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萸菊组毕业汇总贴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1-13 22: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25-1-26 19:49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萸菊15-妮妮毕业汇总作业
第一讲
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吴东吴孙昏庸残暴,任意杀害臣民,使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民心尽失。吴国内部的百姓纷纷起义反抗。作战理念采取的是顺流而下,沿途击破东吴长江防线的策略。以兵分六路,遣镇军将军、琅邪王伷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之卒浮江而下,东西凡二十余万。五个半月后,孙皓大惧,面缚舆榇,降于军门。
隋朝伐陈南陈陈叔宝当政以来,过度文弱,重用各种狎客浪荡子,民不聊生。借鉴了西晋灭吴的策略,他们率兵50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兵分八路,向陈朝进攻,比西晋灭吴还要多两路。其中有一路从重庆出发,顺流东下,而在江陵,又有一路逆水而上,与前一路打配合。这个战术比起西晋的,又添了几分灵巧。仅仅用2个月时间,灭了陈国。
————————————

第二讲
隋文帝为什么给高熲赐姓独孤?
答:高颎出身渤海高氏,其父高宾是上柱国独孤信(独孤皇后的父亲)的僚佐,官至刺史。以前鲜卑贵族就有赐姓的传统。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答:高熲在隋朝身居高位,文韬武略举世无双。后面被废为庶人,有下面几点原因:
1.在杨广的推动下,独孤皇后与杨素结成联盟,针对太子杨勇展开了内外夹击,促使隋文帝就有了想废太子杨勇的想法,不过废立太子,乃是国之大事,隋文帝与老宰相高熲商议的时候,遭到高熲一口否决。二十年都是同心同德的君臣之义第一次有了决裂。从公的角度,作为一个有经验有操守的政治家,高熲深知废长立幼,是可能引发很严重的政治斗争,轻则朝局不稳,重则国破家亡。在历史上,这类事情是非常常见的。从私心上面来讲,高熲与杨勇是儿女亲家。高熲的儿子娶了太子的女儿。有这层敏感的身份,如果更换太子,也会让高熲难以立足。
2.高熲得罪了独孤皇后,不娶皇后介绍的当继室反而纳妾不给她面子,又劝皇帝不尊重女人,皇后怀恨在心在所难免要报复给他自己埋下祸根。独孤皇后怀疑高熲瞧不起她。隋文帝到仁寿宫,宠信了一个宫女,独孤皇后装不知道,待隋文帝下朝后兴冲冲找小宫女时,才得知被独孤皇后杀了。隋文帝气得离家出走,后来高熲找到他,隋文帝说了句:吾虽贵为天子,不得自由。高就劝慰隋文帝说了一句: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独孤皇后知道后就对高熲产生不满。
高熲的妾生儿子,这件事又导致独孤皇后对高熲产生不满。高熲的原配夫人去世,皇后同情他中,准备给他赐个继室,被高熲拒绝。他说:臣今已老,退朝  唯斋居读佛经而已,虽陛下垂臣哀之深,至于纳室,非臣所愿。本来独孤皇后对高熲的印象已经很好了,没有想到没过多久,报出喜讯,高熲的妾生了个儿子。这下子,独孤皇后又非常恼怒,因为她一辈子恪守的就是一夫一妻制原则,最痛恨的就是大臣纳妾,现在高熲不仅偷偷摸摸有了小妾,还生了儿子,他居然还在皇帝皇后面前卖好,这是道德败坏呀。从此对高熲印象更坏。目前又反对废太子,独孤皇后就觉得这人不可取。必欲除之而后快。她在隋文帝面前挑拨挑拨再挑拨,最终高熲被罢相。
————————————

第三讲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从历史背景来看,隋文帝建离宫的行为是在其统治时期进行的一系列政治和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九成宫作为隋文帝的离宫,始建于开皇十三年,最初名为仁寿宫,其建设反映了隋文帝对于舒适与宁静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其对政治和生活的平衡考虑。这座宫殿的修建,不仅展示了隋文帝的个人喜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
从政治角度来看,隋文帝通过建设离宫,可能旨在为自己提供一个暂时远离宫廷纷争、处理国家大事的清静之地。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对政治环境的敏感把握,以及在紧张的政治环境中寻求个人空间的需求。此外,离宫的建设也可能涉及到复杂的政治布局和策略,对于探究隋代历史,尤其是当时的高层政治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隋文帝建离宫的行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例如,有记载称隋文帝曾因惧内而被迫离宫出走,这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政治压力之间的冲突。此外,隋文帝一生中只衷心于一个女人,即他的皇后独孤伽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后宫生活,也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选择。
————————————

第五讲
请简述太子杨勇在夺嫡过程中,存在哪些决策上的失误?
