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乐蝴蝶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鹿鸣组第十五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360

帖子

3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1-14 07: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儿 于 2025-1-14 07:16 编辑

小渔村鹿鸣组第十五次作业
踏雪寻梅
鹿鸣09-笑看落花
琼妃下界舞徘徊,引客寻芳踏雪来。
铁木浮香春涌动,红梅数点竞相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9

帖子

29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9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1-14 12: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十五讲作业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题①:“南北文风融合"是初唐史家大抵采取的观点。她把南北朝文学传统的差异,归结为“轻绮”和“气质”的对立,要求取长补短,以形成新一代文风。“南北文风融合”论的提出,实际上反映着初唐宫庭诗风的转变。它尽管还导扬着六朝文学绮错婉媚的流波,却初步革除了齐梁宫体多写艳情浮靡轻薄的恶习。这是六朝诗歌向唐诗过渡阶段,是唐诗酝酿时期。还不算有定质的唐诗。
答题②什么是兴寄?答: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兴寄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所以也简称“比兴"。
答题③,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答:“风骨"与“兴寄"是唐诗在长期历史延进中所形成的稳定的质素,贯串于唐诗进程的始末。凭藉这两大支柱,唐诗建立起一种“风骨"健举,“兴寄"深植的艺术传统,以它对人生执着追求,对社会的普遍关注,以它严肃的思考,和感情的力度,打动了千秋万世的诗者,赢得人们的高度叹赏。这是我们研究唐诗特质,所不能不首加肯定的。
我们还要看到“风骨"与“兴寄"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她们在精神上的一致性,并不排斥,在具体的形态上的矛盾和差异。唐诗发展史上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这样通过“风骨"与“兴寄"两种素质主导地位的交替轮换,而呈现而来的。

二、  创作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请以《踏雪寻梅》为题,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格式不限。
三、  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七绝•踏雪寻梅
昨夜天公撒白银,今朝大地净无尘。
寒风凛冽溪桥畔,一朵红梅探早春。

作业自评:韵部十一真,格律无误。起承转合符合章法。韵字阴阳2/1平衡。首字平仄2/2完美。起句开门见山,“昨夜天公撒白银,"承句承接“今朝大地净无尘",皑皑白雪,银装素裹,整个大地干净无尘。转句转到“寒风凛冽溪桥畔",成了流水对的上句,结句自然就成了这个流水对的下句了。“一朵红梅探早春"很自然。这首七绝题目是踏雪寻梅,诗里只见梅花不见人,把踏雪的过程从“溪桥畔"跳跃到,“一朵梅花探早春”。过程省略了,是个不错的结句。这首小诗自我感觉良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4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4
发表于 2025-1-15 05: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第44期评阅班第16讲作业
鹿鸣20-乘风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南北文风融合”论的提出,实际上反映着唐初宫廷诗风的转变。它尽管还导扬着六朝文学绮错婉媚的流波,却初步革除了齐梁宫体多写艳情、浮靡轻薄的恶习。这是六朝诗歌向唐诗的过渡阶段,是唐诗的酝酿时期,还不算具有定质的唐诗。
2、什么是兴寄?
答: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风骨”与“兴寄”是唐诗在长时期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稳定的质素,贯串于唐诗进程的始末。  这一对范畴,就其本来意义而言,各自又包含着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在“风骨”方面,是旺盛的气势与端直的文词相配合;在“兴寄”上,是比兴手法与所寄托的政治怀抱的相互渗透。它们都不是单一的概念。不过从唐诗发展的基本趋势来看,唐人对“风骨”和“兴寄”的要求,又都偏重在诗歌内容方面,前者着眼于诗人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气概,后者系心于诗篇所具有的社会政治功能,倒并不很计较它们的表现形式。而恰恰是上述这两种倾向,构成了唐诗内容上的两大支柱,凭藉这两大支柱,唐诗建立起一种“风骨”健举、“兴寄”深植的艺术传统,以它对人生的执著追求,对社会的普遍关注,以它严肃的思考和感情的力度,打动了千秋万世的读者,赢得人们的高度叹赏。这是我们研究唐诗特质所不能不首加肯定的。还要看到,“风骨”与“兴寄”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它们在精神上的一致性,并不排斥在具体形态上的矛盾和差异。比较来说,“风骨”注重气势,容易导向诗人主体性的发扬;而“兴寄”讲求寄托,往往要落脚到诗篇所反映的社会客体。就一般创作过程而言,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所以“风骨”的倡导和“兴寄”的追求,也是可以同时并举的。但侧重主体和侧重客体毕竟有所区别,于是以“风骨”为主或“兴寄”为主,也就分头衍生出各异的诗歌倾向和诗歌潮流。从历史的演进线索来看,“风骨”论流传在先,盛唐之前已经风行;“兴寄”说产生稍后,中唐以下始形发达。由“风骨”向“兴寄”的“战略转移”,不光是理论观念上的迁革,亦且是诗歌创作实践的变化,即从唐前期侧重诗人主观情怀的抒述,逐渐过渡到中叶以后偏向客观社会事象的描绘。唐诗发展史上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这样通过“风骨”与“兴寄”两种质素间主导地位的交替转换而呈现出来的。

