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宋组第六十三讲作业

[复制链接]

3

主题

550

帖子

8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6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3-11-29 18: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溪水 于 2023-11-30 21:49 编辑

资治通鉴南北朝交三年级第六十三讲作业03-溪水
作业:1.分析评价高欢七友。
答:史书记载,高欢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自祖辈迁徙怀朔。随后 “世居怀朔”,娴熟鲜卑语,又娶鲜卑妻子,“故习其俗,遂同鲜卑” 。成为 鲜卑化汉人。怀朔为北魏六镇之一,著名北方军事要塞,当地人多为驻防军队或家属。高欢成人后,选择入伍投军,成为一个低级军官,后担任信使,奔波于怀朔、洛阳以及各地之间。高欢“沉深有大志”,赶上北魏末年政局动荡,渐有澄清天下之志。《北史·齐本纪》载:高欢“及自洛阳还,倾产以结客。亲故怪问之,答曰:‘吾至洛阳,宿卫羽林相率焚领军张彝宅,朝廷惧其乱而不问,为政若此,事可知也。财物岂可常守邪?’自是乃有澄清天下之志。与怀朔省事云中司马子如及秀容人刘贵、中山人贾显智为奔走之友。怀朔户曹史孙腾、外兵史侯景亦相友结。刘贵尝得一白鹰,与神武及尉景、蔡俊、子如、贾显智等猎于沃野。见一赤兔,每搏輙逸,遂至迥泽。泽中有茅屋,将奔入,有狗自屋中出噬之,鹰兔俱死。神武怒,以鸣镝射之,狗毙。”
此事在《北齐书·神武纪》也有记载,“及自洛阳还,倾产以结客。亲故怪问之,答曰:‘吾至洛阳,宿卫羽林相率焚领军张彝宅,朝廷惧其乱而不问。为政若此,事可知也。财物岂可常守邪?’自是乃有澄清天下之志。与怀朔省事云中司马子如及秀容人刘贵、中山人贾显智为奔走之友,怀朔户曹史孙腾、外兵史侯景亦相友结。刘贵尝得一白鹰,与神武及尉景、蔡俊、子如、贾显智等猎于沃野。”两种记载完全一致。
由上引史载可见,高欢在怀朔结交的朋友有司马子如、刘贵、贾显智、孙腾、侯景、尉景、蔡俊,可以简称为“高欢七友”或“高欢旧友”,其中他与司马子如、刘贵和贾显智三人关系更为密切,史称为“奔走之友”。与另外五人,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八位朋友结交于怀朔,同是怀朔镇低级军官或官吏,深切感受北魏迁都洛阳后怀朔的衰落,军中无事,便聚在一起,或饮酒高论,或外出狩猎,情投志合。
北魏后期,官场日益腐败,史载:“时魏宗室权幸之臣,竟为豪侈,高阳王雍富贵冠一国,宫室园圃,侔于禁苑,僮仆六千,伎女五百,出则仪卫塞道路,归则歌吹连日夜,一食值钱数万。李崇富埒于雍而性俭啬,尝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 河间王琛,每欲与雍争富,骏马十余匹,皆以银为槽,窗户之上,玉凤衔铃,金龙吐旆。尝会诸王宴饮,酒器有水精锋,马脑碗,赤玉卮,制作精巧,皆中国所无。又陈女乐、名马及诸奇宝,复引诸王历观府库,金钱,缯布,不可胜计,顾谓章武王融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官员争相贪贿,“民力疲弊”,“未尝施惠及民”,“比年以来,公私贫困”。特别是边镇官兵,怨气冲天,加上边将大肆贪污,终于引发势不可挡的“六镇起义”。
高欢七个朋友中, 贾显智升官最早,贾显智父兄皆在六镇军中任职,父亲是沃野镇长史贾道监、兄为薄骨律镇别将贾显度,史书载《魏书》卷六十八《贾显度传》记载 “弟智,字显智,少有胆决。孝昌中,告毛谧等逆,灵太后嘉之,除伏波将军、冗从仆射,领直斋。”
六镇起义后,贾显度兵败南下,路经秀容,被尔朱荣留下。贾显智追随哥哥,投靠尔朱荣, “以军功累迁金紫光禄大夫,封义阳县伯。”
尔朱氏衰落,又归顺朝廷,高欢与朝廷矛盾逐渐尖锐,魏孝武帝元修西奔关中时,派贾显智留守长寿津,结果于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被高欢的相州刺史窦泰击破。天平初年,贾显智赴晋阳投奔高欢。因他去就多端,为人所耻,后坐事死,时年四十五。具体死因史书未载,估计与他“去就多端”有关,应验了 昔年野外看相老妪“显智不善终”的预言。

