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梁组02一点春第二十三讲作业 1.评价北周武帝。 答:北周武帝宇文邕独与异母兄弟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划策,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 南陈太建五年(573),趁北齐朝堂混乱、忠良饱受戕害之机,陈宣帝陈顼因势而起,发动了一场声势浩荡的太建北伐。这一刻,陈军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也引起了一个人的警觉。 这个人,就是当时北周的最高决策者——周武帝宇文邕。他非常看重徐州的战略位置,坚持认为彭城不能落入陈军之手,于是便命上大将军王轨率大军赶到前线,支援梁士彦。 此时的吴明彻还在彭城外围,他通过引清水灌城、并在城下环列船舰的办法,希望把彭城一举拿下。 但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彭城前线交战正酣,有一股敌人却已经悄悄地绕到了他的后方,正堵截他的归路。 原来,王轨的大军并没有直接去彭城,而是趁陈军主力北伐、在江淮一带兵力空虚的时机,偷偷钻入到了吴明彻的大后方淮口一带。 王轨下令,用铁链拴住数百个车轮,并扔入水中,横向截断泗水水流。这样一来,周军就断绝了陈军的归路,并将其打入反包围的姿态。 陈宣帝毕竟不是赵构,可以白白地让前线战事毁于一旦。当他得知前线的这一变故之后,也派出了骁将刘景率七千劲旅支援吴明彻。 谁知,刘景的部队刚到前线,船舰就被周军提前布置的铁锁车轮所困。北周名将达奚长儒一声令下,周军也只用了一会儿的功夫,就将被困中的刘景部队打得大败,一下俘虏了陈军数千人。 这一下,陈军方面的希望又完全落到了吴明彻身上。 得知归路被断,陈军各将领人心浮动,都表现出了对未来战况的惊恐和担忧。尤其是谯州刺史萧摩柯,他对吴明彻很坦诚地进言:“现在周军正在封锁河道下游,并在河岸两头筑城。我们陈军应该趁敌人还没完工的绝好时机,快速击败他们,不然等时间拖延,大家都只能做俘虏了!” 但是,吴明彻并不领萧摩诃的账,他恨恨地反驳道:“拔掉敌人的军旗并冲锋陷阵,才是你这个将军的分内之事;而长谋远略,就是我这个统帅的事情了!” 萧摩诃被主帅这么呛了一下,也再不敢吱声了,虽然他在之前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也抵挡不住吴明彻的骄气。金玉良言没有得到主帅的首肯,陈军也就白白坐失了良机。 仅仅十天不到的时间,北周军队就源源不断地抵达了泗水,把陈军的水上退路全部封死了。 直到此时,陈军与周军仍在彭城处于僵持的局面,但更多的周军却慢慢地向陈军围聚而来。 眼看十余万大军已在鬼门关前徘徊,萧摩柯也不顾一切了,他再次向吴明彻诚恳建议,希望主帅能在马车上领着步军撤退,自己则率领几千铁骑向前开路。 然而,这一建议还是被吴明彻否决了,他最不愿看到的,就是数万将士的生命,以及自己亲手从北齐打下的城池,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吴明彻坚持要跟在队伍的后面撤退。 在作出决定的当晚,吴明彻就让萧摩柯带着骑兵向南突围,而他本人则率领全军登船,随后派人摧毁泗水上游的大坝,想借着奔涌而出的水势,推动舰船冲破周军的围堵。结果,在舰船靠近淮口时,大坝的水势有所减弱,船速也逐渐缓慢下来,被铁锁车轮所缠绕,前后陷入拥堵。 王轨见状,便立即对陈军发动猛攻。这一下,来不及反应的陈军立刻军心大乱,并四处溃散。吴明彻作为七旬主帅,老当益壮,在带领残兵和周军殊死搏斗十天后,最终走投无路,被北周生擒,不久后在长安含恨而死。 一代名将,当年攻无不克、屡战告捷,何等的意气风发!如此辉煌的人生却以这样的方式黯然谢幕,也是让人无限的感慨! 北周武帝礼遇名宿吴明彻,封其为怀德公,位于大将军之列。吴明彻本就身染重疾,加之悲愤过度,不久便故于长安,时年六十七岁。 武帝的遗诏与他的哥哥明帝一样,无微不至,情感真挚。遗诏主要表达四个内容: 第1,对于病魇要夺走他的生命,他认为人生天地之间,食五谷、遵循自然的规律,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御极十九年,不忍刑制天下,为此从不以严酷刑罚治理百姓。寒衣节食,全力投入到工作中; 第2,他解释了为什么自己没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频繁对外用兵的苦衷。他认为是外部的战争环境使得百姓无法休养生息。他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包举六合,混同文轨”,即“北征突厥,南平江南”,实现南北一统; 第3,他拜托大臣尽心辅导太子,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隐忧之情; 第4,他要求自己的葬礼务必从简。 2.七律 读《资治通鉴》咏宇文宪 一点春 异母哥哥送晓筹,邕排众议伐齐谋。 冲锋陷阵开疆域,克占邺城拜冕旒。 隐退才临仙掌动,沉冤勒死衮龙浮。 追封庙奠名将列,谥号炀王恨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