答:相比其父生活奢靡,不知收敛,违背隋文帝杨坚崇尚节俭的美德,喜好奢华。他命人装饰自己来自蜀地的精美铠甲,还在生活用度等方面较为铺张,这与隋文帝的理念相悖,引起父亲不满又违背其母不遵一妻一夫制度纳妾好色。其母指配的太子妃元氏不明死亡,不仅纳了许多妾室,还极为宠爱妾室云昭训,这让独孤伽罗对杨勇心生厌恶。在独孤伽罗看来,杨勇荒淫好色,有失德行,且不尊重正妻,没有尽到太子应有的责任。这下完了不孝大罪得不到父母喜爱又越权不懂君臣之道。政治敏感度不足,行为僭越:冬至时,百官前往东宫谒见杨勇,杨勇欣然让人奏乐接受庆贺。在封建王朝,这种行为容易被视为对皇帝权威的挑战和僭越,引起了隋文帝的猜忌,认为他有不臣之心,这无疑是在政治上的严重失误。隋文帝下诏称礼节有不同,君臣分定不会混杂,明确指出皇太子虽是储君但也是臣下,百官冬至朝贺进献礼品拜见太子不符合制度,应当就此停止,自此之后文帝对太子的宠爱渐衰。其实男人好色正常他要伪装也没人挑理,可他性格直率,不懂伪装:杨勇生性宽厚,行事直率任性,不会弄虚作假。相比之下,杨广则善于矫饰言行,投父母所好,在父母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例如,杨广知道独孤皇后对杨勇尚奢华好女色不悦,于是便矫饰言行,崇尚俭素,不近女色,以博取父母好感;在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偶尔出访到他家中时,他故意展示出老丑的佣人、素缣屏帐、断弦且满是尘埃的乐器等,营造出不好声色的形象,而杨勇却不懂这种伪装之术,率意任情,在夺嫡竞争中处于劣势。他这些还不是致命的,最要命的是用人不当,疏于防范:杨勇身边的人可能没有给他提供正确的建议和引导,或者他没有听从正确的意见。例如,云定兴作为杨勇妾侍云昭训之父,能够随便出入太子宫,不仅没有劝谏杨勇谨言慎行、收敛行为,反而屡次进献奇装异服、珍宝玉器,诱惑杨勇疏于政务,弦歌自纵,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杨勇的失势。而且杨勇可能对身边潜在的威胁和对手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没有及时察觉到杨广等人的夺嫡意图,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自身能力也不足,缺乏权谋手段,应对危机能力不足:面对杨广及其党羽的陷害和挑拨,杨勇没有展现出足够的权谋智慧来化解危机。当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朝不保夕时,未能及时反应,冷静分析局势,制定有效的反击策略,也没有积极争取朝中大臣和其他势力的支持,而是显得较为被动,导致局面逐渐失控,最终被废黜太子之位。所以哪怕是亲如父子涉及到利益也该谨言慎行,节制自律,遵守礼节,没本事不要在钢丝上跳芭蕾舞,摔得惨。
————————————

第六讲作业:
作业:简述在隋文帝时期,杨素在朝有哪几个方面从政优势。
:在隋文帝时期,杨素在朝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从政优势:
1. 出身名门望族:杨素出身关中士族弘农杨氏,家族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2. 卓越的军事才能:
(1)战功赫赫:杨素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参与了北周灭齐的战争,以及隋文帝灭陈的战争。
(2)军事谋略与随机应变:杨素通晓兵法、熟知阵法变化,具有随机应变的谋略,善于捕捉战机。他能够根据不同的战场形势灵活调整战术,不拘泥于常规。
3. 受到隋文帝重用:
(1)官职晋升:隋文帝对杨素的军事才能和功绩予以认可,不断对他进行提拔和重用。杨素历任尚书右仆射、左卫大将军、尚书令等重要官职,成为隋朝的最高行政长官之一,相当于宰相的地位,得以参与朝政决策和国家管理。
(2)政治影响力:随着官职的晋升和权力的增大,杨素在朝廷中的政治影响力也逐渐提升。他能够对朝廷的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4. 善于迎合皇帝:杨素善于揣摩隋文帝的心思,能够迎合皇帝的意愿行事。
5. 自身能力与素养:
(1)政治才能:杨素在政治上也表现出一定的才能和明智的判断力。他积极参与隋朝的决策和政治改革,主张减轻赋税负担,改革土地制度,提倡节俭,注重选用贤能之人等,这些主张和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隋文帝的治国理念和政策方向。
(2)治军严整:杨素治军严整,其部如有违犯军令者,立斩不赦,绝不宽容。
————————————————————————
第七讲作业:
作业:请简述刘方收复交趾故土,对隋朝的重大意义。
:
刘方收复交趾故土对隋朝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政治方面:巩固了隋朝的边疆统治,彰显了隋朝在周边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和权威性,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经济方面:交趾地区资源丰富,收复后能为隋朝提供更多的物资和财富,促进贸易交流,推动经济发展。
军事方面:展现了隋朝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增强了隋朝的军事实力和军事自信。
战略方面:扩大了隋朝的战略纵深,使隋朝在南方拥有更广阔的战略缓冲地带,有利于抵御来自南方的潜在威胁。
民族融合方面:加强了中原地区与交趾地区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有助于形成更广泛的民族认同。
综上所述,刘方收复交趾故土对隋朝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第九讲作业
作业:请简述隋炀帝收复夷州诸岛对后世的意义和贡献
:隋炀帝收复夷州(即流求,今台湾地区)对后世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贡献:
1. 政治方面:
(1)确立中原王朝对台湾地区的统治权:这是继三国时期东吴卫温、诸葛直到达夷洲之后,中原王朝对台湾地区的又一次重要经略。隋炀帝派军出征并取得胜利,将台湾地区纳入隋朝版图,进一步明确了中原王朝对台湾地区的统治和管辖权,为后世历代王朝对台湾地区的管理和统治奠定了基础。
(2) 打击外部势力的渗透:当时的台湾地区可能存在着一些外部势力的影响,隋炀帝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部势力对台湾地区的渗透和干预,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统一。
2. 经济方面:
(1) 促进台湾地区的开发:隋朝军队的到来,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开发。
(2)加强了两岸的经济交流:隋炀帝收复夷州后,必然会促进两岸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
3. 文化方面:
(1)传播中华文化:隋军进入台湾地区,将中原的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等传播到了台湾,对台湾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台湾地区的原住民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台湾地区的原住民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与中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多样性。
4. 战略方面:
(1) 巩固东南沿海的安全:台湾地区位于东南沿海,是中国的海上屏障。隋炀帝收复夷州,加强了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控制,巩固了中国的海防安全。
(2)保障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台湾地区是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隋炀帝的行动有助于保障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
————————————————————————
第十讲作业:
请简述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的失败体现在哪些方面?
