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乐蝴蝶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柔荑组第十五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554

帖子

5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54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6-16 16: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风换流年 于 2022-6-16 16:23 编辑

小渔村五律专修班第十五讲作业
柔荑11-西风换流年

1、律诗为什么不用能词组呢?
答:
    1)、词组是有固定的结构,又不可以分割,这就决定他们不能像单个的字一样,自由地安排在任何一个音节处,如七律23,45,五律23位置上就不能安排词组,这就等于人为地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也为别的字的运用制造了障碍。
    2)、词组有固定的含义,它的含义是无法更改的,这样的东西,创作加工的空间相对较小,不太符合律诗是用来创作的这个特性。
    3)、律诗本来篇幅短,用两个字或多个字来表达一个物,对于字字珠玑的律诗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
    4)、如果这个词组所代表的物的选择不是很合理的话,词组比字更显眼,更有可能将这种不合理放大,因此对作品的杀伤力也更大。

2. 在律诗中,14/25指的是什么?
答:
什么叫14/ 25呢?答案很简单,14 /25是指名词在律诗承句和转句中的位置。这里包含两个方面:(1)名词;(2)专指承句和转句,不针对起句和合句。

3.律诗创作中,我们为什么要讲14/25呢?
答:我们为什么要讲14/25呢?
    1)在14/25这种情况下,能帮助作品符合韵律。因为对名词的位置进行了限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承句和转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其中有一个是名词,另外一个就一定是非名词,这个时候,犯窄韵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2)在14/25这种情况下,避免了相同位置的字出现同类词性的可能。这是由于,14与25出现在承句和转句两个不同的句子中,没有重叠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吟读时候的单调。
    3)在14/25这种情况下,前两个字和后三个字的安排显得合理。14与25出现在承句和转句中,前后都有物,而且物的安排又在不同的位置上,就是说名词在这两个句子中的序位是错开的。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4)在14/25的限制下,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也就是句子的首尾两端,被自然的限制为名词和非名词。也就是说,同一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不可能同时是名词,必然是一个名词加一个非名词,避免了两头都是名词的情况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非名词全部挤在中间。
总之,14 /25能使我们的作品更美,开始的时候觉得难,觉得受束缚,但是那是因为不习惯,当你经常去练习的时候,就会习惯,就不难了。

2、 创作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仲夏之美,请以荷花为意象,创作五言律诗一首,题目自拟,韵部不限,注意起承转合的连贯性与独立性。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
(3)景起景承。
(4)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5)转句要融入自身感情。
(6)合句要总结和回扣。
(7)四声要协调。
(8)不要有太阳雨。
(9)注意阴阳平衡和动静结合。
(10)意脉要顺畅。

五律·荷
文/西风换流年
曲岸疏烟绕,仙葩映水栽。
绿盘凝珠露,粉黛绽莲台。
骨秀淤泥出,肌香天外来。
刘郎铭陋室,荡志雅怀开。

注:荡志:谓涤净忧虑,恣逞情怀。
《楚辞·九章·思美人》:“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 江 夏 以娱忧。” 王逸 注:“涤我忧愁,弘佚豫也。” 三国 魏 曹植 《感婚赋》:“登清台以荡志,伏高轩以游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郡东山望溟海》诗:“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7

帖子

1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7
发表于 2022-6-17 16: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五律专修班第十五讲作业
柔荑05~无形无相




一、问答题
1、律诗为什么不能用词组?
答:1)词组是有固定的结构,又不可分割,他们不能像单个字自由地安排在任何一个音节处,这就等于人为地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也为别的字的运用制造了障碍。
2)词组有固定的含义,创作加工的空间相对较小。不符合律诗创作的特性。
3)律诗本来篇幅短,用两个字或多个字来表达一个物,对于字字珠玑的律诗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
4)如果词组所代表的物选择不是很合理的话,词组比字更显眼,因此对作品的杀伤力也更大。




