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乐蝴蝶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三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4

帖子

3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34
发表于 2024-9-30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白驹组15-洗尘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中对诗家语一般做那些变形处理?
答:古诗词作品中对诗家语的变形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性活用:诗人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等,这些变形往往能形成独特的诗眼,使诗歌更加传神。

2)语序颠倒:为了符合诗词的格律和韵律,诗人会颠倒词语的常规顺序,如主谓颠倒、宾语前置等,形成特殊的句式结构,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3)词语省略:为了诗歌的简洁凝练,诗人会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词语,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填补,从而丰富诗歌的意境。

4)超常搭配:诗人会突破常规的词语搭配习惯,形成超常搭配,这种搭配看似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能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出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这些变形处理手法,共同构成了古诗词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2.举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在改变词性方面,诗人常将形容词用作动词,赋予其动态意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为形容词绿色,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吹绿,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带来的生机盎然之景。

颠倒语序也是诗家语的一种常见变形方式,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多情应笑我”实际上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这种颠倒不仅满足了诗词的韵律要求,还突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省略也是诗家语的重要特征之一。诗人为了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境的深远,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甚至省略压缩故事情节,让读者在联想和想象中填补空白,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只有答没有问的情节,诗人把一连串的问答过程,压缩在短短的二十个字里面,不只使语言特别精炼,尤其是突出了“云深不知处”的隐者的形象。这是典型的“诗家语”,它是跳跃式的,压缩性的,鉴赏时我们必须对它进行补充、扩展。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创作作业:
五律•龙门有怀
文/白驹15-洗尘
洛都山水胜,八景首龙门。
禹圣开伊阙,石雕融艺魂。
诗吟白园道,舟放峭崖根。
鱼跃兴华夏,中流待后昆。

自评:
这首五律格律无误,五分句为特拗句;押元韵,无撞韵、挤韵、连韵现象。韵字阴阳比例2/2,首字平仄比例4/4,比例完美。

这首诗写游历龙门山有所感怀,首联明起,洛都山水胜,八景首龙门。化用白居易语典“洛都山水之胜,龙门首焉”,盛赞龙门山水之胜,居洛阳八景之首。

颔联事承,承首句的山水胜,上句写水,下句写山,具体写龙门山水的巨大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上句禹圣开伊阙,引用大禹开凿龙门山的事典。《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下句石雕融艺魂,概括龙门石窟的艺术文化价值。龙门石窟不仅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文化交流的见证‌。龙门石窟中有许多外国人开凿的洞窟,发现了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显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此外,龙门石窟中的碑刻题记和书体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和书体演变具有极高的价值。

颈联转写龙门游历,诗吟白园道,舟放峭崖根。道与根皆一语双关,道,既指游览者脚下的道路,也是指诗道;根,既指峭壁之山根,也指中华文化之根基。上句诗吟承颔联之艺魂,写游览白园,诗吟民生,承传诗道。白园位于洛阳城南龙门东山琵琶峰上,是全国唯一纪念白居易的园林,属于龙门石窟景区内的人文自然胜景。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阳18年,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开创了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文学应植根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现实,通过诗歌来揭露时弊,干预现实,唤起人们的责任感。认为诗歌应具有“补察时政”和“泄导人情”的社会功能,即通过诗歌来规劝时政,引导人情。他还强调诗歌的通俗化,提出诗歌应该易于理解,直接反映社会问题,以达到教育和警示的目的。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影响了许多诗人,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颔联下句舟放峭崖根,写泛舟伊水,寻根励志,回扣颔联出句禹圣开伊阙,开启尾联,承上启下。

尾联抒情,扣题目之有怀,宕开一笔收结,鱼跃兴华夏,中流待后昆。上句鱼跃引用鱼跃龙门的传说,升华为龙兴华夏的伟大志向。关于鱼跃龙门,相传,禹辟伊阙以后,水流湍急,游息于孟津(今洛阳下辖县)黄河中的鲤鱼,顺着洛、伊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今洛阳龙门石窟所在地)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意欲翻过。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额头上便留下一道黑疤,所以唐代诗人李白在《赠崔侍御》诗中写道:“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鱼跃龙门,通常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事业成功或地位高升。尾句中流待后昆,则是对晚生后辈的殷殷属望,期待鱼跃龙门的后来人能成为复兴华夏的中流砥柱,让洛都山水之胜万古流芳。