: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的失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决策失误:
(1)、作战思路不切实际:隋炀帝企图以庞大的兵力优势平推高句丽,希望通过绝对的人数优势迫使高句丽主动投降。这种战略忽视了高句丽的地形优势、军民的抵抗意志以及战争的复杂性,导致隋军在实际作战中陷入被动。
(2)、对高句丽的诈降应对失当:隋炀帝事先严令诸将,凡遇高句丽投降,必须先奏请后行动,不得擅自作主。这使得高句丽守军多次利用诈降策略争取时间,修补城防、重新组织防御,而隋军将领因受此命令束缚,不敢继续进攻,多次错失战机。
2. 指挥与协调问题:
(1)、将领指挥受限:隋炀帝对军队指挥干预过多,要求将领们军事进止必先奏后行,严重限制了将领们的临场指挥和应变能力。将领们在战场上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决策,导致军队行动迟缓、反应迟钝,难以应对战场上的突发状况。
(2)、军队协同作战能力差:隋军来自全国各地,士兵之间语言不通、习惯不同,彼此之间缺乏默契和协同作战的经验。而且,庞大的军队在指挥和调度上存在很大困难,各部队之间难以有效配合,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3. 后勤保障不力:
(1)、物资运输困难:隋朝发动的第一次东征规模巨大,参战兵力众多,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然而,长途运输和复杂的地形给后勤保障带来了巨大挑战。运输线路漫长,道路条件不佳,加上民夫数量庞大但组织管理不善,导致物资运输效率低下,前线军队的物资供应经常出现短缺。
(2)、士兵负担过重:士兵除了要携带武器装备等作战必需品外,还被要求背负大量的粮食等物资,这使得士兵的负担过重,体力消耗过大,影响了士兵的战斗力和行军速度。而且,在行军过程中,士兵因负荷过重,多有埋弃粮食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物资短缺的问题。
4. 军队战斗力及士气问题:
(1)、军纪松弛:部分军队存在军纪松弛的问题。
(2)、士气低落:隋炀帝的错误决策和指挥,以及战争的长期僵持和艰难进展,使得隋军士兵士气低落。长时间的作战和艰苦的条件,让士兵们疲惫不堪、心生厌倦,对战争的胜利失去了信心。
5. 情报收集与分析不足:
(1)、对高句丽的了解不够深入:隋朝对高句丽的军事力量、防御体系、地形地貌等情报收集不充分,对高句丽的抵抗能力估计不足。
(2)、对自身情况的认识不准确:隋炀帝对隋朝国内的形势和军队的实际情况认识不准确,过度自信地认为凭借庞大的兵力可以轻易征服高句丽,忽视了国内的社会矛盾和民力的承受能力。
==============
第十一讲作业:
请简述杨玄感叛乱中,有哪几个方面的决策失误。
:杨玄感叛乱中的决策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目标不明确:杨玄感起兵后,在战略目标的选择上犹豫不决,没有明确坚定的主攻方向和清晰的战略规划。时而想直取东都洛阳,时而又企图西进关中,导致兵力分散,战略混乱。
2. 错失时机:杨玄感没有抓住隋炀帝远征高句丽、国内兵力空虚的最佳时机,迅速进军关中,占据有利地形,而是在洛阳周围徘徊,延误了战机。
3. 军事指挥不当:在与隋军的作战中,杨玄感的军事指挥能力不足,未能有效地组织和调度军队,导致多次战斗失利。
4. 未能争取广泛支持:杨玄感叛乱未能充分团结和争取各方势力的支持,没有形成强大的统一战线,使得自己在对抗隋朝官军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5. 后勤保障不足:叛乱过程中,杨玄感没有建立有效的后勤保障体系,导致军队补给困难,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
————————————————————————
第十三讲作业:
作业:在隋末农民起义中,李密认为翟让实力最强,翟让的瓦岗军有哪些吸引力,请简述。
:翟让的瓦岗军有以下吸引力:
1.军事实力强大 :瓦岗军在隋末农民起义中表现出色,战斗力强,参加人数众多。
2.地理位置重要 :瓦岗军控制的中原地区是隋朝的核心地带,切断了对长安、洛阳、江都等隋朝陪都的联系,对隋朝的统治造成了重大打击。
3.领导层明智 :翟让作为领导者,虽然能力不足,但气量宏达,主动让贤给更有才能的李密,这种开明的领导方式吸引了更多的英雄豪杰加入瓦岗军。
4.粮食供应充足 :瓦岗军成功夺取洛口仓后,开仓放粮,使得大量贫困百姓能够获得粮食,进一步增强了瓦岗军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5.政策得民心 :翟让不仅让士兵自由取粮,还公告附近的贫困百姓可以前往洛口仓获取粮食,这一政策深受百姓欢迎,使得瓦岗军的队伍迅速壮大。
6.战略眼光独到 :李密加入瓦岗军后,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建议,如攻取荥阳和洛口仓,这些建议的实施使得瓦岗军的势力迅速扩大,成为隋末农民起义的领军力量。————————————————————————
第十四讲作业:
作业:请简述隋将陈棱在隋炀帝时期总体作为和表现。
答:陈棱在隋炀帝时期的表现和作为:
1,军事征战
陈棱在隋炀帝大业年间被委以军事重任,曾统率八千精锐隋军对杜伏威的江淮义军发起第二次围剿行动。
他曾参与进攻黎阳的元务本,以及讨伐杨玄感等叛乱势力。
2,海外征讨
隋炀帝派遣陈棱泛海击流求(今台湾),并成功俘获而归,因此进位右光禄大夫,并获得信安侯的爵位。
3,边疆防御
陈棱参与了隋炀帝对台湾、海南和北方边疆的开拓与防御工作,包括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分置郡县以管理海南,以及征调北方人民开凿驰道等。
4,政治忠诚
在隋炀帝身死江都后,陈棱送其丧,表现了对隋炀帝的忠诚。
5,个人特质
陈棱被描述为厚颜且胆小多虑,这在对待杜伏威求援和面对李子通逼近江都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6,晚节不保
陈棱在隋炀帝死后,面对叛将李子通的逼近,选择向杜伏威求援,并最终被击败,投奔杜伏威后被杀。
————————————————————————
第十五讲作业:
唐高祖李渊原配太穆皇后窦氏,是隋唐时期的一位贤内助女性,请结合个人了解评价窦氏的历史贡献。
:太穆皇后窦氏是一位极具影响力和贡献的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
窦氏自幼聪慧,六七岁时就展现出极高的政治觉悟,她曾劝说周武帝宇文邕安抚突厥皇后,以获突厥助力,稳定边疆。李渊任扶风太守时得骏马,窦氏劝其献给炀帝,以免获罪,李渊未听致被贬官,后李渊想起窦氏之言才献鹰犬自保,可见其政治远见。
二、对李渊的支持与辅佐
窦氏与李渊婚后感情深厚,她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李渊,还在其遇到挫折时体贴开导 。李渊因被炀帝戏称阿婆而不悦,窦氏巧言劝解,称其为堂之主人,让李渊释怀。在李渊起兵反隋的过程中,窦氏多次与其商议大计,提出诸多富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为李渊的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教育子女有方
