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6-10 11: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蓝桥老师点评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柔荑组第十三讲作业
二、创作题: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和春节、清明节、中秋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怀屈子,赛龙舟……端午节的习俗源远流长,请以《端午》为题,创作五言律诗一首,内容不限,韵部不限。注意起承转合的安排。
(1)限平水韵。
(2)首句平起。
(3)景起景承。
(4)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5)转句要融入自身感情。
(6)合句要总结和回扣。
(7)四声要协调。
(8)不要有违时令。
7.五律•端午
文/昆仑陵儿
人潮江畔涌,端午祭忠魂。
但见龙舟渡,犹闻锣鼓暄。
摇旗遮日影,投粽乱波痕。
报国身虽死,英名万世存。
蓝桥浅评:首句要求平起,没有按要求做,中间两联节奏也没有变化,脉络交代不是特清晰,承句也没有对仗好,日影=波痕感觉有些断片。八句也不太紧密。转句入情太直白。
8.五律•端午
文/柔荑25-卓一
端阳阵雨倾,粽子送人情。
虎艾悬门外,龙舟擂鼓行。
至今寻旧迹,从此念平生。
抱石投江逝,旧罗誉满名。
浅评:首句按要求写了平起平收,脉络清晰,节奏也有变化,首尾也相连。中间两句,节奏变化没有波澜。转句没入情。整首我感觉,用词还得考虑。
9.五律·端午
文柔荑11-西风换流年
端阳时雨过,艾草吐芳馨。
江碧龙舟斗,蒲悬疫鬼停。
吟sao怀楚客,负石报王廷。
临水投清酹,三闾几度经。
浅评:首句按要求写了平起平收,中间两联不对仗,词性不对品(江碧=蒲悬)凑词了这里。龙舟斗=疫鬼停(结构不对)本作“士”,是能独立任事的人,后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帝 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后“帝”、“王”同步降职,帝成了人间的皇帝,而“王”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本义:天子、君主)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属于用词不当,谋篇立意把握不太好,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表示多数或多次。
10.五律•端午
文/柔荑10~苏苏
素盘堆角黍,榴月值端阳。
鼓沸龙舟劲,庭清艾草香。
忘身持气节,醒世赋诗章。
千载忠魂在,人间缅忆长。
浅评:(2)首句平起。
(3)景起景承。(没看题目吗?)两联谋篇脉络不清晰,对仗也欠考虑(鼓沸=庭清)词性都不对,(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11、五律·端午
文/柔荑06-叶青
今朝艾叶香,把酒又端阳。
汨水龙舟竞,神州众鼓扬。
离sao传万代,屈子颂千乡。
角黍忠魂慰,沉冤几度殇。
浅评:首句平起符合题目要求,中间两联对仗也很好。转句典故也适用。不错的一首诗
12、柔荑02-戏墨花开
五律·端午节
悠悠又一年,苍翠覆山川。
时至端阳日,偏逢细雨天。
许因悲越水,零落赋长篇。
不惜身先死,还将楚地牵。
浅评:题旨基本清晰,但行文布局脉络上略有欠缺,中间两联对仗(端阳日=细雨天)欠妥吧。尾联也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