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210|回复: 4

小渔村22期辞赋基础班毕业答卷跟帖处

[复制链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5-6-27 23: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2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   网名: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 )。(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 )个字或者( )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 )领字,领字单独( )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的是(),赋属()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 )赋的典范。还有《》、前后《》等都属于( )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个平韵,()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
     8、赋之次段技法有()、()、()、();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
     10、骈句指的是()、()、()、(),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又是()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
  12、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试作一篇骈赋《大美中国赋》,字数300-400之间。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韵依平水韵或词林正韵。
    创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隔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律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五、毕业答卷要求:
   1.理论题尽量独立完成。
   2.完成答卷时间为四周。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2 09: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心☆ 于 2025-7-3 19:27 编辑

22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   网名:廖航楼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面的散文诗。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言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骈文以通篇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而成联形成的一种文体。
骈赋以骈文的对仗两句成联,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的一种文体。
律赋指按照一定格律,采用音韵谐和,对偶工整,干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古代文体。
诗赋顾名思义,诗赋乃体制类诗之赋,它是仿《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故而称之为"诗赋″。
俗赋至唐代民间艺人在传统杂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韵文赋体作品,为别于汉魏六朝的文人赋作品而称之为俗赋。
其流变过程:古赋(汉代及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俗赋(唐、宋)~文赋(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战国、两汉时期的有韵文的散文。篇幅长以问答体韵散夹杂,句式多变极尽铺陈
。文赋的产生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它源于楚辞、汉赋。句式取自然、好用论论、注重借鉴。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例:所以迈前古,流后芳。
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例: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长句就是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例:东门而浸稻,北谷而沤麻。
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叫隔句对。它包括
轻隔。例:覆地则微,庶表三冬之候;翻空虽小,那无六出之姿。
重隔。例;天边之雁应迷,微交月影;松际之烟已失,稍助山明。
疏隔。例:望曲来,绿蛇之宛转;观斜往,紫燕之轻盈。
密隔。例:征老君之语,谦柔胜于刚強;验夫子之文,积善由乎驯致。
平隔。例:金杯共色,对酒当歌,玉兔增鲜,临花照水。
杂隔。例:无味不察,逢昏则显咎;无贤不感,遇圣乃呈慈。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承上启下之意,用于承上启下的词称个之为提引词。其特点大致是①提引词均为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个类的实词等组成。②从一到三四字或以上不冫等③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词等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使用是赋与诗文最明显的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称为虚词。
虚词的特点是: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语法意义②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③不能重叠。
骈句的领字就是在骈句里起到统领作用的字。
领字的特点是①引领调节。②加强声音效果③突出重点,增强灵动感。④强化语气,合符乐理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指汉语中字读音声调的平声和仄声。
骈句的平仄持点有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字或四字同声调。
个骈文的平仄特点有①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③对句句脚上的字平仄要相反。④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⑤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不个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所谓词珠,是指通常以二个字为一词组的经典词汇。
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
命途。命运。平生的经历;生活的态度。出自巜滕王阁序》时命不济,命途多舛。
骈珠:命途修短,彭祖延龄则难永;天道亏盈,颜回短寿以流芳。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 相对)。(  引起)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 四个)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 二个)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 有)领字,领字单独(划分为一 )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句式整饬)、(对仗工整)、(声律和协)、(用典繁密)、(辞藻华丽)。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四六句式)、(对偶协韵
)。以对偶句(双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韵)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律赋),赋属(骈体)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 )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 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开篇虚起法)、(开篇破题法);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深浅)、(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旁衬)、(托题)、(压题)、(翻题)、(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排批加对偶)(字数相同)、(不拘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不、在、有等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平顶平,仄顶仄)。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x)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Ⅹ)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x)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X)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X)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Ⅹ )
  12、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试作一篇骈赋《大美中国赋》,字数300-400之间。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韵依平水韵或词林正韵。
    创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隔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律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大美中国赋
                                  文/廖航楼
(以“聚力华夏,共创辉煌”为韵)

若夫玄黄肇判,清浊分疆。星垂野阔,地脉龙骧。观夫黄河九曲,抱昆仑而奔海;泰岳千寻,擎霄汉以镇方。大禹斧痕,劈三门而通浩荡;愚公志气,移王屋以见康庄。长城蜿转,接云关而蟠朔漠;运河逶迤,贯南北以济漕粮。此乃山河之形胜,聚天地之雄芒也!

至其文华渊薮,道统绵长。河图启秘,演八卦于庖牺;洛书呈祥,定九畴于夏禹。青铜铸鼎,铭礼乐而昭周德;竹简承经,传诗书以化楚狂。孔孟立言,仁风播于四表;老庄论道,玄思寄于八荒。张衡观宇,璇玑穷天象之机变;蔡侯造纸,云霞落玉楮以生香。更有敦煌石窟,佛光映沙州之昼夜;紫禁金銮,龙气蒸燕蓟之阴阳。丝绸古道,驼铃以摇玉门之月;青花瓷韵,釉色则凝沧海之霜。此乃文明之根柢,承万古之辉光!

