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紫萱浙江

小渔村四期成语典故班第四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0

主题

1623

帖子

162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2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5-7-14 09: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墨
成语典故班第四课作业:
1、请写出有关服饰、饮食、茶、酒的成语各5条。
答:有关古人的"衣,食,住,行"的成语
有关古人"衣、食、住、行"的成语解读如下:
1). 粗茶淡饭
- 解释:粗,指质量较差或简陋;淡饭,指味道清淡的饭食。形容饮食粗糙简单,生活朴素。
- 例句:在贫困时期,他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
2). 深居简出
- 解释:深居,指常呆在家里;简出,指出门频率低。形容人很少外出,过着隐居的生活。
- 例句:他深居简出,专注于学术研究。
3). 锦衣玉食
- 解释:锦衣,指华丽的衣服;玉食,指美味的食物。形容生活极其奢华,吃穿讲究。
- 例句:古代的贵族子弟常常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4)、‌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由“安居”和“乐业”两个动宾结构并列组成,其中“安”表示安定,“居”指居住环境;“乐”意为愉悦,“业”指职业活动。其核心含义是人民生活安定,能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工作。‌‌
5)、信步而行: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昼夜兼行:〖解释〗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形容急速的赶路。亦作“昼夜兼程”。

2、请为以下成语查注解、出处并列出近义、反义。
曲终奏雅、一唱三叹、余音绕梁、游鱼出听、八音迭奏、钟仪楚奏、
匕鬯不惊、青梅煮酒、醴酒不设、玉卮无当、瓮里醯鸡、浅斟低唱、
头没杯案、戴玄履黄、衣冠礼乐、披褐怀玉、羽扇纶巾、斑衣戏彩。
答:
1)、‌曲终奏雅‌:原指乐曲结束时演奏高雅的旋律,引申为事物达到高潮后回归高雅境界。 ‌
2)、‌一唱三叹‌:形容歌声婉转悠扬,余音袅袅。 ‌
3)、‌余音绕梁‌:指音乐或歌声结束后仍长时间回响在耳边。 ‌
4)、‌八音迭奏‌:指八类乐器轮番演奏,形容场面盛大。 ‌是中国古代成语,典出《荀子·劝学》,形容音乐美妙动听,连水中的游鱼也被吸引浮出水面聆听。
典故起源
“游鱼出听”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荀子的《劝学篇》,原文记载:“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其中“流鱼”即游鱼,描述楚人瓠巴鼓瑟时,江中游鱼被乐声吸引而浮出水面;伯牙弹琴时,马匹也仰头倾听。这一典故通过自然生灵的反应,夸张地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5)、
‌钟仪楚奏‌:典故中记载楚国乐官钟仪演奏琴瑟,后指代音乐演奏或礼乐制度。 ‌
服饰礼仪。
6)、褒义匕:古代取食用的勺子,形似羹匙。鬯:古代祭祀用的香酒。意思是施加于人的巨大威力使百里之内都受到惊动,可是主持祭祀者手持的匕鬯却安然无恙。
古义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
今义后用来指在易于发生混乱的情况下能够保持镇定肃静,而不失常态。
7)、‌青梅煮酒‌:出自“煮酒论英雄”典故,指边饮酒边谈论大事。 ‌
8)、‌醴酒不设‌:指祭祀时不设甜酒,体现礼仪规范。
9)、玉卮无当
指玉制酒器没有底座,后比喻外表华美但缺乏实用价值的事物。该成语出自《韩非
子·外储说右上》,原句为“玉卮无当”,后演变为“玉巵无当”。 ‌12
10)、瓮里醯鸡
形容人或事物被局限在狭小范围内,如同瓮中之鸡无法展翅高飞。该成语出自唐代柳宗元《醉翁亭记》,常用于讽刺视野狭窄或缺乏发展空间的环境。 ‌3
11)、浅斟低唱
指饮酒时小酌慢饮,多用于形容饮酒时的闲适心境。出自宋代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原句为“低歌浅酌”,后演变为成语。 ‌
12)、头没杯案是汉语成语,拼音为 tóu mò bēi àn,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形容尽情欢乐、不拘形迹的状态。 ‌1
13)、戴玄履黄是汉语成语,拼音为 dài xuán lǚ huáng,出自《周易·坤卦》,形容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的状态,常与"戴天蹐地"互换使用。 ‌
14)、‌衣冠礼乐‌:强调服饰与礼仪制度的结合,体现古代社会规范。 ‌
‌羽扇纶巾‌:描绘文人雅士的儒雅形象,常与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关联。 ‌
酒文化相关
‌15)、‌披褐怀玉(或被褐怀玉)‌:比喻外表朴素而内心聪慧。是中国古代成语,典出《老子·德经·七十章》,比喻贫寒出身却怀有真才实学,或指才德深藏不露。其核心典故源于老子对圣人隐而不显的哲学描述,后常用于形容寒门才士或低调的贤能之人。‌‌
成语来源与释义
‌出处与原文‌
成语最早见于《老子·德经·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以“褐”(粗布衣)象征朴素的外表,“玉”隐喻内在才德,强调圣人不张扬的处世态度。‌‌1
‌语义演变‌。
原义:强调道家“内敛守拙”的哲学思想。
引申义:后泛指寒门才子或低调的能人,如曹操《求贤令》中以“被褐怀玉”呼吁发掘民间人才。‌‌
16)、‌游鱼出听‌:形容音乐或言辞的感染力,使静物如鱼主动聆听。 ‌
17)、‌匕鬯不惊‌:原指祭祀时器具稳定,引申为局势平稳。 ‌
18)、是源自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汉语成语。其字面含义为手持羽制扇、头戴丝带头巾,多用于描绘古代儒将或谋士从容不迫的风雅仪态。该成语以"羽扇"与"纶巾"的意象组合,通过服饰特征展现人物气定神闲的非凡气度,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代指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典型形象
19)、斑衣戏彩:“斑衣”指五彩衣服,“戏彩”指孩童式嬉戏,整体喻指子女以赤子之心赡养父母,尤重情感慰藉。 - 成为中华孝道文化的经典符号,与“彩衣娱亲”互为同义表述,强调孝行需兼顾身心关怀。‌‌
‌核心原型‌:春秋时期老莱子七十岁仍穿五彩衣扮婴儿娱亲,该行为最早见于刘向《孝子传》。隐居侍奉双亲的细节显示其行为具有隐逸文化与孝道融合的深层意蕴。‌‌
‌演变轨迹‌:汉代被纳入《二十四孝》形成经典化叙事,清代《黄萧养回头》首次出现"班衣戏采"的成语定型。‌‌
文学重构
《红楼梦》第54回元宵夜宴,王熙凤以"效戏彩斑衣"自诩,借典故化解礼仪争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4