全诗起承转合布局,句与句、联与联之间衔接紧密,意脉连贯,没有断裂。

诗中运用了诗家语语序颠倒的变形处理,例如颈联,诗吟白园道,舟放峭崖根,这一联就运用了倒装的变形处理,增强表现力。诗吟、舟放,是宾语前置,白园道、峭崖根,是状语后置。这一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在白园道吟诗,在峭崖根放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1
发表于 2024-10-1 14: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可思议1 于 2024-10-2 10:31 编辑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1、词性活用2、语序颠倒
3、省略压缩
4、超常搭配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例如: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句主谓语倒置,本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那是下水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二,创作题: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五律 龙门山色
碧水夹山阙,长龙一脉雄。
石崖存古迹,龛像有遗风。
寺隐钟声远,波浮桥影融。
凭栏遥望去,恍入魏唐中。
根据作业要求,这首诗对龙门山色进行描写,首联破题,描写东西两山夹水,伊水东流宛如龙门的壮观景象,颔联队龙门石窟进行了近距离描写,石窟建在山崖上,是非常有名的名胜古迹,代表了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
颈联承接上联继续写景,对石窟周围的浮光桥影及古寺钟声进行了描写。具有画面感。结句抒情,加入了人的感官,在前边凭栏远眺,感受到了历史的痕迹。
整首诗脉络比较清楚,对仗比较整齐。
“寺隐钟声远,波浮桥影融。”用了诗家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3
发表于 2024-10-1 16: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白驹组19-山茶花哈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中对诗家语一般做那些变形处理?
答:古诗词作品中对诗家语的变形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性活用:诗人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等,这些变形往往能形成独特的诗眼,使诗歌更加传神。
2. 语序颠倒:为了符合诗词的格律和韵律,诗人会颠倒词语的常规顺序,如主谓颠倒、宾语前置等,形成特殊的句式结构,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3. 词语省略:为了诗歌的简洁凝练,诗人会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词语,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填补,从而丰富诗歌的意境。
4. 超常搭配:诗人会突破常规的词语搭配习惯,形成超常搭配,这种搭配看似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能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出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这些变形处理手法,共同构成了古诗词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2)举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和满足诗词格律要求而对语言进行的艺术加工。这种变形处理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改变词性、颠倒语序以及省略句子成分等。
诗人常将形容词用作动词,赋予其动态意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意为绿色,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吹绿”,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带来的生机盎然之景。
倒装句,即颠倒语序,也是诗词创作的变形方式。如杜甫的《秋兴八首之八》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正常语序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作者却把“香稻、碧梧”提到前面来强调突出盛世。
此外,省略句子成分也是诗家语的重要特征之一。诗人为了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境的深远,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让读者在联想和想象中填补空白,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就省略了主语“我”,却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二,创作题: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七律 龙门山色
白驹19-山茶花哈
龙门寻景甲辰秋,久盼洛都正远游。
草木葱笼鸾婉啭,山青水秀阙中流。
赋诗夺锦传佳话,别墅偷欢剿共谋。
斗转星移三昼过,疑眸误点尽淹留。
首联实写,点时去龙门有时间及期盼已久的心情。颔联实写,描写到了龙门对山水的所见所闻。颈联虚写,变换角度所见的龙门石窟,所见的古今石窟精美多而精,想起了武则天赋诗夺锦袍和将介石无妇在香山寺豪华别墅秘密布署“西北巢共”计划,衬托古今龙门的娱乐和密谋作用。尾联虚实结合,自已因留恋此地而误了回家的车只能滞留在那,可以更仔细地多玩一天的、品味此地美景的快乐心情,也可以是误点不能及时回家的焦急心理。“淹留”扣“远游”。
动词:游、啭、流、传、谋、转、移、过、留。
诗家语:草木葱笼鸾婉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5
发表于 2024-10-1 21: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白驹组作业
白驹26—霜叶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A,改变词性。(一)形容词的使动;(二)名词活用作动词;(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四)动词使动。
B,改变词序。(一)倒装。1)主语后置;2)宾语前置;3) 主宾倒置;4)定语挪前或挪后;5)状语置首或后置;6)介宾倒装。
(二)词句的超常搭配。
(三)句子的反常组合。
C省略压缩。1)答话蕴含问话;2)意象组合。
2、举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一),改变词性如:a,形容词使动: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绿”即是。b,名词活用作动词:“晚来天欲雪”中的“雪”,是下雪的意思,是名词作动词用。
(二)改变词序如:a,主语后置:“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即将主语“浣女”和“渔舟”置于后面。b,主宾倒装: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将“香稻”与“鹦鹉”倒装,“碧梧”与“凤凰”倒装。


