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凡皿沐子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凝香组第八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49

帖子

4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9
发表于 2025-7-10 18: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期评阅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凝香组33-粤西迁人

评阅强化班作业八

一、问答题

绝句的写作有哪些特点?
答:绝句的写作特点包括:
通俗流畅,也就是易懂,语义明晰,避免使用生僻的词语、典故。
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
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
写作亦讲究起承转合。
区别七绝与竹枝词、民歌的异同。

熟读讲义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绝句的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例如:
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 ·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该七绝前两句叙事,第三句转到抒情,并对前两句隐含的忧郁情绪作了否定,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创作题
七绝•过羚羊峡
鼎湖相望紫云谷,夏日闲游两渡河。
驶入当年沉砚处,清风拂水泛微波。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拙作采用下平“歌”韵,首句不入韵,用韵、格律正确,无撞韵、挤韵、连韵现象,阴阳韵比为1/1。本作品使用了诗家语,首句为倒装句,正常的语序为“鼎湖与紫云谷相望”,此处的倒装主要是为了保证格律正确。另外,第三句省略了主语和宾语,只保留了谓语和宾补,完整的表达为“船驶入当年包拯沉砚处”。本诗采用从大到小、从总体到局部的空间凝聚的设计,肇庆的鼎湖区与紫云谷隔江相望,这是较大的场景,然后缩小到两者之间的河流,再到河流中羚羊峡段,最终定格在“沉砚处”。抽象可见化方面,用微波把风显示出来,这是一个层次的抽象可见化,属于较浅的层次,因为风虽然看不见,但毕竟是一个物象,也可以说本来就是具体的。但如果把“清风“作为“廉洁”的比喻,那这里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抽象可见化了。本诗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首句描写“鼎湖”、“紫云谷”两个景物,但使用“相望”连接,便有了拟人的意味,变活了;紫云谷是肇庆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所以承句写“游”就自然而然了;第三句,由实转虚,印用了包拯沉砚的典故,为合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值得一提的是,合句,甚至转句看似仍是写景、叙事,但事实上是对包拯的正气清风的赞美,从而进一步感叹现在国家狠抓廉正的肯定,当然也隐隐的包含着些许更好的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8

帖子

14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
发表于 2025-7-11 05: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评阅班强化班第八讲作业:
一、问答题

1、绝句的写作有哪些特点?
2、熟读讲义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绝句写作特点有五个方面:(1)要通俗流畅,语句浅显流畅,语义明晰。(2)立意新颖,以小见大,说理隐于其中。(3)形象鲜明,要有情画意。(4)绝句的作业同样讲究起承转合。(5)要区别与竹枝词与民歌的异同。
逆折法就是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叙述铺垫,然后在后一兩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的心理矛盾,给人以跌宕起伏之感。

二、创作题:
通过对过去某个历史事件、场景、人物或古迹今昔对比,抒发诗人对现实的感慨、个人的抱负或人生的思考。写首怀古诗,题目不限、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希望看到大家好作品哦!

七绝秦签观后感
文/凝香02~蒙童

签精字俊大秦风,法理明晰见用功。
只是治民官不涉,皇朝万世总成空。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采用诗家语。
2、把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 要求。

本诗七绝律韵合规,起承转合文脉清晰流畅,论理充分,并能采用逆折法谋篇布局的,有一定程度的诗家语运用,如签精字俊大秦风,缺点为空间设计不足,叙述过于直白。不能用寓理于形象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7-11 16: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寒 于 2025-7-11 16:08 编辑

第八讲作业:
凝香01-江寒(论坛上13楼)
一、问答题

1、绝句的写作有哪些特点?
    首先,要求通俗流畅。

其次,七绝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

其三,刻画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
其四,写作时,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最后,要区别与竹枝词、民歌的异同。

2、熟读讲义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特点:句中有转折词:虽,惟,今,……。
或是场面的转折或者是诗意的转折。
    例如: 韩愈《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感情。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从“春”字盘转到“晚”字,可谓善取逆势。
二句写晚春之景,用“百般红紫”概括了百花争奇斗艳的情景。三句又转出一景,在红紫芳菲之中,用扬花、榆荚作点染,随寄一点幽默情趣,堪称平中翻新,颇富奇趣。
二、创作题:
通过对过去某个历史事件、场景、人物或古迹今昔对比,抒发诗人对现实的感慨、个人的抱负或人生的思考。写首怀古诗,题目不限、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
凄凉

