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0-23 20: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乡音未改 于 2024-10-23 20:31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四讲鹿鸣组接龙作品汇总,共15首,以接龙顺序排列:
创作题
在这个金秋送爽、红叶满山的季节,以红叶诗行为主题,秋季,是收获的喜悦,是活力的绽放,是踏秋的精彩。我们可以邀丹桂、金菊、鸿雁、秋水长天、落叶、蒹葭等秋日意象入诗,以红叶为笺,以真情为墨,合理展开想象,创作格律诗一首,五律、七律、绝句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并加以自评。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自评要求:
1) 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 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 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 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要求。
6) 意脉不可断裂。
7) 不少于100字。
1、赏红叶
江山易改
布彩疑萧瑟,登高失雁鸣。
霜岩偏病态,秋木作春酲。
世慕烟霞色,诗迷火焰情。
相思同驻马,可得入蓬瀛。
六月清荷浅评!格律无误,首字平仄5/3,符合要求。题目是赏红叶,应该是一种明快喜悦的心情,但是前四句色调偏冷,找不到一点赏的影子。颈联开始靠近主题,但是上下分句之间意思太近,没有宕开一笔去写,只是泛泛而谈!尾联不错,留有余白,回扣主题,非常出彩。如果能将前两联再打磨一下,就很完美了!继续努力!
2、五律•吟枫叶
文/心中有爱
凭秋染碧丛,昂首向苍穹。
着色凌霜烈,留痕沐露葱。
满山添境界,万树绽丹枫
暮节悲离事,婆娑独俏红
六月清荷浅评!格律无误!首字平仄4/4,符合要求。首联切题,感觉丛不妥,枫一般是树,不可以称之为丛,此处再酌一下!颔联承接,对仗工整,留痕再酌一下,颈联上分句挺好,下分句丹枫对境界词性不符。尾联暮节指秋季吧,暮节悲离事,也说的过去。下联意境虽好,格局弱了点,还有提升空间!总体还是不错的!细节处再打磨一下还是可圈可点的!另外,不要忘了写标点符号。继续努力!
3、五律·枫山赏秋
文/鹿鸣03-雨霖铃
时序寒秋至,枫山换靓装。
清溪浮树影,彩叶浴斜阳。、
驻足闻林语,攀岩入鹤乡。
身临童话境,心醉弄诗行。
六月清荷浅评!格律无误!首字平仄6/2,不符合作业要求,下次注意。中二联虽对仗工整,但是结构没有错开,都是212结构。且颈联与主题没有多大联系,此处用典入情最好,一味写景,显得架构不稳。呆板少灵气。尾联回扣主题,总揽全篇,基本还可以,总算入情了一句。整体还可以,文笔细腻自然,以后注意一下细节!继续努力!
4、七律·观红枫叶有感
鹿鸣15~易蕴
无须岗上去争春,绿压群芳更有神。
熬过炎蒸三夏苦,再经霜冻一番辛。
倚山作画写秋韵,醉眼吟诗恋客人。
好景终需时日待,花香未必岁初真。
六月清荷浅评!格律无误,首字平仄3/5,符合作业要求!整体看这首七律布局合理,视角独特,立意新颖。从枫叶的一生说起感情真挚。前四句描述了枫叶从春到秋,历经炎夏,不惧寒霜的蜕变过程。非常形象生动!中二联对仗工整,结构合理,客人再酌一下更好!尾联回扣主题,总揽全篇。很有哲理,进一步抒发了对红叶的喜爱与赞美。就是语句稍平实了点!整体不错!继续努力!
5、七律:当时枫叶正红
鹿鸣38—画梦
故山旧草已成堆,驻足亭间数忆回。
身困长街烽火里,泪交校外马蹄催。
风来阵阵吹红去,雁过声声报己哀。
竟惹诗消情未老,栖霞红叶向阳开。
六月清荷浅评!格律无误!首字平仄3/5,符合作业要求!这首七律以自述回忆的手法描述了种种环境下的红叶。首联切题,数忆回有点拗口,再酌一下!中二联对仗工整,但是选取物象不是很好!换一下会更好,比如红叶题诗,寒山寺等。尾联上分句诗消情未了,逻辑混乱,红叶是霜染就的,给太阳没有关系。写诗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合乎逻辑,不要随意而写。以后写以前可以多看看例子,融会贯通。继续努力!