窦氏重视子女教育,将自己的学识和见解教授给子女,培养出了李建成、李世民、平阳昭公主等杰出人才。在她的教导下,李世民从小喜好文史、勤于读书、文武双全,立下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为其日后成为千古一帝奠定了基础。
四、品德贤良与家族传承
窦氏孝顺恭敬,侍奉婆婆独孤氏尽心尽力,在独孤氏病重时,她衣不解带、昼夜服侍,其孝行令人震撼。她的这些优良品德,也为子女树立了榜样,对李唐家族的门风传承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助于凝聚家族力量,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家庭基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1-13 22: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25-1-26 19:53 编辑

小渔村隋朝班萸菊组林深时见鹿毕业汇总

第一讲作业:萸菊13-林深时见鹿
作业:①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②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
这场战役于公元589年展开,历时约一年,最终以隋军的胜利告终,陈朝灭亡,隋朝实现了大一统。
战役的序幕由隋文帝派遣的将领尉迟迥率领的主力军队进攻陈朝开始。尉迟迥利用兵力和战术优势,逐步逼近陈朝的都城建康。在战役中,他巧妙运用兵力,采用包围和击溃敌军的战术,使陈朝守军陷入困境。最终,隋军逼近建康城,陈朝面临崩溃的边缘。陈废帝陈伯宗不得不向隋朝表示投降,并将帝位割让给隋文帝杨坚。
隋灭陈之战的胜利使得隋朝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统一时期。它标志着南北朝时期的结束,统一了南北,为隋朝和随后的唐朝铺平了道路1
隋朝伐陈战役是南北朝末期的一次统一战争,由隋文帝杨坚发起,旨在消灭南方的陈朝,实现全国的统一。
这场战役于公元589年展开,历时约一年,最终以隋军的胜利告终,陈朝灭亡,隋朝实现了大一统
战役的序幕由隋文帝派遣的将领尉迟迥率领的主力军队进攻陈朝开始。尉迟迥利用兵力和战术优势,逐步逼近陈朝的都城建康。在战役中,他巧妙运用兵力,采用包围和击溃敌军的战术,使陈朝守军陷入困境。最终,隋军逼近建康城,陈朝面临崩溃的边缘。陈废帝陈伯宗不得不向隋朝表示投降,并将帝位割让给隋文帝杨坚。
隋灭陈之战的胜利使得隋朝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统一时期。它标志着南北朝时期的结束,统一了南北,为隋朝和随后的唐朝铺平了道路。
总结来说,隋朝伐陈战役是隋文帝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而发动的一场关键战役,通过精心策划和军事行动,隋军成功击败了陈朝,结束了长达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为中国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②与西晋伐吴的作战理念相似:
综上所述,西晋灭吴的战略是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面准备,编练水军,分兵进攻,两手政策的运用,以及战略要地的控制。
---------------------------------------
第二讲作业:萸菊13-林深时见鹿
1.隋文帝为什么给高熲赐姓独孤?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答:
1. 高颎是杨坚建立隋朝的最大功臣,一度位极人臣。
高颎:隋朝名相、军事谋臣,为相执政近二十年,竭诚尽职
隋文帝给高颎赐姓独孤的原因是因为高颎的父亲高宾曾经投入西魏,在八大柱国之一的独孤信门下当佐僚,因此被赐姓为独孤氏。而高颎从小就在官宦子弟中脱颖而出,受到关陇集团贵族的关注。他成年后在北周齐王宇文宪麾下当记室,后来又跟随宇文氏出征打仗,参与了平定北齐战争,立下不少功劳,逐渐在朝廷中显露头角,成为关陇集团子弟中的新贵。
答: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对于高颎的失宠,历史上的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结论,在各种书籍上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高颎功高震主,所以受到杨坚的猜忌。他们认为杨坚没有除掉高颎,已经是念旧情了。也有的人认为高颎得罪了皇后独孤伽罗,而杨坚又是出了名的怕老婆,所以才对高颎夺权罢官。还有种说法是,在太子杨勇与晋王杨光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高颎站在了杨勇一方,受到杨广阵营的诬陷和诽谤。杨坚和独孤伽罗宠爱杨广,听从其谎言,才罢免了高颎的官职。这些说法在各种史料中广泛流传,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让历史爱好者们争论不休。
————————————
第三讲作业:萸菊13-林深时见鹿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
隋文帝建离宫的行为,从历史角度来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奢侈风气和权力集中。以下是对隋文帝建离宫的一些观点;
1.奢侈风气:隋文帝的离宫建设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奢侈生活的追求,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
2.权力象征:离宫作为皇帝的个人居所,其建设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体现了隋文帝对权力的掌控和自我展示。
3.政治影响:隋文帝频繁的巡游和离宫建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被认为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
4.历史教训:隋文帝的行为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提醒人们权力和财富应当适度,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败。
5.文化影响:隋文帝的离宫和迷楼等建筑,虽然奢侈,但也成为了后世文化的一部分,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等,都受到了隋文帝离宫的影响。
综上所述,隋文帝建离宫的行为既有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也因其奢侈和权力集中而备受争议。
————————————
第五讲作业:萸菊13-林深时见鹿
太子杨勇在夺嫡过程中存在哪些决策上的失误?
