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255|回复: 19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四讲作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0-9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四讲作业
一、问答题:
从大量流传的古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二、创作题
在这个金秋送爽、红叶满山的季节,以红叶诗行为主题,秋季,是收获的喜悦,是活力的绽放,是踏秋的精彩。我们可以邀丹桂、金菊、鸿雁、秋水长天、落叶、蒹葭等秋日意象入诗,以红叶为笺,以真情为墨,合理展开想象,创作格律诗一首,五律、七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三、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  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  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四、班级安排作业时间一周时间,交作业截止下周三19点前。创作题作业时间四天时间(周四至周日20点前),写好作业自己检查格律,在小组接龙,不在小组接龙作业班级不安排点评。累计三讲作业不交者,班级清理。

0

主题

584

帖子

5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8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1 18: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四讲作业
柔荑25-高山峻岭
一、问答题:
从大量流传的古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答:一种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
另一种是触景生情或即景抒怀。
第三种是移花接木和大写意画的溶会,故称之“虚实相融”。


二、创作题
在这个金秋送shuang、红叶满山的季节,以红叶诗行为主题,秋季,是收获的喜悦,是活力的绽放,是踏秋的精彩。我们可以邀丹桂、金菊、鸿雁、秋水长天、落叶、蒹葭等秋日意象入诗,以红叶为笺,以真情为墨,合理展开想象,创作格律诗一首,五律、七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三、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  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  意脉不可断裂。   
7)不少于100字。
七律•红叶
文/张俊领


石径红霞滿地新,千山翠幕染霜珍。
秋声宿雾摧枝打,夕照轻风起舞频。
美景偶来诗得句,流光却喜故林巡。
初心守志归根土,笑等轮回再作春。
自评:用韵格律无误。
首联先说眼前看到的景色,遥望远山,夏季的翠绿被秋霜浸染成了红色。颔联顺承首联之境,经过秋风和宿雾的敲打,黄昏时分,轻风把片片红叶托起,在空中翻转舞蹈,犹如一只只漂亮的红蝴蝶。此时,我走在故乡的园林中,触景抒怀,偶得诗句。看到一片片落叶归根树下,情愿化作肥料,滋养母亲(大树),岂怕粉身碎骨,在寒风冷雨中寂寞地守护着根土,等待来年再作枝头春。
总之,语言直白,含蓄不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0 22: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四讲柔荑组作业
柔荑21-我在路上
一、形象思维的三种形式:
(1)一种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2)触景生情。
(3)移花揭幕。

二、创作题
在这个金秋送shuang、红叶满山的季节,以红叶诗行为主题,秋季,是收获的喜悦,是活力的绽放,是踏秋的精彩。我们可以邀丹桂、金菊、鸿雁、秋水长天、落叶、蒹葭等秋日意象入诗,以红叶为笺,以真情为墨,合理展开想象,创作格律诗一首,五律、七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七律·红叶
千山霜染醉秋瞳,万壑丹枫映碧空。
风拂枝头摇赤焰,霞披岭上舞霓虹。
林深径曲迷sao客,寺隐钟悠唤旅鸿。
莫负斑斓佳景在,诗心一片韵无穷。

自评:这首格律 韵部正确,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千山红叶的美景,霜染秋瞳,丹枫映空,风拂赤焰,霞披霓虹,林深径曲,寺隐钟悠,每一句都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最后的‘莫负斑斓佳景在,诗心一片韵无穷’更是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珍惜和对诗意的追求,但是个别词句还需斟酌,请评阅老师斧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7

帖子

1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7
发表于 2024-10-11 17: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四讲柔荑组作业
柔荑05-无形无相


一、形象思维的三种形式:
(1)一种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2)触景生情。(3)移花揭幕。


二、创作题
在这个金秋送shuang、红叶满山的季节,以红叶诗行为主题,秋季,是收获的喜悦,是活力的绽放,是踏秋的精彩。我们可以邀丹桂、金菊、鸿雁、秋水长天、落叶、蒹葭等秋日意象入诗,以红叶为笺,以真情为墨,合理展开想象,创作格律诗一首,五律、七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七律·秋色
菊陪寒露庆丰获,似血枫红染岭头。
鸿雁何因群慢舞,斑斓盛景绘金秋。