高欢与诸友从正光末年六镇起义始,敏锐看出北魏日薄西山,孝昌元年,当“柔玄镇人杜洛周反于上谷”,高欢认为时机成熟,遂带领几位朋友加入起义队伍,随他一同参加起义的旧友有尉景、蔡俊等。起兵初期,屡经坎坷,曾被杜洛周追杀。史载: “孝昌元年(525年),柔玄镇人杜洛周反于上谷,神武乃与同志从之。丑其行事,私与尉景、段荣、蔡俊图之,不果而逃,为其骑所追。……遂奔葛荣,又亡归尔朱荣于秀容。先是刘贵事荣,盛言神武美,至是始得见。以憔悴故,未之奇也。贵乃为神武更衣,复求见焉。”
高欢二次求见尔朱荣后,纵论天下大势,得到尔朱荣赞赏和重视,“自是每参军谋”。他的几个旧友,如刘贵、侯景、司马子如、孙腾诸人,先后投奔尔朱荣,尔朱荣是当时最大的地方势力,“兵势强盛,魏朝惮之”。诸友在尔朱荣军中,分散各部,但是仍然保持密切来往。

尔朱荣初期很重视高欢,由于心有忌惮,唯恐高欢雄略过人,难以指挥,不敢放手使用。高欢虽说投奔尔朱荣,但对尔朱荣“河阴之变”屠戮王公大臣、阴谋篡位深为不满。孝庄帝诛尔朱荣后,高欢寻找机会率领六镇余部20余万脱离尔朱兆,在襄垣漳水河畔订立“白马之盟”,开始独立发展,又用计谋安抚六镇之众,恐吓20万人心甘情愿表态效忠。
高欢昔日七个旧友或战友,贾显智随其兄与他分道扬镳,独自发展。其余六个,尔朱荣死后,先后回归,追随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