若乃赤县重光,金瓯再造。红船破雾,燃星火于南湖;铁马嘶风,靖烽烟于北徼。两弹惊雷,震重霄而慑魑魅;一星耀宇,巡碧落以瞰岧峣。革故鼎新,启春潮于蛇口;扶贫纾困,滋甘露于苗瑶。抗疫同舟,聚微芒于星海;戍边共志,立冰峰于界标。此乃民心之所向,凝众志以成潮!

观其鼎新之势,若鹏抟九万。高铁追风,缩千里之为咫尺;虹桥跨海,凌骇浪之若平皋。天眼窥穹,探脉冲于深宇;蛟龙潜壑,叩玄阙于重涛。嫦娥采桂,携月壤而归棹;北斗布棋,导寰球以定锚。可塑冰燃,煮海翻之银浪;量子芯跃,穿云架之虹桥。绿电追光,转风轮于戈壁;稻波叠翠,覆梯田于云梢。此乃创新之伟力,骋寰宇之雄豪!

至若青绿为裳,金山作础。塞罕坝头,松涛卷碧云之巨浪;库布沙漠,麦阵掩黄龙之飞舞。滇池鸥戏,逐清涟之影双;秦岭羚跃,穿翠霭之声伍。江豚吹雪,嬉涔阳之暖流;朱鹮曳霞,栖汉中之嘉树。退渔还泽,洞庭则重漾琉璃;熄矿植林,煤城其新披蕙圃。此乃两山之道,泽后世而昭千古

噫!日月轮转,春秋代续。唯此江山,历百劫而愈秀;斯民勠力,经万难则成煌。承夸父逐日之奋勇,继女娲补天之荣光。纳百川不辞于涓滴,立千仞岂惧乎风霜?今朝骋目:见鲲鹏之正举,云帆已挂;奏黄钟之大吕,震彻八荒!

用典
愚公志气~《列子·汤问》载愚公率子孙移太行、王屋二山。  两山之道~化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  
红船破雾~指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红船召开。  
滇池鸥戏~昆明滇池经治理重现海鸥翔集盛景。  
冰燃~我国全球首次成功试采南海可燃冰。  
量子~指“九章”量子计算机问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23

帖子

16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5-7-4 04: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草公子 于 2025-7-16 18:12 编辑

小渔村22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赋22022
网名:花草公子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