2、在律诗中,14/25指的是什么?
答:是指名词在律诗承句和转句中的位置。包含两个方面:(1)名词;(2)专指承句和转句,不针对起句和合句。




3、律诗创作中,为什么要讲14/25呢?
答:1)在14/25这种情况下,能帮助作品符合韵律。
2)在14/25这种情况下,避免了相同位置的字出现同类词性的可能,从而避免了吟读时侯的单调。
3)在14/25这种情况下,前两个字和后三个字的安排显得合理,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4)在14/25的限制下,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也就是句子的首尾两端,被自然的限制为名词和非名词。逸免了两头都是名词的情况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非名词全部挤在中间。


二、创作题
五律•荷
文/无形无相
夏日好风光, 芙蓉池内观。
水中锦鲤戏, 波上蝘蜓欢。
娇态惹人爱, 清香摒却难。
陶开根植地, 天阔地增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6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6-17 20: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十五讲作业
柔荑17-铁马秋风
一、问答题
1、律诗为什么不用能词组?
答:(1)词组是有固定的结构,又不可以分割,这就决定他们不能像单个的字一样,自由地安排在任何一个音节处,如七律23,45,五律23位置上就不能安排词组,这就等于人为地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也为别的字的运用制造了障碍。
(2)词组有固定的含义,它的含义是无法更改的,这样的东西,创作加工的空间相对较小,不太符合律诗是用来创作的这个特性。
(3)律诗本来篇幅短,用两个字或多个字来表达一个物,对于字字珠玑的律诗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
(4)如果这个词组所代表的物的选择不是很合理的话,词组比字更显眼,更有可能将这种不合理放大,因此对作品的杀伤力也更大。

2、在律诗中,14/25指的是什么?
答:14 /25是指名词在律诗承句和转句中的位置。这里包含两个方面:(1)名词;(2)专指承句和转句,不针对起句和合句。

3、律诗创作中,我们为什么要讲14/25呢?
答:(1)在14/25这种情况下,能帮助作品符合韵律。因为对名词的位置进行了限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承句和转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其中有一个是名词,另外一个就一定是非名词,这个时候,犯窄韵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2)在14/25这种情况下,避免了相同位置的字出现同类词性的可能。这是由于,14与25出现在承句和转句两个不同的句子中,没有重叠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吟读时候的单调。
(3)在14/25这种情况下,前两个字和后三个字的安排显得合理。14与25出现在承句和转句中,前后都有物,而且物的安排又在不同的位置上,就是说名词在这两个句子中的序位是错开的。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4)在14/25的限制下,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也就是句子的首尾两端,被自然的限制为名词和非名词。也就是说,同一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不可能同时是名词,必然是一个名词加一个非名词,避免了两头都是名词的情况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非名词全部挤在中间。
总之,14 /25能使我们的作品更美,开始的时候觉得难,觉得受束缚,但是那是因为不习惯,当你经常去练习的时候,就会习惯,就不难了。

二、创作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仲夏之美,请以荷花为意象,创作五言律诗一首,题目自拟,韵部不限,注意起承转合的连贯性与独立性。

五律·荷花
文/柔荑17-铁马秋风

晓月池中落,芙蕖水艳葩。
叶舒生碧雾,蕊绽拥红霞。
濯垢身无染,凌波姿更嘉。
馨香清益远,品格众人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1

帖子

2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6-18 15: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十五讲作业
柔荑19-依然
一、问答题
1.律诗为什么不用能词组?
答:一是词组是有固定的结构,又不可以分割,这就决定他们不能像单个的字一样,自由地安排在任何一个音节处,如七律23,45,五律23位置上就不能安排词组,这就等于人为地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也为别的字的运用制造了障碍。
    二是词组有固定的含义,它的含义是无法更改的,这样的东西,创作加工的空间相对较小,不太符合律诗是用来创作的这个特性。
    三是律诗本来篇幅短,用两个字或多个字来表达一个物,对于字字珠玑的律诗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
    四是如果这个词组所代表的物的选择不是很合理的话,词组比字更显眼,更有可能将这种不合理放大,因此对作品的杀伤力也更大。

2.在律诗中,14/25指的是什么?
答:14 /25是指名词在律诗承句和转句中的位置。这里包含两个方面:(1)名词;(2)专指承句和转句,不针对起句和合句!