6、七绝 红叶鹿鸣16~王焱
休道红于二月花,
(起句:应是化用,立抛观点:休道。起笔突兀,抓取眼球,值得点赞。)
漫言羞得夕阳斜。
(承句:一般起承上启下,起得突兀,须有说明.并未进行处理,此问题一。问题二:”漫言”、“羞得”该怎么解读呢?结合上句,应是不要说红叶比二月花红了,也别说令夕阳羞得西斜了。似此解,语意能通,诗脉可连。)
分明一岭伤心墨,
(转句:点明“休道、漫言”的原因。满岭分明都是如墨般的伤心红,都是年年岁岁叠加上去的【结合尾句】。)
岁岁年年复叠加。
(尾句:叠加,本意重复相加,已有重复的意思,那么“复”字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表强调么?)
我心依旧建议:
1,逐字斟酌:律绝字数少,须凝练、多推敲
2,再三品味:成句成篇后,字词句意是否存在歧义
3,全篇情绪在“伤心”二字,然全篇并未对其进行铺垫或拓展,略显突兀。
4,尾句在整首诗未能发辉作用,实则有些写废了。最好能就“伤心”的理由进行交代说明。提供一点思路,是曾经的幽会处?是送别之处?等等。
5,诗句之间环环相扣,逻辑缜密。以上均为个人建议,诗友斟酌
7. 五律 枫林颂 文/鹿鸣21-舍鲁克
群山披绿鳞,挥汗凝金银。
(首联:夏景。上句静态描写且远观,下句动态描写。疑问一:挥汗,拟人手法么?疑问二:凝金银,是汗凝如金银么?不如用“露滴”从听觉入手。“披”不如用“泛”。既表示有风来,也使露滴顺理成章。问题一:三平尾,是大忌。)
尽染层林异,赤成星叶珍。
(颔联:秋景。问题一:尽染和赤成,只是同样的事物,不一样的词汇表达,尽染则赤成。疑问一:星叶,在此句中作何解呢?我没能查到具体的含义。)
随风红浪舞,倒影白云亲。
(颈联:秋景。问题一:“随风”、“倒影”不构成对仗。“随风”,动宾;“倒影”,偏正,词结构不同。)
飘落失容色,恒存是本真。
(尾联:冬景。问题一:容色,此处是写枫叶还是枫林?若是枫林,哪怕叶子凋零,凋零后的样子也是枫林冬的颜色。问题二:下句突兀得很,前文几乎未做铺垫。)
我心依旧建议:
1,此作品疑似散文写法,按分分分总的布局来写,如从叶,到枝,到干,到树,到林,就不易写散。本诗却比较散乱。
2,此作品,宜用七律,便于铺排,相较五律来得容易些。
3,作者全篇未做好定位,是写颂还是写枫林?是写枫林还是写枫叶,不是很明确。
4,着重解析下最后一句:叶会落,枝会枯,树会死,林会灭,怎会是恒存?唯有时序更迭、四季轮转、生老病死,才是恒存亦是本真吧。全诗并未能体现此哲理高度,前文完全没有铺垫,得出此结论特突兀。
5,诗句句必须环环相扣、逻辑缜密。故不建议写此类命题,易落入老干体。
6,多用心读名作、仔细翻看讲义,努力提高诗歌的鉴赏力。
8,七律·秋意浓
文/庄楚
爱此湖山秋意浓,蓼汀荻浦韵无穷。
(首联:平起,一个“爱”字,领起全诗。因何而爱?启发读者。因有浓浓秋意,有韵无穷的蓼汀荻浦。起句点个赞。问题一:“韵”字,常见于今人诗作中,已司空见惯,无新意耳,应尽量避免。问题二:“湖山”全诗只有湖而未见山。)
蒹葭飞雪洇寒露,枫叶酡颜醉晚风。
(颔联:承首联来写蓼汀荻浦。问题一:“酡颜”对“飞雪”,不够严谨。问题二:“蓼汀荻浦”和“蒹葭”,是同样的事物,不一样的词汇表达,重复。问题三:“洇”,作动词是散开、渗透意思,把蒹葭和寒露怎么连接的呢?)
