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快乐蝴蝶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柔荑组第二十八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59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9
发表于 2025-5-14 08: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柔荑20-清风几又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答:文人从军:唐代文人从军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希望通过军功来建立功名。科举考试虽然是文人获取功名的重要途径,但竞争激烈,因此许多文人选择了从军之路。
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代的边防稳固,与周边民族的交流频繁,这也为边塞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文化氛围:唐代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自由,诗人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文化环境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尤其是边塞诗的繁荣。
美学追求:唐代边塞诗在美学上追求壮美和阳刚之美,这种美学追求吸引了许多文人投身于边塞诗的创作。
综上所述,唐代之所以有大量边塞诗,是因为文人从军的社会现象、唐代的繁荣社会背景、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以及对壮美和阳刚之美的美学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唐代科举考试要求于考生的,是比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包括经术、时务、文章以至书判,科举制度推动了文人去广泛涉猎典籍,增强文化修养。正是这种文化修养上的多方面提高,给予文学创作以比较丰厚的知识基础,再加上技巧、声律、体制的讲求,才有可能促成诗歌的兴盛。科举制度拓宽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促进了诗㰤的繁荣与发展,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与普及。
二、创作题:
以五一期间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创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绝·五一闲居感怀
柔荑20-清风几又
闲抛尘事掩柴扉‌,
‌篆影茶烟绕座微‌。
‌懒问山阴乘兴棹‌,
‌自煎春水煮斜晖‌。


自评:


这小作品语言凝练雅致,“篆影茶烟”“春水煮斜晖”等皆为诗家语。镜头从关闭的柴扉聚焦至室内篆香茶烟,再延伸到煮水观夕阳,空间转换自然。以抛尘事、赏茶烟、拒访友、煮夕阳等形象,展现闲适心境,形象思维运用巧妙。意脉连贯,从“闲抛”到“自煎”,层层递进。押平声微韵,格律无误。起句言闭门谢客,承句写室内之景,转句用王子猷雪夜访戴典故表明心境,合句以煮水观日收尾,章法严谨。整体意境清幽闲适。


不足之处:
押韵“扉”“微”“晖”都是阴平,缺少了阴阳交替的韵律美。但又不知换哪个字更合适。


还有的不足有待老师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2025-5-14 09: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秋之月 于 2025-5-14 09:05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柔荑19-中秋之月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答:文人从军:唐代文人从军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希望通过军功来建立功名。科举考试虽然是文人获取功名的重要途径,但竞争激烈,因此许多文人选择了从军之路。
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代的边防稳固,与周边民族的交流频繁,这也为边塞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文化氛围:唐代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自由,诗人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文化环境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尤其是边塞诗的繁荣。
美学追求:唐代边塞诗在美学上追求壮美和阳刚之美,这种美学追求吸引了许多文人投身于边塞诗的创作。
综上所述,唐代之所以有大量边塞诗,是因为文人从军的社会现象、唐代的繁荣社会背景、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以及对壮美和阳刚之美的美学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唐代科举考试要求于考生的,是比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包括经术、时务、文章以至书判,科举制度推动了文人去广泛涉猎典籍,增强文化修养。正是这种文化修养上的多方面提高,给予文学创作以比较丰厚的知识基础,再加上技巧、声律、体制的讲求,才有可能促成诗歌的兴盛。科举制度拓宽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促进了诗㰤的繁荣与发展,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与普及。
二、创作题:
以五一期间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创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
七绝·观看中国仪仗队俄罗斯红场
柔荑19-中秋之月
华夏军威震四方,庆功仪仗踏红场。
国歌步韵震天响,见者人人血泪狂。
自评:格律无误,如临现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3