帖子

4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2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四课作业:
4033-飞花若梦
1、请写出有关服饰、饮食、茶、酒的成语各5条。
服饰:绿衣黄里,邹缨齐紫,高冠博带,红紫夺朱,及笄年华
饮食:列鼎而食,脍炙人口,囫囵吞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茶:浪酒闲茶,榷酒征茶,剜刺挑茶,一盏茶时,闲茶浪酒
酒:乞浆得酒,觥筹交错、玉卮无当,酒有别肠,移樽就教
2、请为以下成语查注解、出处并列出近义、反义。
曲终奏雅:源于《汉书·司马相如传赞》中扬雄对赋体文学的评论,指乐曲终结时演奏典雅纯正的乐音。后引申为文学作品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升华精彩,也泛指事件结局圆满。该成语属紧缩式结构,多作宾语使用且含褒义,近意:余音绕梁,反义:郑卫之声
一唱三叹意思是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出自《荀子·礼论》近意:字正腔圆,绕梁3日。反义:驴鸣狗吠
余音绕梁:释义: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近意:余音袅袅。反义:不堪入耳
游鱼出听:形容音乐美妙动听其典源可追溯至《荀子·劝学》“瓠巴鼓瑟,游鱼出听”及东汉高诱注“淫鱼喜音,出头于水而听之”近意:驷马仰头,六马仰秣。反义:郑声乱雅
八音迭奏:八音”指代中国古代乐器分类体系中的八类材质制品,包括金属制的金类(如钟)、石类(如磬)、丝类(如琴)、竹类(如箫)、匏类(如笙)、土类(如埙)、革类(如鼓)、木类(如柷)。“迭奏”意为交互、轮番演奏,组合后成语整体描述多种乐器交替奏响的盛大场景。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房玄龄等人所编《晋书·乐志下》,原文载“八音迭奏,雅乐并作”近意:丝竹八音。反义:肉竹嘈杂
钟仪楚奏:钟仪,春秋时楚国公族,是有史书记载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世代都是宫廷琴师据《左传》记载,春秋楚、郑交战的时候,楚军被击败,郧公钟仪等人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晋国。

