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乐蝴蝶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十五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3

帖子

1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3
发表于 2025-1-15 09: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字母宝宝 于 2025-1-15 09:58 编辑

小渔村第44集评阅强化班第15讲作业
柔荑02-字母宝宝
作业: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南北文风的融合就是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时,获得自身定性的演进过程。
2、什么是兴寄?
“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思想胸怀,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陈子昂《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序》中说:“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曷诸?”这里的“比兴”,就是比“兴寄”托的意思。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唐诗的“风骨”来自“汉魏风骨”唐人固有的乐观情绪,与建安文学中的英雄性格以及屈原以来的理想精神的传统相结合,就构成了唐诗(尤其是盛唐诗)的“风骨”。
它扬弃了“汉魏风骨”中感慨悲凉的成分,而着重展开其豪壮明朗的一面,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素质。这也是唐诗作为一代新风的客观依据。
兴寄是诗词这一文学行势在历史的 演变过程当中题材逐渐稳定化 形成自身独特风格以后的固定的定名,也就是他的名字,让文坛人士普遍。认可的“名子”
总的来说 风骨的由来是成长的过程,寄兴是定形成熟的标配。就比方果实是树上结出来的 没有树成长的过程,也就没有树上结出来的果实
二、创作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请以《踏雪寻梅》为题,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格式不限。
七绝•踏雪寻梅
柔荑02-字母宝宝
遥夜飞花万树皑,寒枝影动费疑猜。
暗香几缕飘千里,莫是追寻应约来。
自评:用韵、格律基本无误;起承转合:首句以“遥夜”开篇,奠定了全诗幽静深远的基调;“飞花”喻指雪花,描绘了雪花纷飞、覆盖万树的冬日景象;“万树皑”则进一步强调了雪后世界的洁白与广阔,给人以视觉上的感受;承句通过“寒枝影动”,展示梅蕊萌动,引入了动态元素,使得静谧的雪景中增添了一丝生机与不确定性;“费疑猜”三字,既表现了对这细微动静的好奇与探寻,也暗示了夜晚的寂静中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或故事;转句“暗香几缕”引入了嗅觉感受,飘千里,展现了香气的悠远与持久,也象征着某种美好或思念的传递;结句以疑问句式收尾,既是对前文“暗香”来源的猜想,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暗示了可能有某种约定或期盼在暗中酝酿,蕴含了一丝期待与温情。没有撞韵、挤韵、连韵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3

帖子

3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1-15 14: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霁 于 2025-1-15 14:24 编辑

小渔村第44集评阅强化班第15讲作业
柔荑13-秋霁

作业: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南北文风的融合就是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时,获得自身定性的演进过程。
2、什么是兴寄?
“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思想胸怀,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陈子昂《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序》中说:“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曷诸?”这里的“比兴”,就是比“兴寄”托的意思。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唐诗的“风骨”来自“汉魏风骨”唐人固有的乐观情绪,与建安文学中的英雄性格以及屈原以来的理想精神的传统相结合,就构成了唐诗(尤其是盛唐诗)的“风骨”。
       它扬弃了“汉魏风骨”中感慨悲凉的成分,而着重展开其豪壮明朗的一面,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素质。这也是唐诗作为一代新风的客观依据。
       兴寄是诗词这一文学行势在历史的 演变过程当中题材逐渐稳定化 形成自身独特风格以后的固定的定名,也就是他的名字,让文坛人士普遍。认可的“名子”
       总的来说 风骨的由来是成长的过程,寄兴是定形成熟的标配。就比方果实是树上结出来的 没有树成长的过程,也就没有树上结出来的果实
二、创作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请以《踏雪寻梅》为题,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格式不限。
七绝 踏雪寻梅
秋霁/文
知君谪世岭南地,不共凡尘只奉仙。
逊白细观多绝色,闻香一缕淡如弦。(自评:第一句交待位置,第二句写明性格,第三句第四句源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韵部格律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4
发表于 2025-1-15 18: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班玛卓玛 于 2025-1-15 19:32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十五讲作业
柔荑03-班玛卓玛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南北朝文学创作的发展情况。“然彼此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轻绮;河塑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胜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词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2、什么是兴寄?
答:“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有时也简称为比兴。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存在着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精神上的一致性,并不排斥在具体形态上的矛盾和差异。“风骨”注重气势,容易导向诗人主体性的发扬;而”兴寄”讲求寄托,往往要落脚到诗篇所反映的社会客体。
二、  创作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请以《踏雪寻梅》为题,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格式不限。
三、  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五绝•踏雪寻梅
文/柔荑03-班玛卓玛
寒香浮侧白,冻蕊上悬冰。
有梦缘分在,红尘一聚能。