帖子

1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3
发表于 2025-5-14 13: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柔荑02-字母宝宝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答:探究它的成因,当和唐代边塞战争的频繁有关,而文人不辞跋涉,远历边陲,乃至投笔从戎,报效边镇幕府,企求由军功以博取仕宦,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科举制度拓宽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促进了诗㰤的繁荣与发展,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诗歌的传播与普及。
二、创作题
五律•五一感怀
柔荑02-字母宝宝
百载工潮涌,丹旗似火红。
锤挥惊日月,锄拓伴云风。
巧手千秋厦,巡航万里空。
纵然前路漫,操业匠心同。  
自评:用韵与格律无误。韵字阴阳平衡2/2,首字平仄合理3/5。诗中没有出现撞韵、连韵和摞眼等禁忌,遗憾的是第一句“工”挤韵。请老师指导纠正,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4
发表于 2025-5-14 13: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八讲作业
柔荑03-班玛卓玛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答:探究它的成因,和唐代边塞战争的频繁有关,而文人不辞跋涉,远历边陲,及至投笔从戎,报效边镇幕府,企求由军功以博取仕宦,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
①应试者能入选,不光卷子须做好,还有事先为自己制造声誉,让姓名传入考官耳中才行。于是长年累月地过州历府,结交天下豪俊,谒请达官贵人、宿老名流给予吹嘘,便成了必不可少的过门。
②这种做法固然助长了社会上请托、虚夸的风气,而亦推动一般士子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步入大千世界,四海为家地从事邀游。
③漫游既然是唐代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自必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上留下鲜明的痕迹。视野广阔,表现真切,寄慨深沉,驾软前朝而雄视后代,文人长期漫游在外,富于生活实感分不开。
二、创作题:
以五一期间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创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五律•夏雨
柔荑03-班玛卓玛
电闪眼前空,雷翻震耳隆。
云飞遮柳色,水打动花丛。
遍地生辉景,随山弄影风。
自然常变幻,人类觉心中。
自评:格律平仄正确,首字平仄比为4/4,韵字在同一韵部,阴阳比为3/2。首联抓住视觉和听觉,描叙雨前的特有现象。二联写雨中的景物状态,三联是雨后自然界生机勃勃。尾联议论,人们要联想到在外界的影响下,也要了解自心的复杂变化。此诗无有撞韵、挤韵、连韵的现象,脉络基本上清晰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4

