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22期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4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
发表于 2025-3-1 21: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22期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赋22012*王者至尊

一、以“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壮句:然之鸿火枫,好荒秋
紧句:蛙鸣远趋,燕育晚秋
长句
五字:琼春之梦影,火树之秋金
六字:观夫秋之五岳,看盛世之威风。
七字:赏玉柳观之华山,白露云迎之秋路。
八字:写悠悠之春回世界,万物生机深秋田园
轻隔:鸿运当头,尽情山之红遍;秋光萧琴,岁月度之东流。
重隔:雨笛想于秋私,庄家伫利;云龙迎来燕舞,陇径留怜。
平隔:塞外之秋忧里殇,襄阳之女失梦恋;角声凄于陌上,尘日败之三城。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压三字壮句:
祖国明月照,清泉流。
压四字紧句:
明月松间,清泉越石
长句—
翻五字:
明月照绿松,清泉瀑岩石
展六字:
明月照亮松间,清泉瀑布石路。
展七字:
赏月明到之松间,聆听水浪泉石过。
展八字:
清观月光洒于松间,黑听泉水浪于石上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之)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于)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而)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4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
发表于 2025-3-1 21: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赋22012*王者至尊
一、以“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字长句,轻隔,重隔,平隔各一句,要求必须符合讲义中1关于骈句的要求。
答:壮句:观夫新雨后,晚来秋。
         紧句:空山雨后,天晚来秋。
         五字句:空山之雨后,天晚之
                          来秋。
          六字句:感空山之雨后,
                           惊天晚之来秋。
          七字句:只有一枝其梧叶,
                           不知多少之秋声
          八字句:淡淡秋风之梧叶落,
                           人生似水之岂无涯。
         轻      隔:秋风万里,芙蓉之
                            花更红;
                           暮雨千家,薜荔之
                            树犹翠。
         重        隔:空山新雨之后,
                              沐浴群山;
                              天气晚来之秋,
                              风吹万木。
        平         隔:寒山之苍翠,
                             秋水之潺潺;
                              倚仗之柴门,
                              临风之蝉对。
               
        
                             
                          
    二、请从自己熟悉的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必须是工整的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壮,紧,五字,六字,七字,八字长句各一组。
要求:以上两大题造句要求: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⑤尽量讲究用典并且用词多有出处。
⑥壮句要有提引词。
⑦不能骈枝(piánqí)(类似合掌)。
答: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为
         例:
      ①、压法:
              状句:观夫依山尽,入海
                            流。
             紧句:白日依山,
                          黄河入 海。
②翻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③展法:
六字句:白日依山而尽,
                 黄河入海则流。
七字句:白日能依山而尽,
                 黄河可入海而流。
八字句:白日皆能依山而尽,
                黄河定可入海而流。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之、于、而或乎)。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而)蔚然(于)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之)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于)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于)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于)朝暮也。野芳发(之)幽香,佳木秀(于)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之)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之)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之)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于)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于)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乎)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之)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于)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4

帖子

4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14
发表于 2025-3-2 11: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心☆ 发表于 2025-2-24 21:11
水木22期辞赋基础班第7讲作业

一、以“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分别造出壮句,紧句,五、六、七、八 ...

名(乎)【之】者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3-2 22: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第七讲作业
清心自在
一、以“秋”为母字,用“母字成骈法”造句


1. 壮句:  
   提引词:观夫  
   观夫秋叶落,晚风凉。


2. 紧句:  
   秋风萧瑟,夜月凄凉。


3. 五字长句:  
   秋来霜露重,叶落晚风寒。


4. 六字长句:  
   秋风吹尽黄叶,夜月照遍寒江。


5. 七字长句:  
   秋来乎霜染红叶,夜静而风送雁声。


6. 八字长句:  
   秋风萧瑟之摧黄叶,夜月凄凉乎照寒江。


7. 轻隔:  
   萧瑟秋风,山林听落叶;凄凉夜月,雁阵飞远山。


8. 重隔:  
   秋来霜露滴,寒江漂卷乎黄叶;夜静寒风至,雁阵悲鸣于远山。


9. 平隔:  
   萧瑟秋风,林山落叶;凄凉夜月,雁字传声。


二、从五言律诗中找出一联,用“成句压翻展法”造句


原句(出自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 壮句:  
   提引词:观夫  
   观夫明月照,清泉流。


2. 紧句:  
   明月照松,清泉流石。


3. 五字长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 六字长句:  
   明月照于松间,清泉流于石上。


5. 七字长句:  
   明月乎松间照清影,清泉乎石上流寒声。


6. 八字长句:  
   明月松间照之清影悠悠,清泉石上流之寒声潺潺。


三、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虚词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22:51 , Processed in 0.0547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