自评:格律平仄无误,首字平仄比2/2。韵字搭配合理,名词和动词,阴阳比为1/1。开头两句对仗,动静结合。起句,香只有在风吹摇动时才能嗅到,是嗅觉形象。承句,是静态的视觉形象。转句雪与梅结合在一起,拟人化了。合句,超出凡尘的境界,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无有撞韵、挤韵、连部的现象。脉络基本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2025-1-15 20: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时光已老 于 2025-1-19 21:13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十五讲作业
柔荑07-时光已老
一、  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南北方的融合就是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时,获得自身定性的演进过程。


2、什么是兴寄?
“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思想胸怀,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陈子昂《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序》中说:“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曷诸?”这里的“比兴”,就是比,“兴寄”托的意思。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唐诗的“风骨”来自“汉魏风骨”唐人固有的乐观情绪,与建安文学中的英雄性格以及屈原以来的理想精神的传统相结合,就构成了唐诗(尤其是盛唐诗)的“风骨”。
它扬弃了“汉魏风骨”中感慨悲凉的成分,而着重展开其豪壮明朗的一面,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素质。这也是唐诗作为一代新风的客观依据。
兴寄是诗词这一文学行势在历史的 演变过程当中题材逐渐稳定化 形成自身独特风格以后的固定的定名,也就是他的名字,让文坛人士普遍。认可的“名字”
总的来说 风骨的由来是成长的过程,寄兴是定形成熟的标配。就比方果实是树上结出来的 没有树成长的过程,也就没有树上结出来的果实


二、创作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请以《踏雪寻梅》为题,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格式不限。
三、  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七绝*踏雪寻梅
柔荑07-时光已老
无限清寒扑面来,晓行村外白皑皑。
天融平野少声迹,信有一枝遥远开。
自评:本首诗格律正确,用韵无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44

帖子

5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4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1-16 14: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十五讲作业
柔荑26-寥词客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南北文风融合就是把南北朝时期南方文风的华丽细腻和北方文风的质朴刚健结合起来。这样让文学变得更丰富、更多样,既有优美的形式,又有实在的内容,推动了文学创新。
2、什么是兴寄?
答:“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风骨”注重气势,容易导向诗人主体性的发扬;而“兴寄”讲求寄托,往往要落脚到诗篇所反映的社会客体。
就一般创作过程而言,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所以“风骨”的倡导和“兴寄”的追求,也是可以同时并举的。但侧重主体和侧重客体毕竟有所区别,于是以“风骨”为主或“兴寄”为主,也就分头衍生出各异的诗歌倾向和诗歌潮流。
从历史的演进线索来看,“风骨”论流传在先,盛唐之前已经风行;“兴寄”说产生稍后,中唐以下始形发达。由“风骨”向“兴寄”的“战略转移”,不光是理论观念上的迁革,亦且是诗歌创作实践的变化,即从唐前期侧重诗人主观情怀的抒述,逐渐过渡到中叶以后偏向客观社会事象的描绘。

二、  创作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请以《踏雪寻梅》为题,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格式不限。
七绝•踏雪寻梅
柔荑26-寥词客
凛冽寒风吹腊月,山原万里白皑皑。
东君知我寻春意,特遣一株香雪来。
、 自评
用韵没问题。本诗表达对梅花的深沉的感情‌,而灰韵适合表达坚韧、高洁的品质与深沉的感情。经搜韵检验平仄无误,诗中也没有出现撞韵、挤韵、连韵。前两句写冬景,反映梅花开放的时间和地点,也反映诗人不畏艰难踏雪寻梅的意志。三四句将东风拟人化,隐喻梅花报春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1-16 18: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水~ 于 2025-1-22 10:44 编辑

小渔村44是期评阅班第15讲作业,
柔荑21-我在路上
一、  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南北方的融合就是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时,获得自身定性的演进过程。

2、什么是兴寄?
“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思想胸怀,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陈子昂《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序》中说:“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曷诸?”这里的“比兴”,就是比,“兴寄”托的意思。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唐诗的“风骨”来自“汉魏风骨”唐人固有的乐观情绪,与建安文学中的英雄性格以及屈原以来的理想精神的传统相结合,就构成了唐诗(尤其是盛唐诗)的“风骨”。
它扬弃了“汉魏风骨”中感慨悲凉的成分,而着重展开其豪壮明朗的一面,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素质。这也是唐诗作为一代新风的客观依据。
兴寄是诗词这一文学行势在历史的 演变过程当中题材逐渐稳定化 形成自身独特风格以后的固定的定名,也就是他的名字,让文坛人士普遍。认可的“名字”
总的来说 风骨的由来是成长的过程,寄兴是定形成熟的标配。就比方果实是树上结出来的 没有树成长的过程,也就没有树上结出来的果实