是我国古代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类似后世散文诗,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汉代形成特定体制,一般用韵。辞赋一般分为骚赋、散赋、骈赋、律赋、文赋五种。
​特点:
​文体:排偶、藻饰和用典是最大特征,“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句式上:以骈句(四言、六言为主,夹杂其他句式)为基础,文赋除外;常加虚词,使用领字。
​篇幅和内容:不拘字数,侧重写景、借景抒情。用韵:形式自由,有句句押韵、隔句押韵或无规律押韵(文赋),篇幅长时多换韵,换韵与内容段落一致。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骈文:以骈句为主,通篇基本对仗,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注重声律和谐,六朝时盛行。
​骈赋:又称俳赋,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四六句式未严,平仄较随意。
​律赋:有严格格律,音韵谐和,对偶工整,押韵、平仄有严格规定,为唐宋科举考试所用,由六朝骈赋蜕变而来。
​诗赋:体制类诗的赋,仿《诗经》四言诗,兼具诗和赋的特点。
​俗赋: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成,源于传统杂赋,唐代敦煌发现的《韩朋赋》等为代表,别于文人赋。
​流变过程:古赋(汉以前,含骚体赋、汉赋、诗赋、俗赋)→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欧阳修、苏轼等倡导)。即,古赋-骈赋-律赋-文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
汉赋与文赋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时间
汉赋盛行于汉朝(两汉时期)。文赋形成于唐代,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
形式
汉赋多为散体大赋,篇幅较长,结构恢宏。常用主客问答的方式,韵散结合,以散文意味为主。注重“铺采摛文”,大量堆砌词语,好用生僻字,极尽铺陈排比。
文赋篇幅相对较短,结构更灵活。打破赋在句式、声律、对偶等方面的严格束缚,更接近散文。押韵较自由,换韵频繁,甚至大量运用散文句式。
内容
汉赋内容多渲染宫殿城市、描写帝王游猎等,为汉帝国或统治者歌功颂德。结尾处偶尔略带讽谏之意,但整体以赞美为主。
文赋融叙事、状物、抒情、论理于一体,构思巧妙。思想内容以议论为主,常针砭时弊、批判社会,借古讽今。
风格
汉赋语言华丽,辞藻堆砌,喜用生僻字,风格庄重典雅但略显晦涩。
文赋语言清简,追求畅明达意,更显自然流畅,兼具诗歌的情韵和散文的透辟。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壮句:三字单句对,前一分句含两字提引词,实际为三字骈对。
例:况复酒消愁,茶是养。
紧句:四字单句对。
例:吉草初萌,神葩始汇。
长句:五至九字的单句对,需与其他句式交替使用。
例:6/6,千树破岩之梏,万芽开眼之柔。
隔句:相隔一句对仗的复句对,分为六类: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
源本空灵,净于星辉比妙;
性归寂谧,清于日彩争尤。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例:
赵州禅偈其言,悉归碗里;
陆羽圣经其理,咸在瓯中。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例:
望山途,一蛇之宛转;
行林壑,数雀之轻盈。
密隔:
前五至八字,后六至九字。例:
探农夫之语,谦虚美于张扬;
观工女之容,谨慎优于惊惧。
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四至七字)。例:四/四
金杯共饮,醇酒醉歌;
玉兔同尝,香花造景。
杂隔:
前四字后五/七/八字,或反之。例:
深庭欲曙,通宵之瑞露盈园;
幽径将光,整片之坚冰化野。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
定义:提引词是赋文中用于句首或段落开头的发语词,起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赋与诗词的重要区别之一。
特点:
多为文言语气词,或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等实词组成(如“若夫”“然则”“观夫”)。字数灵活(1-4字及以上,以短字常见),需单独划分阅读节奏。
用于壮句开头、句间承接、段落过渡,换段、换内容、换韵时常用,以保证文气连贯。无需对偶,下句不再重复使用;同一赋中一般不重复使用,避免冗余。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指古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抽象,主要起语法作用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等),常见的有“之、而、于、乎、则、其、且、以”等。
虚词特点: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语法关系(如修饰、承接、转折等),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或重叠。是区别诗味、词味,体现赋味的重要标志,使赋句吟诵时更富抑扬婉转的韵律。在对仗中要求宽松,对应位置的平仄可不严格计较,以突出实词主体。
骈句的领字:指在骈句开头起引领、总起作用的字或词,多为虚词或由虚词与实词组合而成(如“观夫”“然则”“是以”等)。
领字特点:用于骈句上句开头,无需与下句对应位置形成对偶,下句不再重复使用。功能是引出下文、连接上下文,使文气连贯,提示句式或段落的转换。字数灵活(1-4字不等),需单独划分节奏,是赋文“起承转合”的重要衔接元素。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是诗文韵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指声调平直的字;仄声则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不平直,有升降或短促变化)。平仄是四声的二元化归纳,元朝后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骈句的平仄特点
1. 本句相邻节奏点平仄交替:同一骈句中,相邻节奏点的字平仄需交替(但并非每个相邻点都严格交替)。
2. 对句同位节奏点平仄相对:上下对句中,相同位置节奏点的字平仄需相反。
3. 对句句脚字平仄相对:通常要求句脚字平仄相反,特殊情况下允许仄声(上、去、入)内部声调变化相对(如上声对去声)。
4. 同一节奏内避免同声调连用:同一节奏中,不允许三字或四字全为平声(三连平)或全为仄声(三连仄)。
骈文的平仄特点
骈文以骈句为基本构成单位,其平仄核心要求是句脚需符合“马蹄律”。
基本规则:一个骈对单位(两句)的句脚平仄需相对(如“平-仄”);相邻骈对单位的句脚平仄需与前一单位相对(如前为“平-仄”,后为“仄-平”),循环往复,类似马蹄交替的节奏。平仄仄平或者仄平平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
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词组的经典词汇,其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专用名词除外),要点是取两字为一词珠并分门别类 ,目的是避免与古人陈句雷同,丰富自身词汇储备。
骈珠
在词珠的基础上,据典故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在旧塾中,集典化珠形成骈珠大致分为分类、析义、做珠(炼化)、寻较、做骈五个步骤。
从《滕王阁序》中选取“请缨”作为词珠:
注解:
指投军报国,主动请求担当重任。
出处: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说自己和终军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终军,西汉人,汉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成功说服南越王归汉。
做成骈珠:隔句
欲效终军,投笔以请缨舒志;
若逢刘彻,登峰而纵目展才。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反 )。( 壮句开头、句间承接、段落过渡,换段、换内容、换韵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 四)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 两)个字或者( 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 有)领字,领字单独( 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骈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洛神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 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开篇虚起法)、(开篇破题法)。
8. 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 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旁衬)、(托题)、(压题)、(翻题)、(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格)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同)、(不避同字)、(不拘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或者(同字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或者(总结全文)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斜对角迈蹄)或者(平仄两两交替,句脚平仄相反)。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
12、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试作一篇骈赋《大美中国赋》字数300-400之间。
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韵依平水韵或词林正韵。    创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隔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律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五、毕业答卷要求:   1.理论题尽量独立完成。   2.完成答卷时间为四周。  
答:
《大美中国赋》
文/花草公子
坤灵育气,乾象显纹。  醇德容世,真善破云。泰岳峻以接日,江河壮而为君。立法三皇以拉序,振邦五帝而昭勋。繁衍亿人,脉续五千之盛;纵横九域,星分廿八之殷。掘渠利南以通,长存禹迹;辟道安北而达,恒见秦云。
窃惟扬子潮奔,昆仑雪匿。江潋滟以浮霄,岭逶迤而据域。迢遥古路而贯西,曲折长城而坼北。漓江螺黛,舟跃浪而仙翔;雁荡龙湫,练悬泉则彩刻。浙水吞于海角,云逐电撕;湘江撼乎湖中,声催雷逼。
昔者伶伦制律,仓颉创绳。周易刚柔而演,诗经雅俗以兴。孔子仁言而化雨,屈原赋心以作灯。青铜范鼎,饕餮凝于重器;白釉护瓷,狻猊滑于玉冰。敦煌彩乎耀天,佛光普照;紫禁宫以镇地,龙脉永腾。
逮于窦宪征西,郑和帆下。老庄道以逍遥,孟子言而典雅。张芝笔走而鸾惊,李白诗成则鬼哑。武穆精忠,照肝胆于繁星;放翁悲怆,鸣诗剑于荒野。天祥正气之存,碧血丹心;弃疾豪光之在,锐戈骏马。
至如金山叠翠,银水驰途。闾阎焕彩,阡陌拢珠。稻麦翻于原泽,桃梨绽于山隅。  
市列珠玑而耀也,户盈罗绮以连乎。高铁追风,万里成之咫尺;苍星定位,八方委于寸图。高厦触之星空,吊凭工女;大桥连于港澳,功赖农夫。
矧夫探海载卿,访蟾有我。天眼巡空,祝融踏火。下潜万里以量渊,上驾九霄而译锁。量子玄微,密章解之万番;人工慧妙,智蕊培于千朵。升船坞以兴邦,万物互联;列艨艟而卫国,千疆永妥。  
然其守望相助,和合共俦。抗疫群心以实,抗灾众志而遒。男水争锋以跃,女排夺锦而筹。红旗渠畔,造天河以翠岫;塞罕坝头,还土壤而青洲。焦氏心存于治漠,人间得庇;愚公志在其移山,庭外平丘。
至乃使命恒坚,初心永葆。绘就宏图,践行康道。容千仞之高,纳百川之浩。秉仁和而睦邻,承正义以安堡。经纶气象,星光燎而愈扬;今古文明,薪火传而永造。勠力同心而升旧,再越千关;沿程矢志以拓新,复兴万宝。春秋谐景而长存,家国熙光以永保。

