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五十四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431

帖子

5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5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0-14 08: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五十四讲作业
宋15疏雨滴梧桐
1、评价朱异之死
答:朱异,官居中书通事舍人,参掌机要,三十余年混迹萧梁朝廷,正是朱异的误判导致了侯景之乱,被南朝臣民视为祸国殃民的奸臣,66岁时病亡。
朱异办事不是遵照原则规律,而是对梁武帝将计就计,就坡下驴,凡是听之任之,善于逢迎
。在个人品性上,朱异是典型的政客思维,既不愿进言献策,也不愿主动作为。听之任之的做派,纵容了梁武帝的形势误判,加速了侯景之乱的隐患。

另外朱异对侯景的过度轻视,侯景几度易主,尔朱荣、高欢,再到梁武帝,到哪里都能装亲生,带有三姓家奴的特质,但凡能做三姓家奴的人物,那都不是一般人,远比萧渊明那类皇亲将领强多了,只靠800人的小分队,一路打过长江,攻陷建业,饿死梁武帝,还如愿迎娶了公主。被侯景弄死,是萧梁王朝最恶心的一件事,朱异的慵懒做派也了萧梁亡国的众矢之的,在国人的口诛笔伐下,朱异病种,他从未对梁武帝做过负责任的事,但是这次他担不起侯景之乱的责任,忧愤中病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5

帖子

11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3-10-30 15: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想西泠学资治通鉴南北朝交三年级第五十四讲作业
评价朱异之死。
答: 朱异是梁武帝后期,左右朝政的举足轻重的权臣。
548年,侯景之乱爆发;549年,侯景叛军已经拥兵几十万,团团围困住了大梁的都城建康。此时,66岁的权臣朱异,好日子终于到头了。
朱异已经执掌萧梁王朝政权三十多年。但是此时的朱异,对外军事失败,在内遭到了皇太子萧纲指责为奸臣。朱异终于一病不起,在羞愤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朱异是梁武帝萧衍的宠臣,萧衍做皇帝后期,疏于打理朝政,又重用朱异,因此大权被朱异执掌了三十多年,整个萧梁王朝腐败,很大程度都是朱异直接造成的。
朱异的官职主要是中书通事舍人,这个官职在南朝期间主要是皇帝器重的人做的,朱异之所以能收到器重,主要是因为他善于察言观色。
梁武帝晚年喜欢听别人的花言巧语,听不得半点逆耳的言论,朱异就一味的阿谀奉承,即使是梁武帝的决定是错的,朱异也坚决贯彻执行,正是因为这些关系,所以朱异深受皇帝重用,同时也成为了正直大臣眼中的奸臣。
亲骨肉,疏外人的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有个特点,就是对自己的亲人,皇族们,特别的宽容。皇族的子弟们巧取豪夺,剥削百姓的时候,萧衍基本就是放纵的一个态度。即使是如昔日的干儿子萧正德投奔了北魏,第二年回来后,萧衍还是接纳了他,还恢复了爵位。萧衍的儿子萧琮在打仗的时候临阵投敌,还自称是东昏侯的亲生儿子,但是最后,萧衍依然原谅了他。
梁武帝的这个特点,朱异是深深明白的,因此在很多抉择上,都是倾向于维护梁武帝的偏好来决定的。
阿谀奉承的佞臣
侯景之乱的前前后后,朱异做的各项决策,本质其实不是朱异想要这么做,而是他为了迎合萧衍的喜好:
萧衍做了个梦,南朝要消灭北朝一统天下,结果侯景来投降了,本来朝臣们都不赞成接纳侯景,但是朱异要迎合奉承萧衍,就一力赞成此事。
萧衍对自己萧氏宗亲一向都特别优待,萧渊明被东魏给俘虏了,东魏要求以侯景来换回萧渊明,这本身是一个离间计,如果萧衍答应了,那么侯景必反,不论结局如何,都是东魏愿意看到的。但是萧衍非常想赎回萧渊明,于是朱异明知这是离间计,还是怂恿皇帝答应此事。
可以说,为了迎合萧衍的喜欢,朱异不管事情本身对错,不管合理不合理,都不断的奉承皇帝英明神武,也渐渐地让梁武帝萧衍迷失了自我。
侯景之乱
朱异怂恿梁武帝答应,以侯景来交换萧渊明的事情,终究被侯景知道了,从任何角度来看,侯景都有了背水一战造反的理由了。
但是,当时朱异犯了严重的战略失误,他一直都认为侯景只有800多个士兵,根本反不起来,即使是鄱阳王多次上书警告侯景的要造反,朱异都把这些奏章压下来,后来直接不送到梁武帝手里了。
朱异的战略决策失误,导致了萧梁王朝对侯景的防范和戒备工作严重不足,反而是侯景蓄谋已久,积蓄了力量造反了。
而侯景起兵叛乱的时候,打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要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朱异。结果侯景的军队越打越强,把建康团团围困了半年之久。
当时的太子萧纲也严厉指出,朱异就是祸国的奸臣。66岁的朱异最后在内外交困中羞愤病死。
所以,朱异的确是个奸臣,同时也是梁武帝的一面镜子,只有昏君才会出奸臣。正因为梁武帝喜欢听信阿谀奉承的话,所以才给了朱异这样的人,晋升的机会;正因为皇帝喜欢,所以朱异这样的人才选择做一个花言巧语的佞臣;如果皇帝是一个喜欢听取谏言的人,那么朱异这类人既有可能化身演变为铁骨铮铮的铁汉谏官;如果皇帝喜欢的是驰骋沙场的猛将,那么朱异这类人就既有可能投身沙场来建功立业。可见,奸臣还是忠臣,主要还是制度下的产物,好的制度引导下,更多的人会成为利国利民的好人,但是在恶劣制度引导下,更多人就会成为祸国殃民的恶人。历史上是这样,现代也是这样。
朱异的历史骂名,其实真正源自于梁武帝的昏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9:30 , Processed in 0.0546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