3.律诗创作中,我们为什么要讲14/25呢?
答:1)在14/25这种情况下,能帮助作品符合韵律。因为对名词的位置进行了限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承句和转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其中有一个是名词,另外一个就一定是非名词,这个时候,犯窄韵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2)在14/25这种情况下,避免了相同位置的字出现同类词性的可能。这是由于,14与25出现在承句和转句两个不同的句子中,没有重叠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吟读时候的单调。
    3)在14/25这种情况下,前两个字和后三个字的安排显得合理。14与25出现在承句和转句中,前后都有物,而且物的安排又在不同的位置上,就是说名词在这两个句子中的序位是错开的。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4)在14/25的限制下,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也就是句子的首尾两端,被自然的限制为名词和非名词。也就是说,同一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不可能同时是名词,必然是一个名词加一个非名词,避免了两头都是名词的情况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非名词全部挤在中间。
总之,14 /25能使我们的作品更美,开始的时候觉得难,觉得受束缚,但是那是因为不习惯,当你经常去练习的时候,就会习惯,就不难了。
说明一下,14/25,并不是绝对的,唐诗中也还有24、13、15位置使用名词的情况,只是相对于14/25来说,就少了些而已。请大家不要把这个问题绝对化,那样就没有意义了。

二、创作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仲夏之美,请以荷花为意象,创作五言律诗一首,题目自拟,韵部不限,注意起承转合的连贯性与独立性。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
(3)景起景承。
(4)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5)转句要融入自身感情。
(6)合句要总结和回扣。
(7)四声要协调。
(8)不要有太阳雨。
(9)注意阴阳平衡和动静结合。
(10)意脉要顺畅。

五律•荷花
文/柔荑19-依然
夏日荷风雅,池中绿浅寻。
莲花迎客舞,新蕊引蜂临。
水色通云影,茶烟绕素心。
红尘行迹处,柳外笛声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9

帖子

20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6-19 11:00: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暮牛 于 2022-6-19 11:04 编辑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十五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律诗为什么不能用词组?
答:1)词组是有固定的结构,又不可分割,他们不能像单个字自由地安排在任何一个音节处,这就等于人为地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也为别的字的运用制造了障碍。
2)词组有固定的含义,创作加工的空间相对较小。不符合律诗创作的特性。
3)律诗本来篇幅短,用两个字或多个字来表达一个物,对于字字珠玑的律诗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
4)如果词组所代表的物选择不是很合理的话,词组比字更显眼,因此对作品的杀伤力也更大。

2、在律诗中,14/25指的是什么?
答:是指名词在律诗承句和转句中的位置。包含两个方面:(1)名词;(2)专指承句和转句,不针对起句和合句。

3、律诗创作中,为什么要讲14/25呢?
答:1)在14/25这种情况下,能帮助作品符合韵律。
2)在14/25这种情况下,避免了相同位置的字出现同类词性的可能,从而避免了吟读时侯的单调。
3)在14/25这种情况下,前两个字和后三个字的安排显得合理,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4)在14/25的限制下,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也就是句子的首尾两端,被自然的限制为名词和非名词。逸免了两头都是名词的情况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非名词全部挤在中间。


五律•荷花
柔荑21—暮牛  

浓绿蔽荷塘,芙蓉红粉妆。
风来千叶舞,雨落一池香。
性直岂堪折,心空尤恐伤。
出淤浑不染,韵雅自悠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04

帖子

4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0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6-19 18: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5讲作业

柔荑25-卓一
一、问答题
1、律诗为什么不用能词组?
(1)词组是有固定的结构,又不可以分割,这就决定他们不能像单个的字一样,自由地安排在任何一个音节处,如七律23,45,五律23位置上就不能安排词组,这就等于人为地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也为别的字的运用制造了障碍。
(2)词组有固定的含义,它的含义是无法更改的,这样的东西,创作加工的空间相对较小,不太符合律诗是用来创作的这个特性。
(3)律诗本来篇幅短,用两个字或多个字来表达一个物,对于字字珠玑的律诗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
(4)如果这个词组所代表的物的选择不是很合理的话,词组比字更显眼,更有可能将这种不合理放大,因此对作品的杀伤力也更大。

2、在律诗中,14/25指的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14 /25是指名词在律诗承句和转句中的位置。这里包含两个方面:(1)名词;(2)专指承句和转句,不针对起句和合句!