备注:
1. 赋头
三皇五帝定秩序、大禹治水留遗迹、秦朝拓路筑城等。
2. 赋项
描山河壮景,有扬子江、昆仑山,古路、长城,漓江、雁荡山胜景,及钱塘江涌潮、湘江撼洞庭的磅礴。
3. 赋胸
述文明开创,含伶伦制乐、仓颉造字,《周易》《诗经》,孔孟屈原思想,青铜瓷器、敦煌紫禁等瑰宝。
4. 上腹
讲历史传承,记窦宪征西、郑和下西洋,老庄孔孟思想,张芝李白艺文,岳飞文天祥等气节。
5. 中腹
绘盛世景象,写城乡繁荣、物产丰富,高铁、北斗、港珠澳大桥等现代发展。
6. 下腹
赞科技成就,有探月、探火、天眼、深海探测,量子、人工智能,及国防力量。
7. 赋腰
颂精神传承,含抗疫抗灾同心,红旗渠、塞罕坝奋斗,焦裕禄奉献,愚公移山精神。
8. 赋尾
坚守初心、文明传承,睦邻复兴,祈家国永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1

帖子

2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14 21: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松岩 于 2025-7-15 21:34 编辑

王松岩22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22003   网名:王松岩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铺陈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周详的描绘陈述。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骈文 骈文就是由骈句、提引以及发送组成的不押韵的文章。
骈文,文体名,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与散文相对称。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简单地说:骈文就是由骈句、提引以及发送组成的不押韵的文章。
骈文起源发展
1.骈文的起源
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2. 骈文形式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3.文体的发展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骈赋
骈赋又称俳(pái )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体。 骈赋,顾名思义,就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的赋体文章。骈赋,就是有韵的骈体文。
概括骈赋的定义:"具骈文要点而又押韵者称骈赋。"有韵者为骈赋,属于「诗」类;无韵者为骈文,属于「文」类。

骈赋是集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文学体裁,段意的主次,详简安排顺序等因素决定骈体文的成败。
骈赋,又称“俳赋”。骈+赋,就是由骈对构成的赋体,即骈句构成的一种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韵律的一种文体。六朝是骈赋的发端和衍化期,真正全面成熟,应该是在唐宋。六朝的骈赋,句式上多用四、六字句,隔句对也不如唐宋灵活多变,骈对之声律部分也是以四声细分相对为主,但用韵的方式与吟诵节奏基本成型。
骈赋,也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样式,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主流势力,也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最为壮丽的奇观。魏晋南北朝骈赋(以下简为“魏晋骈赋”),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突出的时期。


