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349|回复: 9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管理组第二十九讲作业

[复制链接]

1208

主题

4091

帖子

41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4 21: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顺眼阳光 于 2025-5-14 21:34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0

主题

584

帖子

5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8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6 09: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柔荑副组长-高山峻岭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一是境的可感性。二是境的完整性。三是境的独立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1)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有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确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七律•荷塘月色
文/高山峻岭
红葩美景送清香,翠叶盈眸立水央。
月色朦胧窥岸柳,云浮断续见星光。
蛙声阵阵欢歌唱,野阔茫茫思故乡。
叠嶂岩峰山有路,小桥竹径眺萱堂。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自评:格律无误。
不足之处,语言直白,有待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3

帖子

4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7 21: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柔荑组长-如水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一是境的可感性。二是境的完整性。三是境的独特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七绝·荷塘月色
文/柔荑组长-如水
月华似洗夜微凉,风动荷衣送晚香。
一片蛙鸣如乐曲,纷纷落入小池塘。
自评:这首诗格律无误,用韵正确,首句点题交待了时间,承句补充描写风、荷花、香。转句不粘不滞,另说一事,但是又不离开主题,尾句自然而出,整首诗自然明快。
没有挤韵和撞韵的现象。首字的平仄比例2/2完美,韵字的阴阳比例为1/2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83

帖子

102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5-18 11: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子衿组组长-边缘人类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一是境的可感性。二是境的完整性。三是境的独立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1)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有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确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七绝·荷塘月色
文/子衿组组长-边缘人类
柳丝垂月到池塘,欲钓荷尖那缕香。
蛙鼓乍分萍叶影,银辉溅得一襟凉。
自评
这首七绝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静相生的夏夜荷塘图,笔者试从艺术手法与意境营造两方面进行赏析:


一、通感手法的立体呈现
首联"柳丝垂月到池塘,欲钓荷尖那缕香"突破视觉局限,将月光具象化为可垂钓的银线,赋予嗅觉以可触的形态。"钓"字双关既应和柳丝垂落之态,又暗藏采撷清芬的雅趣。次联"蛙鼓乍分萍叶影"更将听觉的鼓点化为触动的涟漪,通感手法层层递进,使月、香、声、影形成多维交织的审美空间。


二、虚实相生的光影美学
尾句"银辉溅得一襟凉"堪称诗眼,"溅"字颠覆传统月光描写范式,将静态银辉转化为动态流体。月光如水珠迸溅的触感,与"凉"的温度感知形成通觉交响,既实写夜露沾衣的微凉,又暗喻诗人心境的澄澈。这种虚实相济的手法,使物理温度与心理温度达成艺术同构。


三、留白艺术的东方韵味
全诗暗藏多重未言之意:垂柳系月的纤柔暗含时光流转,蛙鼓分萍的刹那凝住永恒,襟染月辉的凉意隐喻超然心境。结句收束于衣襟微凉的体感,留下袅袅余韵,恰似水墨画中的飞白,让读者在光影斑驳间自行填补诗意的留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8

帖子

12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8
发表于 2025-5-18 1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管理组江南渔夫第29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符合诗词规范和要求的“境”需情景交融,将情感与景物相融合;要虚实相生,合理运用现实与想象、梦境等元素;应富有韵味,有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还需和谐统一,使意象、情感、语言等要素形成有机整体。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以下是三者的简单区别:
借景抒情:借助有象征意义的景来直接抒发情感,景为情的载体。
​触景生情:因眼前景触发情感,情由景起,景是情感的触发点,二者联系较间接。
​寓情于景:将情感融入景中,不直接抒情,让情感在景的描写中自然流露。

二、创作题

荷塘月夜
江南渔夫
晚浪凌波映藕花,清辉洒落漫银纱。
佳人临水寻诗韵,月伴荷香梦亦赊。

自评:“作诗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荷塘月夜》借景抒情,通过晚浪、清辉、残叶、荷香等意象传达出一种静谧、幽思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以辞达意。然而,以“声情入骨”论,则显得浅薄,《荷塘月夜》所表达的情感稍显个人化、局限性,难以引发如此广泛且持久的共鸣,在以辞达意并广泛流传方面稍逊一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1