答:
1.生活不检点:杨勇在私生活方面不够检点,这引起了独孤皇后的不满,成为他被废黜太子之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未能拉拢重臣:作为太子,杨勇没有很好地拉拢重臣,在关键时刻为自己筹谋划策。任何一个储君,都应该培养属于自己的班子,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说得上话,而杨勇没有。
3.遭到陷害:杨广为了成功取代杨勇,开始策划陷害杨勇,并树立新形象,这加速了杨勇被废的进程。
4.未能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杨勇未能处理好与父亲隋文帝和母亲独孤皇后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对他日益厌烦,最终废黜了他的太子之位。
5.未能及时应对危机:在面临危机时,杨勇未能及时应对,比如在文帝想要召回他重立为太子时,未能抓住机会,反而被杨广和杨素迅速带兵进宫,导致文帝去世,杨广即位,杨勇被迫自杀。
这些失误最终导致了杨勇在夺嫡过程中的失败,未能成功继承皇位。
————————————
第六讲作业:萸菊13-林深时见鹿
简述在隋文帝时期,杨素在朝有哪几个方面从政优势。
答:隋朝杨素‌在朝中的从政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智慧与应变能力‌:杨素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和应变能力。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不仅在北周时期受到北周皇帝的重用,而且在隋朝建立后,也因为其政治智慧而受到隋朝皇帝的重用。例如,在北周时期,他通过巧妙的语言应对,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赢得了北周武帝的信任和重用。在隋朝,他帮助杨广陷害杨秀,并在隋文帝病重期间传递信息给杨广,虽然最终失败,但这些行为都显示了他对政治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和应对能力‌。
‌2.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杨素在军事上有着显著的才能和战略眼光。他善于制定作战计划,把握战机,能够根据敌情和地形灵活调整部署,有效地指挥水陆两军,取得了多次大胜。例如,在征讨陈朝的战争中,杨素担任水师统帅,展现了其在军事指挥方面的卓越能力‌。
‌3.忠诚与能力‌:杨素从小就心怀远大理想,希望能够为国家尽忠,这种忠诚和远大的志向使他从小就刻苦学习,对学问精心研讨,在文学和书法上很有造诣。他的才华和忠诚使他得到了隋文帝和隋炀帝的赏识和重用。他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还包括在政治、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
‌4.人际关系与网络‌:杨素出身于弘农杨氏,这个家族世代为官,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种家族背景和社会关系为他在政治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杨素在隋朝的从政优势主要源于他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忠诚以及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他在隋朝政治和军事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七讲作业:萸菊13-林深时见鹿
作业:“请简述刘方收复交趾故土,对隋朝的重大意义。”
答:
隋文帝任用刘方军事统领,收复交趾国,对隋朝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
一,对隋朝的政治稳定,为国家的发展打下基础,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免去战乱之纷扰之苦。
二,对隋朝的军事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刘方的军纪严明,关爱士兵,军容整齐,巩固了重大的军事战略意义。
三,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大意义:比如,南北形成了太平盛世,经济稳定,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平稳发展。
————————————
第九讲作业:萸菊13-林深时见鹿
作业:请简述隋炀帝收复夷州诸岛对后世的意义和贡献。
答:
隋炀帝的行动加深了海峡两岸的交往,并为后来的宋、元在澎湖建立治权奠定了基础。虽然隋炀帝在处理台湾问题上显得有些“虎头蛇尾”,但他的行动为后来的统治提供了了解台湾的机会。
这些政策反映了隋炀帝试图扩大其统治范围,并让台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的意图。然而,由于缺乏长期经营和对台湾人文关怀的考虑,隋炀帝的政策最终未能在台湾建立持久的影响。
————————————
第十讲作业:萸菊13-林深时见鹿
请简述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的失败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曾三次对高句丽发动战争,其中第一次东征发生在公元612年。这次东征虽然投入了大量兵力和资源,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后勤补给困难:隋军为了攻打高句丽,需要跨越辽东地区,这一区域地形复杂,且当时正值冬季,道路艰难。隋军的后勤补给线过长,难以保证前线士兵的物资供应,导致士兵饥饿、疲惫。
2. 战术策略失误:隋炀帝采取了正面强攻的策略,忽视了利用水军的优势。尽管隋朝拥有强大的水军力量,但在整个战役中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反而让高句丽军队有了喘息的机会。
3. 指挥调度不当:隋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指挥系统不够灵活高效。各路军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导致行动不统一,无法形成合力。此外,隋炀帝本人在军事指挥上的某些决策也受到了后世批评。
4. 士气低落:由于长时间的行军、恶劣的天气条件以及艰苦的生活环境,士兵们普遍感到疲劳和不满,士气不高。加上前方不断传来的失败消息,进一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5. 高句丽的顽强抵抗:高句丽国虽然国力不如隋朝强大,但在面对入侵时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意志。他们充分利用了山地、河流等自然条件来构建防御工事,并采用游击战等灵活战术对抗隋军。
综上所述,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暴露了隋朝军事战略上的缺陷,也反映了当时中央集权体制下存在的问题。这次失败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资源,也为后来隋朝的迅速衰亡埋下了隐患。
————————————
第十一讲作业:萸菊13-林深时见鹿
作业:杨玄感叛乱中,有几个关键的决策失误,主要包括:
答:
1.战略选择错误:
杨玄感选择起兵的时机不佳,在隋炀帝征伐高丽时叛变,导致隋军分兵应对,虽然一度取得优势,但最终因隋炀帝迅速集结主力军而陷入困境。
2.战术上的失误:
在奔袭长安的过程中,杨玄感未能快速行动,错失良机。
导致两线作战,分散了兵力。
3.未能有效利用内部资源:
杨玄感虽然礼贤下士,善于安抚部下,但在关键时刻未能有效利用朝中的文武百官资源,尤其是杨素旧部的影响力,未能形成更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4.对形势的误判:
杨玄感错估了隋朝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和矛盾,以及民众的关心和同情,认为只要高举义旗就能得到广泛的支持。
5.未能及时应对变故:
在杨玄感围攻洛阳久攻不下,且长安援军到达后,未能及时调整战略,优先解决后顾之忧,反而继续两线作战,导致兵力分散,战斗力下降。
这些决策失误最终导致了杨玄感叛乱的失败。
————————————