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律赋的起源,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而论,律赋的发展和逐渐成熟定型,是经历了一个逐步的、渐近的过程的。律赋是唐赋相异于历代赋的新变体。它是把汉魏以来赋体文学中讲究骈俪声韵的形式美推到了极致。律赋以讲究声韵的整齐、对偶的骈俪和开阖的扣题作为基本特征,而讲究整齐之美是诗赋和骈文的基本要求。

诗赋的概念
1、什么是诗赋? 顾名思义,诗体赋乃体制类诗之赋。即仿《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因而称之为“诗赋”。
如唐•李商隐《虱赋》
亦气而孕,亦卵而生。晨凫(fú)露鹄(hè),不知其生。汝职惟啮(niè),而不善啮。回臭而多,跖(zhí)香而绝。
2、诗赋的渊源
诗体赋的概念出现较晚,远远迟于骚体、骈体、文体等。马积高先生在研究《赋史》探讨赋史渊源时称诗赋由《诗》三百篇演变而来。

俗体赋,简称“俗赋”。俗赋,在诸体赋中别具一格。所谓俗,雅之反义也。如《韩朋赋》、《燕子赋》、《晏子赋》等,为别于汉魏六朝的文人赋,一般称为俗赋。马积高先生《赋史》“所谓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此前也有人用“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称之。
二、俗赋的渊源
战国时期,荀况最早采用这种文体,写有《赋篇》。至汉、魏时代,文士多以赋体写作,成为新兴的文体,有体物叙事的故事赋,问答体的和叙事代言的杂赋,还有歌功颂德的大赋,但在语言方面则注重铺采摛文,形成一种骈俪杂陈的文人赋。自敦煌艺术宝库发现以后,开始见到了一些唐代民间艺人在传统的杂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韵文赋体作品。如《韩朋赋》、《燕子赋》、《晏子赋》等,为别于汉魏六朝的文人赋,一般称为俗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为汉朝儒客文人热衷的文体,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从类别上看: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
文体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宋古文运动,一部分赋呈现出由骈俪返回散体倾向,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故带有先秦散文风骨,又借鉴汉赋手法,如设问作答。称作“文赋”。押韵要求最宽松的文体赋,都很少有有平仄韵混押的情况。这段行文在骈散之间,文采飞扬。取清简之词,发高古之思。这是文体赋之一大宗法。押韵亦等于词韵。另押韵的更加灵活,常常连韵,转韵也很频繁。这段散句精切,述理推比巧妙。这也是文赋之一大宗法。

不同点:
(1)散体赋在时间上早于文体赋,此乃首要区别。再者,散体赋追求“铺陈宏大”与“华丽夸张”。而文体赋,契法先秦两汉之散文,轻文辞骈俪而直抒胸臆,文气畅达而不涩。   
(2)散体赋看重表述之散铺与文辞之险怪,而文体赋则讲究畅明达意。或言文体赋宏观上取法于古散文,而散体大赋是立足雕虫之技法。散体赋洋洋数千言,而文体赋常数百或千余言。
   (3)至于骚体赋与散体赋、文体赋的章法方面,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段落、篇章章法内容并无大异。只是散体赋好用虚拟人物对话的方式来完成章法架构。然后用同类排比段落来完成铺陈,立意上带有少许的讽谏。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壮句  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例1:而後谐四声,祛八病
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例:四始尽在,六义无遗。
长句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例1: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六字长句)
隔句 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
(1)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厚意殷勤,何惜千金之器;高情特达,竟陈三让之辞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与轻隔颠倒。例:拔三尺之荧荧,波间电落;横七星之凛凛,掌上风生
(3)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例:水风轻,荡之萍花渐老;
月霜冷,飞之梧叶飘黄。

(4)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例:鉴烽火十四年,血肉筑成铁壁;歌同胞四万万,精诚捍卫金瓯。
(5)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或五字至七字,这是遵循古人在赋文中平隔用法的频率而定的。例:沉其质兮,五材或阙;耀其光兮,六府以修。
(6)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例:沙之为物兮,视污若浮;金之为宝兮,耻居下流。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承上启下之意。即所谓属事比辞,皆有次第,提引在中。提引,可以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提引”,也可以是句与句之间的“提引”。
提引词的特点
①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当然,四字以上的也偶可见之,只是比较少。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的使用,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与实词相对,指的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同时虚词也无法独立成句。虚词一般包含介词、连接词、助词、语气词及副词等。
骈句的领字:
虚词的特点是:
⑴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⑵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
⑶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的定义
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平仄是根据声调有无升降变化来定义的,声调平直的,就是平声;声调不平直的,就是仄声;在不平直之中,再加上升降与短促声调的区别,分别对应的就是上、去、入三个声调,这三个声调都归纳在“仄”声调,加上“平”声调,就成了我们中古音系的四声系统。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骈句的平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
1、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了平仄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3、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4、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调。
归纳起来,无非是“韵同调,对求异”。

