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第四十四期五律专修班 鹿鸣16-幽谷杜鹃 第十五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律诗为什么不用能词组?
答:(1)词组是有固定的结构,又不可以分割,这就决定他们不能像单个的字一样,自由地安排在任何一个音节处,如七律23,45,五律23位置上就不能安排词组,这就等于人为地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也为别的字的运用制造了障碍。
(2)词组有固定的含义,它的含义是无法更改的,这样的东西,创作加工的空间相对较小,不太符合律诗是用来创作的这个特性。
(3)律诗本来篇幅短,用两个字或多个字来表达一个物,对于字字珠玑的律诗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
(4)如果这个词组所代表的物的选择不是很合理的话,词组比字更显眼,更有可能将这种不合理放大,因此对作品的杀伤力也更大。
2、在律诗中,14/25指的是什么?
答:14 /25是指名词在律诗承句和转句中的位置。这里包含两个方面:(1)名词;(2)专指承句和转句,不针对起句和合句。
3、律诗创作中,我们为什么要讲14/25呢?
答:(1)在14/25这种情况下,能帮助作品符合韵律。
因为对名词的位置进行了限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承句和转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其中有一个是名词,另外一个就一定是非名词,这个时候,犯窄韵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2)在14/25这种情况下,避免了相同位置的字出现同类词性的可能。这是由于,14与25出现在承句和转句两个不同的句子中,没有重叠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吟读时候的单调。
(3)在14/25这种情况下,前两个字和后三个字的安排显得合理。14与25出现在承句和转句中,前后都有物,而且物的安排又在不同的位置上,就是说名词在这两个句子中的序位是错开的。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4)在14/25的限制下,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也就是句子的首尾两端,被自然的限制为名词和非名词。也就是说,同一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不可能同时是名词,必然是一个名词加一个非名词,避免了两头都是名词的情况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非名词全部挤在中间。
总之,14 /25能使我们的作品更美,开始的时候觉得难,觉得受束缚,但是那是因为不习惯,当你经常去练习的时候,就会习惯,就不难了。
二、创作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仲夏之美,请以荷花为意象,创作五言律诗一首,题目自拟,韵部不限,注意起承转合的连贯性与独立性。
(1)限平水韵。
(2)首句仄起。
(3)景起景承。
(4)中二联对仗要严谨。
(5)转句要融入自身感情。
(6)合句要总结和回扣。
(7)四声要协调。
(8)不要有太阳雨。
(9)注意阴阳平衡和动静结合。
(10)意脉要顺畅。
五律•夏荷 文/幽谷杜鹃 艳绝亭亭立,芙蕖别样红。 翠盘擎晓露,粉面拂香风。 落落凌波影,盈盈鼓瑟中。 出泥尘不染,高雅韵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