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也暂时安定。
史家赞之曰:武帝丕显,徽号止戈。韶岭歇祲,彭派澄波。威承景历,肃御金科。北怀戎款,南献夷歌。市朝晏逸,中外宁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9:30 , Processed in 0.0801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