二、创作题


七律•龙门怀古
文/霜叶


谁推崖壁开伊阙,紫气东来万象新。
百代香山留雅韵,千秋神佛渡生民。
龙腾伊水祥云袅,鲤跃龙门捷报频。
河洛文明真圣地,游人络绎四时春。


自评
首联,作者因感龙门山色绮丽壮观而突发奇想:是谁把横截伊水的崖壁推开,让东方的紫气风涌而入,使这伊洛流域成为风水宝地?
颔联承首联的伊阙,叙述龙门山色的具体事物。因为这宝地风水的绝佳,以致成为西来佛家的首选之地。龙门石窟的诞生,使得这本来紫气氤氲的人间佳境又为佛光普照!这也是诗人白居易看重的一点。白香山的进入,又将辉煌的盛唐的风雅与这龙门山色的自然景观及人文精神完美的融为一体。
颈联,在承接颔联的基础上,从龙门山色之本意,扩大描写的范围。历代帝王,正是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才使十三朝代“龙腾伊水”,将这里定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这种氛围,直接影响和熏陶着中州大地的子民,是这里成为人杰地灵的万众景仰之地,同时也大大刺激了志在功名的莘莘学子!这就出现了“鲤跃龙门捷报频”的鼎盛局面。
尾联。至此,我们不禁以怀古的激情和眼光追溯起河洛文明。
河洛文明,起源于以今天的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流域。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延续的河洛文明发展的总和。
我们为祖国五千多年的文明而自豪!同时也感恩我们的河洛祖先!
为什么“游人络绎四时春”?人们在欣赏“龙门山色”、“洛浦秋风”、体会“马寺钟声”的同时,内心一定有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寻根!瞻仰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圣地”。
这里是炎黄子孙发自内心朝拜的“圣地”!


本诗用韵格律无误,起承转合符合章法,韵字4/4符合要求,首字平仄5/3符合要求,无撞韵、挤韵、连韵,意脉连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4-10-3 12: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酒 于 2024-10-4 16:35 编辑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白驹21-凤鸣岐山第三讲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中对诗家语一般做那些变形处理?
答: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性活用:诗人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等,这些变形往往能形成独特的诗眼,使诗歌更加生动,传神。

2. 语序颠倒:为了符合诗词的格律和韵律,诗人会颠倒词语的常规顺序,如主谓颠倒、宾语前置等,形成特殊的句式结构,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3. 词语省略:为了诗歌的简洁凝练,诗人会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词语,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填补,从而丰富诗歌的意境。

4. 超常搭配:诗人会突破常规的词语搭配习惯,形成超常搭配,这种搭配看似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能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出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这些变形处理手法,共同构成了古诗词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2)举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和满足诗词格律要求而对语言进行的艺术加工。这种变形处理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改变词性、颠倒语序以及省略句子成分等。

在改变词性方面,诗人常将名词用作动词,赋予其动态意义,如“东边日出西边雨”中的“雨”,原意为雨水,这里用作动词,意为“下雨”,让人感触更深。

颠倒语序也是诗家语的一种常见变形方式,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多情应笑我”实际上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这种颠倒不仅满足了诗词的韵律要求,还突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此外,省略句子成分也是诗家语的重要特征之一。诗人为了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境的深远,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让读者在联想和想象中填补空白,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就省略了主语“我”,却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二,创作题: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创作题作业:
   
龙门山色图感吟
白驹21-凤鸣岐山
满卷风光凝目向,龙门未至已神游。
香山有色清心境,伊水无声散客愁。
石窟佛身千像妙,乐天居所几分幽。
封名炀帝今何在,胜景如林誉九州。

