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5-2 23: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21期初级班第5讲作业
赋 21011 做好自己
一、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回答下面的问题(禁止复制讲义)
1、什么是骈句?骈句有什么特点?
答:骈句是指两句话结构相似、内容有关,行文相邻、字数对等的句子。这种句子在字数、结构以及词义等方面相互对应,显示出了我国传统的对称美。骈句就是加了虚词的对联。
2、什么叫节奏和节奏点?骈句节奏如何划分?
骈句的节奏和节奏点:
在韵文这种文体中,句子的节奏分为字意节奏和吟诵节奏两种。字意节奏是由句子里字的意思所决定的,属于自然节奏,它主导的是文法结构的顺畅;而像辞赋、诗词这类用于吟诵的文体,除了本身的字意节奏,还存在另一种节奏,这种节奏是人为控制和调整音节后形成的特殊节奏,被叫做吟诵节奏,吟诵节奏主导的是吟唱时的氛围,也就是抑扬顿挫的感觉。这种节奏虽然也是以字意节奏为主,但是在不同的文体中,常常需要对字词的意义节奏进行修饰整理,来满足朗读和吟唱的需求。
骈句节奏的划分为:
①领字为一个独立的节奏。
②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虚词不能重叠。一般虚词跟后面的那个字组成一个音节。多数为单独划分节奏。
③提引词单独划为一个节奏
3、简述赋句与近体诗诗句和词句的区别。
答:区别
①近体诗一般只押一个韵部,都是偶数句押韵(首句入韵除外),赋的押韵没有固定要求,也可以随段落和内容换韵部。
②诗全篇都是由字数相等的句子组成,且近体诗基本都是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不允许有长短句兼容。赋最初都是以四六句为主,后来还融合了其他各种句式。
③诗一般不用虚词,领字和提引词;赋则同时兼具有虚词,领字和提引词(这也是诗与赋本质性的区别)。
④近体诗除起句和最后一句可以不是偶句,其他都必须是偶句;赋则全篇以偶句为主,加少量散句组成。
⑤近体诗的节奏是固定的,而骈句则多是“尾两字或四字连读”。
⑥近体诗节奏点上的字,平仄要求很严格,要符合“对粘替”,赋句的平仄相对来说要复杂得多。
4、骈句有什么作用?
答:骈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以音乐之美感。
二、请摘抄《笠翁对韵》三江部分(2小节),结合该部分内容请完成下列练习:
1、说出本段(2小结)中有至少两个典故(可以群里相互讨论学习,禁止抄袭!)
柳堤驰骏马,花苑吠村尨。
酒晕微酡琼杏颊,香尘浅印玉莲双。
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御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湘江。
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御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湘江。上联用的典故和“一东”中“拾翠对题红”的“题红”类似,出自刘斧《青琐高议》。说的是书生于祐在御沟中拾得一片落叶,上有“流水何太急,深官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四句题诗。于祐也取红叶题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赠阿谁”,置于御沟上流,流入官中。后来于祐娶得官中遣散出来的官女韩氏为妻,正是当年题红叶诗的女子。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唐李商隐《访秋》有“股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的句子。下联说的是舜的两位妃子的故事。据晋张华《博物志》载:“完之二女,舜之二妮,日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南朝任防《述异记》亦载:“湘水去岸三十里许,有相思官、望帝合。昔舜南巡,而靠于苍梧之野,完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伪哭,泪下沾竹,竹文上为之班斑然。”光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舞,后来舜死之后,他们伤心痛哭,眼泪滴在竹子上,形成了泪痕斑班,后人谓之斑竹。传说娥皇、女英是投湘江之水而死,故二女亦叫湘妃,斑竹也叫湘妃竹。
2、以本段内容为基础,找出壮、紧、长,隔句各一组,用“组篇法”并组成一篇短文(三、四个句子即可,无需写成一篇赋文)!
温馨提示:
1、顺序:紧、长、隔、依次相随;
2、壮句前加提引词;
3、四字以上长句需加上虚词;
4、隔句需要走马蹄;
5、注意虚词的灵活使用。
答:
壮句:
颜对貌,像对庞。
灯闪闪,月幢幢。
紧句:
停针搁竺,意懒心降。
柳堤骏马,花苑村尨。
长句:
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
酒量微酣琼杳颊,香尘没印玉莲双。
隔句: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诗写丹枫,韩夫幽怀流节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