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顺眼阳光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二十九讲作业

[复制链接]

4

主题

1047

帖子

104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4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19 08: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驹17.二顷田
第44期评阅强化班29讲作业:
一、问答题:
一、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
1,“境”的可感性。
形象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诗歌意境中的“境”必须是具体可感的。
如:
2,“境”的完整性。
意境中的“境”,是经诗人情思冶炼、熔铸的画面和景物,它是完整的有机体。亚里斯多德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体。”
诗歌无论是截取生活的一个画面、还是描绘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应组成一个自成体系的整体世界。郑板桥说,“歌诗辞赋.扯东补西,挹张拽李,皆拾古人之睡余,不能贯穷,以无真气故也”。
境的创造,有时并不注重描写对象外在现象的组合,而在于其内在联系。比如,有的诗叠呈各种现象,似乎未臻完整,其实却暗藏针线,贯穿着共同的基调,具有内蕴的统一性。
3,“境”的独特性。
诗人造境,也同诗人写情一样,应是新鲜独特的。前人末道之境,是诗人创造的艺术新天地。而前人写烂了的“境”,则难以引起共鸣。那叫做落人巢窼。


二、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
区别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七绝-荷塘月色
白驹17.二顷田
荷塘满绿叶依风,暑气晚来华月融。
一片清幽颇雅趣,轻舟纤手剥莲中。
自评:起句点出主题,承句拓展了主题。转合句,浓墨重彩的描写了荷塘月色的美。这首作品用韵正确,起承转合顺畅清晰,符合章法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4

帖子

3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34
发表于 2025-5-19 10: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白驹15-洗尘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诗词规范要求诗"境"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境”的可感性。符合规范的诗境须具体可感,这就需要形象思维。因为形象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诗歌意境中的"境"必须是具体可感的。
(2)"境"的完整性。意境中的"境",是经诗人情思冶炼、熔铸的画面和景物,它必须是完整的有机体。
(3)"境"的独特性。诗人造境,也同诗人写情一样,应是新鲜独特的,以前人末道之境,创造艺术新天地。而前人写烂了的"境",则难以引起共鸣。那叫做落人巢窼。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缘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七绝•荷塘月色
文/洗尘
夜蝉蛙鼓噪炎蒸,柳岸香清醉远朋。
水设棋枰星落子,莲开诗案月张灯。

三、自评:
这首七绝平起平收,首句入韵,韵字阴阳和谐,无挤韵撞韵连韵现象。格律无误,首字平仄比较和谐。
诗题荷塘月色,主题为赞美。首句景起暗点题,以蝉蛙噪炎蒸的烦躁反衬荷塘月色美景带来的绝美享受,欲扬先抑。次句景承融情,柳岸香清引出荷塘,醉点明主旨,远朋引出观赏者。首联两句一反一正,从听觉之不堪,到嗅觉之吸引,为荷塘美景惊艳登场层层铺垫,如同大幕缓缓开启。
尾联二句工对细描星月莲塘美景,天地万物如同风雅好客的主人,水做棋盘星做子,荷铺诗案月张灯,热情迎接不堪夜蝉蛙鼓噪炎蒸循荷气清香前来避暑的游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切磋棋艺、诗词唱和,那是必须的。
全诗上情下景,欲扬先抑,层层铺垫,最后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工对细描,星月荷塘惊才绝艳,赞美之情拉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起承转合布局,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表达顺畅,情感饱满,含蓄蕴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8

帖子

2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8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20 06: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始俑 于 2025-5-20 06:28 编辑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白驹07-始俑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
符合诗词规范和要求的"境"有如下三点:
1."境"的可感性。
形象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诗歌意境中的"境"必须是具体可感的。
2."境"的完整性。
意境中的"境",是经诗人情思冶炼、熔铸的画面和景物,它是完整的有机体。
3."境"的独特性。
诗人造境,也同诗人写情一样,应是新鲜独特的。前人末道之境,是诗人创造的艺术新天地。而前人写烂了的"境",则难以引起共鸣。那叫做落人巢窼。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七绝·荷塘月色
白驹07-始俑
一片蛙声一亩香,清辉淡淡满池塘。
柔丝钓水风摇柳,景胜情幽归梦长。