粗野村民霸水塘,拓宽行路稻田伤。
苍天不解心头恨,一寸愁思一断肠。
(2025年7月11日)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采用诗家语。

凄凉

粗野村民霸水塘,拓宽行路稻田伤。
苍天不解心头恨,一寸愁思一断肠。
(2025年7月11日)
全文字词没有一个是概念性的。用的是诗家语。
2、把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
凄凉

粗野村民霸水塘,(主谓倒装)
拓宽行路稻田伤。(主谓倒装)
苍天不解心头恨,
一寸愁思一断肠。(省略)
(2025年7月11日)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凄凉

粗野村民霸水塘,拓宽行路稻田伤。
苍天不解心头恨,一寸愁思一断肠。
(2025年7月11日)
形象思维,借景抒情,借眼前的景,行路加宽水塘被占。抒发心头的愁恨。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要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是什么技巧。
凄凉

粗野村民霸水塘,拓宽行路稻田伤。
苍天不解心头恨,一寸愁思一断肠。
(2025年7月11日)
借景抒情,由实到虚。从眼前的景到心头的恨。由远到近的空间设计从远景到心头的恨。
愁思是看不见的,可见性表现在断肠,就能够感受到,这是感官的跳跃。
5、意脉不可断裂。
凄凉

粗野村民霸水塘,拓加宽行路稻田伤。
苍天不解心头恨,一寸愁思一断肠。
(2025年7月11日)
意脉:从眼前的水塘被占,行路加宽的猖狂,到滋生出恨意。意脉没有断。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凄凉

粗野村民霸水塘,拓宽行路稻田伤。
苍天不解心头恨,一寸愁思一断肠。
(2025年7月11日)
用韵格律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凄凉

粗野村民霸水塘,拓宽行路稻田伤。
苍天不解心头恨,一寸愁思一断肠。
(2025年7月11日)
简析起承转合:
首句,起:以村民的野蛮,霸占水塘为事情的起点。
第二句:承,紧接着写霸占水塘还不够。路加宽了,把田也霸了。可见一方的强势,一方的弱势。强的得寸进尺,弱的一退再退。暗示了生存法则,弱肉强食。
第三句,转,面对这不公平的待遇,只能够对苍天产生怨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公平?可见主人公是多么的无能为力。但凡能够有扭转趋势,都不可能生出这滔天的恨。
第四句,合:如前面的水塘北站田被伤到,对苍天的很,最后无可奈何,只能够也没想起这仇,这恨,这思绪就牵动着这肠一寸寸的断裂。由外到内,把这心情一步步的推进加深。虚写的感情这部分用的是递进关系,也就是说最后两句的关系是递进。从字面上看是因果,因为不解恨才有断肠。最后的断肠和恨扣题:凄凉。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凄凉

粗野村民霸水塘,拓宽行路稻田伤。
苍天不解心头恨,一寸愁思一断肠。
(2025年7月11日)
韵字安排:塘,二声,阳平,伤,一声,阴平,肠,二声阳平,一阴二阳,避免了三阴平。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没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 要求。
凄凉

粗野村民霸水塘,拓宽行路稻田伤。
苍天不解心头恨,一寸愁思一断肠。
(2025年7月11日)
每一句的首字平仄分别是:粗,平,拓,仄,苍,平,一,仄,两平两仄,符合要求。

凄凉

粗野村民霸水塘,拓宽行路稻田伤。
苍天不解心头恨,一寸愁思一断肠。
(2025年7月11日)
自评:
全文字词没有一个是概念性的。用的是诗家语。
形象思维,借景抒情,借眼前的景,行路加宽水塘被占。抒发心头的愁恨。
由实到虚,从眼前的景到心头的恨。由远到近的空间设计从远景到心头的恨。
愁思是看不见的,可见性表现在断肠,就能够感受到,这是感官的跳跃。
意脉:从眼前的水塘被占,行路加宽的猖狂,到滋生出恨意。意脉没有断。用韵格律无误。
简析起承转合:
首句,起:以村民的野蛮,霸占水塘为事情的起点。
第二句:承,紧接着写霸占水塘还不够。路加宽了,把田也霸了。可见一方的强势,一方的弱势。强的得寸进尺,弱的一退再退。暗示了生存法则,弱肉强食。
第三句,转,面对这不公平的待遇,只能够对苍天产生怨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公平?可见主人公是多么的无能为力。但凡能够有扭转趋势,都不可能生出这滔天的恨。
第四句,合:如前面的水塘北站田被伤到,对苍天的很,最后无可奈何,只能够也没想起这仇,这恨,这思绪就牵动着这肠一寸寸的断裂。由外到内,把这心情一步步的推进加深。虚写的感情这部分用的是递进关系,也就是说最后两句的关系是递进。从字面上看是因果,因为不解恨才有断肠。最后的断肠和恨扣题:凄凉。
韵字安排:塘,二声,阳平,伤,一声,阴平,肠,二声阳平,一阴二阳,避免了三阴平。没有撞韵、挤韵、连韵。
每一句的首字平仄分别是:粗,平,拓,仄,苍,平,一,仄,两平两仄,符合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