二、创作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请以《踏雪寻梅》为题,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格式不限。踏雪寻梅
文/乘风
叱落寒天一片云,尘间漫野觅氤氲。
梅花怯怯含羞色,独上枝头笑待君。
自评;平仄无误,符合要求。组词略有缺憾,还需斟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2

帖子

912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29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5-1-15 20: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鹿鸣11-路漫漫第十五讲作业
一、问答题
1、谈谈你对“南北文风融合”的观点的理解。
答: “南北文风融合”论的提出,实际上反映着唐初宫廷诗风的转变。它尽管还导扬着六朝文学绮错婉媚的流波,却初步革除了齐梁宫体多写艳情、浮靡轻薄的恶习。这是六朝诗歌向唐诗的过渡阶段,是唐诗的酝酿时期,还不算具有定质的唐诗。
2、什么是兴寄?
答:“兴寄”的含义是比兴寄托,即指用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诗人的政治怀抱,所以有时也简称为“比兴”。
3、谈谈风骨与兴寄的关系。
答:「風骨」與「興寄」兩者之間,又存在着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它们在精神上的一致性,并不排斥在具体形态上的矛盾和差异。
比较来说,“风骨”注重气势,容易导向诗人主体性的发扬;而“兴寄”讲求寄托,往往要落脚到诗篇所反映的社会客体。
就一般创作过程而言,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所以“风骨”的倡导和“兴寄”的追求,也是可以同时并举的。
但侧重主体和侧重客体毕竟有所区别,于是以“风骨”为主或“兴寄”为主,也就分头衍生出各异的诗歌倾向和诗歌潮流。
二、  创作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请以《踏雪寻梅》为题,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格式不限。
三、  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踏雪寻梅
文/鹿鸣11-路漫漫
漫天飞雪时,疏影显英姿。
不为众人赏,骚人有所思。
自评:在飞雪落下的时候,远远望去,梅花的姿态更加潇洒。孤傲的梅花,从不要求大家的欣赏,但是骚人墨客看见了梅花,心头起了阵阵涟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1

帖子

7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1-18 11: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鹿鸣组第十五讲接龙作品汇总,共计13首,以接龙顺序排列:
创作题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请以《踏雪寻梅》为题,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格式不限。

1、七绝·踏雪寻梅
文/鹿鸣03-雨霖铃
西风过苑腊梅开,踏雪寻幽小径来。
为写一枝清绝色,常邀明月下瑶台。
千里简评:
基本通顺,可以打磨的是:“西风”多用于秋季,用于冬季不宜。可用“寒风、冽风、朔风”等,寒冷更衬梅花的凌寒。“寻幽”与题目不甚相谐,或可用“寻芳、寻花、寻梅”。“常”可斟酌,或可作“正堪”。

2、五律•踏雪寻梅
文/鹿鸣25-心怡然
琼妃轻起舞,天地白皑皑。
万树梨花绽,千山玉锦裁。
邀朋同撷趣,放步共寻梅。
忽见峭崖上,一枝红艳开。
千里简评:
非常流畅,整体意通言顺,切题,红与白的对比,尤其尾联流水句一气呵成,一抹红色很是醒目。

3、七绝·咏梅
文/鹿鸣15-易蕴
影斜枝瘦露桃腮,缕缕清香扑鼻来。
不与三春争一色,凌寒只抱雪花开。
千里简评:
基本通顺,“影斜”虽有别与“疏影”,但依然落前人写梅的窠臼,可再斟酌。“桃腮”之于梅,作比显生硬,“一色”可再打磨。一句或可改为:虬枝摇曳近楼台。

4、七律.踏雪寻梅
文/鹿鸣18-泰山一松
雪霁朝迎日出东,探梅犹进水晶宫。
力行策杖疑无迹,犬吠敲门问老翁。
呈瑞龙庭疏影俏,报春玉树暗香融。
山肴燎火诚邀客,惜别微频入网中。
千里简评:
基本通顺。整体读后给人感觉虽有空灵而亦略带“空洞”,因造景不实感明显。“力行、犬吠”词性不同对仗不工整。“山肴燎火”与踏雪寻梅的情景不谐,“微频”(微信视频?)科技生词,尾句与整体风格不谐。