破栅黄花竹篱外,唳江雁影水波中。
(颈联:最好宕开一笔来写。作者依然承写,可。问题一:栅栏和篱笆的意思是否太近?问题二:“雁影”“唳”都隐含有消极、悲愁之感。与主旨矛盾,不妥。)
欲凭笔墨舒胸次,浩荡诗情上碧空。
(颈联:得合上了。想要借笔墨来抒发胸中的想法。然后诗情就上碧霄了?诗意是否感觉断了?问题二:最后一句,是化用诗豪的句子,那得仔细品味下诗豪那么是成立的。问题三:笔墨是不能抒怀的。运用了借代手法,笔墨代指诗文,下句又来个诗?)
我心依旧建议:
1,此诗是基本写成的,也运用了起承转合的谋篇布局。也运用了相当功夫去写作。但未能写好。
2,措辞用字不能想当然,现在网络很方便,希望能多查阅资料。我写诗时,查阅资料不下万字,运用搜韵不下二十次。不断地写,不断地改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共勉。
3,化用和用典,根本是在化用意。
4,特举例来说明。首联中的“湖山”,有三种解释:①湖水与山峦②山水或江山③太湖石堆叠成的假山。这里最贴切的解释是第一个。但是全诗未就山进行描写。建议直接用“平湖”或“湖光”。更容易聚焦。再看“蓼汀荻浦”,“蓼汀”的解释是生长有蓼属植物的平摊,“荻浦”的解释是生长有芦苇的水滨,二者合一起泛指生长有芦苇等的水边。那么“蒹葭”的解释呢?“蒹葭”的解释是荻草与芦苇。蒹葭是不是就是蓼属植物、芦苇。若保留“蒹葭”句,则必须将“蓼汀荻浦韵无穷”直接毙掉,重来。
5,对仗。
“蒹葭飞雪洇寒露,枫叶酡颜醉晚风”。蒹葭洇寒露,是怎样一种画面,此二者怎么连接呢呢?姑且保留,还望作者再进行推敲。下句中有“晚风”,那直接对“晨露”,既能对上,同时埋下时间线,为颈联的夜景描写,埋下伏笔,更顺理成章。对“飞雪”,我建议用“泛红”,叶随风动,如浪翻卷,泛红既衔接了风字,哪怕未点名也能暗含有风。美人醉酒,脸上泛红,微晕,恰好。“蒹葭飞雪洇晨露,枫叶泛红醉晚风”,请作者细品,还可再推敲。
“破栅黄花竹篱外,唳江雁影水波中”。“破”,建议用“穿”。请细品“纤手破新橙”的“破”,“一支红杏出墙来”的“出”。细品其间的细微区别。“江”字也显得突兀,直接舍去。故改为“穿栅黄花横月下,掠波白鹭没云中。”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么?晨有露,晚有风,夜有月,鹭无影。作者长时间的欣赏,为何呢?因为“爱此秋意浓”回扣首联。对仗中最好颜色词相对,形成色彩对比。
6,尾联该怎么合呢?很简单啊,如果自己有喜欢的东西,是不是最想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可以是待到明年这个时候再来,可以是立马邀请爱人一起欣赏,也可以写成诗寄给友人。还是回扣“爱”字。
7,诗句必须环环相扣、逻辑缜密。多用心读名作、仔细翻看讲义,努力提高诗歌的鉴赏力。对仗上必须下狠功夫。对仗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首诗是写成还是写好。共勉。
9、七绝•重阳
文-山西老董
九九登高笠帽峰,衰翁远眺鹊江东。
船行洲诸芦花白,雁度山林枫叶红。
我心依旧浅评:诗友好。首先此诗是写好的,意即无可挑剔。评阅嘛,就是专程来挑毛病、得罪人的。评阅评阅,就是阅后指点。
那我就简单复述下,诗友的构思。首句点题,交代时间、地点,承句交代人物、事件。转合句就“远眺”二字展开。写眺望之景。转合句对仗工整,特颜色词相对,色彩鲜明。此处点个赞。语义浅显,后两句通过“船行”、“雁度”对所见进行描写,同时拓展了空间。值得点赞。
建议:“洲诸”应是“洲渚”吧。可能是手写时,系统识别错误了吧。希望诗友提交诗作后,可能再仔细核查下。谢谢。