二创作题
七律.贺新岁
文/柔荑21-我在路上
蛇迎新春玉龙归,联赋初岁紫燕回。
桃枝艳影书丹墨,柳线柔姿映碧晖。
畅意舒怀嘉瑞颂,欢颜悦色福祥追。
惊天锣鼓同欢庆,震地炮鸣送佳音。

自评:
这首七律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如龙、蛇、紫燕等,象征着新旧年的交替和新春的到来。其次,通过对桃枝、柳线
的描写,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了对新春的喜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此外,诗中还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如“惊天锣鼓”“震地炮鸣”,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突出了新年的热闹氛围。通过“蛇迎”“龙归”“联赋”“燕回”巧妙地展现了新春的交替与喜庆。颔联中“桃枝艳影”“柳线柔姿”的描写,为诗增添了一抹春日色彩。颈联“畅意舒怀”“欢颜悦色”表达了人们在新年里的愉悦心情和对祥瑞的歌颂与追求。尾联“惊天锣鼓”“震地炮鸣”将新年的热闹欢腾推向高潮,同时“同欢庆”“送佳音”也传递出了美好的祝福。不足之处还请老师多加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4

帖子

5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8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1-20 15: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十五讲作业点评汇总
二、    创作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请以《踏雪寻梅》为题,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1、踏雪寻梅
柔荑07-时光已老
无限清寒扑面来,晓行村外白皑皑。
天融平野少声迹,信有一枝遥远开。
涪水清韵简评
问好时光已老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起承句扣题并铺垫,不错。
转句“天融平野少声迹”,与结句“信有一枝遥远开”,关连不够紧密!
你若是把那个转句,往“天融平野暗香动”的意境方面靠,那么,结句就顺势而成了。个见哈,继续努力!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柔荑05-无形无相
雪中寒梅
寒潮激荡琼花舞,原野山川遍浩茫。
性格坚强舒笑脸,皑皑崖上散清香。
涪水清韵简评
问好无形无相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起承句说雪,转合句说梅,整体不错。
但是转句“性格坚强舒笑脸”,遣词过于平谈了点,少了一点诗家语的韵味,可再酌!合句不错,继续努力!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3、七绝•踏雪寻梅
文/高山峻岭
踏雪寻芳小径穿,迎风探景断桥边。
忽惊驿使独枝秀,渐觉春天在眼前。
涪水清韵简评
问好高山峻岭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起承句铺垫,其中踏雪与探景,扣题意,不错!
转句“驿使独枝秀”,还有提升的空间。
当然,同学用“驿使”二字,代指梅花是没错的,但独枝秀,与春将近,衔接不是很紧密的。莫如直接用“梅蕊红初绽”,那么,虽然是初绽,然而,春光肯定也不会太远了吧!
个见,继续努力!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4、五律•踏雪寻梅
柔荑17-铁马秋风
寒酥纷沓落,策杖入山林。
素色千峰隐,幽姿几处寻。
风吟欺瘦骨,雪拥卧冰心。
折得琼枝返,清馨满袖襟。
涪水清韵简评
问好铁马秋风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首字平仄比例,符合相关要求。
韵字的阴平阳平交替运用,达到了相对平衡,很好!
首联铺垫并扣题,不错!
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都挺不错的:
素色~幽姿,
千峰隐~几处寻。
风吟~雪拥,
欺瘦骨~卧冰心。
皆可圈可点,挺好!
尾联由景转情,末句特漂亮,学习了!
继续努力!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5、五律•踏雪寻梅
柔荑18—爱国者
腊月生机绝,天寒鸟语哀。
南坡晨雪霁,一剪晓风裁。
杖竹穿疏影,流香动玉腮。
托君提兴致,如愿抱春回。
涪水清韵简评
问好爱国者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首字平仄比例,符合相关要求。
韵字的阴平阳平,交替运用,平衡不错!
首联有点问题:生机绝,鸟语哀,冷色调耶,与后续的描述,就无法较好的融合了!建议改为生机在,鸟语开(可以取民间喜鹊闹挴之意嘛)。
中间两联结构变化:颔联为2/2/1,颈联为2/1/2。挺好的。
颔联对仗:一剪~南坡,欠妥,可否改为:千寻晨雪霁,一剪晓风裁?
颈联对仗不错,尾联以情收结,很好!
继续努力。

