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乐蝴蝶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柔荑组第八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156

帖子

1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1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0 16: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雨燕双飞 于 2024-11-10 16:43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柔荑08-微雨燕双飞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互文在古诗词中用法有:
(1)单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意思怎么也讲不通。
单句互文的句子还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东涧流水西涧水、
东园载酒西园醉、主人下马客在船…………
(2)对句互文
(也叫互文相补)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中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古文中,数字一般为虚数,所以不一定是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又名《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而后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的翻译是:“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中“将军角弓”和“都护铁衣”为互文,应理解为“将军和都护(这里代指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上。”才更合理。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句话实指“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以己喜,不以己悲”,为互文的修辞手法。
(3)隔句互文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 的思路步骤一样。
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4)排句
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要求通俗流畅。  通俗,就是易懂,语句要浅显。流畅,就是语义要明晰,尽量不用生僻的典故。
如: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其次,七绝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
比如: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三,七绝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
如: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四,七绝的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尤其要注意第三句的转。“文似看山不喜平”,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若想以小见大、尺幅千里、意味深长,就绝不能平铺直叙,或者四句都描写一个景物,表达一种意思,一定要写得有波澜,有起伏。其中,第三句的“转”是关键,一定要荡开,要别开生面。
如:
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最后,要区别七绝与竹枝词、民歌的异同。
七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重在文气。竹枝词以吟咏风土为其主要特色,故与地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洋溢着鲜活的世态民情、浓厚的文化个性和乡土气息,竹枝词也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如:
罗代华《仙人棋局》
仙人山上一棋盘,谁可参得透秘玄?
天降经天纬地手,将星作子定江山。
就是以绥阳外八景之一的仙人棋局为题创作,与本土文化风俗、传说故事密不可分,也有比较严格的格律。民歌是劳动人民的诗歌,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偏重于俗言俚语。
如:
韩述华《油煎豆腐起青苔》
昨夜等郎紧不来,烧了几堆冤枉柴。
仔鸡炖汤都干了,油煎豆腐起青苔。
民歌不注重严格的格律要求,词语通俗不深奥,诗句通畅自然,诗意明白易懂。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如: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 • 立冬
柔夷08-微雨燕双飞
细雨添寒洗碎霜,庭前银杏半青黄。
北风催雪应临近,静待梅花一树香。


自评:
习作首句入韵,韵脚阴阳2  :1,平仄符合格律要求。
起句以描写大环境的景句起笔,细雨冲洗掉了枯叶上的寒霜,天气愈发寒冷;承句近写初冬风景,随着冬天的来临,庭前银杏叶也陆续变黄;第三句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凛冽的北风呼啸,像是在催促着大雪早点降临,以此作为转折;合句以作者的期望作结,喻示着冬天带来的不仅仅是寒冷,还有令人陶醉的梅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7

帖子

379

积分

渔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9
发表于 2024-11-10 18: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06-戏墨花开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有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和隔句互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三种。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流畅。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四是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如: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先用前两句直述自己独自在外,每逢佳节就倍加思念亲人的一般情感状态。而后两句则是一个逆折,不接着继续说自己如何思念,而是转换视角,遥想远方兄弟们今日登高插茱萸的场景,且点明“遍插茱萸少一人”,通过想象兄弟们相聚时发现独缺自己的情境,更加深了首两句所表达的那种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了一种转折变化,以独特角度强化了主题情感,这就是一种逆折法的运用。
二、创作题
七绝•初冬
霜林飒飒舞西风,几点寒鸦噪野丛。
独步荒郊寻雅趣,入冬时节韵颇丰。
自评:霜林飒飒舞西风”:
- 诗家语变形:“飒飒”是对霜林在风中声响的生动描绘,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技巧,把霜林当作人来写。
“几点寒鸦噪野丛”:
- 诗家语变形:这里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技巧,寒鸦的“噪”声在相对寂静的野丛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
-“独步荒郊寻雅趣”:
- 诗家语变形:“独步”强调了诗人独自一人行走的状态,比说“一个人走”更具诗意和孤独感。
- “入冬时节韵颇丰”:
- 诗家语变形:“入冬时节”点明了时间背景,较为平常的表述在这里起到了明确诗歌情境发生时间的作用。这里运用了概括升华的技巧,将入冬时节所呈现出的种种如霜林、寒鸦等具体景象以及可能蕴含的氛围、情感等抽象内容,通过“韵颇丰”这一表述进行了概括性的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63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1 09: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的旋律 于 2024-11-11 20:55 编辑