提点期望:在诗作写成后,能增加自己的巧思或创新,意即给自己再增加些难度,不只是追求写好,更追求可以写出名篇名句来。很遗憾,我也达不到,与诗友共勉,一起加油。
一首诗是写成还是写好该怎样判断:写成是谋篇布局、对仗、语义通顺、诗脉连贯等符合格律;写好则是在此基础上能措辞精准、艺术手法灵活运用、有创新、有丰富的想象。
10、七绝·长城之秋
文/鹿鸣组长-乡音未改
长城秋景实堪奇,艳菊红枫缀满枝。
(首句:点题,以长城秋景之“奇”作为切入,也领起全诗。值得点赞。承句:承接“奇”来写,怎么个奇法呢?用菊艳、枫红来表现,此二者是秋的典型物象,可。)
但见飞龙生彩翼,云霄直上展神姿。
(转合句:从另一角度来写,将长城比作飞龙上云霄,展神姿。始终围绕“奇”展开。)
建议:
1,用“艳菊红枫缀满枝”来表现略觉不妥。①菊艳、枫红是秋的特征,并非长城秋的专用,不够典型。②菊风缀满枝的场景,似也并非有多么的奇异,并不能凸显“奇”在哪里。
2,“飞龙生彩翼”,生彩翼来得突兀,前文能有铺垫更好。问题的关键在于“飞龙”,看其注释①飞翔的龙,后借喻居高临下的君上②有翼的龙③良马④一种鸟。罗列一下注释就明白了,龙本身就能飞,作者非给添上彩翼,是否是画蛇添足了呢?
3,“云霄直上展神姿”,何为神姿,神姿是怎样的?神姿就是云霄直上,云霄直上就是飞龙。云霄直上,四个字足够。剩余空间留给读者去想象。故转合句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单句中前四后三的关系。
4,通过多读几遍,略觉作者是为韵而作诗。创作受限于押韵。我觉得欲破解此症结,须改变写作习惯。开始可以随意挑个韵进行草创,随着凝练的深入,不符合的韵必须放弃,要有推倒重来的勇气。格律是为诗服务的,是为创作出好诗的服务,而不是写作的枷锁。
5,会运用起承转合的布局法,已是不错。期待您的佳作。
11、五律·山乡重九
文/鹿鸣08-泰山一松
天高涪水阔,万物冉秋光。
岭上红枫锦,篱边紫菊香。
传杯行酒绿,翘首赏橙黄。
白发山翁乐,中庭话夕阳。
紫荷心幽简评:首字平仄4比4、完美。韵字阴阳平仄2比2、完美。冉用的不大好,赏挤韵了,读起来有点拗口。中二联对仗不错,章法很好,尾联结的也很好,一种闲适的生活逸趣凸显出来了。
12、红叶题诗
文/鹿鸣17-笔严
题诗几字依红叶,眼约心期借水流。
有待轻风怜我愿,无穷夜梦念无休。
征鸿点点何怀古,落木飘飘谁解愁?
只盼钟情能圆满,邀君小酹赏霜秋。
紫荷心幽简评:这首诗首联语言文字表达让人费解。颔联没有承接下来,颈联征鸿怎么怀古?落木怎么飘飘?结句也就是无来由的抒情了。这首诗的意思应该是想表达在红叶上题诗,然后把题好的红叶诗放水上让其漂流。希望能到意中人的手里,然后能邀他一同欣赏秋景。只是语言没有表达好,导致每一联每一句都是各说各的。
13、七绝·红叶
文/鹿鸣11-路漫漫
傲然孤立战秋风,胜过红花二月红。
秋日谁言无美景,景观原在满山枫。
紫荷心幽简评:这首诗很不错,章法很好,用韵平仄平很好,就是风枫同音,有碍语感美。
14、红叶
文/鹿鸣20-乘风
漫道秋风不入时,含霜劲染万千枝。
南山一岭朱砂艳,浴火重生别样姿。
紫荷心幽简评:首句就费解了,承转结都在一个频道,所以我想秋风恰好,才有秋来不一样的美景。
15.五律 •秋枫
鹿鸣25-心怡然
无意妆春色,披红扮晚秋。
风翻犹带笑,日映愈含羞。
蕴秀经霜染,传情入墨稠。
骚人吟雅韵,闲客画中游。
紫荷心幽简评:扮?不用装扮,本来就是嘛。颔联拟人感觉有点刻意了,颈联不错。尾联也不错。说起来这首诗起句很好下一句如果用一种加强语气的诗句来写,接着承下去就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