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6-29 18: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九讲作业
子衿组一阕词
一、问答题:
1、 拗救有几种?请各举一例说明。
答:三种。
(1)、平脚句型的本句自救(一拗三救)。
例: 例1、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这里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里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就是本句自救,叫孤平拗救,又叫“一拗三救”。
七言: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字用仄声字成: 仄仄仄平仄仄平——全句只有第四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
可在 第五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也是本句自救,又叫孤平拗救。(例诗略)
(2)、仄脚句型的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属于对句相救:
1: 例、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
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叫做四拗三救。(出句四拗,对句三救,因为没有符合“对、粘、替”,就叫“大拗”,大拗必救。)
2、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成拗。还有七言第五个字拗,这都是小拗,这种小拗,其实就是没有违反“对、粘、替”,可救可不救,这点和本句自救稍有不同。但是谙熟此技法的人,大都会救。
(3)、特拗。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须要再救。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换成“平平仄平仄”。此种句型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互救,允许平仄互换,即末尾三字“平仄仄”可为“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一定要保留平声,不然要是变为仄声,那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犯孤平的句子。(仄平仄平仄)
例: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
拗句:仄仄仄平仄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们在实际的创作中,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互救相结合的。
例:《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舂,念chōng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寂”,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五”。(既有句内一拗三救,又有联内出句三拗,对句三救)
二、请以《风筝》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入韵。
(3)中二联对仗要工整。
(4)注意四声要协调。
(5)意脉要顺畅。
风筝
文/一阕词
晴日遇春风,扶摇上碧空。
莫愁行有尽,幸得梦无穷。
身在浮沉处,心归淡泊中。
一朝牵绊断,山水不相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