帖子

5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8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27 10: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班第28讲点评汇总
1、五律•题八公山
柔荑12-起风了
逦迤叠峰峦,昆仑一脉连。
岑高时吐月,林密不开天。
学道通玄理,著书鸿烈篇。期
最为奇绝处,鸡犬也升仙。
涪水清韵简评
问好起风了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首字平仄比例符合相关要求。
首联以八公山的外形,及地理位置切题并铺垫,不错。
中间两联对仗:
“岑高”~“林密”,名词+形容词的结构相对,“时吐月”~“不开天”,其中“时”与“不”相对,一为副词,一为否定副词,“吐月”和“开天”。动宾结构相对,在语义和词性上都符合对仗要求。
颈联“学道通玄理,著书鸿烈篇”对仗也比较巧妙。“学道”与“著书”都是动宾结构,不错。
但是,“通玄理”~“鸿烈篇”,
这两句诗的节奏划分如下:学道/通/玄理,著书/鸿烈/篇。节奏不一致,需再酌。
尾联借典收结,不错。
继续努力!
2、五律•五一山行
柔荑26-寥词客
五一游郊陌,登高万里望。
连山晴野绿,满眼菜花黄。
东郭催收麦,西畴遍插秧。
重峦升皎月,畎亩亦忙忙。
涪水清韵简评
问好寥词客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首字平仄比例符合相关要求。
诗的首联,点明了出游的时间是五一,地点是郊野,并且登高远望,为全诗奠定了开阔的基调。挺好的。
中间两联对仗:
“连山”~“满眼”,数量词加名词的结构相对;
“晴野”~“菜花”,偏正结构相对;
“绿”~“黄”,颜色词相对。对仗较为工整。。
颈联对仗:
“东郭”~“西畴”,方位词加名词相对;
“催收麦”~“遍插秧”,动宾结构相对,对仗也比较严谨。
尾联动静结合,不错,继续努力!
3、五律•立夏抒怀
文/高山峻岭
夜雨晓天晴,朝云鹊鸟鸣。
薰风翻翠浪,宿露入眸盈。
故里连空麦,良田极目荣。
农家耕作苦,企待好年成。
涪水清韵简评
问好高山峻岭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首字平仄比例符合相关要求。
中间两联对仗:
“薰风”~“宿露”,“薰”和“宿”形容词对形容词,“风”和“露”名词对名词,对仗较好。
“翻翠浪”~“入眸盈”,“翻”和“入”动词相对,“翠浪”名词结构,“眸盈”主谓结构,欠妥。
“故里”~“良田”,名词相对。
“连空麦”~“极目荣”,“连空”动宾结构,“极目”动宾结构,“麦”名词,“荣”形容词,对仗不够精准。
尾联以情收结,不错。
另外,需提示一下,同学此诗的五个韵脚字,全部为阳平第二声,建议阴平阳平交替使用较好,读起来更朗朗上口一些。
直言希谅,继续努力!
4、七绝·立夏闲吟
柔荑08-微雨燕双飞
熏风拂陇杏初青,蜂绕荼蘼伴鸟鸣。
徐步湖亭观鹭影,无醪空数縠纹生。
涪水清韵简评
问好微雨燕双飞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起句描绘出立夏时节、温暖的风轻拂田陇,杏子开始泛青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生机盎然的感觉,点明了时间和季节特征。
承句中,蜂绕荼蘼、鸟鸣声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不错。
转句,从田园场景转换到湖边亭台,诗人漫步观赏鹭影,画面有了空间的转换,使整个意境更加开阔。
合句,在没有酒的情况下,徒然数着湖面上的縠纹,给前面较为欢快的意境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寂寥感。
整体不错,继续努力!
5、七绝•五一感怀
文/柔荑05-无形无相
铁饭碗闲山水游, 橙衣挥帚汗如流。  
何人心里能装着? 鳏寡无依病苦忧!
涪水清韵简评
问好无形无相同学:
诗词格律符合相关要求。
该诗的起承两句,通过“铁饭碗”(可理解为公职人员等有稳定工作的群体)闲游山水和“橙衣”(环卫工人等体力劳动者),挥帚流汗如注的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不同阶层,在五一劳动节这个特殊时期的不同状态。这种对比很强烈,能够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转合两句,进一步发问,有谁能心里装着鳏寡无依、患病受苦之人,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使诗作具有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深化了诗作的主题。只是,整首诗作语言过于直白,少了一点诗家语的韵味和艺术美感。
直言希谅,继续努力!
6、七律•挖野菜
柔荑18—爱国者
为采春盘出远冈,只求宽慰老肥肠。
无关手糙寒腰硬,不惧山偏小路荒。
荠菜微甜仍旧味,公英虽苦亦馨香。
烹汤蘸酱邀君饮,醉看宾朋笑满堂。
顺眼阳光浅评:
韵脚阴阳比例为2:3,比例合适。
首字平仄比例为3:5,比例合适。
题目是挖野菜,起句交代挖野菜的目的,简洁明了。采春盘指的是挖野菜,破题准确。中二联对仗工整,词语结构错落有致,节奏点分别为2221和2212,有所变化。从内容上看,中二联物像基本符合主题要求。第一联上句过度对自身肢体描写,没有突出挖野菜这件事。下句路远山荒的描写,也没有抓住挖野菜这件事,偏离主题。第二联对野菜味道的描述,符合题意。上下两联缺乏必要链接。
转句烹煮汤和蘸酱得主题是指野菜,关联准确,但是显得累赘重复。转合衔接合理,结尾含蓄蕴藉,符合诗词要求。
总结一下,章法合理,中二联物像铺设,缺乏严谨性,继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继续加强炼字炼句炼意,修改一下会更好看,加油!
7、七绝、五一所见
文/柔荑09-东方烛明
节来农事正当忙,布谷催耕几处扬。
我自闲余田径看,铁牛犁过带泥香。
顺眼阳光浅评:
题目是五一所见,起句节日指的是五一劳动节,破题准确。承句进一步铺设农忙事宜,合适,但不精准。既然起句提到农事忙,承句应该详细描写如何忙才合理。扬凑韵。转句田径对应农事,耕,关联准确。这里闲余多余,可有可无。转合衔接合理,结尾含蓄蕴藉,符合绝句要求。
