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管理组第27讲创作题作业点评汇总 一、问答题: 1、咏物诗有哪几种写法? 2、咏物诗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二、创作题: 以《咏竹》为题,作咏物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创作题开始接龙作业,截止时间5 月4日晚8点,希望大家积极写作业按时接龙,加油!
1、七律•咏竹 文/高山峻岭 孤峰峭壁矗苍穹,断壑凌云向上冲。 雪冻霜欺何所惧,天寒雨打更青葱。 山深寂寞新妆换,地僻凄凉秀影同。 不与繁花争艳丽,安身乱石破岩中。 芭可儿简评:首联孤峰指的什么峰?孤零零的一个山峰长满竹子吗?还有峭壁,一般松长在峭壁上,有看到画家们画峭壁竹的吗?这句写松还是可以的,但用在写竹上不是很合适,还有二分句的断壑,一般指深沟,孤峰峭壁断壑这几个地方选的,感觉没一处好地呢!这竹子也是着实可怜哦!二分句直白了,颔联对仗不稳,句子有点凑,不够出彩,颈联凑字了,句子不够流畅,有提升空间,尾联七分句用在竹子上不妥哦!写花还可以,八分句安身乱石,我都怀疑这竹子是不是跟你有仇啦!一二句就够可以的了,这结尾的竹子跟惨,整首章法有些乱哦,对竹子的赞美不够哦!个见,说错误怪!
2、咏竹 文/白驹副组长-江南渔夫 瘠土生根志不休,风吟叶语韵长留。 骤遭斧斫身犹直,耻向权门作钓钩。 芭可儿简评:起句很有气势,但志不休,竹子的志指的什么,这里有点凑,承句尚可,转结句句意挺新颖的,但跟起句句意有些矛盾吧,所谓的志不休就是被做成鱼竿吗?立意上再斟酌一下哦!个见,仅供参考!
3、五律·竹 文/子衿组组长-边缘人类 于山山有色,近水水含烟。 是叶皆如剑,凡枝俱向天。 虚心襟自阔,瘦节气犹坚。 尘俗浑无染,唯宜聚七贤。 芭可儿简评:首联不错哦,能够吸引读者兴趣,对仗工稳,颔联对仗也很稳,句意通顺,颈联也是对竹子的赞扬,尾联七转八合,整首看章法布局得当,句子流畅对仗工整,唯一不足结句弱了些,是一首不错的作品,欣赏学习了!
4、五绝·院中竹 文/鹿鸣组长-乡音未改 窗前竹影摇,笪屋冽香飘。 雪里坚心甚,题诗学板桥。 芭可儿简评:起句平铺直叙直接点题,句子有些直白,承句冽香是什么香?这里造词的嫌疑哦!但不管什么香用竹子上不是很合适哦!转结句关联不上,建议转句再斟酌一下哦!学板桥题诗的是你不是竹子,所以转句要把人物关联上哦!个见,仅供参考!
请孤鹜老师点评管理组第27讲作业第5至8作业。 5、五律·竹 文/柔荑组长-如水 通直凌云立,虚怀绝俗尘。 宜迎三径友,尚集七贤人。 得月堪如画,经风更有神。 平生持劲节,宁折不躬身。 孤鹜(叶传凯)简评:咏竹诗,托物言志,格调清雅。首联以全景式笔法勾勒竹的核心品格,中二联从人文意象和自然风姿展开,颔联用"三径友"、"七贤人"典故,使魏晋风骨与竹的意象产生互文,赋予竹文化人格。尾联将物理特性与精神气节完美融合。如非得找点不足,堪如画略显平顺,或用凝成画可更富张力。
6、七绝•竹 白驹组长-蓝色星空 虚心有节凌云志,风冽欺身无惧容。 扎稳根须三五载,青天直入万重重。 孤鹜(叶传凯)简评:小诗托物言志,颇具风骨,以竹喻人,通过意象,既抓住了竹的物理特征,又赋予其人格化的精神内涵。末句将意境推向壮阔,完成从具象到精神的升华。结构上采用经典布局:首句写品格,次句写风骨,第三句转写积累,末句收束于宏大气象。七绝若能首句入韵更佳。第三句稍显直白,若能用意象化表达(如贫土瘠壤之类)可能更具诗意。
7、五绝•咏竹 文/学委-王松岩 神州多翠竹,日日纳清风。 生有凌云志,虚心立太空。 孤鹜(叶传凯)简评:小诗语言简洁明快,意象生动。开篇即显宏大视野,将竹置于华夏山河的背景下,暗合传统文化中"竹为君子"的意象。后两句转入人格化表达,既展现向上生长的生命力,又强调虚怀若谷的品格。日日稍显口语化,"太空"虽有意境,但与"凌云"稍有意象重复。若参照王维"竹径通幽"的含蓄,或可增加些许细腻笔触。此诗以二十字凝练勾勒出竹的风骨,得咏物诗"不即不离"之妙,既有"未出土时先有节"的传统精神,又有"欲与青天试比高"的现代气魄。
8、七绝·咏竹 子衿副组长-威尼斯 古今墨客赞高风,瘠沃皆宜四季葱。 更有用途言不尽,篮箩篾品妙无穷。 孤鹜(叶传凯)简评:这首咏竹诗语言质朴,立意明确,抓住了竹子的典型特征。转结自然。由精神品格转向物质用途,末句"妙无穷"留有余味。古今与四季稍显重复,篮箩篾品列举式表述稍欠诗意。后两句如用更凝清气涵千用,裁月编云造化工之意,既保留用途广泛,又融入清气的精神属性与裁月编云的诗意想象。咏物贵在不即不离,既见物性,又显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