3、律诗创作中,我们为什么要讲14/25呢?
1)在14/25这种情况下,能帮助作品符合韵律。
因为对名词的位置进行了限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承句和转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其中有一个是名词,另外一个就一定是非名词,这个时候,犯窄韵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2)在14/25这种情况下,避免了相同位置的字出现同类词性的可能。这是由于,14与25出现在承句和转句两个不同的句子中,没有重叠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吟读时候的单调。

3)在14/25这种情况下,前两个字和后三个字的安排显得合理。14与25出现在承句和转句中,前后都有物,而且物的安排又在不同的位置上,就是说名词在这两个句子中的序位是错开的。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4)在14/25的限制下,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也就是句子的首尾两端,被自然的限制为名词和非名词。也就是说,同一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不可能同时是名词,必然是一个名词加一个非名词,避免了两头都是名词的情况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非名词全部挤在中间。
总之,14 /25能使我们的作品更美,开始的时候觉得难,觉得受束缚,但是那是因为不习惯,当你经常去练习的时候,就会习惯,就不难了。

二、创作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仲夏之美,请以荷花为意象,创作五言律诗一首,题目自拟,韵部不限,注意起承转合的连贯性与独立性。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
(3)景起景承。
(4)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5)转句要融入自身感情。
(6)合句要总结和回扣。
(7)四声要协调。
(8)不要有太阳雨。
(9)注意阴阳平衡和动静结合。
(10)意脉要顺畅。

五律•夏荷
文/卓一
绿满夏池塘,红腮粉脸妆。
风吹疑醉舞,日照泛清香。
绝世佳人姂,通心独客长。
出淤终不浊,姿色自悠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6-19 21: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1.柔荑27-时光已老
雨中白荷
谁惧裙衫湿,为卿十里来。
蒙蒙回雪舞,袅袅出瑶台。
欲近风吹别,寻攀水荡开。
唏嘘池畔久,怅望白皑皑。
曾经沧海点评:1、首联暗示雨中荷;颔联写荷的姿态;颈联写雨中人的动态;尾联感叹,写雨中荷的惨状。2、首联没做到“景起景承”,不合作业要求。颔联“雪”字不妥。因为是“雨”中;后三对仗不工。颈联对仗工整;3、韵脚阴阳平衡。合句回扣主题不太好。


2.五律·【闲游荷塘随笔】
文/柔荑30-无名
蝶径蝉鸣柳,莲塘白日熏。
蛙撑荷叶伞,鲤戏藕花裙。
傲骨惊当世,孤芳伴圣君。
后人多效仿,名利视浮云。
曾经沧海点评:1、起句蝶字是废字,只是起句多余。改岸字。颔联紧承首联,写景写荷的状态;颈联抒情,符合要求。尾联总结,赞美荷的品质高洁。2、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韵脚阴阳合理。


3.五律 听荷
柔夷 08-微雨
向晚逢甘雨,听荷意畅然。
天低风淅淅,水阔叶田田。
香郁当衔酒,情闲好放船。
微醺歌馀韵,夜半不思眠。
曾经沧海点评:1、首联仄起,但不是景起。不合要求;颔联景承,符合要求。颈联转入抒情,符合要求。尾联总结。“不思眠”回扣“意畅然”,符合要求。2、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韵脚都是阳平,不合要求。




4.五律 夏日荷塘
柔荑18~爱国者
缕缕清香绕,方塘着绮罗。
蜻蜓尖角立,紫燕碧圆过。
白藕思无限,淤泥怎奈何。
悠然船上女,悄唱爱莲歌。
曾经沧海点评:1、首联仄起景起,符合要求;颔联写景,景承,符合要求。颈联转入抒情,符合要求。尾联“莲歌”回扣“绮罗”符合要求。2、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韵脚阴阳和谐。