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总结如下: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5、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所谓词珠,即是指通常两字为一词组的词汇。而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除专用名词之外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
骈珠
在词珠之外,还有因典而成的骈珠。词珠可以从典故中直接选择,而骈珠是指在词珠的基础上做珠成为骈句。一些旧塾把这种集典化珠的训练方法大致分为这样五个步骤:分类、析义、做珠(炼化)、寻较、做骈。

躬逢胜饯:"躬逢胜饯"意为亲身参加盛大的宴会或典礼,常用于表达对参与重要场合的荣幸之情。

语义解析
‌"躬"‌指亲自、亲身,《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身也",强调直接参与感。
‌"胜饯"‌中"胜"取"盛大"之义,与王勃《滕王阁序》中"胜地不常"的"胜"(美好)形成词义区分;"饯"特指送别宴会,整体指代隆重的典礼集会。

出处溯源
该成语源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名句"童子何知,躬逢胜饯",通过对比年少者见识浅薄与盛会规格之高,既显自谦之态又烘托宴会盛况。‌‌1‌‌2

现代应用
‌场景延伸‌:
原指古代饯别仪式,现可泛指出席婚礼、开幕典礼等正式场合。‌‌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历史叙事,如"抗战胜利日,百姓躬逢胜饯"。
‌情感表达‌:
强调参与者的荣幸感,如"能躬逢胜饯,实乃三生有幸"。‌‌
可引申为见证重大历史时刻,如"躬逢改革开放之胜饯"。‌‌‌‌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反 )。( 整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 四)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2 )个字或者( 4)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 有)领字,领字单独( 是)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平)、(仄)、(上)、(去)、(入)。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平)、(仄)。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骈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骈 )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 骈)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4)个平韵,(4)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开篇虚起法)、(开篇破题法);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逆翻);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深浅)、(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旁衬)、(托题)、(压题)、(翻题)、(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排比加对偶)(字数相同)、(不拘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不、在、有等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平顶平,仄顶仄)。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x)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x )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x )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x )
  12、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试作一篇骈赋《大美中国赋》,字数300-400之间。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韵依平水韵或词林正韵。
    创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隔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律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大美中国赋》
(以"乾坤壮丽,人文璀璨"为韵)
王松岩
若夫璇枢正位,玉烛【1】调年。黄河九曲而奔雷,泰岳千寻以擎乾。苍龙偃蹇【2】,骨挺昆仑之脊;金乌踆踱,光复若木【3】之源。此乃健行不息,天道惟先。
至若媪神【4】敷育,厚德承坤。四渎朝宗而注海,五方舆地以安民。雪岭堆银,永固金瓯之界;星躔列象,长明玉宇之垠。斯谓含弘光大,品物咸尊。
观其鼎铸九州,威加四向。金戈【5】映日而耀武,铁马嘶风以显壮。都江堰古,犹存冰凿之痕;函谷关高,尚带秦封之嶂。此实先民伟烈,浩气腾千丈。
若夫天开画本,地设灵契。西子浣纱而呈媚,漓江簪玉以彰丽。黄山云海,时幻鲸涛之观;九寨瑶池,永贮冰壶之澨。可谓造化钟秀,大美观止。
至如仓颉造字,文脉肇新。屈子行吟而哀郢,帝王治国之奇人。兰亭修禊【6】,曲水尚流觞咏;岳阳寄怀,先忧后乐经纶。是为千古风流,正气塞苍旻。
观其甲骨契天,青铜铸勋。石鼓铭功而垂典,简编纪事以成文。敦煌石窟,万卷经藏奥义;紫禁宫阙,九重霄汉祥云。此即智慧结晶,文明感天恩。
若其北斗璇玑,天工妙旨。蛟龙探渊而取骊,嫦娥奔月以呈璀。量子通信,银汉暗度金梭;高铁纵横,神州密织玉轨。当谓创新不止,科技领千祀。
至乃带路通商,寰球共盼。东非列车而穿野,西欧货轮以流璨。看天宫建站,已筑琼楼玉宇;海斗测渊【7】,更拓龙宫贝殿。此即命运共同,光华炳焕。
美哉!华夏的山川大地!壮哉!炎黄子孙的丰功伟业!