八讲作业
柔荑06-雨的旋律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有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和隔句互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三种。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流畅。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四是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如: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先用前两句直述自己独自在外,每逢佳节就倍加思念亲人的一般情感状态。而后两句则是一个逆折,不接着继续说自己如何思念,而是转换视角,遥想远方兄弟们今日登高插茱萸的场景,且点明“遍插茱萸少一人”,通过想象兄弟们相聚时发现独缺自己的情境,更加深了首两句所表达的那种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了一种转折变化,以独特角度强化了主题情感,这就是一种逆折法的运用。

冬到
柔荑11-雨的旋律
斜阳院落晚秋天,憔悴山花甚可怜。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凄清画面,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及相应的续写建议:
斜阳院落晚秋天,以斜阳、院落、晚秋为元素,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的宁静画面。斜阳暗示着日落西山,时间流逝;院落则显得空旷而寂寥,晚秋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凄凉感。
憔悴山花甚可怜,山花在秋风的侵袭下显得憔悴不堪,诗人用“甚可怜”来形容,表达了对这些无辜生命遭受季节更迭摧残的同情。
木叶下时惊岁晚,木叶纷纷落下,象征着秋天的深入和一年的即将结束。诗人用“惊岁晚”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惊觉和无奈。
人情阅尽见交难,是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在经历了种种世事之后,诗人发现真正的交情并不容易得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3

帖子

1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3
发表于 2024-11-12 20: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加强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02-字母宝宝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有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和隔句互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三种。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流畅。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四是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诗:刘长卿《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的前两句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后两句却说,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以不去弹奏了。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初冬‌
柔荑02-字母宝宝

寒风渐起扫庭前,柳瘦荷枯映碧天。
闻见几声残雁掠,浮沉远徙昼宵连。
简评:
首句“寒风渐起扫庭前”以寒风起笔,点明时令,同时“扫”字描绘了寒风掠过庭前的动态场景,为全诗奠定了清冷、萧瑟的基调;
第二句“柳瘦荷枯映碧天”进一步展开画面,通过“柳瘦荷枯”两个的词语,展现了初冬时节植物凋零的景象,与“碧天”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第三句“闻见几声残雁掠”转而从听觉入手,引入“残雁”这一意象,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迁徙;
末句“浮沉远徙昼宵连”收束全诗,通过“浮沉远徙”和“昼宵连”的描绘,既表现了雁群的艰辛迁徙,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留给读者的遐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3 08: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19-中秋之月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是在东西南北的市场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1)通俗流畅
2)立意新颖,以小见大,说理隐含其中。
3)形象鲜明,有诗情画意。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绝句作业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 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100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七绝·初冬咏叶
柔荑19-中秋之月
离歌渐转入悲腔,别过枯枝不肯降。
无限西风纵使烈,再生之源似三江。

自评:
诗家语:无限西风纵使烈原为纵使西风无限烈。
此诗格律正确,用韵无误,首句交代了时间,承句“别过枯枝”点题,一二句描写了初冬叶子的性状,符合咏物诗的写法,转句入情,托物言志,通过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生活态度。尾句还有提升的空间,下次争取更好。首字平仄比2:2完美,韵字阴阳比2:1合理。没有挤韵、撞韵、连韵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3 08: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09-东方烛明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有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和隔句互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三种。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流畅。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四是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诗:李商隐《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前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描绘的是余晖映照,晚霞满天,诗人把一切的不如意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之中。这两句诗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哲理意味。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绝句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七绝•冬夜
文/柔荑09-东方烛明
立冬霜月交辉白,疑似空阶雪韵填。
篱角菊残秋已尽,香魂依旧抱枝眠。
自评:格律无误,韵脚下平一先,首字3/1可以。
前两句写的是立冬时节霜月交辉,在空荡的台阶上好像是下雪了一样。
后两句写的是在篱笆墙下菊花都已经开过,残花依然在枝头,傲视寒冬。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3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1
发表于 2024-11-13 13: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21——我在路上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有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和隔句互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三种。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流畅。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四是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诗:刘长卿《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的前两句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后两句却说,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以不去弹奏了。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绝句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
符合章法。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七绝    初冬
北风萧瑟叶飘黄,霜雪皑皑野径凉。世事如烟心淡静,初冬时节韵悠长。