帖子

7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8 19: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管理组第二十九讲作业:
鹿鸣组长-乡音未改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在诗词中,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真实性与客观性:诗词中的境应基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具有客观存在的基础。
(2)形象性与生动性:需要通过细腻的描绘、精准的刻画,使境具有鲜明的形象,能够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具体的画面。
(3)典型性与概括性:要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或景物,以小见大,概括出更广泛的生活或情感内涵。
(4)情景交融性:境与情紧密相连,是作者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后营造出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5)超越性与韵味性:好的诗词之境往往超越了具体的物象和场景,具有一种弦外之音、味外之旨,能让读者在欣赏诗词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回味无穷。
(6)创新性与独特性:在众多诗词作品中,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境更能吸引读者。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主要有以下区别:
(1)触发情感的方式不同
借景抒情:
作者心中先有某种情感,然后借助特定的景物来抒发这种情感,是一种主动的情感表达。
触景生情:
是作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从而引发内心的情感波动,是一种被动的情感激发。
寓情于景: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将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不是先有情再借景,也不是因景而触发情,而是情与景在创作过程中就紧密交织在一起 。
(2)情感表达的直接程度不同
借景抒情:
表达感情相对直接,读完作品后,读者能比较明显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见“情”不见“景”之感。
触景生情:
情感的表达也较为直接,由景引发情后,作者会直接将所生之情抒发出来,读者能清晰地看到景与情之间的触发关系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
寓情于景:
表达感情较为含蓄,正面不着一字抒情,读完作品后,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景,需要仔细分析才能体会到景中所寓含的情感。
(3)景与情的主次关系不同
借景抒情:
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是抒情的手段,情是目的。
触景生情:
景是触发情感的媒介,情因景而生,二者相对比较均衡,但情往往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景只是引发情感的一个契机。
寓情于景:
重在景,通过对景的细腻描绘,让情感蕴含在景中,情与景相互交融,不分主次,但景在表现上更为突出,读者需要通过景去感受情。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五绝·月下荷塘
鹿鸣组长-乡音未改
饮月藕池边,温香酒案前。
蛙鸣徒惹恼,误我作新篇。
乡音未改自评:这首五绝文笔流畅、清新易懂、起承转合非常合理。韵字,三个韵字,两个阴平,一个阳平,合适。
首字平仄比例2:2合适。整体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904

帖子

29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3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20 17: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白驹组长-蓝色星空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一是境的可感性。二是境的完整性。三是境的独特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荷塘月色
白驹组长-蓝色星空
山水相依豁眼眸,池移柳影月光柔。
痴迷贪恋清波处,绿袂轻摇红粉羞。

自评:小诗主要是从一个大环境入手,山水相依,柳影婆娑,月光如水,由面到点,最后在转句那痴情的一瞥中,看到了那多荷塘中在绿叶衬托下的那朵羞涩的荷花(荷花在夕阳西下时,花瓣半合)。
起句山水相依吸引着眼眸,承句由水顺承到柳影、月光,转句宕开一笔到清波处,结句自然而然就看到了荷花。孤鹜老师的指点:痴迷贪恋用的不妥,改为牵魂最是清波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1

帖子

2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20 20: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松岩小渔村评阅班讲义 第29讲作业: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1)“境”的可感性。在艺术写作中的真实要求的是逼真,是在假中见真、而不是真中见假。所谓假中见真,真还是基础,也就是说必须依据生活,但又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2),“境”的完整性。
3)“境”的独特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一)概念
1,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2,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3,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二)区别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荷塘月色
学委-王松岩
千朵荷花水上开,风扶仙子下瑶台。
嫦娥不耐广寒寂,袅袅婷婷拂月来。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自评:
小绝以荷花与嫦娥的联想展开想象,构思新颖,富有浪漫色彩,又引入嫦娥思乡的传说,赋予荷塘神话般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联想空间。承句“风扶仙子下瑶台”,可通过动态描写增强仙气。转句“嫦娥不耐广寒寂”,很自然地从景转到情,写了月下嫦娥思乡的传说,结句顺势而下,“袅袅婷婷拂月来”轻盈飘逸,回扣主题。
    全诗采用诗家语,一气呵成。起承转合符合章法。用韵、格律无误。没有撞韵、挤韵和连韵。韵字1/2,首字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6

帖子

15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21 15:4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子衿副组长-威尼斯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一是境的可感性。二是境的完整性。三是境的独特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五绝·月下荷塘
子衿副组长-威尼斯
清波映碧华,绿叶托红花。
人近香风漫,兼闻一片蛙。
自评:
小诗写得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很有画面感,起承句,清波,碧华,绿叶,红花,从视觉上描写,色彩鲜明。转句从嗅觉上描写,香风,暗含了荷花的盛开,合句则从听觉上描写,听取蛙声一片,愉悦的心情就暗含其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2132

帖子

2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5-21 20: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管理组第29讲创作题作业接龙点评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不要犯摞眼。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
接龙作业截止周日晚八点,不要错过点评机会。

1、七绝·荷塘月色
文/子衿组组长-边缘人类
柳丝垂月到池塘,欲钓荷尖那缕香。
蛙鼓乍分萍叶影,银辉溅得一襟凉。
芭可儿简评:起句交代时间地点,柳丝垂月,这是把垂字当钓字用了吗?这里不成立哦!建议斟酌。承句顺承,钓字用了这里,这里是可以有修改空间的,所以建议把钓字用在起句上,个见,转句突兀了,题目荷塘月色,因起承句写的太满,转句不知道怎么下手了吧,就这么诌出来一句,跟起承句没关联不说,跟题目也不沾边儿啊,结尾回扣主题,这句单独看很是好看,但是跟上文一起看,这一襟凉从何而来,这句不光指月色,还是人物思想,句子好看意不对。整首凑字痕迹较重,章法布局不是很妥当,语言上也有待思考,这首可不是作者的创作水平哦,没有写出你的水准。个见,仅供参考!

