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乐蝴蝶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三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3 11: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村44评阅加强班第三讲作业创作题点评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1、五律 · 龙门山色
文/柔荑21-我在路上
伊阙峰峦秀,龙门紫气浮。
石龛千佛立,涧水一川流。
霞染禅林晚,风吟古寺秋。
山川皆入画,胜景意难收。

顺眼阳光老师点评:
韵脚阴阳比例为2:2,比例完美!
首字平仄比例为5:3,比例合适。
起句总写,破题准确。中二联对仗工整,词语结构缺乏变化。诗句画面感很强,动词形容词:浮,收,吟,用得不错。转句山川对应峰,关联准确。七转八合衔接合理,结尾虽然立意寻常,但是比较工整,尚好!继续加油!

2、五律•龙门石窟
疏影26-寥词客
石壁千龛佛,龙门二水分。
溪喧连日雨,影倒一天云。
古寺迎新客,清香礼老君。
灵山横伊阙,胜迹久传闻。

顺眼阳光老师点评
韵脚阴阳比例为2:2,比例完美!
首字平仄比例为4:4,比例完美!
审题包含两部分:龙门和石窟。其中龙门是特定方位词语,重点是石窟。题目是龙门石窟,起句破题准确。但是结构上,描写石窟应该放在龙门之后,压轴出场。也就是说,第一二句更宜调换位置。中二联对仗工整,词语结构错落有致。分别写出了龙门和石窟的景色,风景优美,画面感很强。动词形容词:喧,迎,倒,横,礼,用得不错!七转八合,灵山对应古寺,千佛,关联准确合理。结尾含蓄蕴藉,但是缺乏新意。



3、五律•龙门山色
柔荑12-起风了
选胜何须远,闲来南陌游。
两山相对峙,伊水自中流。
嵌壁窟龛众,卧波桥影浮。
平生厌尘俗,到此忽悠悠。

顺眼阳光老师点评
韵脚阴阳比例为1:3,比例合适。
首字平仄比例3:5,比例合适。
题目是龙门山色,起句起得拖泥带水,废话连篇,建议删除。起句直接破题更精准。中二联对仗工整,词语结构缺单一,乏变化。由于起句导向失败,中二联景色衔接得突兀。脉络紊乱,空间布局不合理:山——水——山——水。前文没有铺设尘俗,转句转得突兀。七转八合衔接合理,结尾过于随意了。修改一下会更好看,加油!

4、五律•龙门古迹
柔荑01-小松
仞顶迎风立,川流足下腾。
空山藏古迹,半壁刻禅僧。
战鼓催军勇,寒门跃鲤兴。
游人观到处,敬畏自攀升。

顺眼阳光老师点评:
韵脚阴阳比例为3:1,比例合适。
首字平仄比例为4:4,比例完美!
题目是龙门古迹,审题:龙门的古迹。起句仞是山,川流是水,破题准确。整首诗词采用分分总的写法,空间布局存在不合理:山——水——山,安排紊乱。可以先水后山更合适。中二联对仗工整,词语结构单一缺乏变化,四平头。七转八合衔接合理。结尾含蓄蕴藉,符合诗词要求。
修改一下会更好看,加油!

5、五律•龙门风光
柔荑05-无形无相
长桥卧淼飞空跨,伊水吟歌荡碧粼。
日照波光流灿灿,河翻峰影颤频频。
窟龛嵌壁留千古,郁峭叠山添墨新。
此景当疑入仙境,人间胜迹出凡尘。

顺眼阳光老师点评
韵脚阴阳比例为1:3,比例合适。
首字平仄比例为5:3,比例合适。
题目是龙门风采,审题一下,是写龙门景色的。起句直接描写龙门景色,破题准确。诗词存在大量的废字,显得臃肿。比如:日照波光流灿灿=流光,飞空跨中空字可以删除。中二联对仗工整,词语结构错落有致。频字凑韵。添墨新斟酌一下。空间布局合理,最好分一下虚实,不要一个物体描写两遍。整体看废字过多,堆砌感十足。转句不够精炼,结尾缺乏新意,旧调重弹。修改一下会更好看,加油!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6、七律•龙门山色
柔荑29-高山峻岭
东西夹峙水争流,石洞开雕续数秋。
卢舍光明余十米。洛神久远尽仙游。
香山古寺松林翠,矗立云边竹院收。
碧色飞泉莺语婉,龙门景物醉双眸。

老晕子老师简评:“石洞…”句、“矗立”句建议再推敲一下、个见。)

7、五律•龙门山色
柔荑18—爱国者
久慕龙门美,今朝伊阙来。
青山云下耸,绿水斧中开。
石窟寻陈迹,梵音环古台。
清风多兴致,微雨浥尘埃。

老晕子老师简评:符合作要求、继续加油!)

8、七律·龙门山色
——题图
柔荑17-铁马秋风
浩浩伊河断碧峦,千秋胜境起心澜。
西崖石刻佛光灿,东谷白园诗意漫。
已览香山禅似梦,还看劲柏势如磐。
自然古迹相辉映,拍照频频忘力殚。

老晕子老师简评:“断碧峦”“禅”“自然古迹”建议再推敲一下,个见。)

9、七律·龙门山
柔荑06-戏墨花开
伊阙映苍穹,龙门景不同。
翠微飞白鹭,绿水戏轻鸿。
千佛慈悲显,万松意蕴崇。
客来思不返,愿欲一山翁

老晕子老师简评:“绿水…”句建议再推敲一下,个见。

10、龙门山色
柔荑11-雨的旋律
伊阙水山秀,云深四望迷。
松风传古韵,岩壑隐仙机。
鲤跃成龙处,波翻映日奇。
此景谁能解,悠然入我诗

老晕子老师简评:“伊…”句、“成龙处”建议再推敲一下,个见。)