5、七绝•踏雪寻梅
文/鹿鸣组-山西老董
昨夜天公放白银,今朝大地净无尘。
寒风凛冽溪桥畔,踏雪寻梅探早春。
千里简评:
一二句不相干,原因再“放白银”,作比亦乏美感。有一个不应“犯题”的要求,因题目已言明“踏雪寻梅”,诗句中不宜再用,而是利用有限的字数尽量丰富内容。

6、七绝·鲁中雪夜
文/鹿鸣16-王焱
不奈风声聒耳腮,时闻折竹雪崩开。
管他明月谁遮去,举步寻香探萼来。
寻觅交流:
这雪不是很大,不然不会去寻香,问题来了:笔者可能是寻梅,【探萼】与【香】有冲突,且夜晚怎寻的到?
所以说呀脉络不通。

7、七律·踏雪寻梅
文/鹿鸣17-笔严
踏雪寻梅到岭前,红花遍野笑云天。
惊瞻美景浑如画,自许闲情好似仙。
十里瑶台添瑞色,千峰玉树绕祥烟。
欢心把笔题诗句,赏尽芳菲忘却还。
寻觅交流:
中二联形成。
脉通语顺。
忘还作结给读者以想象空间。

8、五绝·踏雪寻梅
文/鹿鸣组长-乡音未改
瑞叶随风舞,寒英仰首开。
高情迷雅客,引笔作诗材。
寻觅交流:
瑞叶/寒英:都有雪花之意,有重感。

9、七绝·踏雪寻梅
文/鹿鸣20-乘风
叱落寒天一片云,尘间漫野觅氤氲。
梅花怯怯含羞色,独上枝头笑待君。
寻觅交流:
起句【叱落】承句【氤氲】宜改一下。可查词典。
起承转句有断感,合句不错。

10、七律•踏雪寻梅
文/鹿鸣05-心中有爱
仙藻无声下碧霄,身随青女过溪桥。
寻芳坡老梅诗语,何处放翁钗凤箫。
玉蕊暗香盈冷艳,银装素裹绽新娇。
一枝折得逢春信,欲寄相思客路遥。
无笔生花问好心中有爱同学
首联:上联主动“下”,下联被动“身随”。雪屏心静气的从天宫落下,然后被风雪女神裹挟着过了溪桥。你说雪偷溜出来干嘛!回去算啦!
颔联:这里提到苏子以及陆游。先来谈谈上联。因为苏子有著名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所以后来大家往往把菊花与苏子联系在一起。而把梅写到极致的人却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你在这里提到苏子我个人认为是不合适的。“梅诗语”与下联的“钗凤箫”都是属于造词凑句。造词凑句其实是和凑韵一样不允许在诗词中存在的。平时老师见到这样的句子是直接会给零分的。
颈联:上联也不知你究竟是想突出梅花的色还是梅花的香,下联首先是四字成语“银装素裹”。诗句里一般不用成语。“新娇”和“玉蕊”都是指得梅花,你这里写展新娇就显得很多余。你其实完全可以把花的颜色和气味分开。比如“玉蕊晶莹”和“暗香敦素”
尾联:“春信”春天的讯息,不是家书,不要搞混了。“寄相思”也与路途的远近无关。

11、五绝·踏雪寻梅
文/鹿鸣11-路漫漫
漫天飞雪时,疏影显英姿。
不为众人赏,骚人有所思。
无笔生花:路漫漫同学好!
承句:稀稀疏疏的枝干显露出梅树的英姿。不应该是遒劲的枝干显露英姿吗?你是怎么想的?
结句:前面说梅花开放不是为了供人欣赏。你结句是不是应该交待一下它为什么开放?你倒好。说什么多愁善感的文人有相关的思考。路漫漫同学啊!你从前一句里面得到了什么有价值的思想,你告诉大家不行吗?

12,七绝·踏雪寻梅
文/鹿鸣26-庄楚
清晨雪霁念梅花,踏碎琼瑶屐齿斜。
望里江天皆一色,不知寒蕊绽谁家。
无笔生花:庄楚同学辛苦啦!
小诗写得蛮好。赞一个!希望下才能看到你是律诗。

13.七绝·雪夜
文/鹿鸣-白玫瑰
大雪纷飞刺骨腮,岩居迎节折萱来。
管他明月何时去,梅蕾三更绽放开。
无笔生花:白玫瑰同学好!
起句;“刺骨腮”是什么意思?应该是“脸腮”吧?
承句;“迎节”的时间和“折萱”的时间不对。
转句;大学纷飞的时候天上一轮明月。你是AI图片看多了吧?
不要因为沉迷网络而犯一些低级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6:54 , Processed in 0.0610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