2.你怎么看湘东王萧绎王僧辩的关系。答:王僧辩是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南朝梁的名将。他的出身是乌丸(中国古代民族)王氏家族,一开始是在北魏任职。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年——公元519年)跟随父亲王神念从北魏投奔到南朝,王僧辩担任梁国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以后,随着湘东王萧绎的职位变动,王僧辩先后担任湘东王府的行参军、中兵参军、王府司马等职位,又代替柳仲礼为竟陵太守,号称雄信将军。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东魏降将侯景与梁国宗室萧正德勾结,举兵反叛,进攻梁国都城建康(今南京)。湘东王派王僧辩带领舟师一万,并携带军粮物资到建康救援。等到了建康城发现京城已经陷落,梁武帝已经遇难身亡。王僧辩和柳仲礼兄弟以及赵伯超等将领,先向侯景屈膝投降,然后入朝。侯景收编了王僧辩等将领的军队和物资,厚赏了王僧辩等将领。过了不久,侯景派遣王僧辩回竟陵,王僧辩等人却向西倍道兼程到了江陵(今江陵县)见到了湘东王,湘东王封王僧辩为领军将军。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四月,有人向湘东王萧绎传假消息,说是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和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合谋叛乱,将要进攻江陵。当时驻军在郢州武城的萧绎信以为真,立刻抄近路快速赶回江陵,先派遣儿子萧方等率军讨伐萧誉,可惜萧方等战败阵亡。后又派鲍泉领兵讨伐萧誉,连战连胜,一直打到长沙城下。同时,萧绎使用了王僧辩的战略,打败了在襄阳的岳阳王萧詧,萧詧以襄阳之地归附了西魏。鲍泉进攻长沙城,连日不克,王僧辩替换鲍泉,昼夜不停地进攻长沙城。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公元550年),王僧辩率军攻克长沙城,河东王萧誉被杀。湘州领土被平定。
梁武帝萧衍遇难后,尚存的皇室子弟,一个是侯景控制的皇帝萧纲,一个是在侯景起兵时,被任命为北讨大都督的萧纶,一个就是江陵的湘东王萧绎。萧绎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想要争夺皇位,但是必须除掉在郢州(治所在武昌)被推为中流砥柱的六哥萧纶,因此他派遣王僧辩率军进攻郢州。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公元550年),萧绎派遣王僧辩率领舟师一万进逼萧纶,萧纶手下刘龙武等将领投降王僧辩,萧纶于是带着家人亲信坐船逃出了武昌城。后被西魏军抓住,被杀。
当萧纶的军队被击溃不久,在建康的侯景带军沿江西进,攻取了江州、郢州,准备西上进攻萧绎。在与侯景的交战中,王僧辩充分发挥了其指挥才能,他首先带军屯居巴陵城与侯景军对峙,以静制动。侯景军连番进攻,都被王僧辩军采用火阵、围长栅、列战船等办法击退,侯景手下大将任约也被擒拿。侯景见巴陵城久攻不下,手下大将又被擒,只好将营地烧掉夜里撤退。王僧辩乘胜追击,沿江东下进攻侯景,很快收复江州和郢州,并直指建康,在建康城外,王僧辩与陈霸先的军队汇合组成联军进逼侯景。侯景带军出战,在建康城北与联军大战,侯景战败向东逃跑,和心腹数十人乘船逃到了海上,他的党羽有的投降,有的向北逃跑,建康城被收复。后来逃到海上的侯景被部下所杀。
公元552年,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是为梁元帝。王僧辩因功被封为司徒、侍中、尚书令,永宁郡公,食邑五千户。
侯景之乱被平定不久,湘州境内又发生叛乱。萧绎急派王僧辩、陈霸先分任东西都督,带军平叛。当初,王僧辩担心叛军骁勇,不敢轻进,只是联城步步进逼,后乘叛军无防备之机,指挥水陆两路军进攻,将叛军逼到长沙城内,湘州叛乱很快被平定。王僧辩带军回建康。
梁元帝称帝后,要求西魏归还所侵占的梁州、益州等州县以及襄阳等地。引起了西魏权臣宇文泰极为不满。
梁元帝承圣三年十月初九(公元554年),西魏柱国于谨、宇文护,大将军杨忠领兵五万,进兵江陵。第二年正月初二,江陵陷落。王僧辩没有及时救援,梁元帝被俘,后被杀,年四十七岁。
江陵城破后,王僧辩、陈霸先在建康拥立年仅十三岁的梁元帝的儿子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王僧辩以拥立之功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
江陵陷落后,郢州刺史陆法和以郢州投降了北齐,北齐捎信给王僧辩,认为萧方智年幼,应该选择一个年龄大一点的人选。于是,推荐了曾经被俘虏到北齐的萧渊明为帝,实质上北齐想要扶植一个傀儡皇帝,让梁国成为附属国。一开始,王僧辩坚决反对,但由于无力抵挡北齐的大军,只得要求以立萧方智为太子为条件,迎立萧渊明为帝,王僧辩被封为大司马,领太子太傅、扬州牧。
王僧辩拥立萧渊明为帝的行为,引起了陈霸先的反感。承圣四年(公元555年)冬天,陈霸先率军偷袭俘虏了王僧辩,废黜了萧渊明,改立萧方智为帝,并以萧渊明为太傅、建安王。陈霸先派人通报北齐,仍然请求向北齐称臣,永远当北齐的附属国,北齐派遣行台司马恭和南朝梁国在历阳订立盟约。同时,陈霸先上表朝廷,说王僧辩阴谋篡逆。
梁敬帝绍泰元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元555年10月26日),王僧辩被处死。
那么,南朝梁名将王僧辩是怎样的一个人?
1.王僧辩是一位将才,深有谋略
王僧辩因为某些事情惹怒了湘东王萧绎,被萧绎撤了职关入大牢。不久,岳阳王萧詧带兵进犯江陵,江陵人心惶惶,萧绎派左右向王僧辩询问计策,王僧辩将战略战术详细地阐述并布置好防守策略,使得江陵转危为安,岳阳王的军队只好撤退。
在巴陵城与侯景的军队对峙的时候,王僧辩充分地发挥了指挥作战才能,使用了正确地防守战略,守住了巴陵城,并在敌人撤退时采取了乘胜追击的战术,一举收复了江州、郢州失地。
2.战功赫赫,尤其是拥有拥立之功
王僧辩一直跟随着湘东王萧绎,屡立战功。消灭河东王萧誉之功,守住江陵之功,击退侯景之功,平定湘州叛乱之功,拥立萧绎为梁元帝之功,拥立萧绎的儿子萧方智为梁敬帝之功。
3.面对强敌时意志不坚定和软弱
王僧辩拥立梁敬帝不久,北齐捎信给王僧辩,说是梁国需要一个年龄大一点的皇帝。并且准备派遣齐高祖高欢的第七个儿子高涣领兵护送萧渊明过江做傀儡皇帝,让王僧辩前去迎接。王僧辩一开始坚决不答应,承圣四年(公元555年)三月,北齐军队到了东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王僧辩派遣徐州刺史裴之横领兵拦截,裴之横战败被杀,王僧辩在惊惧之中亲自领兵出屯姑熟。
在此期间,王僧辩一方面与北齐、另一方面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陈霸先坚持不纳萧渊明,但王僧辩随着裴之横的战败身亡,渐渐软弱下来,屈从于北齐的压力。同年五月,萧渊明入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立萧方智为太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9:32 , Processed in 0.0515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