2、荷塘月色
文/柔荑组长-如水
月华似洗夜清凉,风动荷衣送晚香。
一片蛙鸣如乐曲,纷纷落入小池塘。
芭可儿简评:起句平铺直叙,交代时间地点,月有很多别称的,这里用蟾光会不会好些,似洗二字用的有些生涩,不够柔和,承句虽然同样是写物,但是跟起句关联上弱了一些,感觉是另起一个头似的,句子关联上多注意哦,转句转的突然,句子有修改空间,结尾没有很好的回扣主题,表达的是蛙不是月,建议斟酌,整首章法不是很合情合理,句子有凑的痕迹,读着生涩,章法上也有待斟酌。写作前先想好写荷塘月色写表达啥,想表达什么样子的情感,心里有个谱了再动笔哦!以上都是个见,仅供参考!

3、七律•荷塘月色
文/柔荑组副组长-高山峻岭
红葩美景送清香,翠叶盈眸立水央。
月色朦胧窥岸柳,云浮断续见星光。
蛙声阵阵欢歌唱,野阔茫茫思故乡。
叠嶂岩峰山有路,小桥竹径眺萱堂。
芭可儿简评:首联没有直接点题月色,而是先给荷作了描述,一分句的送字有修改空间,二分句句子不够流畅,立水央几个字有待斟酌,颔联交代月色,对仗不是很稳,窥跟见,意思雷同,再看颈联,六分句感觉跑偏了呢?不是荷塘吗,咋还野阔了呢,还思上故乡了,上面的景语没有很好的做好铺垫,所以六分句的思故乡有些突兀了,尾联七分句跟荷塘月色关联不上吧,这句跟哪句都关联不上啊,感觉是没词凑出来的,八分句,荷塘边上的小桥竹径来的有些晚哦,眺萱堂,萱堂指母亲,在小桥竹径就能看见母亲了?尾联有凑韵之嫌哦!整首章法上不是很合理,语言上有凑字的痕迹,对仗也不是很稳,还须多练习,以上都是个人观点,说错误怪!

4、五绝·月下荷塘
鹿鸣组长-乡音未改
饮月藕池边,温香酒案前。
蛙鸣徒惹恼,误我作新篇。
芭可儿简评:整首立意新颖,表达清晰,句子读着流畅自然,特别转结句很是好看,一首非常不错的小诗,可见作者功底,欣赏学习了!

5、荷塘月色
白驹组长-蓝色星空
山水相依豁眼眸,池移柳影月光柔。
痴迷贪恋清波处,绿袂轻摇红粉羞。
孤鹜(叶传凯)简评:小诗描绘了一幅静谧柔美的夜景,首句远观山水,次句近看柳月,三四句聚焦波光花影,由宏观到微观的视角转换自然。用语清新雅致,整体未显雕琢痕迹。如可斟酌处,转句张力不足,情感表达稍显直露,痴、贪二字稍过,与全诗静谧氛围略有冲突。或可:销魂最是清波处,以含蓄笔法传递沉醉之感。"袂"的衣着比喻与植物特性衔接稍显刻意。若以翠盖喻荷叶则更贴切自然。

6、荷塘月色
学委-王松岩
千朶荷花水上开,尤如仙子坐莲台。
嫦娥夜晚思乡切,袅袅婷婷下水来。
孤鹜(叶传凯)简评:水字重了,朶,朵。小绝以荷花与嫦娥的联想展开想象,构思新颖,富有浪漫色彩,又引入嫦娥思乡的传说,赋予荷塘神话般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联想空间。承句是常见的荷花拟人化手法,未跳出传统比喻框架。若改为风扶仙子下瑶台,可通过动态描写增强仙气。转句略显突兀,夜晚一词稍显直白,与全诗意境稍违和。下水来稍口语化,或可拂月来,更显轻盈飘逸。
千朵荷花水上开,风扶仙子下瑶台。
嫦娥不耐广寒寂,袅袅婷婷拂月来。  

7、荷塘月夜
江南渔夫
晚浪凌波映藕花,清辉洒落漫银纱。
佳人临水寻诗韵,月伴荷香梦亦赊。
孤鹜(叶传凯)简评:小诗意境清幽,语言柔美,较好地捕捉了月下荷塘的静谧与诗意。寻诗韵略显直白,可含蓄表现诗意追寻,或更具感染力,还可丰富空间层次,若加入风摇叶影等细节,可增强立体动态感。

8、五绝·月下荷塘
子衿副组长-威尼斯
清波映碧华,绿叶托红花。
人近香风漫,兼闻一片蛙。
孤鹜(叶传凯)简评:此五绝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地描绘了荷塘夜景,富有生活气息。首句画面鲜明,色彩对比强烈,如做成正格仄收对仗可更好,后两句从视觉拓展到嗅觉和听觉,使画面更具沉浸感,让读者仿佛置身荷塘。全诗语言自然流畅,用词平实,不刻意雕琢,符合即景小诗的清新风格,读来朗朗上口。只是结构稍显直白平铺,一片蛙”稍欠诗味,四句之间缺乏递进或转折,若能在末句融入情感或哲思,会更耐人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01 , Processed in 0.0911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