注明:此首诗的诗家语运用方面,“满卷风光凝目向”运用了语序颠倒的方法,突出了龙门山色图的美,龙门美景尽收眼底,引入入胜。

自评:
格式韵律无误;
无撞韵挤韵连韵;
此首在韵脚上都做得很好,韵字阴阳平衡,首字平仄4/4,处理得非常好。

起句“满卷风光凝目向”破题准确,奠定了赞美的基调;承句“未至已神游”看图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龙门山色的赞赏之情。
在作者的眼里香山是有色的,是有生命力的;伊水是隽永秀丽的,是有情的。怡情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忘却尘世的烦恼。青山绿水间的千龛佛像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幽静的乐天居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看着这美图美景不由人心生感慨。为龙门命名的隋炀帝早已作古,功名利禄如过往云烟。只有这大好的河山净化心灵,永远给人以美好与宁静。
整首诗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脉清晰流畅,通过对龙门山色的赞赏,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然、追求自由和平静的思想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6

帖子

3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6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4 22: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快乐蝴蝶 于 2024-10-9 20:34 编辑

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 09一云飞 第三讲作业
一、        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
A、改变词性:(1)形容词使动(2)名词活用作动词(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动词使动。
B、改变词序:
(一)倒装
(1)主语后置(2)宾语前置(3)主宾倒装
(4)定语挪前或挪后(5)状语置首或后置(6)介宾倒装。
(二)词句超常搭配
(三)句子反常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原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得樱桃红了,芭蕉绿了,
(2)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雪,名词使动,下雪。
(3)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容词作动词,吹绿。
(4)动词使动,孟浩然的“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鸣,使动用法,风吹得木叶发出鸣声。
(5)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用了主谓倒置,本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6)宾语前置,杜甫的“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这里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香雾湿云鬓,清辉寒玉臂”。
二自创题
七律  龙门山色
翠幕轻撩作胜游,龙门山色醉人眸。
峰峦夹岸形如阙,桥石卧波画泛舟。
佛像千龛惊海外,禹池一座隐山头。
登高极目情难尽,不觉晚霞送水流。
自评:
这是一首描绘龙门山美景的七律诗,我试图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龙门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联“翠幕轻撩作胜游,龙门山色醉人眸。”以轻松愉悦的笔触拉开了游览的序幕,。龙门山色之秀,令人陶醉,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 颔联“峰峦夹岸形如阙,桥石卧波画泛舟。”进一步描绘了龙门山的山水之美。峰峦夹岸,形如阙门,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桥石卧波,画泛轻舟,其中画泛轻舟这句倒装,拟展现龙门山水的独特魅力。 颈联“佛像千龛惊海外,禹池一座隐山头。”则引入了龙门山的历史文化底蕴。佛像千龛它的雕琢艺术名扬海外;禹池一座,隐于山头。这两句诗展现了龙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全诗更加丰富多彩。 尾联“登高极目情难尽,不觉晚霞送水流。”以登高望远的视角,抒发了对龙门山美景的无限眷恋。情难尽,表达了对龙门山美景的深深喜爱;不觉晚霞送水流,则进一步以时间的流逝,来映衬作者对龙门山美景的留恋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8

帖子

2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8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4 06: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白驹07-始俑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中对诗家语一般做那些变形处理?
答:古诗词作品中对诗家语的变形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性活用:诗人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等,这些变形往往能形成独特的诗眼,使诗歌更加传神。
2. 语序颠倒:为了符合诗词的格律和韵律,诗人会颠倒词语的常规顺序,如主谓颠倒、宾语前置等,形成特殊的句式结构,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3. 词语省略:为了诗歌的简洁凝练,诗人会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词语,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填补,从而丰富诗歌的意境。
4. 超常搭配:诗人会突破常规的词语搭配习惯,形成超常搭配,这种搭配看似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能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出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这些变形处理手法,共同构成了古诗词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2)举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和满足诗词格律要求而对语言进行的艺术加工。这种变形处理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改变词性、颠倒语序以及省略句子成分等。

在改变词性方面,诗人常将形容词用作动词,赋予其动态意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意为绿色,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吹绿”,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带来的生机盎然之景。

颠倒语序也是诗家语的一种常见变形方式,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多情应笑我”实际上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这种颠倒不仅满足了诗词的韵律要求,还突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此外,省略句子成分也是诗家语的重要特征之一。诗人为了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境的深远,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让读者在联想和想象中填补空白,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就省略了主语“我”,却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二,创作题: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创作题作业:
    龙门山色
文/白驹07-始俑