帖子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13 14: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期评阅强化班凝香组第八讲作业
凝香17——诗雨

一、问答问题
1、绝句的写作有哪些特点?
答:一是要求通俗流畅;
二是七绝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
三是七绝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
四是七绝的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其中,第三句的“转”是关键,一定要荡开,要别开生面。
五是要区别与竹枝词、民歌的异同。
2、熟读讲义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答: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人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看似写游春观感,实则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寓理趣于形象之中,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二、创作题:
通过对过去某个历史事件、场景、人物或古迹今昔对比,抒发诗人对现实的感慨、个人的抱负或人生的思考。写首怀古诗,题目不限、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希望看到大家好作品哦!
七绝·游恋桑干河
桑干河畔水连绵,
如镜湖光映碧霞。
奇景身临回童欢,
游人好似画中仙。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此诗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诗作以从小生长在桑干河岸边再次游桑干河的感想联想到孩童情景描述为作,现如的游桑干河的感想似岁月过的匆然,仍留恋孩童的那情景,岁月蹉跎,永远再回不去往日喜笑的情节,只能做为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6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疏影组第八讲作业 :
凝香06-中秋之月
一、问答题
1、绝句的写作有哪些特点?
首先,要求通俗流畅。通俗,就是易懂,语句要浅显。流畅,就是语义要明晰,尽量不用生僻的典故。
其次,七绝立意一定要新颖,以小见大,说理要隐含其中,韵味才深长。
其三,七绝形象一定要鲜明,要有诗情画意。
其四,七绝的写作同样讲究起承转合。
最后,要区别七绝与竹枝词、民歌的异同。
2、熟读讲义举例说明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逆折法,就是在绝句中,先对相关情景、事物、情节进行描述铺垫,在后一两句中,突然转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以反映事物发展的曲折或诗人心理矛盾,给人跌宕起伏或豁然开朗的感觉。
如:宋之问《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前两句主要写追叙自已被贬斥蛮荒,和家人音讯隔绝,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按照常情,后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诗人笔下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情更怯”与“不敢问”更能体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二、创作题:
七绝•笑谈三国
文/中秋之月
请出卧龙三国定,周郎赤壁短歌曹。
是非成败如风散,流水向东唯浪涛。
三、自评本次作业。
自评:
格律正确,水平韵下平四豪韵。没有撞韵、挤韵、连韵现象发生。
韵脚阴阳比例为1:1。首字平仄比例为
2:2,完美。
题目是笑谈三国,起句直接破题,点明三国人事。
炼字还需努力。
章法布局:起句直接破题,点明三国起因
。承句紧接着讲重要的三国人事。转句
感慨一切都过去了。合句感慨时间无情,冲洗一切。全篇诗作起承转合符合章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61

帖子

3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讲醉舞可乐作业
一、问答题

1、绝句的写作特点
形式短小精悍:绝句仅有四句,字数有限,通常五言绝句 20 字,七言绝句 28 字。这就要求诗人必须惜墨如金,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内涵。
意境深远含蓄:虽然篇幅短小,但绝句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诗人往往借助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等意象,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会到诗歌的深层意蕴。
韵律和谐优美:绝句押韵严格,一般押平声韵,并且在音韵上有一定的规则。押韵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结构灵活多变:绝句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在起承转合方面却有着多种变化。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不同的结构方式能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2、绝句作法的逆折法
逆折法是指在绝句创作中,打破常规的思维逻辑和情感走向,在诗歌的关键处进行突然转折,使诗意产生跌宕起伏的效果,从而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前两句“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描绘了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被贬逐的贾谊,表现出汉文帝对贤才的渴求,以及贾谊才华出众的形象,给人一种贾谊即将得到重用、一展抱负的期待感。
然而,后两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来了一个大逆转。汉文帝虽然与贾谊交谈至深夜,甚至“虚前席”(将身体前倾,靠近对方,表现出专注倾听),但问的不是关乎百姓生计的国家大事,而是鬼神之事。这种逆折的写法,深刻地讽刺了汉文帝的昏庸和贾谊的怀才不遇,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也让读者对历史和现实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二、创作题
七律:怀古诗·赤壁
文/醉舞可乐
赤壁矶头浪拍沙,千年遗恨付寒鸦。
周郎智计成功业,孟德雄心化暮霞。
昔日艨艟迷远浦,如今葭苇掩残笳。
凭栏欲问兴亡事,江水滔滔漫岁华。