后来晋侯到军中视察,发现了自称为伶人的钟仪,晋侯就给他一张琴,命他演奏。钟仪所弹奏的都是南方楚调。晋侯认为钟仪未弃本职,不忘故土,受到了感动。为了促进晋楚两国和平关系,晋侯就把钟仪送回了楚国。都是对故土的思念,表达了不忘故乡,爱国怀家的思想感情。近意:庄舄越吟。反义:乐不思蜀
匕鬯不惊:拼音是bǐ chàng bù jīng,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意思是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出自《周易·震》。近意: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匕鬯无惊。反义:兵匪不分、鸡犬不宁
青梅煮酒:指建安四年袁曹官渡之战前,掌控朝局的曹操以酒宴试探刘备是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最终被刘备巧言瞒过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煮酒论英雄”一般就用来单纯地表示谈天论地,或对某类事物或人进行品评。后演变为形容在轻松氛围中探讨深刻话题的雅集场景,象征文人的风雅与智慧1。也称“青梅煮酒”或“青梅煮酒论英雄”。近意:煮酒论英雄,交杯换盏。反义:
醴酒不设:拼音为lǐ jiǔ bù shè,字面含义指置酒宴客时不再为不嗜甜酒者准备醴酒。其比喻义为待人礼节逐渐简慢,常用于书面语境中作宾语或定语。该成语源自《汉书·楚元王传》记载的典故,描述穆生因察觉楚王礼数怠慢而离去的事件,宋代胡继宗《书言故事·延接类》中“待人礼貌衰曰醴酒不设”进一步强化其比喻用法。近意:金浆玉醴。反义:毕恭毕敬
玉卮无当: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实用。玉卮无当是汉语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原指玉制酒器没有底座,后引申比喻外表华美但缺乏实用价值的事物。近意华而不实反义朴实无华
瓮里醯鸡wèng lǐ xī j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庄子及其后学《庄子·田子方》:醯鸡:醋坛里的小虫子,即蠛蠓指瓮中生的一种小虫,比喻见识浅陋、无所作为的人。近意:井底之蛙,反义雄才大略
浅斟低唱: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出自《鹤冲天》。近意:花天酒地,反义:日理万机。
头没杯案:意思是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比喻尽情欢乐,不拘形迹。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近意:声色犬马,反义:正襟危坐
戴玄履黄:犹戴天履地。玄指天,黄指地。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出处:《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语。明·刘基《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近义词:戴天蹐地。反义:
衣冠礼乐:意思是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出自《策秀才文》近意:无可非议,反义:破绽百出
披褐怀玉:"被褐怀玉"出自《老子·德经·七十章》"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字面指身着粗布衣服却怀揣美玉,比喻虽出身贫寒却怀有真才实学,也指不显露才能的处世态度。近意:被褐藏辉。反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羽扇纶巾:是源自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汉语成语其字面含义为手持羽制扇、头戴丝带头巾,多用于描绘古代儒将或谋士从容不迫的风雅仪态。该成语以"羽扇"与"纶巾"的意象组合,通过服饰特征展现人物气定神闲的非凡气度,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代指周瑜等历史人物的典型形象。近意:文质彬彬。反义:衣冠禽兽
斑衣戏彩:斑衣:指五彩衣服;戏彩:穿着五彩衣服戏耍。指穿着五彩衣服逗父母高兴,以尽孝道。近意:父慈子孝。反义:大逆不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墨
成语典故班第四课作业:
1、请写出有关服饰、饮食、茶、酒的成语各5条。
答:有关古人的"衣,食,住,行"的成语
有关古人"衣、食、住、行"的成语解读如下:
1). 粗茶淡饭
- 解释:粗,指质量较差或简陋;淡饭,指味道清淡的饭食。形容饮食粗糙简单,生活朴素。
- 例句:在贫困时期,他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
2). 深居简出
- 解释:深居,指常呆在家里;简出,指出门频率低。形容人很少外出,过着隐居的生活。
- 例句:他深居简出,专注于学术研究。
3). 锦衣玉食
- 解释:锦衣,指华丽的衣服;玉食,指美味的食物。形容生活极其奢华,吃穿讲究。
- 例句:古代的贵族子弟常常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4)、‌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由“安居”和“乐业”两个动宾结构并列组成,其中“安”表示安定,“居”指居住环境;“乐”意为愉悦,“业”指职业活动。其核心含义是人民生活安定,能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工作。‌‌
5)、信步而行: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昼夜兼行:〖解释〗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形容急速的赶路。亦作“昼夜兼程”。