注:
【1】玉烛是中国古代典故性词汇,本义指四季气候调和如灯火般和煦,后衍生为太平盛世的象征意象。‌玉烛‌最早见于《尔雅·释天》,定义为“四气和谓之玉烛”,即春夏秋冬气候温润调和如烛光般明亮,象征自然秩序和谐。这一概念后被《尸子》等典籍强化,成为描述太平盛世的经典隐喻。
【2】苍龙(青龙)作为东方七宿的星象图腾,象征降雨与农耕文明,其“偃蹇”(屈曲、傲然)的动态常被文人借喻自然或人文中的磅礴力量‌。综上,该典故核心是通过龙图腾的意象,以拟人化手法表现自然物或人的雄浑、桀骜之态,多见于宋代诗词的写景抒怀。
【3】若木《山海经》记载的西方神树。,共3个同名词条。若木是《山海经》记载的太阳栖息神树,具有"赤树、青叶、赤华"的植物特征,与东方扶桑形成"东木西枝"的宇宙观体系。
其原型存在珙桐树与木棉树两种学术推论:三星堆青铜神树被部分学者认定为若木的祭祀器物,其花苞造型与珙桐形态吻合,且生长地若水与四川荥经县古称一致;另有研究根据甲骨文字形与古籍记载推断若木原型为陕西地区古木棉,并认为若木的产地定位为以陕西神木市为中心的区域。该神树在《淮南子》《楚辞》等文献中延伸出"十日神话"的日落象征,并衍生出"折若木以拂日"等文学典故。
【4】媪神:媪神汉语词语,指地神"媪神"是汉语中特指地神的专称,其核心语义源自古代天地二元神明体系。该词最早见于《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媪神蕃釐"的记载,东汉学者颜师古注曰"媪神,地也",确立了天神(泰元)与地神(媪神)的对应关系。宋代苏辙在《拟合祭天地手诏一首》中"未尝亲奉神媪"的表述,印证了其在祭祀礼仪中的实际应用。唐代刘禹锡《砥石赋》"媪神噫湿"及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媪神笑予无贫法"等文学用例,展现了该词在古典语境中的延续性。古籍中"神媪""灵媪"等异称均指向同一概念,如宋代文同《月嵓斋》"灵媪弃置不复惜"即暗含地神司掌土地的意象。《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媪神蕃釐。”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媪神,地也。言天神至尊而地神多福也。”唐 刘禹锡 《砥石赋》序:“南方气泄而雨滛,地慝而伤物。媪神噫湿,渝色坏味。”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〇:“皇初任士乃作贡,卅七亩山可材众。媪神笑予无贫法, 丹徒 陆生 言可用。
【5】金戈作为汉语词汇,原指金属铸造的戈类兵器,后演变为对戈的雅称,常用于文学表达与成语组合。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江淹《侍宴华光殿曲水诗》"翠葆随风,金戈动日"的表述,其核心语义在"金戈铁马""金戈铁甲"等成语中得到延续,多用以描写战争场景或颂扬将士英姿。宋代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经典词句,更使该词成为中华军事文化的重要意象符号。在语义演变过程中,该词还衍生出"代指武职官员"的引申义。
【6】兰亭修禊‌是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召集谢安、孙绰等42位名士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的文人雅集,以曲水流觞、赋诗抒怀为核心活动,并催生了书法名作《兰亭集序》。
典故背景与核心事件
兰亭修禊发生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正值上巳节。王羲之作为会稽内史,邀约谢安、孙绰等42位名士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集会,行古俗『修禊』之礼——通过临水沐浴、饮酒赋诗的方式祓除灾邪。
【7】海斗测渊典故
“海斗测渊”并非源自古代典故,而是指我国近年深海探测技术的突破性成就。以下是与“海斗”相关的科技进展:海斗一号深海探测器。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于2016年完成研制,2019年完成湖试,2021年再次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创下多项纪录:‌最大下潜深度‌:达10907米,成为全球首个实现万米级下潜的无人潜水器;‌作业能力‌:搭载高清摄像系统、电动机械手等设备,可完成样品抓取、沉积物取样等科考作业;‌技术创新‌:采用自主遥控技术,兼具自主巡航与母船遥控双模式,单次作业时间超8小时,近底航行距离超14公里。该设备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牵头研发,标志着我国在万米深渊探测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1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五五 于 2025-7-22 17:02 编辑