紫荷心幽老师点评
6、七绝  •  踏雪寻梅
柔荑08-微雨燕双飞
雪飞柳絮峭寒轻,梅绽琼葩斜影横。
瘦骨白头添趣雅,幽香入腑倍神清。
简评:峭寒也就是形容微寒,后面一个轻就显得多余了,整首诗还可以的,章法与诗语都还行,不过瘦骨可以换一个词语表达。
7、五绝•踏雪寻梅
柔荑12-起风了
飞雪洒千林,山高水更深。
未逢春信息,一笑慰幽寻。
简评:起承两句断层。同时山高水更深也不一定。转合两句是宽慰自己下雪天没看见梅花。这首诗章法可以,就是承句格格不入。
8、五绝•踏雪寻梅
文/柔荑03-班玛卓玛
塞香浮侧白,冻蕊上悬冰。
有梦缘分在,今时境界升。
简评:首句不明白,转合有点虚,且结句直白了。
9.七绝/踏雪寻梅
文/柔荑-09东方烛明
梨花开卷饰梅装,点点殷红向暖阳。天上人间成绝配,偶得笔下是华章。
简评:梨花说的是雪花吧,开卷、卷是动词不?用开卷修饰雪花不合理。转句天上指的什么,天上的雪花?结句得出律。这首诗文字得重新组合一下。

10.七绝•踏雪寻梅
柔荑02-字母宝宝
遥夜飞花万树皑,寒枝影动费疑猜。
暗香几缕飘千里,莫是寻幽应约来。
简评:万树皑有点别扭,转句几缕飘千里太夸大了,结句突兀。这首诗章法不合理,跳跃太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4

帖子

1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4
发表于 2025-2-4 08: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十五讲作业
柔荑15-秋枫舞剑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中国古典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时,在南北朝时期逐渐驱于成熟,获得自身定性的演进过程。
南北文风融合就是把南北朝时期南方文风的华丽细腻和北方文风的质朴刚健结合起来。这样让文学变得更丰富、更多样,既有优美的形式,又有实在的内容,推动了文学创新。

2、什么是兴寄?
答:“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风骨”注重气势,容易导向诗人主体性的发扬;而“兴寄”讲求寄托,往往要落脚到诗篇所反映的社会客体。
就一般创作过程而言,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所以“风骨”的倡导和“兴寄”的追求,也是可以同时并举的。但侧重主体和侧重客体毕竟有所区别,于是以“风骨”为主或“兴寄”为主,也就分头衍生出各异的诗歌倾向和诗歌潮流。
从历史的演进线索来看,“风骨”论流传在先,盛唐之前已经风行;“兴寄”说产生稍后,中唐以下始形发达。由“风骨”向“兴寄”的“战略转移”,不光是理论观念上的迁革,亦且是诗歌创作实践的变化,即从唐前期侧重诗人主观情怀的抒述,逐渐过渡到中叶以后偏向客观社会事象的描绘。

二、  创作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请以《踏雪寻梅》为题,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格式不限。

习作:
破五踏雪寻梅
柔荑15-秋枫舞剑
寒酥覆露台,千树白花开。
踏雪寻芳径,红香扑粉腮。
注:红香,指梅香,暗香。


三、 自评
格律无误。
这首小诗描述了作者在正月初五破日这天踏雪寻梅的经过。主要表达在喧闹的城市中,想要寻找一份宁静的美好。纵然是白雪皑皑,冰寒天地,作者内心是温暖的,积极向上的,正如傲雪的寒梅,在万木萧瑟的时节独自绽放,给人间带来一缕清香。
因词工欠缺,写的比较生硬,需要继续锤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2025-2-16 10: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秋之月 于 2025-2-16 10:05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十五讲作业
柔荑19-中秋之月
一、  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南北方的融合就是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时,获得自身定性的演进过程。


2、什么是兴寄?
“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思想胸怀,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陈子昂《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序》中说:“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曷诸?”这里的“比兴”,就是比,“兴寄”托的意思。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唐诗的“风骨”来自“汉魏风骨”唐人固有的乐观情绪,与建安文学中的英雄性格以及屈原以来的理想精神的传统相结合,就构成了唐诗(尤其是盛唐诗)的“风骨”。
它扬弃了“汉魏风骨”中感慨悲凉的成分,而着重展开其豪壮明朗的一面,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特有的素质。这也是唐诗作为一代新风的客观依据。
兴寄是诗词这一文学行势在历史的 演变过程当中题材逐渐稳定化 形成自身独特风格以后的固定的定名,也就是他的名字,让文坛人士普遍。认可的“名字”
总的来说 风骨的由来是成长的过程,寄兴是定形成熟的标配。就比方果实是树上结出来的 没有树成长的过程,也就没有树上结出来的果实


二、创作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请以《踏雪寻梅》为题,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格式不限。
三、  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七绝/踏雪寻梅
文/柔荑-19中秋之月
曼舞琼姿雪韵生,盈然脚步伴歌行。
斗寒弄俏梅花发,唤得幽人自在情。

自评:格律无误,隐士变成小朋友了,都是雪花梅花引发的激情。需多读诗,多用诗家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03 , Processed in 0.0704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