第十三讲作业:萸菊13-林深时见鹿
作业:在隋末农民起义中,李密认为翟让实力最强,翟让的瓦岗军有哪些吸引力,请简述。
具体如下几方面:
1.政治眼光与战略建议 :
李密在投奔瓦岗军后,建议翟让积极发展势力,扩大影响力1。李密认为翟让实力最强,并建议他进攻荥阳和洛口仓,这一战略决策不仅显示了李密的政治眼光,也提升了瓦岗军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
第十四讲:萸菊13-林深时见鹿
请简述隋将陈棱在隋炀帝时期总体作为和表现。
答:陈棱在隋炀帝时期的表现和作为
1,军事征战 :
陈棱在隋炀帝大业年间被委以军事重任,曾统率八千精锐隋军对杜伏威的江淮义军发起第二次围剿行动。
他曾参与进攻黎阳的元务本,以及讨伐杨玄感等叛乱势力。
2,海外征讨 :
隋炀帝派遣陈棱泛海击流求(今台湾),并成功俘获而归,因此进位右光禄大夫,并获得信安侯的爵位。
3,边疆防御 :
陈棱参与了隋炀帝对台湾、海南和北方边疆的开拓与防御工作,包括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分置郡县以管理海南,以及征调北方人民开凿驰道等。
4,政治忠诚 :
在隋炀帝身死江都后,陈棱“义”送其丧,表现了对隋炀帝的忠诚。
5,个人特质 :
陈棱被描述为厚颜且胆小多虑,这在对待杜伏威求援和面对李子通逼近江都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6,晚节不保 :
陈棱在隋炀帝死后,面对叛将李子通的逼近,选择向杜伏威求援,并最终被击败,投奔杜伏威后被杀。
————————————
第十五讲:萸菊13-林深时见鹿
唐高祖李渊原配太穆皇后窦氏,是隋唐时期的一位贤内助女性,请结合个人了解评价窦氏的历史贡献。
答: 有以下几方面
1,窦皇后的家族背景显赫,世代为贵族,对李渊的政治生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她在在六七岁的时候,就能对当时的政治形势提出见解,劝谏舅舅北周武帝与突厥亲近,拉拢突厥以稳定江南和关东。临终时对李渊的劝告,献宝马以消除杨广的猜疑并升官加爵。这些做法都显示出她卓越的政治智慧。
3,她通过比武招亲的方式与李渊结为夫妻,成为李渊的贤内助。她不仅对李渊感情深厚,也对李渊的家人十分孝顺,对子女教导有方,并在李渊的政治生涯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4,窦皇后与李渊共有四子一女,包括李世民等,对唐朝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1-13 23: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25-1-26 19:55 编辑

小渔村資治通鉴班萸菊09-刀背儿的毕业汇总:
第一讲作业:萸菊09—刀背儿
作业:①请简述隋朝伐陈战役,②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
这场战役于公元589年展开,历时约一年,最终以隋军的胜利告终,陈朝灭亡,隋朝实现了大一统。
战役的序幕由隋文帝派遣的将领尉迟迥率领的主力军队进攻陈朝开始。尉迟迥利用兵力和战术优势,逐步逼近陈朝的都城建康。在战役中,他巧妙运用兵力,采用包围和击溃敌军的战术,使陈朝守军陷入困境。最终,隋军逼近建康城,陈朝面临崩溃的边缘。陈废帝陈伯宗不得不向隋朝表示投降,并将帝位割让给隋文帝杨坚。
隋灭陈之战的胜利使得隋朝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统一时期。它标志着南北朝时期的结束,统一了南北,为隋朝和随后的唐朝铺平了道路1
隋朝伐陈战役是南北朝末期的一次统一战争,由隋文帝杨坚发起,旨在消灭南方的陈朝,实现全国的统一。
这场战役于公元589年展开,历时约一年,最终以隋军的胜利告终,陈朝灭亡,隋朝实现了大一统
战役的序幕由隋文帝派遣的将领尉迟迥率领的主力军队进攻陈朝开始。尉迟迥利用兵力和战术优势,逐步逼近陈朝的都城建康。在战役中,他巧妙运用兵力,采用包围和击溃敌军的战术,使陈朝守军陷入困境。最终,隋军逼近建康城,陈朝面临崩溃的边缘。陈废帝陈伯宗不得不向隋朝表示投降,并将帝位割让给隋文帝杨坚。
隋灭陈之战的胜利使得隋朝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统一时期。它标志着南北朝时期的结束,统一了南北,为隋朝和随后的唐朝铺平了道路。
总结来说,隋朝伐陈战役是隋文帝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而发动的一场关键战役,通过精心策划和军事行动,隋军成功击败了陈朝,结束了长达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为中国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②与西晋伐吴的作战理念相似:
综上所述,西晋灭吴的战略是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全面准备,编练水军,分兵进攻,两手政策的运用,以及战略要地的控制。————————————
第二讲作业:萸菊09—刀背儿
1.隋文帝为什么给高熲赐姓独孤?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答:
1. 高颎是杨坚建立隋朝的最大功臣,一度位极人臣。
高颎:隋朝名相、军事谋臣,为相执政近二十年,竭诚尽职
隋文帝给高颎赐姓独孤的原因是因为高颎的父亲高宾曾经投入西魏,在八大柱国之一的独孤信门下当佐僚,因此被赐姓为独孤氏。而高颎从小就在官宦子弟中脱颖而出,受到关陇集团贵族的关注。他成年后在北周齐王宇文宪麾下当记室,后来又跟随宇文氏出征打仗,参与了平定北齐战争,立下不少功劳,逐渐在朝廷中显露头角,成为关陇集团子弟中的新贵。
答: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对于高颎的失宠,历史上的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结论,在各种书籍上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高颎功高震主,所以受到杨坚的猜忌。他们认为杨坚没有除掉高颎,已经是念旧情了。也有的人认为高颎得罪了皇后独孤伽罗,而杨坚又是出了名的怕老婆,所以才对高颎夺权罢官。还有种说法是,在太子杨勇与晋王杨光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高颎站在了杨勇一方,受到杨广阵营的诬陷和诽谤。杨坚和独孤伽罗宠爱杨广,听从其谎言,才罢免了高颎的官职。这些说法在各种史料中广泛流传,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让历史爱好者们争论不休。
————————————
第三讲作业:萸菊09—刀背儿
作业: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
隋文帝建离宫的行为,从历史角度来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奢侈风气和权力集中。以下是对隋文帝建离宫的一些观点;
1.奢侈风气:隋文帝的离宫建设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奢侈生活的追求,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
2.权力象征:离宫作为皇帝的个人居所,其建设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体现了隋文帝对权力的掌控和自我展示。
3.政治影响:隋文帝频繁的巡游和离宫建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被认为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
4.历史教训:隋文帝的行为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提醒人们权力和财富应当适度,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败。
5.文化影响:隋文帝的离宫和迷楼等建筑,虽然奢侈,但也成为了后世文化的一部分,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等,都受到了隋文帝离宫的影响。
综上所述,隋文帝建离宫的行为既有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也因其奢侈和权力集中而备受争议。
————————————
第五讲作业:萸菊09—刀背儿
太子杨勇在夺嫡过程中存在哪些决策上的失误?