22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22010*王五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
①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②其特点,文体上属韵文,排偶、藻饰和用典;句式上以骈句为主但变化较多;内容上侧重于写景、以景抒情;用韵也是其重要特点。概括为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典用韵讲究。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①骈文,骈文是由骈句、提引词、发送语组成,句脚通篇走“马蹄”不需押韵的文章。唐代为官文。
②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除隔句讲〝马蹄”不需通篇。但韵脚必押韵,通常段之间平仄換韵。
③律赋,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④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仿《诗经》,句式整齐可不对偶但需押韵。
⑤俗赋,此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⑥流变过程:
古赋(汉代及以前,包括先秦赋,sao体赋、文赋、汉大赋)→骈赋(六朝开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八大家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而文赋轻文辞骈丽,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奏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①壮句: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例如:顺元辰,体乾德。
②紧句: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
         例如:书编百氏,病载千名。
③长句:长句五至九字成句的相骈对者。
        例如:丽碧霄以增媚,捧金乌而徐飞。(六字长句)
④隔句:隔句就是隔句对仗,有轻、重、疏、密、平、杂六种形式。
(1)轻隔:前句四字,后句六字。
    如:翠叶凝珠,迓骄阳而不惧;娇花秀美,出污浊而清扬。
(2)重隔:前句六字,后句四字。
     如:集广众之经纶,新施伟略;扬大邦之威武,屡建奇功。
(3)疏隔:前句三字,后句五至八字。
     如:没于地,我则取戒于明夷;登于天,我则呈形于大有。
(4)密隔:前句五至八字,后句六至九字。
     如:听淑节风过,则落残花而满地;看三春雨余,则长高柳而参天。
(5)平隔:四个单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至七字。
     如:天下之物,惟人一心;世间之文,在气一脉。(四字平隔)
(6)杂隔:前句四字,后句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句四字,前句五、七、八字不限。
     如:空庭欲曙,通宵之瑞露盈盘;幽径无风,一片之春冰在地。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是用在发篇句首或者段落的开头,起提示、承接或者引领的作用。
    提引词有以下特点:①提引词均为一些语气词,或是由介、连、助、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到三四字都有;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词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1)虚词: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或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2)虚词的特点:
①空话;假话。
②不能单独成句。
③虚词包括介词,助词,副词,连词和语气词。
(3)骈句的领字:领字就是指在句子的开头或句中,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义上有统领作用的字(词)。
(4)领字的特点:
①领字一般是虚的,或者实词虚用。
②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加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励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平仄:平仄就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音调,平声又分为阳平和阴平。仄声分为上、去、入声。
(2)骈句的平仄有如下特点: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平仄交替(而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要做到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的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以下的特点:除遵守骈句的四个特点外,骈文句脚平仄一定要按马蹄律“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来写。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做珠的概念:
(1)词珠:所谓词珠,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个词组的经典词汇。
(2)骈珠:所谓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
(3)《滕王阁序》千古骈文,典故丰富,成语云集。
     如: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取词珠,“渔舟”和“雁阵”。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取词珠“落霞〞“秋水”。
注解:落霞,指落日的余晖穿过云朵在空中呈现的美丽景象叫做落霞。又称晚霞。出自南朝.梁.简文帝《登城》诗:“落霞乍续赾,晚浪时回复。”
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出自《庄子.秋水》。
以“落霞”“秋水”做骈句:
看落霞而飞坠叶,
临秋水而送行舟。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
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本题“…而不对偶”说的不严谨,诗赋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騒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騒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试作一篇骈赋《大美中国赋》,字数300-400之间。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韵依平水韵或词林正韵。
    创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隔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律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大美中国赋

        文/王五
     

       惟夫乾坤朗耀,华夏巍然。彩卷翻开,煌煌之九万里;新潮迭起,衮衮之五千年。熠熠其升平有象,欣欣其春色无边。文明薪火,锦绣山川。昆仑积雪,孕长江而浩荡;渤海飞涛,纳大河而蜿蜒。长城作脊,畅九州之血脉;泰岳为峰,擎百代之云天。神州强盛,厚土晏安。两弹一星,雄风永驻;一带一路,盛誉空前。北斗耀寰,舰艇穿行于四海;海龙卷浪,嫦娥曼舞于九天。科技践千秋之梦想,人文开万世之宏篇。
      至若史迹斑斓,人文璀璨。河图洛书,三坟五典。易生八卦之玄,卜有五行之算。农桑医药,创发展之文明;曲赋诗词,遗传承之浩瀚。四大发明,百家文献。运河南北而航,紫塞东西而贯。丝绸之路,辟欧亚之通途;瓷器之艨,启海天之航线。故宫识建筑而绝伦,大漠观敦煌而惊艳。
      遂尔绵延族裔,赓续精神。外侵不屈其志,内乱不散其根。众志成城,捍中华之寸土;群英赴义,铸家国于一魂。昭古昭今之风骨,斯天斯地之仁人。
      至其践以初心,奋而独步。道行天下,乘大势而风生;心系民情,倡复兴而鹏举。银翼呈经天之能,高铁作纬地之主。大港腾凌,巨轮吞吐。捭阖南北,交通畅达于四维;纵贯东西,经贸周流于九宇。科技园布之排排,未来城耸之处处。群凤来仪,万邦并聚。诚乃渥乾坤,播雨露。世间才士,太半名来;天下客商,十分利去。美哉!人民幸福而耀全球,壮哉!祖国繁荣而超万古。

赞曰:
       日暖时和康乐美,人间正道好春秋。
       长桥跨海连苍宇,绝塞通途矗景楼。   
       探海寻珠深处去,航天揽月太空游。
      人才异代辉华夏,圆梦复兴看九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1:44 , Processed in 0.06342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