自评
这首七绝描绘了初冬的景象与心境,北风瑟瑟叶飘黄,表现出初冬的寒冷和树叶凋零的情景,次句“霜雪皑皑野径凉”进一步强化了寒冷的氛围,同时展现出野外小径的冷清。后两句世事如烟心淡静,初冬时节韵悠长,则从景过渡到情,表达对世事的超脱态度和对初冬韵味的独特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4
发表于 2024-11-13 18: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03-班玛卓玛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
单句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
对句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隔句互文: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排句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七绝要求通俗流畅。
②七绝立意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
③七绝形象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
④七绝的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君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诗: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立冬
柔夷03-班玛卓玛
履霜秋尽漫天涯,树木疏枝浅白遮。
万物含藏时令绪,来年雪化赏新芽。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绝句作业。
自评:格律平仄无误,首字平仄2/2。首句入韵式,韵字阴阳为2/1,无撞韵、挤韵、连韵现象。起句交待时间,破题,承句描写空间,转句对自然规律的感叹,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合句是经过严冬,生命力更加旺盛。整体表达不是很到位。实际运用没有采用逆折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4

帖子

5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8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11-15 19: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八讲作业点评汇总
二、创作题
秋声已远,初冬已至,请以初冬所见所感为意,作七言绝句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绝句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1、七绝•立冬
文/高山峻岭
疏林故土覆霜浓,万里山川景不重。
路远风光虽各异,寒生节序进初冬。
愿你快乐评:
转句的路远和万里从包含上说是可以的。但从收放上看是不合理的,斟酌一下。生不如升。
2、五律•初冬
柔荑26-寥词客
秋杪思红叶,晴窗眺远峦。
碧山曾有约,青眼近相看。
郭外枫还赤,篱边菊未残。
不知双鬓雪,犹自倚阑干。
愿你快乐评:
阑韵字入诗。远、山、边an。碧山和青眼是对字,碧是形容词就不符合前文和主题。承转节奏无变化,212。内容的情感和主题不融洽!继续努力!
3、七绝•初冬
作者/小松
叶落霜林鸟失啼,北风初起草虽凄。
乐游原上景如画,静待梅开踏雪泥。
愿你快乐评:
起挤韵。失斟酌一下。不要为了平仄而凑。这篇初冬的转合与起承不合。叶落 霜林 北风 草凄-冷色调。而乐游 景如画-梅开 暖色调。待梅开-踏雪泥不符合主题时间段。斟酌一下。
4、七绝•立冬牡丹江中见野鸭嘻戏
柔荑18—爱国者
草枯水瘦露沙滩,惊有双禽觅食欢。
那日春来先觉暖,今朝秋尽未知寒。
愿你快乐评:
暖撞韵。水瘦?瘦用字不准确,浅还是可以的。转合用对比把所见的感慨,感叹表达的清晰!再接再厉!
5、七言绝句•立冬劝君保身体
柔荑05-无形无相
节到立冬天渐冷,添衣保暖莫言轻。
心灵体魄本非一,寒冽伤身岂强撑?
愿你快乐评:格律正确。起句节到不够准确,用节气。节气他在这里就是泛指,然后呢他和后面的立冬就不会出现意思上的重复。主题明确,内容简单明了直观,主观的去描写,没有用景含情的手法去写。缺少留白,内涵!
6、七绝•立冬
柔荑12-起风了
溶溶月色暮云轻,归雁霜天万里行。
莫道今年玄序早,秋冬委实不分明。
紫荷心幽简评:首句前四后三不搭,起承两句搞不清是晚上还是傍晚,转句有点无厘头,结句也是废话,秋冬交替时节的气象肯定是不那么分明的。
7.七绝•初冬山村行
柔荑17-铁马秋风
不见寒霜欺瘦树,却如春煦伴人行。
暖阳屋畔金黄桔,红绿山林群鸟鸣。
紫荷心幽简评:这首诗写冬日暖阳,转结两句可以看成是并列,如果是一对对仗句就好了,且语句不畅。