总结一下,章法虽然合理,但是句子生硬,词语组长别扭绕口。继续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继续炼字炼句炼意。修改一下会更专加油!
8、五一感怀
柔荑02-字母宝宝
百载工潮涌,丹旗似火红。
锤挥惊日月,锄剃伴云风。
巧手千秋厦,巡航万里空。
纵然前路漫,操业匠心同。  
顺眼阳光浅评:
韵脚阴阳比例为2:3,比例合适。
首字平仄比例为5:3,比例合适。
题目是五一感怀,起句描述没有破题,看不出和五一有啥关系。中二联对仗工整,词语结构错落有致,节奏点分别为2212和2221,有所变化。中二联物像描述,和五一并无关联,反而充满老干味。日月,云风,千秋厦,万里空,用得云里雾里,大而浮夸。转句前路漫和主题无关,显得突兀,结尾写飞了。
总结一下,诗词和主题无关,看不出写的是五一劳动节。建议多看讲义,继续炼字炼句炼意,修改一下会更好看,加油!
9、五律•夏雨
柔荑03-班玛卓玛
电闪眼前空,雷翻震耳隆。
云飞遮柳色,水打动花丛。
遍地生辉景,随山弄影风。
自然常变幻,人类觉心中。
顺眼阳光浅评:
韵脚阴阳比例为3:2,比例合适。
首字平仄比例为4:4,比例完美!
题目是雷雨,起句可以合并为雷电……,然后补充一个下雨的意境,否则如何破题?中二联对仗工整,词语结构趋同,缺乏变化。动词形容词:遮,动,生,弄,用得不错。中二联物像铺设,和主题多有无关。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写出不同物像在雨中的样子。第一联上句没有写雨,第二联也没有写雨。物像铺设不准。
转句气候变化对应夏雨,关联准确。转合衔接断裂。结尾拼凑,显得浅白,缺乏诗意。总结一下,继续加强文字表达能力,继续炼字炼句炼意,筛选物像要围绕主题,合理安排,每一句都要围绕主题展开。修改一下会更好看,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八讲作业:
柔荑11-雨的旋律
一、问答题
1、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的理解。
答:唐代边塞诗异峰突起,指的是它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成就斐然,成为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以下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创作数量与质量
从数量上看,众多唐代诗人创作了大量边塞题材的诗歌。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都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在质量上,这些诗歌艺术价值极高,风格雄浑壮阔、慷慨悲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像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战士们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
(2) 反映内容广泛
边塞诗广泛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描绘了壮丽的边塞风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读者感受到塞外大漠的雄浑与辽阔;也刻画了战争的残酷,“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将战士的悲惨命运和家人的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涉及到民族交往、边疆生活等诸多内容,为后人了解唐代边塞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3) 时代背景推动
唐朝国力强盛,疆域不断拓展,边疆战事频繁。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为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方面,文人渴望到边疆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在边塞的亲身经历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国家的繁荣和对外交流的频繁,使得人们对边疆地区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边塞诗满足了人们了解边疆的需求。
(4)文学传承与创新
唐代边塞诗并非凭空出现,它继承了前代诗歌中关于战争、边疆等题材的创作传统。同时,唐代诗人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他们在诗歌的形式、语言、意境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例如,在诗歌形式上,既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也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形式多样;在语言运用上,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科举对诗歌创作发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科举对诗歌创作有诸多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诗歌创作群体扩大
(2)提升诗歌创作水平
(3)促使诗人追求艺术技巧
(4)丰富诗歌题材与风格
(5)催生多元诗歌风格
(6)助力诗歌传播与交流
(7)形成诗歌创作风气
(8)提供诗歌传播平台
二、创作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0 23:50 , Processed in 0.0675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