霞蔚云烝好个秋,龙门山色眼中收。
二山对峙飞红叶,一带横穿翔白鸥。
鸟语声声人欲醉,花香阵阵韵长流。
风光可把心尘洗,消得人间无数愁。

诗家语运用方面,如“飞红叶、翔白鸥”主谓颠倒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与美感。

自检:
格式韵律无误;
无撞韵挤韵连韵;
此首在韵脚上都做得很好,韵字阴阳平衡,处理得非常好。

自评:
这首《龙门山色》起句点明地点与季节,奠定赞美基调;承句进一步展现龙门山的地理特点,转句通过听嗅的通感手法去描绘龙门山色之美,意脉连贯。结句”抒发感慨,收束全篇,意脉无断裂。整体起承转合流畅,意脉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2

帖子

2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5 21: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微 于 2024-10-15 21:26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白驹-紫微子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古诗词中对语言的变形处理一般有
A、 改变词性:如,形容词的使动,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动词使动用法
B、改变词序:
(一)倒装(1)主语后置。(2)宾语前置。(3)主宾倒装。(4)定语挪前或挪后。(5)状语置首或后置。(5)状语置首或后置。
(二)词句的超常搭配
(三)句子的反常组合
C、省略压缩
(1)答话蕴含问话。(2)意象组合。


3、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一、改变词性,形容词的使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名词活用作动词,晚来天欲雪。二、改变词序(一)倒装(1)主语后置。“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宾语前置。“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3)主宾倒装。“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4)定语挪前或挪后。孤城遥望玉门关。(5)状语置首或后置。“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6)介宾倒装。“书剑身同废,烟霞吏共闲”中应为“同身”、“共吏”(二)词句的超常搭配,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三)句子的反常组合,“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二、创作题

龙门山色
龙门秀色远名扬,一水经流岁月长
石窟千年留胜迹,佛龛万座显灵光。
香山留永诗魂远,伊阙惊风客梦凉。
古邑今朝添丽景,游人如醉忘归乡。
自评:用韵下平七阳韵,三阴二阳,间隔排列,格律检测无误,无撞挤韵这些小病。首字平仄比4:4均合规范。首联起句点题定调总写龙门秀色,颔联细化具体写龙门石窟,颈联没有转继续写龙门名景香山、伊阙,与颔联结构并列互为补充。尾联上句入转,写今日龙门,结句总结归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904

帖子

29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3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20 20: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三讲律诗点评接龙

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七律•龙门秋韵
文/白驹13江南渔夫
龙门秋色美如画,万壑千岩(焕)绮裳。
晨雾微笼山影渺,晚霞斜映水波扬。
林中鸟语声声脆,陌畔花开阵阵芳。
此景只应仙境有,人间难得上天堂。

无笔生花简评:江南渔夫同学好,
首联:焕绮裳。焕字多余了。
颔联和颈联:是从看、听、嗅三个方面去写。这种方法是值得肯定的,赞一个。不过,粗糙了。你可以选择用“扇面对”。那样布局应该会更合理。再就是这两联并没有写出龙门的特色。放到其它任何景点都可以用。这是大忌,以后千万不要再犯。
尾联:你把“人间难得上天堂”给我翻译一下。看到这句我差点被你堵得上了天堂。

2.七律龙门风物
文/白驹06飘雪千山
山自巍峨水自流,镜光树色两相投。
风残石洞多来客,波老虹桥不尽舟。
武氏命题袍赐锦,乐天资寺话禅幽。
登临久看龙门晚,舒卷烟霞兴未休。

无笔生花简评:飘雪千山同学辛苦了!写得蛮好,没什么毛病。点个赞!

3.七律•龙门山色
文/白驹02-日出东南
洛阳盛景首推崇,伊阙龙门气势雄。
翠影岚光浮峭壁,佛龛精舍倚晴空。
时闻钟荡香山远,不断姿娇汉服红。
伫立遥思千古事,白园眠处念唐风。

无笔生花简评:辛苦了日出东方同学,能够把“龙门魅影”这张照片写成这个样子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了。
尾联:有凑字的嫌疑,是不是感觉没什么可写,于是梦回一下唐朝?想要提升,也需在尾联上下功夫。

4.七绝•龙门山色
白驹10-江海
龙门峻美入云天,丽水波流映翠巅。
石窟雕镌生古韵,岭峰叠嶂出幽烟。
朝霞升处金光耀,暮霭沉时紫气旋。
秀色凝眸无尽底,诗心亦醉酝佳篇。

无笔生花简评:江海同学好,
这首诗写得蛮好。再接再厉!