答:
1.生活不检点:杨勇在私生活方面不够检点,这引起了独孤皇后的不满,成为他被废黜太子之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2.未能拉拢重臣:作为太子,杨勇没有很好地拉拢重臣,在关键时刻为自己筹谋划策。任何一个储君,都应该培养属于自己的班子,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说得上话,而杨勇没有。
3.遭到陷害:杨广为了成功取代杨勇,开始策划陷害杨勇,并树立新形象,这加速了杨勇被废的进程。
4.未能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杨勇未能处理好与父亲隋文帝和母亲独孤皇后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对他日益厌烦,最终废黜了他的太子之位。
5.未能及时应对危机:在面临危机时,杨勇未能及时应对,比如在文帝想要召回他重立为太子时,未能抓住机会,反而被杨广和杨素迅速带兵进宫,导致文帝去世,杨广即位,杨勇被迫自杀。
这些失误最终导致了杨勇在夺嫡过程中的失败,未能成功继承皇位。
————————————
第六讲作业:萸菊09—刀背儿
简述在隋文帝时期,杨素在朝有哪几个方面从政优势。
答:隋朝杨素‌在朝中的从政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智慧与应变能力‌:杨素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和应变能力。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不仅在北周时期受到北周皇帝的重用,而且在隋朝建立后,也因为其政治智慧而受到隋朝皇帝的重用。例如,在北周时期,他通过巧妙的语言应对,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赢得了北周武帝的信任和重用。在隋朝,他帮助杨广陷害杨秀,并在隋文帝病重期间传递信息给杨广,虽然最终失败,但这些行为都显示了他对政治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和应对能力‌。
‌2.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杨素在军事上有着显著的才能和战略眼光。他善于制定作战计划,把握战机,能够根据敌情和地形灵活调整部署,有效地指挥水陆两军,取得了多次大胜。例如,在征讨陈朝的战争中,杨素担任水师统帅,展现了其在军事指挥方面的卓越能力‌。
‌3.忠诚与能力‌:杨素从小就心怀远大理想,希望能够为国家尽忠,这种忠诚和远大的志向使他从小就刻苦学习,对学问精心研讨,在文学和书法上很有造诣。他的才华和忠诚使他得到了隋文帝和隋炀帝的赏识和重用。他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还包括在政治、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
‌4.人际关系与网络‌:杨素出身于弘农杨氏,这个家族世代为官,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种家族背景和社会关系为他在政治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杨素在隋朝的从政优势主要源于他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忠诚以及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他在隋朝政治和军事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七讲作业:萸菊09—刀背儿
作业:“请简述刘方收复交趾故土,对隋朝的重大意义。”
答:
隋文帝任用刘方军事统领,收复交趾国,对隋朝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
一,对隋朝的政治稳定,为国家的发展打下基础,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免去战乱之纷扰之苦。
二,对隋朝的军事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刘方的军纪严明,关爱士兵,军容整齐,巩固了重大的军事战略意义。
三,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大意义:比如,南北形成了太平盛世,经济稳定,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平稳发展。
————————————
第九讲作业:萸菊09—刀背儿
作业:请简述隋炀帝收复夷州诸岛对后世的意义和贡献。
答:
隋炀帝的行动加深了海峡两岸的交往,并为后来的宋、元在澎湖建立治权奠定了基础。虽然隋炀帝在处理台湾问题上显得有些“虎头蛇尾”,但他的行动为后来的统治提供了了解台湾的机会。
这些政策反映了隋炀帝试图扩大其统治范围,并让台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的意图。然而,由于缺乏长期经营和对台湾人文关怀的考虑,隋炀帝的政策最终未能在台湾建立持久的影响。
————————————
第十讲作业:萸菊09—刀背儿
请简述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的失败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曾三次对高句丽发动战争,其中第一次东征发生在公元612年。这次东征虽然投入了大量兵力和资源,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后勤补给困难:隋军为了攻打高句丽,需要跨越辽东地区,这一区域地形复杂,且当时正值冬季,道路艰难。隋军的后勤补给线过长,难以保证前线士兵的物资供应,导致士兵饥饿、疲惫。
2. 战术策略失误:隋炀帝采取了正面强攻的策略,忽视了利用水军的优势。尽管隋朝拥有强大的水军力量,但在整个战役中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反而让高句丽军队有了喘息的机会。
3. 指挥调度不当:隋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指挥系统不够灵活高效。各路军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导致行动不统一,无法形成合力。此外,隋炀帝本人在军事指挥上的某些决策也受到了后世批评。