自评:
1、采用了诗家语。
2、用韵、格律无误。
3、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4、韵字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符合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1
发表于 2025-5-21 10: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可思议1 于 2025-5-21 16:41 编辑

白驹03-不可思议第29讲作业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诗词的意境‌是指通过诗歌中的景物、人物或事件等具体形象,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进而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体验。‌意境‌是由多个‌意象‌组合后产生的整体效果,是诗歌中情感空间的体现,超越了具体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要求:1、必须采用诗家语。2、注意镜头的聚焦。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5、意脉不可断裂。6、自评不少于 100 字。7、注意不要犯摞眼。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9、注意炼句。10、自评要求: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5)首字平仄符合4/4或5/3要求。荷塘月色
六月荷塘沐晚风,波光花影两相融。
翩然鸥鸟两只过,飞入无边月色中。
自评:用韵无误,没有撞韵、挤韵、连韵等现象。
采用了诗家语,首先描述了时间地点和荷塘整体的外观情况,转句开始描写飞鸟花香等具体的细节,采用了由面到点的写作方法,起承转合比较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904

帖子

29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3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21 11: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二十九讲作业
白驹26-霜叶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1)“境”的可感性。形象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诗歌意境中的“境”必须是具体可感的。
(2)“境”的完整性。意境中的“境”,是经诗人情思冶炼、熔铸的画面和景物,它是完整的有机体。
(3)“境”的独特性。诗人造境,也同诗人写情一样,应该是新鲜独特的,前人未道之境。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觉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七绝·荷塘月色
霜叶
菡萏香飘碧叶新,凌波轻舞任天真。
荷衣蕙带邀明月,畅饮仙乡远世尘。

三,自评

此诗营造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荷塘景象。让人感受到荷塘月夜的静谧,体会到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句写荷花的清香和碧叶的鲜嫩翠绿,点明了诗歌所写的季节和主要景物。次句赋荷花以生命和灵性,仿佛一位天然去雕饰的仙子,凌波起舞,纯真可爱,进一步刻画了荷花的形态和神韵。第三句运用了拟人化手法,将荷花比作身着荷衣腰系蕙带的美人,同时赋予明月以情感,使其成为荷花邀请的对象。其实着荷衣蕙带的美人,又何尝不是作者理想的化身?末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意欲远离尘嚣,追求高洁境界的愿望。
用韵格律无误。
起承转合符合章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904

帖子

29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3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5-21 20: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白驹组第二十九讲接龙作业点评

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1、七绝•荷塘月色

白驹10-江海

月色如银泻半塘,芙蓉出水淡含香。
时闻锦鲤•荷塘月色•荷塘月色跃荷出,一任幽思驰远乡。

千里简评:
后无呼应不知“半塘”意义何在,词不轻下,下必有由。“荷塘月色跃荷出”无义徒费笔墨,三句锦鲤跃水出意通,但与四句不见关联,三四不成转合,也即“幽思”无来由,从全篇看亦不知因何而思,所思者何。