三、自评
自评诗家语
赤壁诗章韵里留,律严韵正意难休。首字平声符五三,开篇矶浪逝波流。
承来贤俊成今古,转处艨葭换旧秋。合尾江声言岁事,情丝韵内意相酬。
韵遵部伍无差谬,律守规绳不越畴。阴阳韵字皆谐美,撞挤诸疵尽弃投。
起笔描矶呈浩渺,承情忆将意延留。转思今昔沧桑变,合念江涛岁月悠。
空间今古相融汇,抽象江声可见由。整体篇章情脉畅,诗心寄处韵长浮

变形标注
赤壁诗章韵里留:将“关于赤壁的诗歌在韵律中留存”进行了富有诗意的表达。
律严韵正意难休:表示格律严格,押韵正确,诗歌的意趣难以停止。
首字平声符五三:强调首字平仄符合 5/3 要求。
矶浪逝波流:把“赤壁矶头的波浪如逝去的水流”形象化。
贤俊成今古:意为周瑜和曹操等贤才俊杰的事迹已成为古今之事。
艨葭换旧秋:“艨艟”代表昔日的战船,“葭苇”代表如今的景象,说明时间变迁,景象更替。
江声言岁事:将江水的声音拟人化,仿佛在诉说岁月之事。
情丝韵内意相酬:指情感和思绪在韵律中相互呼应。
律守规绳不越畴:表示严格遵守格律规则,不超越界限。
撞挤诸疵尽弃投:说明避免了撞韵、挤韵等弊病。
意延留:寓意情感和思想得以延续。
岁月悠:形容岁月悠长。
抽象江声可见由:指出将抽象的岁月变迁通过江水的声音表现出来,使其变得可见。

自评
在格律和用韵方面,本诗严格遵循七律的格律规范,采用了“麻”韵部押韵,韵脚分别为“沙”“鸦”“霞”“笳”“华”,没有出现出韵、重韵、撞韵、挤韵等问题。韵字的阴阳搭配和谐,读起来音韵优美,富有节奏感。首句以平声“赤”开头,符合 5/3 的平仄要求。

从章法上看,起句“赤壁矶头浪拍沙,千年遗恨付寒鸦”,描绘了赤壁矶头波浪拍打着沙滩的景象,同时引入“千年遗恨”和“寒鸦”,营造出一种沧桑、悲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是起的部分。承句“周郎智计成功业,孟德雄心化暮霞”,承接上文,回忆了周瑜凭借智谋成就功业,曹操的雄心壮志也如暮霞般消逝,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是“承”的部分。
转句:昔日艨艟迷远浦,如今葭苇掩残笳,通过,昔日”与“如今”的对比,将过去赤壁之战时战船密布的景象与现在芦苇丛生、残笳被掩的荒凉景象进行对照,实现了诗意的转折,是“转”的部分。
合句:凭栏欲问兴亡事,江水滔滔漫岁华,诗人凭栏而立,想要询问历史兴亡之事,但只有江水滔滔不绝,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总结全诗,升华了主题,是“合”的部分。

在空间设计上,诗歌将过去赤壁之战的场景与现在赤壁的景象相结合,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流转。其中“凭栏欲问兴亡事,江水滔滔漫岁华”运用了抽象可见的技巧,将抽象的历史兴亡和岁月流逝通过具体的江水形象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厚重。整首诗的意脉连贯,从对赤壁景象的描写到对历史人物的回忆,再到对今昔变化的感慨,最后引发对历史兴亡的思考,情感层层递进,没有出现断裂的情况,较好地实现了创作意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1 06:29 , Processed in 0.0826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