4. 士气低落:由于长时间的行军、恶劣的天气条件以及艰苦的生活环境,士兵们普遍感到疲劳和不满,士气不高。加上前方不断传来的失败消息,进一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5. 高句丽的顽强抵抗:高句丽国虽然国力不如隋朝强大,但在面对入侵时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意志。他们充分利用了山地、河流等自然条件来构建防御工事,并采用游击战等灵活战术对抗隋军。
综上所述,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暴露了隋朝军事战略上的缺陷,也反映了当时中央集权体制下存在的问题。这次失败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资源,也为后来隋朝的迅速衰亡埋下了隐患。
————————————
第十一讲作业:萸菊09—刀背儿
作业:杨玄感叛乱中,有几个关键的决策失误,主要包括:
答:
1.战略选择错误:
杨玄感选择起兵的时机不佳,在隋炀帝征伐高丽时叛变,导致隋军分兵应对,虽然一度取得优势,但最终因隋炀帝迅速集结主力军而陷入困境。
2.战术上的失误:
在奔袭长安的过程中,杨玄感未能快速行动,错失良机。
导致两线作战,分散了兵力。
3.未能有效利用内部资源:
杨玄感虽然礼贤下士,善于安抚部下,但在关键时刻未能有效利用朝中的文武百官资源,尤其是杨素旧部的影响力,未能形成更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4.对形势的误判:
杨玄感错估了隋朝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和矛盾,以及民众的关心和同情,认为只要高举义旗就能得到广泛的支持。
5.未能及时应对变故:
在杨玄感围攻洛阳久攻不下,且长安援军到达后,未能及时调整战略,优先解决后顾之忧,反而继续两线作战,导致兵力分散,战斗力下降。
这些决策失误最终导致了杨玄感叛乱的失败。
————————————
第十三讲作业:萸菊09—刀背儿
作业:在隋末农民起义中,李密认为翟让实力最强,翟让的瓦岗军有哪些吸引力,请简述。
具体如下几方面:
1.政治眼光与战略建议 :
李密在投奔瓦岗军后,建议翟让积极发展势力,扩大影响力1。李密认为翟让实力最强,并建议他进攻荥阳和洛口仓,这一战略决策不仅显示了李密的政治眼光,也提升了瓦岗军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
第十四讲:萸菊09—刀背儿
请简述隋将陈棱在隋炀帝时期总体作为和表现。
答:陈棱在隋炀帝时期的表现和作为
1,军事征战 :
陈棱在隋炀帝大业年间被委以军事重任,曾统率八千精锐隋军对杜伏威的江淮义军发起第二次围剿行动。
他曾参与进攻黎阳的元务本,以及讨伐杨玄感等叛乱势力。
2,海外征讨 :
隋炀帝派遣陈棱泛海击流求(今台湾),并成功俘获而归,因此进位右光禄大夫,并获得信安侯的爵位。
3,边疆防御 :
陈棱参与了隋炀帝对台湾、海南和北方边疆的开拓与防御工作,包括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分置郡县以管理海南,以及征调北方人民开凿驰道等。
4,政治忠诚 :
在隋炀帝身死江都后,陈棱“义”送其丧,表现了对隋炀帝的忠诚。
5,个人特质 :
陈棱被描述为厚颜且胆小多虑,这在对待杜伏威求援和面对李子通逼近江都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6,晚节不保 :
陈棱在隋炀帝死后,面对叛将李子通的逼近,选择向杜伏威求援,并最终被击败,投奔杜伏威后被杀。
————————————
第十五讲:萸菊09—刀背儿
唐高祖李渊原配太穆皇后窦氏,是隋唐时期的一位贤内助女性,请结合个人了解评价窦氏的历史贡献。
答: 有以下几方面
1,窦皇后的家族背景显赫,世代为贵族,对李渊的政治生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她在在六七岁的时候,就能对当时的政治形势提出见解,劝谏舅舅北周武帝与突厥亲近,拉拢突厥以稳定江南和关东。临终时对李渊的劝告,献宝马以消除杨广的猜疑并升官加爵。这些做法都显示出她卓越的政治智慧。
3,她通过比武招亲的方式与李渊结为夫妻,成为李渊的贤内助。她不仅对李渊感情深厚,也对李渊的家人十分孝顺,对子女教导有方,并在李渊的政治生涯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4,窦皇后与李渊共有四子一女,包括李世民等,对唐朝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2-3 22: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体成员 请按这样汇总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组名学号-网名汇总
第一讲
问题?
答:
————————————
第二讲
问题?
答:
————————————
第三讲
问题?
答:
————————————
第五讲
问题?
答:
————————————
第六讲
问题?
答:
————————————
第七讲
问题?
答:
————————————
第九讲
问题?
答:
————————————
第十讲
问题?
答:
————————————
第十一讲
问题?
答:
————————————
第十三讲
问题?
答:
————————————
第十四讲
问题?
答:
————————————
第十五讲
问题?
答:
————————————
一个人一楼,每讲用分割线隔开一行点击高级模式,不要重复交楼层,请按格式整齐这样交作业,1先个人文件毕业汇总发班级2再复制黏贴点击高级模式交论坛毕业汇总3最后三首展示作品交论坛,谢谢配合。
萸菊组12人毕业,
1萸菊01-独家记忆10
2萸菊03-苍梧子诚9
3萸菊05-清风满袖7
4萸菊07-云8
5萸菊09-刀背儿13
6萸菊10-樱花5
7萸菊11-喜萍6
8萸菊12-吾悦三山4
9萸菊13-林深时见鹿12
10萸菊15-妮妮11
11萸菊16-浮尘2  
12萸菊26-横渠晨风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9:27 , Processed in 0.0722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