2、七绝  荷塘月色
白驹22-闲坐听风
七绝  荷塘月色
湖光潋滟接天光。仙子凌波理素妆,
池上盈盈升玉兔,风摇荷盏送清香。

千里简评:
三句与一句意重而费墨,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对读者的尊重。

3、七绝 荷塘月色
一点春
荷叶摇裙月色裁,红花玉藕两相陪。
朝吟暮诵爱莲说,不染污泥品似梅。

千里简评:
结句可再打磨,荷与梅类比牵强突兀而意隔,放在诗中类凑句。

4、七绝•荷塘月色
白驹23-静女
小荷擎起满天星,照眼池塘碧水明。
便有月来虚弄影,闲听蛙鼓话升平。

千里简评:
基本言通意顺,注意月朗星稀,星月同举终为违理,或可调整为:小荷风晚曳轻轻。

5、七绝•荷塘月色
白驹19-山茶花哈
当空皓月泻池塘,伞影婆娑曳眇茫。
蛙鼓为吾调雅奏,薰风频送藕花香。

千里简评:
言通意顺,然泛泛写来亦平淡,最好能写出新意,言他人所未言,才能出奇制胜得人青睐。
6 荷塘月色
白驹组09一云飞
冰轮皎皎水中镶,仙子提裙舞柳塘。
若问风姿为何样,蛙声十里赞清芳。
愿你快乐点评:样撞韵。以"冰轮"喻月,突出其清冷皎洁,"镶"字巧妙地将静态的月影与水面结合,仿佛月光是精心镶嵌在水中的宝石,画面感极强。
将荷花拟作提裙起舞的仙子,赋予荷塘灵动仙气,与月色相得益彰,虚实相生。
后两句通过蛙声侧写风姿,跳脱直接描摹的常规手法。"蛙声十里赞清芳"以蛙的喧闹反衬荷的清雅,动静结合,更显荷之魅力。这种间接赞美的手法耐人寻味。
"提裙"拟人贴切,赋予荷花娇羞舞动的姿态;"清芳"一词双关,既指香气,又喻高洁品格。
短短四句,却构建出月光如水、荷影翩跹、蛙声和鸣的立体画卷,以空灵笔触传递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拟人与侧面烘托的手法尤为出色,若在词句衔接上稍加打磨,不失为一首佳作。
第三句可调整为"若论风姿谁得似",使过渡更典雅。

7、七律•荷塘月色
烟波散人
夜幕低垂覆藕塘,银晖沁染透灵光。
风摇碧叶清馨溢,月映琼蕖秀色妆。
几点流萤添逸趣,数声蛙鼓送微凉。
此般幽景心沉醉,且向荷湾赋雅章。

愿你快乐点评:首联"夜幕低垂覆藕塘"以广角镜头拉开序幕,颔联"风摇碧叶""月映琼蕖"聚焦近景,颈联"流萤""蛙鼓"注入动态细节,尾联收束于主观感受,形成"远—近—动—静—情"的立体层次。
视觉(银晖、流萤)、听觉(蛙鼓)、嗅觉(清馨)、触觉(微凉)多维度渲染,使画面鲜活可感。
"沁染透灵光":"沁"字写月光如水渗透的质感,"灵光"赋予荷塘超凡脱俗的仙气。
"琼蕖":以美玉喻荷花,较俗套的"红蕖"更显清冷雅致,契合月下情境。
"蛙鼓":拟声词活用为名词,既保留夏夜特征,又比"蛙声"更富诗意。
"心沉醉""赋雅章"略直白,若以景结情(如"独坐苔矶忘夜长")更含蓄隽永。
流萤、蛙鼓等属经典荷塘意象,若能融入一二处新颖细节(如"鱼吞月影")更佳。

8、七律•荷塘月色
白驹02-日出东南
溶溶皎月洒荷池,碧叶罗裙绝世姿。
玉露噙珠添逸韵,清风吻蕊递香卮。
倚阑谁叹娉婷态,碎影光摇旖旎词。
沉醉幽怀尘念邈,禅心澹荡入明漪。

愿你快乐点评:从首句"溶溶皎月"的泼墨式铺染,到尾句"禅心入明漪"的光影升华,月光既是环境基调,更是精神符号,形成"光—水—心"的意象闭环。
"碧叶罗裙"(荷叶如美人)、"清风吻蕊"(风拟情郎)、"玉露噙珠"(露似仙泪),多重拟人使静态景物产生戏剧张力。
"洒"写月光倾泻之恣意,"噙"状露珠欲坠之凝练,"递"喻香气流转之灵动,皆精准传神。
前六句极尽娉婷之美,至"尘念邈"陡然转折,"澹荡"二字将世俗审美推向宗教体验,完成从"赏美"到"悟道"的飞跃。
"禅心澹荡"的哲思与前三联的绮丽稍显跳脱,若在颈联埋下伏笔(如"偶听鱼梵出涟漪")会更自然。
"姿""卮""词""漪"同属支韵,音调稍平,可考虑换"递香卮"为"散芳思"以增变化。