2、请为以下成语查注解、出处并列出近义、反义。
曲终奏雅、一唱三叹、余音绕梁、游鱼出听、八音迭奏、钟仪楚奏、
匕鬯不惊、青梅煮酒、醴酒不设、玉卮无当、瓮里醯鸡、浅斟低唱、
头没杯案、戴玄履黄、衣冠礼乐、披褐怀玉、羽扇纶巾、斑衣戏彩。
答:
1)、‌曲终奏雅‌:原指乐曲结束时演奏高雅的旋律,引申为事物达到高潮后回归高雅境界。 ‌
2)、‌一唱三叹‌:形容歌声婉转悠扬,余音袅袅。 ‌
3)、‌余音绕梁‌:指音乐或歌声结束后仍长时间回响在耳边。 ‌
4)、‌八音迭奏‌:指八类乐器轮番演奏,形容场面盛大。 ‌是中国古代成语,典出《荀子·劝学》,形容音乐美妙动听,连水中的游鱼也被吸引浮出水面聆听。
典故起源
“游鱼出听”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荀子的《劝学篇》,原文记载:“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其中“流鱼”即游鱼,描述楚人瓠巴鼓瑟时,江中游鱼被乐声吸引而浮出水面;伯牙弹琴时,马匹也仰头倾听。这一典故通过自然生灵的反应,夸张地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5)、
‌钟仪楚奏‌:典故中记载楚国乐官钟仪演奏琴瑟,后指代音乐演奏或礼乐制度。 ‌
服饰礼仪。
6)、褒义匕:古代取食用的勺子,形似羹匙。鬯:古代祭祀用的香酒。意思是施加于人的巨大威力使百里之内都受到惊动,可是主持祭祀者手持的匕鬯却安然无恙。
古义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
今义后用来指在易于发生混乱的情况下能够保持镇定肃静,而不失常态。
7)、‌青梅煮酒‌:出自“煮酒论英雄”典故,指边饮酒边谈论大事。 ‌
8)、‌醴酒不设‌:指祭祀时不设甜酒,体现礼仪规范。
9)、玉卮无当
指玉制酒器没有底座,后比喻外表华美但缺乏实用价值的事物。该成语出自《韩非
子·外储说右上》,原句为“玉卮无当”,后演变为“玉巵无当”。 ‌12
10)、瓮里醯鸡
形容人或事物被局限在狭小范围内,如同瓮中之鸡无法展翅高飞。该成语出自唐代柳宗元《醉翁亭记》,常用于讽刺视野狭窄或缺乏发展空间的环境。 ‌3
11)、浅斟低唱
指饮酒时小酌慢饮,多用于形容饮酒时的闲适心境。出自宋代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原句为“低歌浅酌”,后演变为成语。 ‌
12)、头没杯案是汉语成语,拼音为 tóu mò bēi àn,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形容尽情欢乐、不拘形迹的状态。 ‌1
13)、戴玄履黄是汉语成语,拼音为 dài xuán lǚ huáng,出自《周易·坤卦》,形容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的状态,常与"戴天蹐地"互换使用。 ‌
14)、‌衣冠礼乐‌:强调服饰与礼仪制度的结合,体现古代社会规范。 ‌
‌羽扇纶巾‌:描绘文人雅士的儒雅形象,常与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关联。 ‌
酒文化相关
‌15)、‌披褐怀玉(或被褐怀玉)‌:比喻外表朴素而内心聪慧。是中国古代成语,典出《老子·德经·七十章》,比喻贫寒出身却怀有真才实学,或指才德深藏不露。其核心典故源于老子对圣人隐而不显的哲学描述,后常用于形容寒门才士或低调的贤能之人。‌‌
成语来源与释义
‌出处与原文‌
成语最早见于《老子·德经·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以“褐”(粗布衣)象征朴素的外表,“玉”隐喻内在才德,强调圣人不张扬的处世态度。‌‌1
‌语义演变‌。
原义:强调道家“内敛守拙”的哲学思想。
引申义:后泛指寒门才子或低调的能人,如曹操《求贤令》中以“被褐怀玉”呼吁发掘民间人才。‌‌
16)、‌游鱼出听‌:形容音乐或言辞的感染力,使静物如鱼主动聆听。 ‌
17)、‌匕鬯不惊‌:原指祭祀时器具稳定,引申为局势平稳。 ‌
18)、是源自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汉语成语。其字面含义为手持羽制扇、头戴丝带头巾,多用于描绘古代儒将或谋士从容不迫的风雅仪态。该成语以"羽扇"与"纶巾"的意象组合,通过服饰特征展现人物气定神闲的非凡气度,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代指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典型形象
19)、斑衣戏彩:“斑衣”指五彩衣服,“戏彩”指孩童式嬉戏,整体喻指子女以赤子之心赡养父母,尤重情感慰藉。 - 成为中华孝道文化的经典符号,与“彩衣娱亲”互为同义表述,强调孝行需兼顾身心关怀。‌‌
‌核心原型‌:春秋时期老莱子七十岁仍穿五彩衣扮婴儿娱亲,该行为最早见于刘向《孝子传》。隐居侍奉双亲的细节显示其行为具有隐逸文化与孝道融合的深层意蕴。‌‌
‌演变轨迹‌:汉代被纳入《二十四孝》形成经典化叙事,清代《黄萧养回头》首次出现"班衣戏采"的成语定型。‌‌
文学重构
《红楼梦》第54回元宵夜宴,王熙凤以"效戏彩斑衣"自诩,借典故化解礼仪争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4 00:35 , Processed in 0.4764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