这次作业2号和4号作品写得还不错!尤其是2号。3号嘛,差一点点。
当然以上都是我个人的感觉。文无第一。写诗很多时候是凭感觉,读诗也是凭感觉。3号同学尾联那样去写或许就是因为他有那样的感觉。我觉得不好,并不代表其他人也觉得不好。所以请他最好还是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我心依旧浅评:
5.七律•龙门秋色
白驹17-二顷田
古色龙门境比仙,精雕石窟佛宫连。
葱茏林木滋伊水,隐映云峰秀碧泉。
方客多情游画美,几人有意挽诗贤。
乐天葬此乐安地,好景香山长伴眠。

浅评:整首读之,一句一断,整体性不强,东拉一句西拼一句。一些用字需要多推敲。如:仙,单独用时,一般指仙人等,可以参看搜韵或百度注解。境比仙,导致境比仙,没读出是啥意思?另对仗上也是存在问题。秀在此处怎么理解呢?
建议:写完后,认真核查下,单独字的意思。力求精准表达。共勉。

6.五律•龙门风光
白驹22-闲坐听风
龙门景色奇,艳艳惹人迷。
秋染香山秀,晴连绿野低。
花开明两岸,鸟语落清溪。
石刻千年绝,古今才子题。

浅评:值得点赞,很好的一首。稍微多夸两句:一个奇字,诗眼。迷字句,顺承。景奇令人迷。中二联就奇、迷、艳艳之景展开。而后尾联以赞叹作结。第二,难得是作者注意到中二联节奏的变化。此处大赞。
建议:最后一句,有点流于空洞俗套了。可以归结到己来写。

7五律•龙门山色
白驹01一点春
龙门山色引人看,马寺钟声响未残。
伊水无弦琴万古,佛龛不墨画千般。
鸟飞阙塞一群白,花艳铜驼两岸繁。
宝地能留偏远客,清心润肺尽余欢。

浅评:诗已写好,不用评。稍微分析下:伊水无弦琴万古,佛龛不墨画千般。颔联激赏,不仅运用了比喻,且将有限转为无限。时空交织也有了。
好句。
建议:首句,引人看,是否用竞来看。一下子画面就跳跃起来。个见仅供参考。尾联,清心润肺,有点无出处了。前三联更像是怀古的写法,清心润肺,前文似乎缺少点铺垫。亦是个见仅供参考。

8.七律•龙门山行
文/白驹16-旧言
缓缓伊河过洛阳,青峰两岸野花香。
摩崖津渡随心远,锦鲤龙门绮梦长。
何处梵钟敲古寺,白园居士有文章。
骚人墨客知多少,一日山行隋到唐。

浅评:切笔处,很好。用缓缓二字,也很好。历史感,故事感也就尾随伊河而来。起句真好。承的也不错。一日山行隋到唐。既是实写,又充满历史感,故事性。总括得很好。
建议:绮梦对随心,可能不够严谨。且锦鲤龙门绮梦长,表意不明。颈联何处梵钟敲古寺,应是何处古寺敲梵钟。下句该怎么对呢?是不是再推敲推敲下。
尾联二解:风雅的人士能知道多少呢?一日山行所见几乎是隋唐的遗迹。
风雅的人士所题的关于石窟的诗句知道多少呢?从隋到唐。

辛苦一帆风顺老师点评
@全体成员

9.五律•龙门有怀
白驹15-洗尘
洛都山水胜,八景首龙门。
禹圣开伊阙,石雕融艺魂。
诗吟白园道,舟放峭崖根。
鱼跃兴华夏,中流待后昆。

一帆风顺浅评:这首诗立意明确,以洛阳龙门为主题,表达对华夏文明的赞美及对后人传承的期待。结构清晰,首联点题,颔联述历史与艺术魅力,颈联诗家语的运用从文学与景观丰富形象,尾联升华主题。语言优美,用词精准且富有节奏感,表现手法多样,用典故增文化内涵,象征手法,诗家语的运用,寓意深刻,不错。