9、荷塘月色
白驹26-霜叶
菡萏香飘翠叶新,随波舒卷任天真。
清风雅韵邀明月,醉煞荷衣荇带人。

愿你快乐点评:"随波舒卷"写荷叶的天然姿态,"香飘"与"清风"形成气味流动的暗线,使静态画面顿生摇曳之美。
"任天真"三字将荷叶拟作不谙世事的孩童,与末句"醉煞"之人形成天真与痴醉的趣味对照。
首句"香飘"从嗅觉切入,尾句"醉煞"归于心理感受,形成"香—风—月—醉"的感官闭环。
整体偏重表象描摹,若能在"任天真"或"醉煞"处深化(如"清风勘破浮名事"),可增添哲理层次。
"雅韵"稍显抽象,或可具象为"清风摇橹邀明月";"醉煞"虽活泼但略俚俗,若作"醉倒"或"痴绝"更合诗境。
仅供参考:  
菡萏香浮一水新,绿云舒卷见天真。  
清风赊月酿琼露,醉倒荷衣芰裳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5-5-30 16: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酒 于 2025-5-30 16:43 编辑

第二十九讲作业
白驹21-凤鸣岐山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一是境的可感性。二是境的完整性。三是境的独立性。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1)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有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确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七绝·月下荷塘
白驹21-凤鸣岐山
荷塘圆月两清幽,溪客婵娟面带羞。
最喜熏风无赖处,轻纱半卷意悠悠。
自评
这首七绝格律无误。描写了月色朦胧中的荷塘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2

帖子

2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11 07: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四十四期评阅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白驹05-紫微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符合诗词规范和要求的"境"有如下三点:
1)"境"的可感性。
形象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诗歌意境中的"境"必须是具体可感的。
2)."境"的完整性。
意境中的"境",是经诗人情思冶炼、熔铸的画面和景物,它是完整的有机体。
3)."境"的独特性。
诗人造境,也同诗人写情一样,应是新鲜独特的。前人末道之境,是诗人创造的艺术新天地。而前人写烂了的"境",则难以引起共鸣。那叫做落人巢窼。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荷塘月色​
白驹05-紫微
暑夜寻幽到碧塘,银辉泻地散荷香。​
田田叶叠千重暗,点点星垂万缕光。​
风动花摇添韵致,波生影碎漾清凉。​
此中真意谁能解,坐对冰轮自举觞。
自评:用韵、格律经检查无误。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及总写荷塘月色点题 ,颔联从宽广面写荷塘为远景,颈联近写,为特写荷塘镜头.合联点明自我,全诗韵字阴阳平衡比3:2合要求。没有撞韵、挤韵、连韵及摞眼待诗病,首字平仄符合5/3符合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5

帖子

4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13 14: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烟波散人 于 2025-6-13 14:31 编辑

小渔四十四期评阅班第二十九讲作业:
白驹11一烟波散人
一、问答题:
1、什么样的“境”,才符合诗词的规范和要求?
答:符合诗词规范和要求的"境"有如下三点:
1)"境"的可感性。
形象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诗歌意境中的"境"必须是具体可感的。
2)."境"的完整性。
意境中的"境",是经诗人情思冶炼、熔铸的画面和景物,它是完整的有机体。
3)."境"的独特性。
诗人造境,也同诗人写情一样,应是新鲜独特的。前人末道之境,是诗人创造的艺术新天地。而前人写烂了的"境",则难以引起共鸣。那叫做落人巢窼。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答:(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创作题:
以荷塘月/色为意,作格律诗一首,绝句律诗不限,题目自拟,格式不限,注意诗的意境。
荷塘月色7、七律•荷塘月色
烟波散人
夜幕低垂覆藕塘,银晖沁染透灵光。
风摇碧叶清馨溢,月映琼蕖秀色妆。
几点流萤添逸趣,数声蛙鼓送微凉。
此般幽景心沉醉,且向荷湾赋雅章。

自评:此诗从广角整个夏夜荷塘月色总起,继而分述荷在风中月色下的各种姿态。在转处以流萤,蛙声展现荷塘月色夜中的一种天籁情趣,让人留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6:49 , Processed in 0.0640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