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72|回复: 3

诗史结合实验班(蒹葭组)第135讲作业(周一截止)

[复制链接]

1208

主题

4091

帖子

41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3 21: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顺眼阳光 于 2025-7-17 22:30 编辑

小渔村史诗班135-136讲作业
作一篇论述文:说说你资治通鉴的理解。


附录:
【原文】是时,汉使西逾葱岭,抵安息。安息发使,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及诸小国欢潜、大益、姑师、苏之属皆随汉使献见天子,天子大悦。西国使更来更去,天子每巡狩海上,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帛以赏赐,厚具以饶给之,以览示汉富厚焉。大角抵,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遍观名仓库府藏之积,见汉之广大,倾骇之。大宛左右多蒲萄,可以为酒;多苜蓿,天马嗜之;汉使采其实以来,天子种之于离宫别观旁,极望。然西域以近匈奴,常畏奴使,待之过于汉使焉。

0

主题

97

帖子

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7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5 12: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35-136讲作业
读《资治通鉴》.论“汉通西域”
蒹葭01-清风
从两个方面对“汉通西域”这段历史进行论述:
一、开通西域的历史背景
1、“黎轩善眩人献于汉”这段历史反映了西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富庶和强大。
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伟人。
二、意义和影响
1、汉通西域,首先是出于军事目的。
2、开通西域的影响,又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0

帖子

9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0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5 18: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1.第135-136讲作业
读《资治通鉴》.论“汉通西域”
蒹葭01-清风
从两个方面对“汉通西域”这段历史进行论述:
一、开通西域的历史背景
1、“黎轩善眩人献于汉”这段历史反映了西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富庶和强大。汉武帝即位时,汉王朝已建立六十余年,历经汉初几代皇帝,奉行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特别是“文景之治”,政治的统一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进入了繁荣时代,国力已相当充沛。
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伟人。面对匈奴的sao扰和威胁,汉武帝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有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安排。
二、意义和影响
1、汉通西域,首先是出于军事目的,在葱岭东西打破匈奴的控制局面,建立起汉朝的威信和影响,确实是孤立和削弱匈奴,配合军事行动,最后彻底战胜匈奴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步骤。
2、开通西域的影响,又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中原地区的丝绸、漆器等商品,以及铸铁和凿井技术不断西传;西方的良马、葡萄、石榴和苜蓿等物种也被引进中原。
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7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8
发表于 2025-7-11 22: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一篇论述文:说说你对“资治通鉴”这段话的理解。
(蒹葭30-一凡第135-136讲作业)


【原文】
是时,汉使西逾葱岭,抵安息。安息发使,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及诸小国欢潜、大益、姑师、苏之属皆随汉使献见天子,天子大悦。西国使更来更去,天子每巡狩海上,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帛以赏赐,厚具以饶给之,以览示汉富厚焉。大角抵,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遍观名仓库府藏之积,见汉之广大,倾骇之。大宛左右多蒲萄,可以为酒;多苜蓿,天马嗜之;汉使采其实以来,天子种之于离宫别观旁,极望。然西域以近匈奴,常畏奴使,待之过于汉使焉。



论述文:盛名之下,隐患深藏——论汉武帝时期西域外交的辉煌与隐忧
文/一凡
《资治通鉴》所载的这段文字,生动描绘了汉武帝时期汉朝与西域交往的鼎盛图景。这幅“盛世外交”画卷无疑是汉帝国国力巅峰的写照。但繁华表象之下却潜藏着深刻的矛盾与隐忧,揭示了古代帝国对外交往中难以回避的困境。


首先,汉武帝的西域外交,这是一种典型的“炫耀性外交”,旨在通过物质财富和宏大场面的直观冲击,塑造汉朝不可撼动的“天朝上国”形象,以恩惠与国力并施的方式,吸引、慑服西域诸国。葡萄、苜蓿的引入并广植于离宫之侧,既是物质文化交流的成果,也是这种“帝国气象”的一种具象化点缀。


然而,这种辉煌外交的背后,却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与政治代价。 “散财帛以赏赐,厚具以饶给之”,一时博得“天子大悦”与“倾骇”的效果,却非长久之计。加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成为汉武帝后期国力虚耗、民生凋敝的原因之一。更关键的是,这种依赖物质恩惠建立的影响力,其根基并不牢固。文末一句“然西域以近匈奴,常畏奴使,待之过于汉使焉”,瞬间戳破了盛世泡沫。它尖锐地指出:尽管汉朝展示了无与伦比的富庶与慷慨,但地缘政治的残酷现实——匈奴的军事威慑力近在咫尺——使得西域诸国在内心深处,对匈奴的恐惧远胜于对汉朝富贵的钦慕。


综上所述,《资治通鉴》这段关于汉武帝西域外交的记载,既是一曲帝国鼎盛、华彩乐章,也是一面映照其内在困境与潜在危机的明镜。它展示了凭借国力进行的宏大外交场面所能达到的辉煌顶点,但也无情地揭示了地缘政治现实、经济成本。西域诸国“待奴使过于汉使”的结局,是深刻反讽和历史警醒:大国影响力的构建,物质展示是表,安全承诺与制度保障才是里,二者缺一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9:38 , Processed in 0.0884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