8.‌七绝•初冬‌
柔荑02-字母宝宝
寒风渐起扫庭前,柳瘦荷枯映碧天。
闻见几声残雁掠,奈何远徙昼宵连。
紫荷心幽简评:这首诗起承两句这样是并列说明立冬气象。转句从听觉上写大雁,结句语句不通,奈何与转句连接也不畅。
9.七绝•立冬
柔荑07-时光已老
橙黄飒飒落回风,宛似春花宛似鸿,
谁道秋归应恻恻,人间最美夕阳中。
紫荷心幽简评:橙黄指的啥,怎么似鸿。恻恻再这里是指寒冷还是悲痛,凄凉。立冬时候用这词好像有点过了,结句回到现实中,也是抒发自己的感想。都是说人生最美夕阳中有些不妥。
立冬
万物萧条后,繁忙野老家。
田头掘甘薯,陇上采黄花。
归路声声雀,过村处处霞。
及冬安可乐,炉火试新茶。
紫荷心幽简评:这首诗写立冬回家的所见所闻吧。章法可以,霞表意不明。尾联写冬天以后可以安心的享受生活。尾联所说好像我们小时候是这样,现在没有这种惬意的生活了,现在是一年四季都一样的忙碌。
10、七绝 • 立冬
柔夷08-微雨燕双飞
细雨添寒洗碎霜,庭前银杏半青黄。
北风催雪应临近,静待梅花一树香。
紫荷心幽简评:首句有点拗口。结句挺好。这首诗章法也不错。
11、七绝·冬夜
文/柔荑09-东方烛明
立冬霜月交辉白,疑似空阶雪韵填。
篱角菊残秋已尽,香魂依旧抱枝眠。
卓一浅评:问好友友,此绝起句的立冬、白和转句的篱角都是用的实词,没有较好的运用形象思维,个人认为有点美中不足,结句非常韵味,学习了。
12、七绝·入冬有感
柔荑11-雨的旋律
憔悴黄花甚可怜,斜阳院落晚秋天。
风吹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卓一浅评:问好友友,一首小绝三个韵字,这么宽的先韵不去用而要来借邻韵寒字,真是不解其意。其中二四句出现太阳雨,因而全诗意脉断痕。夜雨改夜色似乎要好些。个见勿怪。
13、七绝•立冬
柔夷03-班玛卓玛
履霜今日漫天涯,树木疏枝浅白遮。
万物含藏时令绪,来年雪化赏新芽。
卓一浅评:问好友友,此诗为白话短句且不通畅,结句突兀,建议多读多练。个见勿怪。
14、七绝•初冬
柔荑06-戏墨花开
霜林飒飒舞西风,几点寒鸦噪野丛。
独步荒郊寻雅趣,入冬时节韵颇丰。
卓一浅评:问好友友,小诗结构虽然严紧,但是语句不够通顺,西风一般指秋风,颇在这里应该是上声而不是平声。建议作业写好以后,不要急于上交,放两天再来读一读,看是否有要修改的地方,修改完后再交作业。个见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9
发表于 2024-12-11 19: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加强班第八讲作业
柔荑20-清风几又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互文在古诗文中的用法。
答:有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对句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和隔句互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三种。
2、七言绝句的特点有哪些?
答:七言绝句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流畅。二是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三是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四是讲究起承转合。
3、试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诗:刘长卿《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的前两句七弦琴奏出清亮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后两句却说,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以不去弹奏了。
二、创作题
七绝·初冬晨景
柔荑20-清风几又
早霜轻覆草尖头,寒日初升云影流。
林鸟惊飞寻暖树,开冬意境入诗眸。


自评:
此诗生动地描绘了初冬清晨的宁静与寒意。从用韵上看,诗句押韵规整,韵脚“头”“流”“眸”均属“平水韵”之“十七尤”部,用韵无误,。

诗作起承转合章法分明。首句“晨早霜轻覆草尖头”以早霜轻覆草尖的细腻描写开篇,点明时节与景致;次句“寒日初升云影流”承接上文,描绘出寒日初升、云影流动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初冬的寒意;第三句“林鸟惊飞寻暖树”通过林鸟惊飞寻暖的细节,转折出冬日生灵的活动状态;末句“开冬意境入诗眸”将整首诗的意境收束于诗人眼中,表达出对初冬晨景那份带点微寒的宁静的喜爱与赞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6:49 , Processed in 0.0645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