自评:这首小诗格律无误,用韵无误,每句的首字平仄平衡没有撞韵挤韵连韵;描写了秋天霜染红枫山上岭头到处都是斑斓色彩的优美的金秋景象。首联写的是 因秋天到了菊花开放 伴随着天气逐渐变凉,像珍珠一样的露珠都在庆贺着丰收的美景,更因为天气逐渐的转冷 深秋露珠变成了寒霜,寒霜染红了枫叶,红叶燃红了山川岭头好一幅金秋盛景 第三句写的是大雁都因为秋天的美景成群结队的起舞,第四句总结全篇说大自然将这么一幅优美的金秋画卷描绘了壮阔的秋天景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44

帖子

5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2 15: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寥词客 于 2024-10-13 15:34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四讲作业:
疏影26-寥词客
1、问答题:
从大量流传的古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答:第一种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第二种叫触景生情或即境抒怀。但它不是对原物或原景的全息摄影,而对景物筛选、提炼、夸张之后,创作出的大写意画。第三种叫移花接木和大写意画的溶合,姑称之“”虚实相融”。
2、创作题
五律•红叶
疏影26-寥词客
登高纵秋目,淑景望无涯。
火似三霜叶,红如二月花。
一番寒雨过,几度夕阳斜。
摇曳随风去,明朝就到家。
自评:
用韵没问题,‌六麻韵适合表达自然风光、友情、访友等题材。经搜韵检测格律无误,韵字阴阳比例2/2,首字平仄符合要求(4/4)。首联切题写登高揽秋;颌联承写秋色,赞赏红叶之美;颈联转入情,概叹物态和年光变化之快;尾联抒发思家的情怀。“
登高纵秋目”、“火似三霜叶”两句采用改变词序的手法,“摇曳随风去,明朝就到家”采用了拟人手法,表达急切归家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74

帖子

10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1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10-12 16: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81452743 于 2024-10-12 16:34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四讲柔荑组作业:
柔荑12-起风了

一、形象思维的三种形式:
(1)一种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2)触景生情。(3)移花揭幕。

二、创作题
在这个金秋送shuang、红叶满山的季节,以红叶诗行为主题,秋季,是收获的喜悦,是活力的绽放,是踏秋的精彩。我们可以邀丹桂、金菊、鸿雁、秋水长天、落叶、蒹葭等秋日意象入诗,以红叶为笺,以真情为墨,合理展开想象,创作格律诗一首,五律、七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七律•红叶
柔荑12-起风了
露染霜摧不自轻,寒山十月更烘明。
如花何必春风至,似灼无须烟火生。
曾借樊川成绝唱,还携希冀出皇城。
丹霞一片甘为衬,且缀江天万里晴。

自评:这首小诗格律无误,用韵无误,每句的首字平仄符合5/3要求,没有撞韵挤韵连韵现象,用韵韵字符合2/3阴阳平衡。诗作起承转合符合章法,意脉没有断裂现象。首联从时间和环境条件写起,金秋十月,万物凋零,唯独红叶别具一格,更见风采。颔联则从烘明两字生发,用春秋对比手法突出了红叶的独树一帜,进一步补充说明首联。颈联用典,借红叶传诗写出了即使是红叶凋零,落入沟渠,但也携带希望,传信。尾联则进一步生发感情,即便面临秋季凋零,红叶也色彩斑斓,遍布生机,衬得江山如画,供游人赏心悦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6

帖子

1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1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2 16: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雨燕双飞 于 2024-10-12 17:12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四讲柔荑组作业
柔荑08-微雨燕双飞
一、形象思维的三种形式:
(1)一种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2)触景生情。
(3)移花揭幕。


二、创作题
在这个金秋送shuang、红叶满山的季节,以红叶诗行为主题,秋季,是收获的喜悦,是活力的绽放,是踏秋的精彩。我们可以邀丹桂、金菊、鸿雁、秋水长天、落叶、蒹葭等秋日意象入诗,以红叶为笺,以真情为墨,合理展开想象,创作格律诗一首,五律、七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五律•重阳登高寄怀柔夷08-微雨燕双飞
重阳天地阔,山水觅清欢。
枫叶遮岩径,茱萸插桂冠。
鸿飞离影远,霞散菊香残。
极目登高处,岚烟已渐寒。

自评:以重阳日游览天地辽阔的山水景色起句,总领全篇;承句进一步描写登山途中景色及编戴花冠插饰茱萸的旅程,以景语抒发旅途的愉悦心情;颈联以远景的雁阵逐渐拉回到眼前的彩霞黄菊,为结句做铺垫;尾联以登高游览的感受作结,感叹一天的夕阳西下、一年的春华秋实、以至于人的一生也一样会随着季节的变换而韶华渐逝、青春不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6