5.荷花
柔荑-瓣香倩影
不屑动春情,香来一水惊。
梦甜银月妒,韵雅彩妆生。
大士参禅坐,山童学钓撑。
莫言芯中度,去火更扬名。
曾经沧海点评:1、首联仄起景起,符合要求;颔联写景,景承,符合要求。颈联议论。荷花是佛教的象征;尾联没回扣。2、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韵脚阴阳平比例合适。


6.五律•荷花
柔荑25-卓一
绿满夏池塘,红腮粉脸妆。
风吹疑醉舞,日照泛清香。
绝世佳人姂,通心独客长。
出淤终不浊,姿色自悠扬。
曾经沧海点评:1、首联仄起景起,直入主题,符合要求;颔联写荷的动态美;颈联写荷的外貌荷性格美;尾联赞美荷的高尚品德。“姿色”回扣“红腮粉脸妆”。2、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韵脚的阴阳比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6-19 2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五律专修班第十五讲作业
二、创作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仲夏之美,请以荷花为意象,创作五言律诗一首,题目自拟,韵部不限,注意起承转合的连贯性与独立性。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
(3)景起景承。
(4)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5)转句要融入自身感情。
(6)合句要总结和回扣。
(7)四声要协调。
(8)不要有太阳雨。
(9)注意阴阳平衡和动静结合。
(10)意脉要顺畅。


7、五律•观荷
文/高山峻岭
夜雨池塘滿,朝晴菡萏妍。
云开花弄影,浪静镜含烟。
柳岸新蝉叫,蒲田旧鸟翩。
重临台榭处,美景暗流年。
扶桑评:
该诗起句兴起,实景描写,不错,但满字撞韵。承句后分句,或颈或叶,镜不符合本诗句。对偶还不错。句式结构212,转句做到221,并做出了14,承句没做到25。题目是观荷,但后半章并没有突出写观“荷”。写塘其它景物,就略显得散。




8、五律•荷花
柔荑31-昆仑陵儿
雨后池塘满,莲花竟自开。
醺风扶玉骨,湛露润红腮。
濯水无穷意,出泥何有埃。
清香偕美景,疑是入瑶台。
扶桑评:
此诗起句兴起,直接描述雨后荷花形象,不错。承句偶句也做出来了,句式结构212也显示出来了,25名词也很好,可转句14名词没有做到。句式结构221做到了。对偶也不错,要是把14名词做出来就好了。尾句收的形象拟义,浪漫收尾。正首诗写的不错。


9.五律•荷
文/笑笑
钿扇连池碧,芳冠蕊绽香。
清华含晓露,冷艳照瑶塘。
款款随风舞,盈盈惹蝶忙。
冰姿sao客醉,为尔赋诗章。
扶桑评:
该诗起句情语起句,“芳”韵字入诗。承句继续情语描述,以此引的情语通篇  。承句对偶不好,句式结构212做到了,转句221也做出来了,对偶也做出来了。尾句借sao客的举动来写出荷塘的美。




10、五律·荷
柔荑11-西风换流年
曲岸疏烟绕,仙葩映水栽。
绿盘凝珠露,粉黛绽莲台。
骨秀淤泥出,肌香天外来。
刘郎铭陋室,荡志雅怀开。
扶桑评:
此诗情语起,映换碧较好。承句绿盘,莲台同义,仙葩,粉黛意思重复,以后注意。承句句式结构212做到了,对偶也做到了,转句句式结构221也不错,对偶略显不足。承转句1425没有做到,转句平仄也不好。尾句用了个典故,以鞭策人志不错。




注:荡志:谓涤净忧虑,恣逞情怀。南朝 宋 谢灵运 《郡东山望溟海》诗:“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


11、五律•游荷塘
文/柔荑10~苏苏


仲夏芙蕖美,亭亭出水中。
青盘承玉露,粉面散香风。
舟泛湖光翠,歌还夕影红。
蜻蜓何处立,抱蕊隐玲珑。
扶桑评:
该诗虽情语起,但还是点时详细,承句情描的较细致,散换抖动感更强。对偶也不错,句式结构212,转句用泛舟遛览,观湖至晚,倾情忘返,尽情描写。句式结构221,并与承句做到1425,尾句收的自然聚点,以蜻蜓一小物结束,隐换似更突出。整首诗情景交融,写的不错。