10.五律•龙门山色
白驹 23-静女
层崖谁凿断,阙塞起龙吟。
月色云台静,钟声马寺深。
波平浮棹影,翠削列松林。
遥想香山士,方知尘外心。

一帆风顺浅评: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诸多亮点。立意上,通过对不同景致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悠远、超脱尘俗之感。结构方面,首联以设问起笔,引出阙塞之地的龙吟之象,极具吸引力;颔联描绘云台的月色静谧与马寺钟声的幽深,营造出宁静的氛围;颈联呈现波平棹影与松林翠色,画面感十足;尾联借香山士表达对尘外之心的向往,升华主题。语言优美,“凿断”“浮”“削”等用词生动,“月色云台静,钟声马寺深”对仗工整。表现手法上,设问开篇引人入胜,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烘托出特定的氛围,以香山士象征尘外之心,富有深意。整体而言,是一首佳作。

11.七律•秋游龙门景区
白驹11一烟波散人
两山夹峙如门阙,伊水穿行若应龙。
石窟千年存石像,神都一度觅神踪。
相看胜景客情载,浅醉澄波秋色浓。
古韵风光撩望眼,琵琶丹木隐吟筇。

一帆风顺浅评:这首诗在写作上颇具特色。立意上,展现了龙门的壮美景色与深厚历史底蕴,同时流露出对其的喜爱与沉醉之情。结构清晰,首联描绘龙门两山夹峙、伊水穿行的独特地貌;颔联提及石窟石像与神都神踪,凸显历史文化内涵;颈联写赏景之客情与秋色之浓,从人的感受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角度进一步丰富画面;尾联以古韵风光和隐于其中的吟筇收尾,给人以遐想。语言优美,“夹峙如门阙”“穿行若应龙”等表述生动形象,“相看”“浅醉”等词增添了情感色彩。表现手法上,运用比喻,如“伊水穿行若应龙”,使画面更具动感;通过对景与人的描写,情景交融。不错。

12.七律•龙门怀古
白驹26-霜叶
谁推崖壁开伊阙,紫气东来万象新。
百代香山留雅韵,千秋神佛渡生民。
龙腾伊水祥云袅,鲤跃龙门捷报频。
河洛文明真圣地,游人络绎四时春。

一帆风顺浅评:此诗立意高远,结构清晰。首联设问引题,颔联述历史文化,颈联绘祥瑞之象,尾联赞河洛文明。语言生动,表现手法丰富,是佳作。

13.龙门山色图感吟
白驹21-凤鸣岐山
满卷风光凝目向,龙门未至已神游。
香山有色清心境,伊水无声散客愁。
石窟佛身千像妙,乐天居所几分幽。
封名炀帝今何在,胜景如林誉九州。

老憨简评;格律无误,对仗工稳,起承转合顺畅自然。注意了首字韵字的选用 符合作业要求,很不错 当赞,有字当酌。

14.七律龙门山色
白驹19-山茶花哈
龙门寻景甲辰秋,久盼洛都正远游。
草木葱笼鸾婉啭,山青水秀阙中流。
赋诗夺锦传佳话,别墅偷欢剿共谋。
斗转星移三昼过,疑眸误点尽淹留。

老憨简评;脉络清晰 ,起承转合顺畅自然,能清晰的表达对龙门山色的喜爱,对仗,首字尚可,韵字阴阳平没有调开,流和留同音最好不要同时用.洛字应用平时字,此句孤平了,很有功底 .整体看很有功底 很不错了。

15、五律龙门山色
白驹09-不可思议
碧水夹山阙,长龙一脉雄。
高崖存古迹,龛像有遗风。
寺隐钟声远,波浮桥影东。
凭栏遥望去,恍入魏唐中。

老憨简评;语言流畅 脉络清晰,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意境笔法俱佳。点赞。钟 韵字入诗了。远对东  当酌.

16七律龙门山色
白驹组09一云飞
翠幕轻撩作胜游,龙门山色醉人眸。
峰峦夹岸形如阙,桥石卧波画过舟。
佛像千龛惊海外,禹池一座隐山头。
登高极目情难尽,不觉晚霞送水流。

老憨简评;符合作业要求,首字 韵字 对仗起承转合都不错。结句很美,首句当酌。整体看  有功底,有潜力。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6:51 , Processed in 0.0682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