帖子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2 17: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四讲作业
柔荑17-铁马秋风

一、问答题
从大量流传的古今诗词来看,形象思维的运用,大致有哪三种情况?
答:一是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二是触景生情或即景抒怀;三是移花接木和大写意画的溶会,故称之“虚实相融”。

二、创作题

五律•红叶诗行
柔荑17-铁马秋风

漫步枫林岸,丹红接暮天。
云飞遥嶂里,雁过断霞边。
波浪粼粼影,蒹葭淡淡烟。
踏秋心自醉,诗韵满山川。

以下是对这首诗中诗家语的分析:
(1)“丹红接暮天”:此处丹红之前省略了枫叶,“丹红”一词较为凝练地表达了枫叶的红色,属于诗家语的运用。通常在日常语言中可能会更具体地表述为“枫叶的红色连接着傍晚的天空”等,但用“丹红”则更简洁。
(2) “云飞遥嶂里,雁过断霞边”。云飞、雁过后面都省略了“于”,使句子更凝炼。
(3)“断霞”。“断”字采用了移用的手法,给晚霞赋予了一种独特的形态感,不是完整的一片晚霞,而是仿佛被截断般,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诗意。
(4)“波浪粼粼影,蒹葭淡淡烟”,名词性词组组合,采用列锦绣的修辞手法,省略了动词,使句子十分凝炼。
(5)“诗韵满山川”:“诗韵”一词较为抽象,属于诗家语。它将诗歌的韵味具象化,仿佛可以充满山川,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另外,“满”字,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句子更有动感。

自评:
(1)这首《五律•红叶诗行》格律严谨,用韵准确。全诗押平水韵下平一先韵,格律方面符合五律的要求。
(2)起句“漫步枫林岸”,自然引出秋日之景,为全诗奠定基调。承句“丹红接暮天”进一步承接首句的枫林,描绘枫叶之红与暮天相映的壮丽画面。“云飞遥嶂里,雁过断霞边”两句转得巧妙,承接第二句的“暮天” 将视角从地面转向天空,丰富了景致。合句“踏秋心自醉,诗韵满山川”收束全诗,表达出诗人沉醉于秋景、诗韵四溢的情感。
(3)韵字阴阳平衡方面较为和谐。
(4)全诗无撞韵、挤韵、连韵现象。
(5)首字平仄基本符合  5/3 要求。
(6)意脉连贯,从枫林之景到天空之象,再到踏秋之感,一气呵成,毫无断裂之感。整首诗意境优美,展现了秋日的绚丽与作者的雅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9

帖子

7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3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2 19: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四讲柔荑组作业
柔荑18—爱国者
一、形象思维的三种形式:
(1)一种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2)触景生情。
(3)移花揭木。

二、创作题
在这个金秋送shuang、红叶满山的季节,以红叶诗行为主题,秋季,是收获的喜悦,是活力的绽放,是踏秋的精彩。我们可以邀丹桂、金菊、鸿雁、秋水长天、落叶、蒹葭等秋日意象入诗,以红叶为笺,以真情为墨,合理展开想象,创作格律诗一首,五律、七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五律•虎峰岭红叶
柔荑18—爱国者
哪个精心剪,如燃火样红。
娆娆秋色里,烈烈夕阳中。
小径藏佳丽,重山沐好风。
百花零落后,独自曳苍穹。

自评:格律韵字正确,韵字阴阳比例2:2完美,首字平仄比例3:5合适。首句以问句起,但这个问是不需要正规回答的,人人都明白的。颔联是直观看到的景色。颈联用佳丽喻红叶的美,好风表现秋天晴日的风也是美好的,红叶沐浴在金风里也是惬意的。尾联感叹百花凋零后只有红叶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感觉。不足之处是诗味少,没有技巧,给人平淡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3

帖子

3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0-13 06: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四讲柔荑组作业
柔荑13秋霁

一、形象思维的三种形式:
(1)一种叫“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
(2)触景生情。
(3)移花接木。

二、七绝 秋思
文/柔荑13秋霁
题叶相思子夜愁,为君风冷又登楼。
山川萧瑟一行雁,不见归人独小舟。
(自评:由题诗红叶开篇,引出思念之情。秋天满目萧条,外出去的人不见回来,只有停泊的小船。没有新意。65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02 , Processed in 0.0762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