12、五律·荷花
文/柔荑06-叶青
自古爱莲情,皆缘品性清。
出泥身不染,濯水韵嗟惊。
正直高人仿,褒扬墨客评。
幽枝多不媚,留得世间名。
扶桑评:
此诗情语起,话用朱自清的《爱莲说》,把莲花的品质直抒情怀。承转句句式结构都做出来了,对偶也明显。1425没有做到,尾句坚定的把莲花的本质说出来。




13、五律·荷花
文/柔荑01-戏墨花开
出水婷婷女,临波照影中。
泥浑尘不染,水碧质原同。
映日溶溶色,经霜默默终。
不须徒巧语,抱璞向空濛。
扶桑评:
该诗起句拟人式情语起,婷婷照水。承转句把荷的动态描述,与自然交融,莲洁和谐。承转句句式结构没错,212,221,对偶也明显。可1425没有。尾句轻淡尘世的收地,略显普实无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2022-6-19 22: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柔荑27-时光已老
一、问答题
1.律诗为什么不用能词组?
答:
1.词组有固定的结构,又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他们不能像单个字一样,自由地安排在任何音节处。
2.词组有固定含义,它的含义是无法更改的。
3.律诗篇幅短,用两个或多个字表达一个物,是一种浪费。
4.如果词组所代表的物的选择不是很合理的话,词组比字更显眼,更有可能将这种不合理放大。

2.在律诗中,14/25指的是什么?
答:
指名词在律诗中承转句的位置。

3.律诗创作中,我们为什么要讲14/25呢?
答:
1.帮助作品符合韵律。
2.避免相同位置的字出现同类词性的可能。
3.前两个字和后三个字安排显得合理。
4.避免第一字和第五字两头都是名词的情况出现。

二、创作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仲夏之美,请以荷花为意象,创作五言律诗一首,题目自拟,韵部不限,注意起承转合的连贯性与独立性。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
(3)景起景承。
(4)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5)转句要融入自身感情。
(6)合句要总结和回扣。
(7)四声要协调。
(8)不要有太阳雨。
(9)注意阴阳平衡和动静结合。
(10)意脉要顺畅。


柔荑27-时光已老
雨中白荷
谁惧裙衫湿,为卿十里来。
蒙蒙回雪舞,袅袅出瑶台。
欲近风吹别,寻攀水荡开。
唏嘘池畔久,怅望白皑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6

帖子

1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1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6-20 09: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雨燕双飞 于 2022-6-20 10:05 编辑

小渔村44期五律专修班第十五讲作业
柔荑  08-微雨

一、问答题
1、律诗为什么不能用词组?
答:1)词组是有固定的结构,又不可分割,他们不能像单个字自由地安排在任何一个音节处,这就等于人为地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也为别的字的运用制造了障碍。
2)词组有固定的含义,创作加工的空间相对较小。不符合律诗创作的特性。
3)律诗本来篇幅短,用两个字或多个字来表达一个物,对于字字珠玑的律诗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
4)如果词组所代表的物选择不是很合理的话,词组比字更显眼,因此对作品的杀伤力也更大。

2、在律诗中,14/25指的是什么?
答:是指名词在律诗承句和转句中的位置。包含两个方面:(1)名词;(2)专指承句和转句,不针对起句和合句。

3、律诗创作中,为什么要讲14/25呢?
答:1)在14/25这种情况下,能帮助作品符合韵律。
2)在14/25这种情况下,避免了相同位置的字出现同类词性的可能,从而避免了吟读时侯的单调。
3)在14/25这种情况下,前两个字和后三个字的安排显得合理,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4)在14/25的限制下,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也就是句子的首尾两端,被自然的限制为名词和非名词。逸免了两头都是名词的情况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非名词全部挤在中间。


五律  听荷
柔夷  08-微雨
向晚逢甘雨,听荷意畅然。
天低风淅淅,水阔叶田田。
香郁当衔酒,情闲好放船。
微醺歌馀韵,夜半不思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03 , Processed in 0.0635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