小渔村44评阅加强班第三讲作业创作题接龙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11、七律*龙门揽胜
文/烛光
北岭琵琶吟俗白,西山石窟淌珠泉。
龙门轻启芳华醉,春幕掀开彩蝶翩。
漠漠穹空凭傲雁,阴阴绿色布新田。
晴川一览琼涯近,旭日辉盈广夏妍。

千里简评:
全篇没有重点,没有立意主旨,写景没有取舍剪裁,是看到什么写什么的景色罗列,没有层次。二句后三字需斟酌,是否“淌珠泉”是实景,写在此处的目的是什么?为谁写来?物象必须要围绕立意来选取,不能凑词凑韵。“醉”滥用落俗,动不动就用“醉”这是懒于炼字。尾联亦然,“琼涯”之于龙门并非咫尺,即便是夸张亦不能悖理。尾句妥妥的凑句,未见与题中龙门有何关系,就算是是龙门实景也是属于看见啥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全然不知道作何用,为谁用。律诗,也是如绝句一样要围绕立意来以“起承转合”的章法来组织语句的。多读和分析揣摩前人名作品,看看名篇的写作赏析。另外,“情志是的血液,无情之诗就如失血的躯体,纵多装扮也是僵尸。有情则诗生,无情则诗死。”——引用诗词前辈的精辟言论以共勉。

12、龙门山色
文/柔荑07时光已老
层峦耸翠鸟声溶,夹峙中流百万峰。
山卧云烟藏古寺,水开岩壑跃苍龙。
西来大佛年年渡,欲尽浮生念念凶。
俯瞰天门谁得醉,风光无限夕阳钟。

千里简评:
通篇写得诗意流畅,写景得雄浑壮丽的气势,画面感强读者展开想象,美景如在眼前。只可惜一个“醉”字烂俗,亦是属于动不动就用“醉”来表达情感的懒字,众多人如此用就显索然无味,“纵是红烧肉味美,吃多了也是腻得难以下咽。”

13、七律 龙门山
文/柔荑13-秋霁
洛阳伊阙古龙门,千佛慈悲守众魂。
苦渡真心传圣意,频拈莲指谢神恩。
山环杨柳白园处,水送琵琶子夜痕。
唱彻东都歌一曲,今朝怎可旧观论。

千里简评:
前半部写得不错,后半部就需要再打磨一番了。颈联“杨柳、送琵琶、夜痕”似乎写的是送别,这与前半部的龙门胜景中透出来的“佛意”不相关,如此立意不统一而意杂。尾句的议论来得突兀,前无铺垫。前后两部分近于各说各话,且都只说了一半。一首诗不可意杂,一首诗表述清楚一个立意即可。囫囵吞枣不如细嚼慢咽品出意味来。

14、龙门山色
文/柔荑09-东方烛明
久慕龙门景,石窟万佛呈。
梵音歌古调,风语道今荣。
伊水闲云卧,香山野鹤鸣。
传承多少事,尽墨也难倾。

千里简评:
语句通顺,语意流畅,需要注意的是,二句格律不对,“石窟”为入声字,但其为固有名词,平仄可放宽,合格律亦是考虑的。可再斟酌的是“歌”,于佛教道场而言显得不够庄重,或可用“传、听”。结句也可以再打磨,结得轻了显得力弱,不够深沉厚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4
发表于 2025-2-17 14: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三讲作业
柔荑03-班玛卓玛
下面布置作业:
一、问答题
1、古诗词作品对语言一般做哪些变形处理?
答:
一、改变词性。
(一)形容词的使动。(二)名词活用作动词。(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四)动词使动。
二、改变词序。
(一)倒装
①主语后置。②宾语前置。③主宾倒装。④定语挪前或挪后。⑤状语置首或在置。⑥介宾倒置。
(二)词句的超常搭配
(三)句子的反常组合
三、省略压缩
(一)答话蕴含问话。(二)意象组合。
2、举实例说说诗家语中的变形处理。
答: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留下空白,让读者补充完善。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份感、苍凉的意境。
二、创作题
请参照以下资料,以龙门山色为意,展开想象,创作律诗一首,五律七律不限,题目、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参考图片加以发挥。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附学习资料:
龙门,古称伊阙,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称“龙门”。 [1]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伊阙两岸分别是龙门山和香山。龙门山上便是著名的龙门石窟,香山上是白园──白居易葬于此地。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洛阳南郊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名“伊阙”。隋唐时遥对皇宫南门,又称龙门。这里山清水秀,以瑰丽的石窟艺术蜚声海内外。西山又称龙门山,为石窟精华所在,还有珍珠泉、禹王池等名胜。东山又名香山,因出产香葛而得名。其北为琵琶峰,因平面形似琵琶而得名,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所在地。峰南为香山寺。雄伟的石拱桥犹如长虹卧波,横跨龙门口上,凭栏四顾,只见如画青山矗立两岸,清澈的河水潺潺北流,山上林木葱茏,鸟鸣婉转,碧泉飞溅,滚珠落玉。人间仙境般的美景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趋之若鹜。

五律•龙门
柔荑03-班玛卓玛
一桥兼碧水,两岸自奇峰。
石窟龙门聚,香山寺庙逢。
听经于拜佛,访胜可穿松。
赏景优游觉,清心念到从。
自评:格律平仄无误,每句首字平仄比3/5。韵字正确在同一韵部,韵字阴阳比2/2。起句整体地形面貌,大的环境。承句具体说明两岸特有的,最有代表性两处景点。转句落到人的行为上,身临其境。合句描写了精神领域,情绪和感爱。意脉无有断裂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6:51 , Processed in 0.0843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